压力缓冲器和衰减力产生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66365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压力缓冲器和衰减力产生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压力缓冲器和衰减力产生机构。

背景技术:
车辆(诸如汽车)的悬架包括压力缓冲器,该压力缓冲器使用衰减力产生机构来适当地减轻在行驶期间从地面传送到车身的振动,从而提升驾乘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压力缓冲器包括(例如)限定构件、杆构件和衰减力产生构件。限定构件能移动地设置在气缸中以限定气缸的内部。杆构件连接到限定构件。衰减力产生构件设置在气缸中以抵抗流体根据限定构件的位移而进行的流动,从而产生衰减力。在压力缓冲器中,由限定构件根据杆构件在一个方向上以及在另一个方向上的每次位移来产生衰减力。如图44所示,一项专利公布揭示了设置在气缸91的端部中的活塞93将缓冲器限定在下腔室94A和储存腔室94B中的常规技术。活塞93包括连通孔931和阀门95。活塞93的基座932中形成有连通孔931,以允许下腔室94A和储存腔室94B彼此连通。阀门95允许打开和关闭连通孔931以提供衰减力。移动与阀门95相对的按压构件96使阀门95压抵基座932,以改变阀门95的设定负荷。由此改变衰减器中的衰减力(参见专利文档1)。相关技术文件专利文件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特开平7-09147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例如专利文档1公开的常规技术中,按压构件仅在轴向上压抵位于活塞一侧的阀门以改变衰减力。然而,在该常规技术中,无法调节在位于未设置有按压构件的一侧的阀门处的衰减力。即,虽然可以调节根据限定构件在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流体流的衰减力,但不可以调节根据限定构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流体流的衰减力。在该常规技术中,为了同时调节根据限定构件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不可避免地会使设备的配置复杂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化的配置实现同时调节根据限定构件在一个方向上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解决问题的方法鉴于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压力缓冲器包括气缸、限定构件、通道形成部分、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控制装置和负荷施加装置。气缸包含流体。限定构件在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在气缸中,并且被配置为将气缸中的空间限定成包含流体的第一流体腔室和包含流体的第二流体腔室。通道形成部分被配置为形成流体的通道,该流体根据限定构件的位移而流动。第一通道形成在通道形成部分中,并且被配置为使流体在指定方向上流动,该流体根据限定构件在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一流体腔室流到第二流体腔室。第二通道形成在通道形成部分中,并且被配置为使流体在指定方向上流动,该流体根据限定构件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二流体腔室流到第一流体腔室。控制装置打开和关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便控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的流体的流量。负荷施加装置在某个方向上将负荷施加到控制装置使得控制装置关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负荷施加装置能够改变控制装置的负荷。借助这种配置,负荷施加装置仅在单个方向上将负荷施加到控制装置,从而在某个方向上将负荷施加到控制装置使得能够同时关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因此就能够以简化的配置实现同时调节根据限定构件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实现同时调节根据限定构件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的简化配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悬架的概略配置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液压缓冲器的总体布置的示意图。图3(a)和图3(b)是实施例1中活塞部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由图2中箭头IV所指示的活塞部及其周围的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1中的衰减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由图2中箭头VI所指示的底阀部及其周围的放大图。图7(a)和图7(b)示出了液压缓冲器的运行。图8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活塞部。图9是实施例2中的衰减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10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液压缓冲器的运行。图11示出了实施例3中的活塞部。图12示出了实施例3中的液压缓冲器的运行。图13示出了实施例4中的活塞部。图14是实施例5中的活塞部及其周围的放大图。图15(a)和图15(b)是实施例5中的衰减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16是实施例5中的阀座的顶视图。图17(a)和图17(b)示出了实施例5中的液压缓冲器的运行。图18是实施例6中的活塞部及其周围的放大图。图19(a)和图19(b)是实施例6中的衰减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20(a)和图20(b)示出了实施例6中的阀座的油道。图21是实施例6中的阀座的顶视图。图22(a)和图22(b)示出了实施例6中的液压缓冲器的运行。图23(a)和图23(b)示出了实施例7中的衰减单元。图24(a)和图24(b)示出了实施例7中的液压缓冲器的运行。图25示出了实施例8中的活塞部。图26示出了实施例9中的液压缓冲器。图27示出了比较示例中的液压缓冲器。图28是实施例10中的活塞部及其周围的放大图。图29(a)和图29(b)是实施例10中的活塞部的分解透视图。图30是实施例10中的衰减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31(a)和图31(b)是示出了实施例10中在液压缓冲器的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的示意图。图32(a)和图32(b)是示出了实施例10中在液压缓冲器的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的示意图。图33示出了修改例中的流量降低构件。图34示出了实施例11中的活塞部。图35(a)和图35(b)详细示出了实施例11中的衰减单元。图36示出了实施例12中的活塞部。图37是实施例12中的衰减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38示出了实施例13中的活塞部。图39(a)至图39(c)是实施例13中的衰减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40(a)至图40(c)示出了实施例14中的衰减单元。图41示出了实施例15中的活塞部。图42示出了实施例16中的活塞部。图43示出了实施例17中的液压缓冲器。图44示出了衰减力的常规可变性配置。附图标记的描述1液压缓冲器10气缸部11气缸20杆部30活塞部31活塞外筒32预调阀单元33止回阀单元34锁定件40衰减单元41阀座41R反向油道42衰减阀43按压构件411第一油道412第二油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1)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悬架100的概略配置的示意图。悬架100的配置和功能如图1所示,悬架100包括液压缓冲器1以及设置在液压缓冲器1外部的螺旋弹簧2。在悬架100中,螺旋弹簧2由设置在螺旋弹簧2的两个末端上的弹簧座3和弹簧座固定。悬架100包括螺栓5和车轮侧部安装部6。螺栓5用于将悬架100安装在(例如)车身上。车轮侧部安装部6设置在液压缓冲器1的下部上。在以下描述中,悬架100在图1的轴向上的下侧将被称为“一侧”,悬架100在图1的轴向上的上侧将被称为“另一侧”。另外,悬架100包括压配在杆部20(稍后描述)的外圆周上的凸块橡胶7,该杆部20从液压缓冲器1的所述另一侧突出。悬架100包括褶皱防尘罩8,该褶皱防尘罩覆盖液压缓冲器1的端部以及从液压缓冲器1突出的杆部20的外圆周。悬架100进一步包括用于吸收振动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两个)安装橡胶9。安装橡胶9垂直地设置在杆部20的上端侧上。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缓冲器1的总体布置的示意图。液压缓冲器1的配置和功能如图2所示,液压缓冲器1包括气缸部10、杆部20、活塞部30和底阀部50。杆部20在所述另一侧从气缸部10突出。杆部20在所述一侧可滑动地插入气缸部10中。活塞部30设置于杆部20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上。底阀部50设置于气缸部10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上。(气缸部10的配置和功能)气缸部10包括气缸11、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和缓冲器外壳13。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设置在气缸11的外部。缓冲器外壳13进一步设置在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的外部。气缸11、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和缓冲器外壳13同轴(同轴)布置。气缸部10还包括底部14、杆导向件15、油封16和凸块止挡盖17。底部14在轴向上关闭缓冲器外壳13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杆导向件15引导杆部20。油封16防止油从气缸部10泄漏并防止异物进入气缸部10。凸块止挡盖17附接到缓冲器外壳13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气缸11(气缸)具有薄空心圆柱形状,该形状在所述一侧和所述另一侧打开。气缸11在所述一侧具有由底阀部50关闭的端部,并且在所述另一侧具有由杆导向件15关闭的端部。气缸11包含油,所述油是流体的一个示例。活塞部30(衰减力产生机构)可相对于气缸11的内表面在轴向上滑动。活塞部30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包含油的第一油室(Y1)和包含油的第二油室Y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油室(Y1)形成在活塞部30的所述一侧上,第二油室Y2形成在活塞部30的所述另一侧上。气缸11在所述另一侧上包括在径向上打开的气缸开口11H。气缸开口11H位于杆导向件15的所述一侧。气缸开口11H将气缸11的第二油室Y2与连通通道L(稍后描述)连通。气缸开口11H允许油在第二油室Y2与连通通道L之间流动。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具有薄空心圆柱形状,该形状在所述一侧和所述另一侧打开。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设置在气缸11的外部以及缓冲器外壳13的内部。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的内圆周与气缸11的外圆周相距预定间隔。在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与气缸11之间,形成有连通通道L以允许油流动。连通通道L充当油在第一油室(Y1)、第二油室Y2和储存腔室R(稍后描述)之间的路径。缓冲器外壳13比气缸11和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长。缓冲器外壳13在轴向和径向上将气缸11和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容纳在内部。缓冲器外壳13的内圆周与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的外圆周相距预定间隔。储存腔室R(流体池腔室)形成在缓冲器外壳13与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之间。储存腔室R从气缸11中吸取油并将油提供到气缸11,从而以与杆部20的位移量对应的量对油进行补偿。底部14设置于缓冲器外壳13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上,并关闭缓冲器外壳13位于所述一侧的该端部。底部14支撑底阀部50。通过底阀部50,底部14进一步在轴向上将气缸11和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支撑于缓冲器外壳13位于所述一侧的该端部处。杆导向件15是在中心具有开口15H的厚空心圆柱形构件。杆导向件15附接到气缸11和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杆导向件15支撑杆部20以允许杆部20在轴向上穿过套筒15B移动,套筒15B设置在开口15H中。油封16是包括由金属或下述材料制成的环的构件,该材料包含与所述环的外圆周和内圆周成一体的树脂(诸如橡胶)。油封16固定到缓冲器外壳13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凸块止挡盖17设置于缓冲器外壳13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上以便覆盖缓冲器外壳13。在悬架100的压缩冲程时段,凸块止挡盖17在接收凸块橡胶7(参见图1)的凸块时保护液压缓冲器1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缓冲器1包括用于产生衰减力的衰减力产生机构(活塞部30),该衰减力产生机构设置在包含流体的气缸(气缸11)中。衰减力产生机构包括限定构件(活塞外筒31)、通道形成部分(阀座41,稍后描述)、第一通道(第二油道412)、第二通道(第一油道411、反向油道41R)以及控制装置(衰减阀42)。限定构件设置在气缸中以能在轴向上移动,并且将气缸中的空间限定成包含流体的第一流体腔室(第一油室(Y1))和包含流体的第二流体腔室(第二油室Y2)。通道形成部分形成流体的通道,该流体根据限定构件的位移流动。第一通道形成在通道形成部分中。流体根据限定构件在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一流体腔室流到第二流体腔室,并且第一通道使流体在指定方向上流动。第二通道形成在通道形成部分中。流体根据限定构件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二流体腔室流到第一流体腔室,并且第二通道使流体在指定方向上流动。控制装置打开和关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便控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的流体的流量。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缓冲器1进一步包括负荷施加装置(位移装置23、传动构件22、预调阀单元32以及按压构件43)。负荷施加装置在某个方向上将负荷施加到控制装置以使得控制装置关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负荷施加装置能够改变控制装置的负荷。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些配置。(杆部20的配置和功能)杆部20包括杆构件21、传动构件22和位移装置23。杆构件21是空心杆状构件。传动构件22设置在杆构件21的内部。位移装置23设置在杆构件21的所述另一侧上。杆构件21具有在轴向上贯穿杆构件21通孔21H。杆构件21包括一侧附接部分21a和另一侧附接部分21b。该一侧附接部分21a设置在杆构件21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上,该另一侧附接部分21b设置在杆构件21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上。一侧附接部分21a设置有形成在杆构件21的外圆周中的螺旋凹槽并且用作螺栓。活塞部30附接到一侧附接部分21a。另一侧附接部分21b设置有形成在杆构件21的外圆周中的螺旋凹槽并且用作螺栓。用于将悬架100安装到车辆(诸如汽车)的车身上的预定元件附接到另一侧附接部分21b。传动构件22是实心杆状构件。传动构件22以某种方式形成使得传动构件22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外径小于杆构件21的通孔21H的内径。传动构件22可在杆构件21中于轴向上移动。传动构件22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可与活塞部30的阀芯321(稍后描述)接触。位移装置23使传动构件22位移并通过传动构件22将负荷施加到预调阀单元32(稍后描述)。然后,通过预调阀单元32,如下所述,位移装置23将负荷施加到衰减阀42。此时,衰减阀42(稍后描述)接收来自预调阀单元32的负荷的方向被设置为单个方向。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仅在单个方向上将负荷施加到衰减阀42的装置(稍后描述)作为用于施加负荷的位移装置23来使用。需注意的是,位移装置23的用于使传动构件22位移的机构不应限于特定机构。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例如)线性致动器,以使用诸如螺钉的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转变成线性运动。(活塞部30的配置和功能)图3(a)和图3(b)是实施例1中的活塞部30的分解透视图。图3(a)是活塞部30的从所述一侧观察的视图,图3(b)是活塞部30的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视图。图4是由图2的箭头VI所指示的活塞部30及其周围的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1中的衰减单元40的分解透视图。如图3所示,活塞部30包括活塞外筒31、预调阀单元32、止回阀单元33、衰减单元40和锁定件34。活塞外筒31容纳构成活塞部30的元件以及油。预调阀单元32在活塞外筒31中于所述另一侧在轴向上延伸。预调阀单元32在轴向上插入止回阀单元33中。衰减单元40设置在预调阀单元32的所述一侧上。锁定件34设置在衰减单元40的所述一侧上。在本实施例的活塞部30中,如图4所示,另一侧油室P1、中间油室P2以及一侧油室P3形成在活塞外筒31内。另一侧油室P1由预调阀单元32和止回阀单元33限定。中间油室P2由预调阀单元32、止回阀单元33和衰减单元40限定。一侧油室P3由衰减单元40和锁定件34限定。活塞外筒31是在所述一侧打开并且在所述另一侧关闭的空心构件。活塞外筒31包括连接部311和外筒油道312。连接部311设置在活塞外筒3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中并且位于径向上的中心。外筒油道312在径向上位于连接部311的外部。如图3(a)和3(b)所示,活塞外筒31在所述另一侧的外圆周上还包括活塞环313。如图4所示,连接部311是在轴向上贯穿的通孔。杆部20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以及预调阀单元32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插入连接部311中。连接部311通过螺钉紧固到杆构件21的一侧附接部分21a(参见图2)。连接部311的内径大于传动构件22的外径以及预调阀单元32的阀芯321的接收部321R(稍后描述)的外径。因此,在连接部311中,传动构件22和阀芯321可在轴向上移动。如图3(a)和3(b)所示,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六个)外筒油道312。如图4所示,外筒油道312允许第二油室Y2和另一侧油室P1彼此连通。活塞环313适配在形成于活塞外筒31的外圆周中的凹槽中。活塞环313与气缸1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活塞环313减小气缸11与活塞外筒31之间的摩擦阻力。预调阀单元32包括阀芯321、卡环322、第二卡环323、预调阀324(弹性构件)、阀门止挡件325和环326。阀芯321在轴向上延伸。卡环322在阀芯321的所述另一侧附接在阀芯321的外部。第二卡环323在卡环322的所述一侧附接在阀芯321的外部。预调阀324附接到阀芯321。阀门止挡件325设置在预调阀324的所述一侧上。环326附接到阀门止挡件325的所述一侧。阀芯321包括接收部321R、空心部321L和阀芯开口321H。接收部321R设置在所述另一侧上并接收传动构件22。空心部321L形成在接收部321R的所述一侧上。阀芯开口321H处于空心部321L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上,并且在径向上打开。接收部321R插入活塞外筒31的连接部311中。传动构件22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与接收部321R接触。如下所述,在传动构件22接收负荷时,接收部321R接收来自传动构件22的负荷,并且整个阀芯321被移动。空心部321L在所述另一侧连接到阀芯开口321H并且在所述一侧打开。空心部321L连接到衰减单元40的螺栓开口442(稍后描述)。空心部321L允许油在另一侧油室P1与螺栓开口442之间流动。阀芯开口321H使空心部321L与卡环开口322H(稍后描述)连通。卡环322是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卡环322通过螺钉紧固到阀芯321。卡环322包括卡环开口322H和接触部322J。卡环开口322H在径向上打开。接触部322J设置在卡环322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上。卡环开口322H与阀芯开口321H相对以使另一侧油室P1与阀芯开口321H连通。接触部322J的外径大于卡环322的其他部分的外径。接触部322J与第二卡环323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接触。第二卡环323在所述一侧上包括阀门接触部323V。阀门接触部323V的外径大于第二卡环323的其他部分的外径。第二卡环323与卡环322位于所述另一侧的接触部322J接触,并且第二卡环323位于所述另一侧的阀门接触部323V与预调阀324接触。预调阀324包括多个彼此叠放的圆盘状金属片。其中插入有阀芯321的开口324B形成在金属片中。预调阀324插置在第二卡环323与阀门止挡件325之间并固定到阀芯321。阀门止挡件325将预调阀324从所述一侧按压到第二卡环323的阀门接触部323V。环326适配在形成在阀芯321的外圆周中的凹槽中。环326将阀门止挡件325固定在轴向上。需注意的是,环326固定在阀芯321的所述一侧上,而上述卡环322固定在阀芯321的所述另一侧上。因此,夹持在阀芯321与环326之间的第二卡环323、预调阀324和阀门止挡件325被固定到阀芯321。所以,在接收来自传动构件22的负荷时,阀芯321、卡环322、第二卡环323、预调阀324、阀门止挡件325和环326在轴向上一体地移动,如下所述。止回阀单元33包括止回阀座331、止回阀332、固定螺栓333、螺母334和锁紧螺母335。止回阀332设置在止回阀座331的所述另一侧上。固定螺栓333和螺母334固定这些元件。锁紧螺母335设置在止回阀座331的所述一侧上。止回阀座331是大致圆盘状的构件。止回阀座331在所述另一侧上具有端部,该端部与形成在活塞外筒31的内圆周上的阶梯部分31C接合。止回阀座331还包括开口331H及多个油道331R。开口331H形成在中心。油道331R沿轴向形成。阀芯321和第二卡环323插入开口331H中。油道331R形成油在另一侧油室P1与中间油室P2之间的通道。止回阀332为圆盘状金属片,该圆盘状金属片在中心具有螺栓孔332B,阀芯321和第二卡环323插入该螺栓孔中。止回阀332通过固定螺栓333压抵止回阀座331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止回阀332具有某种内径和外径以使得能够覆盖止回阀座331的油道331R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固定螺栓333和螺母334夹持并固定止回阀座331和止回阀332。锁紧螺母335包括位于外圆周上的螺纹部分,该螺纹部分适配在螺纹凹槽中,螺纹凹槽形成在活塞外筒31的内圆周中。锁紧螺母335将止回阀座331从所述一侧按压到位于所述另一侧的阶梯部分31C。锁紧螺母335在轴向上固定止回阀座331从而固定整个止回阀单元33。衰减单元40包括阀座41、衰减阀42(控制装置、控制构件)、按压构件43(接触构件)、固定螺栓44和螺母45。阀座41包括多个油道。衰减阀42设置在阀座41的所述另一侧上。按压构件43设置在衰减阀42的所述另一侧上。固定螺栓44和螺母45固定这些元件。阀座41是处于底部的空心圆柱形构件,其包括朝着所述一侧打开的开口41H。阀座41还包括位于外圆周上的阶梯部分41C。阀座41进一步包括螺栓孔413、第一油道411和第二油道412。螺栓孔413沿轴向形成以使固定螺栓44插入螺栓孔413中。第一油道411沿轴向形成于螺栓孔413在径向上的外部。第二油道412沿轴向形成于第一油道411在径向上的外部。开口41H形成反向油道41R,该反向油道是由开口41H和锁定件34的凹陷部343限定的空间。反向油道41R使固定螺栓44的螺栓开口442(稍后描述)与第一油道411连通。反向油道41R用于使(例如)从所述另一侧进入的油的流向反向以便使油流到所述另一侧。如图5所示,通过使阀座41在所述一侧的外径大于阀座41在所述另一侧的外径,来形成阶梯部分41C。如图4所示,阶梯部分41C与来自所述一侧的止挡环414接合。止挡环414适配在形成在活塞外筒31的内圆周中的凹槽中。如图5所示,在圆周方向上以固定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一油道411和多个第二油道412。第一油道411和第二油道412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在径向上并排布置在阀座41的所述另一侧上。第一油道411具有比第二油道412小的横截面,并且第一油道411的数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是十二个)多于第二油道412的数量。如图4所示,第一油道411可与位于所述一侧的反向油道41R连通并且可与位于所述另一侧的中间油室P2连通。第一油道411形成根据衰减阀42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在反向油道41R与中间油室P2之间流动的油的通道。如图5所示,第二油道412具有比第一油道411大的横截面,并且第二油道412的数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是六个)少于第一油道411的数量。如图4所示,第二油道412可与位于所述一侧的一侧油室P3连通并且可与位于所述另一侧的中间油室P2连通。第二油道412形成根据衰减阀42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在一侧油室P3与中间油室P2之间流动的油的通道。如图5所示,衰减阀42是环状金属片,该环状金属片在中心具有螺栓孔42B,固定螺栓44插入该螺栓孔中。如图4所示,止回阀42通过固定螺栓44压抵阀座4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衰减阀42具有某种内径和外径以使得能够覆盖阀座41的第一油道411和第二油道412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衰减阀42根据油流打开和关闭第一油道411和第二油道412。如图5所示,按压构件43是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如图4所示,按压构件43由固定螺栓44的导向部441(稍后描述)支撑以便在轴向上可滑动。按压构件43包括第一按压部分431、第二按压部分432和被接触部433。第一按压部分431和第二按压部分432位于所述一侧并且具有U形横截面。被接触部433位于所述另一侧。第一按压部分431和第二按压部分432被按压到衰减阀42的所述另一侧。第一按压部分431位于衰减阀42上与第一油道411相对的位置处。第二按压部分432位于衰减阀42上与第二油道412相对的位置处。被接触部433具有与预调阀324的外径大约相等的外径并且与预调阀单元32接触。在本实施例中,预调阀单元32以某种方式布置以使得按压构件43通过预调阀324将负荷施加到衰减阀42。因此,从预调阀单元32施加的负荷使按压构件43将预定负荷施加到衰减阀42。具体地讲,在本实施例中,衰减阀42通过按压构件43由预调阀324的弹力持续按压。改变预调阀单元32通过按压构件43施加到衰减阀42的负荷,从而改变衰减阀42产生的衰减力。下面将详细描述衰减阀42的衰减力的可变性。需注意的是,如图5所示,按压构件43包括在径向上打开的多个孔434。这些孔434形成油的通道从而使由按压构件43和其他元件限定的空间与按压构件43的外部连通。在移动按压构件43以调节衰减力(如下所述)时,会防止按压构件43的移动受到内部油的压力差的影响,并且会将油提供到按压构件43与跟按压构件43接触的元件之间的间隙以减小摩擦。如图4所示,固定螺栓44和螺母45夹持并固定阀座41和衰减阀42。固定螺栓44包括导向部441和螺栓开口442。导向部441具有与按压构件43的被接触部433的内径大约相等的外径。导向部441引导按压构件43以使其在轴向上移动。螺栓开口442是形成在固定螺栓44的轴向上的通孔。阀芯321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插入位于所述另一侧的螺栓开口442中。螺栓开口442与位于所述一侧的反向油道41R连通。需注意的是,在实施例1中,阀座41的第二油道412用作“第一通道”,阀座41的第一油道411和反向油道41R用作“第二通道”。如图3(a)和图3(b)所示,锁定件34包括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突出部341以及位于所述一侧的大直径部分342。大直径部分342具有比突出部341的外径大的外径。突出部341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突出。突出部341插入阀座41的开口41H中。突出部341包括凹陷部343,该凹陷部在轴向上凹陷以形成上述反向油道41R。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343具有面向所述另一侧的表面。在油从所述另一侧流向所述一侧时,面向所述另一侧的这个表面使油流朝着所述另一侧反转。如图3(a)和图3(b)所示,大直径部分342在圆周方向上包括多个油道344。油道344形成油在第一油室(Y1)与一侧油室P3之间的通道。大直径部分342还包括螺纹部分,该螺纹部分旋设在形成在活塞外筒31上的螺纹凹槽上。如图4所示,锁定件34将阀座41从所述一侧按压到位于所述另一侧的止挡环414。锁定件34固定阀座41以在轴向上固定整个衰减单元40。(底阀部50的配置和功能)图6是由图2的箭头VI所指示的底阀部50及其周围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底阀部50包括第一阀体51、压缩侧阀门521、回弹侧阀门522、阀门止挡件53、螺栓56和螺母57。第一阀体51包括多个油道。压缩侧阀门521设置在第一阀体51的所述一侧上。回弹侧阀门522设置在第一阀体51的所述另一侧上。阀门止挡件53位于回弹侧阀门522的所述另一侧上以按压回弹侧阀门522。螺栓56和螺母57固定这些元件。底阀部50还包括第二阀体54和止回阀55。第二阀体54包括多个油道并且设置在第一阀体51的所述一侧上。止回阀55设置在第二阀体54的所述一侧上。底阀部50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止回阀55的所述一侧上的基座构件58。底阀部50设置在液压缓冲器1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上以限定储存腔室R和第一油室(Y1)。第一阀体51包括圆盘状部分51a和空心圆柱形部分51b。圆盘状部分51a是大致圆盘状的构件。空心圆柱形部分51b在轴向上从圆盘状部分51a的外圆周边缘朝着所述一侧延伸。空心圆柱形部分51b具有大致空心的圆柱形状,该形状具有比圆盘状部分51a的外径大的外径。第一阀体51附接到气缸11和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圆盘状部分51a包括螺栓孔511B、第一油道511和第二油道512。螺栓孔511B沿轴向形成以使螺栓56插入螺栓孔511B中。第一油道511沿轴向形成于螺栓孔511B在径向上的外部。第二油道512沿轴向形成于第一油道511在径向上的外部。多个第一油道511和多个第二油道512以固定间隔形成在圆周方向上并允许第一油室(Y1)和空间511S(稍后描述)彼此连通。空心圆柱形部分51b在其圆柱形状的内部具有空间511S。第二阀体54设置在空间511S中。空心圆柱形部分51b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具有在径向上打开的开口511H。开口511H与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相对。开口511H形成通过凹槽511T从空间511S的内部流到连通通道L的油的通道。第一阀体51包括沿轴向形成在圆盘状部分51a的外圆周和空心圆柱形部分51b中的凹槽511T。凹槽511T与形成在气缸11与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之间的连通通道L相对。凹槽511T允许油在连通通道L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处在第一阀体51的相对侧之间流动。压缩侧阀门521包括多个圆盘状金属片,所述圆盘状金属片彼此叠放并且具有其中插入有螺栓56的螺栓孔521B。压缩侧阀门521具有某种外径以使得能够关闭第一油道511而不关闭第二油道512。压缩侧阀门521允许第一阀体51的第一油道511在所述一侧打开和关闭并且允许第二油道512在所述一侧持续打开。回弹侧阀门522为圆盘状金属片,该圆盘状金属片具有其中插入有螺栓56的螺栓孔522B。回弹侧阀门522在对应于第一油道511的位置处还包括油孔522H。回弹侧阀门522允许第一阀体51的第一油道511在所述另一侧持续打开并且允许第二油道512在所述另一侧打开和关闭。第二阀体54包括突出部54a和凹陷部54b。突出部54a形成在所述一侧上,凹陷部54b形成在所述另一侧上。第二阀体54借助插入第一阀体51的空间511S中的凹陷部54b来安装。第二阀体54还包括通孔54H和油道541。通孔54H在轴向上贯穿突出部54a。油道541位于通孔54H在径向上的外部并且在轴向上贯穿第二阀体54。止回阀55是具有开口55B的圆盘状金属片,第二阀体54的突出部54a穿过该开口插入。止回阀55允许第二阀体54的油道541在所述一侧打开和关闭。基座构件58包括第一开口58H1、第二开口58H2和第三开口58H3。第一开口58H1位于所述另一侧上并且在所述另一侧打开。第二开口58H2位于所述一侧上并且在所述一侧打开。第三开口在径向上在所述一侧打开。第一开口58H1具有与第二阀体54的突出部54a的外径大约相等的内径。突出部54a插入第一开口58H1中。第二开口58H2具有比第一开口58H1的内径大的内径。第二开口58H2和缓冲器外壳13的底部14形成空间58S,油在该空间中流动。第二开口58H2与第二阀体54的通孔54H连通。第三开口58H3允许第二开口58H2和储存腔室R彼此连通。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图7(a)和图7(b)示出了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图7(a)是示出了在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的示意图。图7(b)是示出了在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的示意图。首先将描述在液压缓冲器1的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如图7(a)所示,当,如空心箭头所示,活塞部30在轴向上相对于气缸11朝着所述一侧位移时,活塞部30的位移使第一油室(Y1)中的油被按压以增加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第一油室(Y1)中的油的通过活塞部3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而增加的压力使油从锁定件34的油道344流到一侧油室P3。油进一步从一侧油室P3流到衰减单元40的第二油道412。得益于在第二油道412中以此方式沿轴向在指定方向上从所述一侧流向所述另一侧的油所增加的压力,衰减阀42抵抗来自按压构件43的按压力并弯曲。然后,第二油道412中的油迫使衰减阀42打开以流到中间油室P2。衰减力由当油在第二油道412和衰减阀42中流动时出现的抵抗来产生。流到中间油室P2的油进一步流入到止回阀单元33的油道331R中。油道331R中增加的油压使止回阀332弯曲。然后,油道331R中的油迫使止回阀332打开以使油流到另一侧油室P1。进而,流到另一侧油室P1的油流经活塞外筒31的外筒油道312并流到第二油室Y2。以上述方式,根据活塞部30在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从第一油室(Y1)到第二油室Y2的油流。第二油道412和衰减阀42对这个油流施加阻力并控制这个油流以便产生衰减力。在底阀部50中,第一油室(Y1)中的油压通过活塞部3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来增加。这个压力使油流经回弹侧阀门522的油孔522H并流到第一阀体51的第一油道511。第一油道511中增加的油压使压缩侧阀门521弯曲并迫使压缩侧阀门521打开以允许油从第一油道511流到空间511S。进而,已流到空间511S的油流到第二阀体54的油道541。油道541中增加的油压使止回阀55弯曲。然后,来自油道541的油迫使止回阀55弯曲,流经开口511H和凹槽511T,并流到连通通道L。已流到连通通道L的油通过在所述另一侧形成在气缸11中的气缸开口11H(参见图2)流入到第二油室Y2中。此外,在底阀部50中,已流到空间511S的油流到第二阀体54的通孔54H。已流到通孔54H的油流到空间58S。进而,油从空间58S流经第三开口58H3并流到储存腔室R。接下来将描述在液压缓冲器1的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如图7(b)所示,当活塞部30在轴向上相对于气缸部10位移到所述另一侧时(如空心箭头所示),活塞部30的位移使第二油室Y2中的油被按压以增加第二油室Y2中的压力。需注意的是,即使油在移动时试图流经气缸开口11H(参见图2)并且流经连通通道L,油流也会处于某个方向上以使得能够关闭止回阀55,因此,止回阀55不打开油道541。因此,不产生从第二油室Y2到第一油室(Y1)的通过连通通道L的油流。第二油室Y2中的通过活塞部3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位移而增加的油压使油从活塞外筒31的外筒油道312流到另一侧油室P1。进而,油从另一侧油室P1流经卡环开口322H和阀芯开口321H并且流入到空心部321L中。需注意的是,已流到另一侧油室P1的油使止回阀单元33的止回阀332的所述另一侧上的压力相对高于油道331R所处的所述另一侧上的压力。所以,止回阀332不打开油道331R,因此,不产生通过止回阀单元33的油流。然后,已流入到空心部321L中的油流经螺栓开口442并且流入到反向油道41R中。已在轴向上以此方式在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的方向上流动的油在反向油道41R中反向并且在轴向上从所述一侧朝着所述另一侧流动。然后,沿着在上述压缩冲程时段第二油道412中的沿指定方向的油流,油从反向油道41R流入到阀座41的第一油道411中。然后,第一油道411中增加的油压使衰减阀42弯曲以抵住来自按压构件43的按压力。第一油道411中的油迫使衰减阀42打开以流入到中间油室P2中。衰减力由当油在第一油道411和衰减阀42中流动时出现的阻力来产生。需注意的是,活塞部30在另一个方向上位移以在第一油室(Y1)中产生负压。如上所述,第一油道411使衰减阀42弯曲以在径向上从内部打开。这使衰减阀42在外部打开,并且第二油道412的所述另一侧也打开。因此,已流入到中间油室P2中的油流入到相邻的第二油道412中。然后,油从第二油道412流到一侧油室P3。进而,已流到一侧油室P3的油流经油道344并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以上述方式,根据活塞部30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从第二油室Y2到第一油室(Y1)的油流。第一油道411和衰减阀42对这个油流施加阻力并控制这个油流以便产生衰减力。衰减力的可变性现在将描述液压缓冲器1中的衰减力的可变性。例如,如图2所示,位移装置23以预定量朝着所述一侧按压传动构件22。然后,如图4所示,传动构件22的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使阀芯321朝着所述一侧移动。因此,固定在阀芯321上的预调阀324被朝着所述一侧按压。然后,预调阀324产生弹性变形以将按压构件43朝着所述一侧移动,从而使按压构件43将负荷从所述另一侧朝着所述一侧施加到衰减阀42。在本实施例中,衰减阀42朝着所述另一侧弯曲以打开第一油道411或第二油道412。因此,由按压构件43从所述另一侧朝着所述一侧施加到衰减阀42的负荷增大,从而阻止衰减阀42打开。或者,位移装置23将传动构件22朝着所述另一侧拖出预定量。然后,传动构件22的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位移使阀芯321朝着所述另一侧移动。因此,由固定到阀芯321的预调阀324施加到按压构件43的负荷减小。因此,由按压构件43施加到衰减阀42的负荷减小,从而有利于衰减阀42的打开。以上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构件22位移以改变由按压构件43施加到衰减阀42的负荷。因此,衰减阀42的可变形性就受到调节从而改变液压缓冲器1中的衰减力。在本实施例中,使单个衰减阀42在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中的油流中产生衰减力。传动构件22和其他元件仅在一个方向上相对于单个衰减阀42位移以便全面调节在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中两个方向上的油流中的衰减力。这就简化了用于调节衰减力的设备配置。以此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以简化的配置实现了同时调节活塞部30中的根据活塞部30在所述一个方向以及所述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通过仅将上文所述的预调阀单元32、止回阀单元33和衰减单元40从所述一侧相继插入到活塞外筒31中并用锁定件34固定这些元件,来轻松执行组装。这提高了组装可实施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不分阶段而是连续地改变传动构件22的位移量以连续改变衰减力的大小。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实质元件(即传动构件22、预调阀单元32、按压构件43和衰减阀42)之间传送力,而不是(例如)传送流体或此类材料的压力,以便控制用于打开衰减阀42的负荷。这就增加了衰减力控制中的响应速度。在实施例1中,采用了大致环状的衰减阀42。因此,使衰减阀42用于同时接收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中油的压力的面积彼此相等。这就有利于对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中的衰减力都进行设置。换言之,由于根据实施例1的衰减阀42可以同时控制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中的衰减力,因此可以省去根据实施例2(稍后描述)的液压缓冲器1中的止回阀76。(实施例2)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实施例2的液压缓冲器1。需注意的是,实施例2中的液压缓冲器1在活塞部30方面具有与实施例1不同的配置。在以下描述中,与实施例1中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阐述。图8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活塞部60。图9是实施例2中的衰减单元70的分解透视图。如图8所示,活塞部60包括活塞外筒31、预调阀单元32、止回阀单元33、衰减单元70和锁定件34。衰减单元70设置在预调阀单元32的所述一侧上。衰减单元70包括阀座71、衰减阀72(控制装置、控制构件)、按压构件73、固定螺栓74、螺母75和止回阀76。阀座71包括多个油道。衰减阀72设置在阀座71的所述另一侧上。按压构件73设置在衰减阀72的所述另一侧上。固定螺栓74和螺母75固定这些元件。止回阀76设置在阀座71的所述一侧上。阀座71是处于底部的空心圆柱形构件,其内部具有朝着所述一侧打开的开口71H。阀座71还包括位于外圆周上的阶梯部分71C。需注意的是,开口71H和阶梯部分71C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开口41H和阶梯部分41C的功能类似的功能。开口71H形成反向油道71R,该反向油道是由开口71H和锁定件34的凹陷部343(稍后描述)限定的空间。阀座71进一步包括螺栓孔713、内油道710、第一油道711和第二油道712。螺栓孔713沿轴向形成以使固定螺栓74插入螺栓孔713中。内油道710沿轴向形成于螺栓孔713在径向上的外部。第一油道711和第二油道712进一步沿轴向形成于内油道710在径向上的外部。第一油道711和第二油道712以与在径向上的中心相距大约相等的距离布置。如图9所示,多个内油道710以固定间隔形成在圆周方向上。多个第一油道711和多个第二油道712也以固定间隔形成在圆周方向上。第一油道711和第二油道712交替地布置在圆周方向上。内油道710具有比第一油道711和第二油道712小的横截面,并且内油道710的数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是12个)多于第一油道711或第二油道712的数量。如图8所示,内油道710与位于所述一侧的反向油道71R连通并且可与位于所述另一侧的中间油室P2连通。内油道710形成根据衰减阀72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在反向油道71R与中间油室P2之间流动的油的通道。第一油道711和第二油道712具有比内油道710大的横截面,并且第一油道711的数量和第二油道712的数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是6个)少于内油道710的数量。如图9所示,位于所述一侧的第一油道711在轴向上从第二油道712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凹陷,并且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第一油道711在轴向上从第二油道712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突出。如图8所示,位于所述一侧的第一油道711可与一侧油室P3连通,并且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第一油道711与中间油室P2连通。第一油道711形成根据衰减阀72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在一侧油室P3与中间油室P2之间流动的油的通道。如图9所示,位于所述一侧的第二油道712在轴向上从第一油道711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突出,并且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第二油道712在轴向上从第一油道711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凹陷。如图8所示,位于所述一侧的第二油道712与一侧油室P3连通,并且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第二油道712可与中间油室P2连通。第二油道712形成根据衰减阀72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在一侧油室P3与中间油室P2之间流动的油的通道。需注意的是,在实施例2中,阀座71的第一油道711用作“第一通道”,阀座71的内油道710和反向油道71R用作“第二通道”。如图9所示,衰减阀72是圆盘状金属片,该圆盘状金属片在中心具有螺栓孔72B,固定螺栓74插入该螺栓孔中。衰减阀72包括凹陷部721、突出部722和环状部分723。凹陷部721和突出部722形成在衰减阀72的外圆周部分中。环状部分723在径向上设置在凹陷部721和突出部722的内部。如图9所示,衰减阀72的凹陷部721与第二油道712相对。突出部722具有某种外径以使得能够覆盖第一油道711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环状部分723在径向上的宽度被设置为覆盖内油道710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衰减阀72通过固定螺栓74压抵阀座71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衰减阀72持续打开第二油道712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并且根据油流打开和关闭内油道710和第一油道71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如图9所示,止回阀76是圆盘状金属片,该圆盘状金属片在中心具有螺栓孔76B,锁定件34的突出部341插入该螺栓孔中。止回阀76具有某种外径以使得能够覆盖阀座41的第二油道712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止回阀76通过锁定件34压抵阀座71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止回阀76根据油流打开和关闭第二油道712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止回阀76持续打开第一油道711位于所述一侧的、在阀座71的所述一侧上沿轴向凹陷的端部。按压构件73是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按压构件73由固定螺栓74的导向部741(稍后描述)支撑以便在轴向上可滑动。如图9所示,按压构件73包括第一按压部分731、第二按压部分732、被接触部733和多个孔734。第一按压部分731和第二按压部分732在所述一侧具有U形横截面。被接触部733设置在所述另一侧。孔734在径向上打开。第一按压部分731和第二按压部分732是压抵衰减阀72的所述另一侧的部分。第一按压部分731位于衰减阀72上与内油道710相对的位置处。第二按压部分732位于衰减阀72上与第一油道711和第二油道712相对的位置处。被接触部733具有与预调阀324的外径大约相等的外径并且是与预调阀单元32接触的部分。固定螺栓74和螺母75夹持并固定阀座71和衰减阀72。固定螺栓74包括导向部741和螺栓开口742。导向部741具有与按压构件73的被接触部733的内径大约相等的外径。在按压构件73的内部,导向部741在轴向上可滑动地引导按压构件73。螺栓开口742是形成在固定螺栓74的轴向上的通孔。阀芯321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插入螺栓开口742的所述另一侧中。螺栓开口742的所述一侧与反向油道71R连通。实施例2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图10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在以下描述中,将主要描述活塞部60中的油流,该活塞部具有与实施例1不同的配置。在图10中,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由实线箭头指示,而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由虚线箭头指示。首先将描述在液压缓冲器1的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第一油室(Y1)中的油压通过活塞部6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来增加。这个油压使油从锁定件34的油道344流到一侧油室P3。油进一步从一侧油室P3朝着衰减单元70的第一油道711流动。得益于在第一油道711中以此方式沿轴向在指定方向上从所述一侧流向所述另一侧的油所增加的压力,衰减阀72的突出部722(参见图9)弯曲以抵住从按压构件43接收的按压力。第一油道711中的油迫使衰减阀72打开以流入到中间油室P2中。油在第一油道711和衰减阀72中流动时所出现的阻力产生衰减力。需注意的是,在已流入到一侧油室P3中的油中,已流入到第二油道712中的油在某个方向上流动以使得能够关闭止回阀76。因此,止回阀76保持关闭第二油道712,并且在第二油道712中不产生油流。在那之后的油流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油流。以上述方式,根据活塞部30在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从第一油室(Y1)到第二油室Y2的油流。第一油道711和衰减阀72对这个油流施加阻力并控制这个油流以便产生衰减力。接下来将描述在液压缓冲器1的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第二油室Y2中的油压通过活塞部6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位移来增加。这个油压使油从活塞外筒31的外筒油道312朝着另一侧油室P1流动。进而,油从另一侧油室P1流经卡环开口322H和阀芯开口321H并且流入到空心部321L中。已流入到空心部321L中的油通过螺栓开口742流入到反向油道71R中。已在轴向上以此方式在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的方向上流动的油在反向油道71R中反向,并且在轴向上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方向上流动。随着在上述压缩冲程时段第一油道711中的沿指定方向的油流,油从反向油道71R流到阀座71的内油道710。衰减阀72的环状部分723(参见图9)接收内油道710中增加的油压。然后,衰减阀72弯曲以抵住来自按压构件73的按压力。内油道710中的油迫使衰减阀72打开以流入到中间油室P2中。衰减力由油在内油道710和衰减阀72中流动时出现的阻力来产生。活塞部60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导致第一油室(Y1)中产生负压。同时,由于另一侧油室P1中的油压增加,因此止回阀332不打开。衰减阀72的凹陷部721(参见图9)与第二油道712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相对,并且第二油道712的所述另一侧不关闭。因此,得益于中间油室P2中的增加的油压,已流入到中间油室P2中的油流入到相邻的第二油道712中。然后,油从第二油道712流到一侧油室P3。已流入到一侧油室P3中的油进一步通过油道344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以上述方式,根据活塞部60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从第二油室Y2到第一油室(Y1)的油流。内油道710和衰减阀72对这个油流施加阻力并控制这个油流以便产生衰减力。需注意的是,同样在实施例2所适用的液压缓冲器1中,传动构件22朝着所述一侧位移以改变由预调阀324和按压构件73施加到衰减阀72的负荷。可以全面改变在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的两个方向上的油流中的衰减力。(实施例3)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实施例3的液压缓冲器1。需注意的是,实施例3中的液压缓冲器1在活塞部30方面具有与实施例1不同的配置。在以下描述中,与实施例1中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说明。图11示出了实施例3中的活塞部80。如图11所示,活塞部80包括活塞外筒31、预调阀单元82、第一衰减单元83、第二衰减单元84和锁定件85。第一衰减单元83设置在预调阀单元82的所述一侧上。第二衰减单元84设置在预调阀单元82的所述另一侧上。在实施例3的活塞部80中,在活塞外筒31中,预调阀单元82和第一衰减单元83限定另一侧油室P4,并且预调阀单元82、第一衰减单元83和第二衰减单元84限定中间油室P5。预调阀单元82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预调阀单元32的基础配置类似的基础配置。实施例3中的预调阀单元82包括阀芯321、卡环322、第二卡环323、预调阀324、阀门止挡件325、环326以及位于阀芯321与卡环322之间的第二预调阀827(弹性构件)。第二预调阀827包括多个彼此叠放的圆盘状金属片,并且其中插入有阀芯321的开口827B形成在所述金属片中。第二预调阀827夹持在卡环322的接触部322J与第二卡环323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之间并且固定到阀芯321。第一衰减单元83包括阀座831、压缩侧衰减阀832(控制装置)、按压构件833(接触构件)、固定螺栓834和螺母835。阀座831包括多个油道。压缩侧衰减阀832设置在阀座831的所述另一侧上。按压构件833设置在压缩侧衰减阀832的所述另一侧上。固定螺栓834和螺母835固定这些元件。阀座831是处于底部的空心圆柱形构件,其内部具有朝着所述一侧打开的开口831H。阀座831包括位于外圆周上的拐角部分831C。阀座831进一步包括螺栓孔831B和油道831Y。螺栓孔831B沿轴向形成以使固定螺栓834插入螺栓孔831B中。油道831Y沿轴向形成于螺栓孔831B在径向上的外部。开口831H形成中间油室P5。拐角部分831C是用于将阀座831沿轴向固定在活塞外筒31中的部分。多个油道831Y以固定间隔形成在圆周方向上。油道831Y允许油在另一侧油室P4与中间油室P5之间流动。压缩侧衰减阀832是圆盘状金属片,该圆盘状金属片在中心具有螺栓孔832B,固定螺栓834插入该螺栓孔中。压缩侧衰减阀832通过固定螺栓834压抵阀座831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如图11所示,压缩侧衰减阀832具有某种外径以使得能够覆盖阀座831的油道831Y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压缩侧衰减阀832根据油流打开和关闭油道831Y的所述另一侧。按压构件833是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按压构件833由固定螺栓834的导向部834G(稍后描述)可滑动地支撑。按压构件833与位于所述一侧的压缩侧衰减阀832接触并且压抵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第二预调阀827。固定螺栓834和螺母835夹持并固定阀座831和压缩侧衰减阀832。固定螺栓834包括导向部834G和螺栓开口834H。导向部834G具有与按压构件833的内径大约相等的外径。导向部834G在轴向上能移动地引导按压构件833。螺栓开口834H是形成在固定螺栓834的轴向上的通孔。阀芯321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插入位于所述另一侧的螺栓开口834H中。第二衰减单元84包括阀座841、回弹侧衰减阀842(控制装置)、按压构件843(接触构件)、固定螺栓844和螺母845。阀座841包括多个油道。回弹侧衰减阀842设置在阀座841的所述另一侧上。按压构件843设置在回弹侧衰减阀842的所述另一侧上。固定螺栓844和螺母845固定这些元件。阀座841是处于底部的空心圆柱形构件,其内部具有朝着所述一侧打开的开口841H。阀座841包括螺栓孔841B、油道841Y和外油道841L。螺栓孔841B沿轴向形成以使固定螺栓844插入螺栓孔841B中。油道841Y沿轴向形成于螺栓孔841B在径向上的外部。外油道841L进一步沿轴向形成于油道841Y在径向上的外部。开口841H形成反向油道841R,该反向油道是由开口841H和锁定件85的凹陷部853限定的空间。反向油道841R使固定螺栓844的螺栓开口844H(稍后描述)与油道841Y连通。多个油道841Y以固定间隔形成在圆周方向上。油道841Y允许油在中间油室P5与反向油道841R之间流动。需注意的是,在实施例3中,第一衰减单元83的油道831Y用作“第一通道”,第二衰减单元84的油道841Y和反向油道841R用作“第二通道”。回弹侧衰减阀842是圆盘状金属片,该圆盘状金属片在中心具有螺栓孔842B,固定螺栓844插入该螺栓孔中。回弹侧衰减阀842通过固定螺栓844压抵阀座84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如图11所示,回弹侧衰减阀842具有某种外径以使得能够覆盖阀座841的油道841Y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而不覆盖外油道841L。回弹侧衰减阀842根据油流打开和关闭油道841Y的所述另一侧。按压构件843是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按压构件843由固定螺栓844的导向部844G(稍后描述)可滑动地按压。按压构件843与位于所述一侧的回弹侧衰减阀842接触并且压抵位于所述另一侧的预调阀324。固定螺栓844和螺母845夹持并固定阀座841和回弹侧衰减阀842。固定螺栓844包括导向部844G和螺栓开口844H。导向部844G具有与按压构件843的内径大约相等的外径。导向部844G在轴向上能移动地引导按压构件843。螺栓开口844H是形成在固定螺栓844的轴向上的通孔。阀芯321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插入螺栓开口844H的所述另一侧中。锁定件85包括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突出部851以及位于所述一侧的大直径部分852。大直径部分852具有比突出部851大的外径。突出部851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突出。突出部851插入阀座841的开口841H中。突出部851包括凹陷部853,该凹陷部在轴向上凹陷以形成上述反向油道841R。如图11所示,大直径部分852包括多个油道854。所述多个油道854以大致固定的间隔布置在圆周方向上。油道854形成油在第一油室(Y1)与第二衰减单元84的油道841Y之间的通道。大直径部分852包括螺纹部分,该螺纹部分旋设于形成在活塞外筒31上的螺纹凹槽上。锁定件85从所述一侧朝着第一衰减单元83位于所述另一侧的阀座831按压阀座841。锁定件85固定阀座841以在轴向上固定整个第二衰减单元84。实施例3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图12示出了实施例3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在以下描述中,将主要描述活塞部80中的油流,该活塞部具有与实施例1不同的配置。在图12中,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由实线箭头指示,而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由虚线箭头指示。首先将描述在液压缓冲器1的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第一油室(Y1)中的油压通过活塞部8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来增加。这个油压使油从锁定件85的油道854流到外油道841L。然后,油从外油道841L流到中间油室P5。油进一步从中间油室P5流到第一衰减单元83的油道831Y。得益于沿轴向以此方式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指定方向上流入到油道831Y中的油所增加的压力,压缩侧衰减阀832弯曲以抵住来自按压构件833的按压力。然后,油道831Y中的油迫使压缩侧衰减阀832打开以流入到另一侧油室P4中。衰减力由油在油道831Y和压缩侧衰减阀832中流动时出现的阻力来产生。需注意的是,中间油室P5中增加的油压在某个方向上施加以使得能够关闭第二衰减单元84的回弹侧衰减阀842。因此,回弹侧衰减阀842保持关闭油道841Y,并且不产生通过油道841Y的油流。已流入到另一侧油室P4中的油通过活塞外筒31的外筒油道312流入到第二油室Y2中。以上述方式,活塞部80在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使油从第一油室(Y1)流到第二油室Y2。油道831Y和压缩侧衰减阀832对这个油流施加阻力并控制这个油流以便产生衰减力。接下来将描述在液压缓冲器1的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油压通过活塞部8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位移来增加。这个油压使油从活塞外筒31的外筒油道312朝着另一侧油室P4流动。油从另一侧油室P4流经卡环开口322H和阀芯开口321H并且流到空心部321L。已流入到空心部321L中的油通过螺栓开口844H流到反向油道841R。已沿轴向以此方式在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的方向上流动的油在反向油道841R中反向并且沿轴向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方向上流动。随着在上述压缩冲程时段外油道841L中的沿指定方向的油流,油从反向油道841R流到第二衰减单元84的油道841Y。油道841Y中增加的油压使回弹侧衰减阀842弯曲以抵住来自按压构件843的按压力。然后,油道841Y中的油迫使回弹侧衰减阀842打开以流入到中间油室P5中。衰减力由油在油道841Y和回弹侧衰减阀842中流动时出现的阻力来产生。另一侧油室P4中的油压通过活塞部80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来增加,并且第一衰减单元83的压缩侧衰减阀832不打开。因此,已流入到中间油室P5中的油流入到外油道841L中。然后,油从外油道841L流入到油道854中。油进一步从油道854流到第一油室(Y1)。以上述方式,根据活塞部80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从第二油室Y2到第一油室(Y1)的油流。油道841Y和回弹侧衰减阀842对这个油流施加阻力并控制这个油流以便产生衰减力。需注意的是,同样在实施例3所适用的液压缓冲器1中,传动构件22使预调阀单元82在一个方向上位移,以便改变由按压构件833通过预调阀324施加到压缩侧衰减阀832的负荷,并且改变由按压构件833通过第二预调阀827施加到回弹侧衰减阀842的负荷。以此方式,预调阀单元82仅在单个方向上位移以全面调节在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的两个方向上的油流中的衰减力。需注意的是,在(例如)实施例1中,阀芯通过弹性构件(诸如预调阀324)将负荷施加到按压构件43。然而,不应以限制的意义来理解通过弹性构件(诸如预调阀324)将负荷施加到按压构件43。然而,在实施例1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设置有(例如)预调阀324,从而甚至在(例如)位移装置23不将负荷施加到传动构件22的情况下,通过预调阀324自身的弹力将预定负荷施加到按压构件43。无论外部条件(诸如位移装置23)为何,都使由按压构件43施加到衰减阀42的负荷持续等于或大于预定力,以稳定衰减阀42的衰减力。构成(例如)活塞部30的元件的尺寸公差可能导致元件之间的间隙,并且可能不利地使元件彼此过度按压,从而妨碍对通过预定负荷进行的按压的控制。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预调阀324的介入吸收了尺寸公差,从而提高了液压缓冲器1中衰减力产生的可靠性。需注意的是,在(例如)实施例3中,用于在压缩冲程时段导致衰减的压缩侧衰减阀832以及用于在回弹冲程时段导致衰减的回弹侧衰减阀842被作为单独的元件设置,并且这些阀门在轴向上布置在不同位置处。然而,当阀门被作为单独的元件设置时,不应以限制的意义来理解在轴向上将阀门布置在不同位置处。例如,用于在压缩冲程时段导致衰减的阀门以及用于在回弹冲程时段导致衰减的阀门可在径向上布置在不同位置处,该径向是与轴线相交的方向。具体来说,设置有在内部打开的一个环形阀门以及位于所述一个阀门的内部的另一个环形阀门。所述另一个阀门具有比所述一个阀门的外径小的外径。所述一个阀门和所述另一个阀门被布置为控制活塞部中的根据活塞部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油流,以便产生衰减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使活塞部在轴向上的长度比(例如)实施例3中小。(实施例4)图1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4的活塞部130。图13(a)是实施例4中的活塞部130的全视图,图13(b)是实施例1中的活塞部30的全视图。在上文所述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在(例如)图13(b)所示的实施例1中的活塞部30中,预调阀单元32被位移装置23(参见图1)在轴向上以某个方向从“所述另一侧”(图13的顶侧)位移到“所述一侧”(图13的底侧)以使得能够对按压构件43和衰减阀42进行按压。然而,这不应以限制的意义来理解。例如,如在实施例4中的活塞部130中,预调阀单元132的位移方向可以某种方式反向成实施例1中的预调阀单元32的位移方向以使得预调阀单元132被从“所述一侧”(例如,图13的底侧)拖拽到“所述另一侧”(例如,图13的顶侧)。在实施例4中的活塞部130中,如图13(a)所示,形成有通道(第二通道)。在该通道中,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方向上的、根据活塞部130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的位移而在活塞部130中产生的油流被反向以使油从所述另一侧流到所述一侧(指定方向)。在通道的所述一侧,布置有阀门以关闭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通道,并且该阀门打开和关闭通道的所述一侧。进而,根据活塞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位移,油在活塞部130中在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指定方向)的通道(第一通道)中流动。在这个通道的所述一侧,阀门被布置为关闭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通道,并且阀门打开和关闭通道的所述一侧。具体来说,在实施例4中,活塞部130包括活塞外筒131(限定构件)、油道1412(第一通道)、反向油道141R和油道1411(第二通道)、衰减阀142、预调阀单元132和位移装置(负荷施加装置)。活塞外筒131在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在气缸11中并且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包含油的第三油室Y3(第一流体腔室)和包含油的第四油室Y4(第二流体腔室)。油道1412形成在活塞外筒131中,并且允许油在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的方向(指定方向)上流动,所述油根据活塞外筒131沿轴向在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一个方向上的位移而从第三油室Y3流到第四油室Y4。反向油道141R和油道1411形成在活塞外筒131中,并且允许油在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的方向(指定方向)上流动,所述油根据活塞外筒131沿轴向在朝着所述一侧的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而从第四油室Y4流到第三油室Y3。衰减阀142打开和关闭油道1411和油道1412以便控制油道1411和油道1412中的油流。预调阀单元132在某个方向上将负荷施加到衰减阀142以使得衰减阀142关闭油道1411和油道1412。预调阀单元132能够改变衰减阀142的负荷。位移装置使预调阀单元132位移。预调阀单元132仅在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一个方向上将负荷施加到衰减阀142。在实施例4中,按压构件143设置在衰减阀142的所述一侧上。预调阀单元132使按压构件143朝着所述另一侧位移以使按压构件143将负荷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施加到衰减阀142,并且衰减阀142关闭油道1411和油道1412。预调阀单元132包括预调阀1324,预调阀1324为弹性构件,并且预调阀单元132通过预调阀1324将负荷施加到衰减阀142。油道1412允许已从活塞外筒131的所述另一侧被引导至活塞外筒131中的油朝着活塞外筒131的所述一侧流动。油道1411和反向油道141R允许已从活塞外筒131的所述一侧被引导至活塞外筒131中的油反向并朝着所述一侧流动。衰减阀142由单个构件制成,并从所述一侧打开和关闭油道1411和油道1412。以上述方式,在实施例4所适用的液压缓冲器1中,较之于图13(b)所示的实施例1中的活塞部30,元件的相对于油道(1411、1412)的用于产生衰减力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上反向,所述元件诸如为以下元件:衰减阀142、用于将负荷施加到衰减阀142的按压构件143、以及用于传送按压构件143的负荷的预调阀1324。另外,预调阀单元132及其他元件的位移方向也在垂直方向上反向。即,当预调阀单元132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拖拽方向”上被负荷施加装置位移时,在压缩冲程时段流动的油的通道与在回弹冲程时段流动的油的通道之间的关系被反向成当实施例1中的预调阀单元32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按压方向”上位移时的情况。需注意的是,在此前已作为实施例4来描述的以实施例1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配置为基础的配置中,传动构件22的负荷施加方向从“按压方向”改变成“拖拽方向”,并且在压缩冲程时段以及在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的通道彼此反向。然而,这不应以限制的意义来理解。在根据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液压缓冲器1作为基础配置的情况下,传动构件22的负荷施加方向可从“按压方向”改变成“拖拽方向”,并且在压缩冲程时段以及在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的通道可彼此反向。如上所述,通过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拖拽方向”上的位移,上述阀门被从所述一侧压向所述另一侧,以便调节阀门的可变形性,从而改变液压缓冲器1中的衰减力。<实施例5>图14是根据实施例5的活塞部2-30及其周围的放大图。在实施例5中,与其他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阐述。如图14所示,活塞部2-30包括活塞外筒2-31、衰减单元2-40、按压单元2-32(负荷施加装置)和止回阀单元2-33。活塞外筒2-31容纳构成活塞部2-30的元件以及油。衰减单元2-40设置在活塞外筒2-31的所述一侧上。按压单元2-32设置在衰减单元2-40的所述另一侧上。止回阀单元2-33设置在衰减单元2-40的所述另一侧上。衰减单元2-40包括阀座2-41、衰减阀2-42、第一固定螺栓2-43和反向通道部2-44。阀座2-41包括多个油道。衰减阀2-42设置在阀座2-41的所述另一侧上。第一固定螺栓2-43设置在阀座2-41的所述另一侧上。反向通道部2-44设置在阀座2-41的内部。活塞部2-30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包含油的第一油室(Y1)和包含油的第二油室Y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油室(Y1)形成在活塞部2-30的所述一侧上,第二油室Y2形成在活塞部2-30的所述另一侧上。活塞部2-30包括位于活塞外筒2-31中的第一中间腔室2-P1和第二中间腔室2-P2(第三流体腔室)。第一中间腔室2-P1和第二中间腔室2-P2与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分离,并且包含油。在本实施例中,在活塞外筒2-31的所述一侧,由按压单元2-32、止回阀单元2-33和衰减单元2-40形成第一中间腔室2-P1。在活塞外筒2-31的所述另一侧,由按压单元2-32和止回阀单元2-33形成第二中间腔室2-P2。如图14所示,实施例5中的液压缓冲器1(压力缓冲器)包括气缸11、活塞部2-30(限定构件)、阀座2-41(通道形成部分)、压缩侧油道2-47(第一通道)、回弹侧油道2-48(第二通道)和衰减阀2-42。气缸11包含油(流体)。活塞部2-30在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在气缸11中并且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第一油室(Y1)(第一流体腔室)和第二油室Y2(第二流体腔室)。阀座2-41设置在活塞部2-30中以形成油的通道。压缩侧油道2-47形成在阀座2-41中。压缩侧油道2-47使根据活塞部2-30在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一油室(Y1)流到第二油室Y2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并且从布置在阀座2-41的端部上的第二油道口2-47P2(第一通道口)(稍后描述)排放。回弹侧油道2-48形成在阀座2-41中。回弹侧油道2-48使根据活塞部2-30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二油室Y2流到第一油室(Y1)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并且从第四油道口2-48P2(第二通道口)(稍后描述)排放。第四油道口2-48P2在第二油道口2-47P2所处的圆周上沿轴向设置在阀座2-41的端部上。衰减阀2-42打开和关闭第二油道口2-47P2和第四油道口2-48P2以便控制压缩侧油道2-47和回弹侧油道2-48中的油流。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些元件的配置。[活塞部2-30的配置和功能(活塞外筒2-31)如图14所示,活塞外筒2-31是在所述一侧打开并且在所述另一侧关闭的空心构件。活塞外筒2-31包括连接部2-311、外筒油道2-312和活塞环2-313。连接部2-311是活塞外筒2-31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并且位于径向上的中心。外筒油道2-312在径向上布置在外部。活塞环2-313位于所述一侧的外圆周上。连接部2-311是在轴向上贯穿的通孔。杆构件20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以及按压单元2-32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插入连接部2-311中。连接部2-311固定到杆构件21的一侧附接部分21a(参见图2)。连接部2-311的内径大于传动构件22的外径以及按压单元2-32的传动杆2-320(稍后描述)的外径。因此,在连接部2-311中,传动构件22和传动杆2-320可在轴向上移动。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是六个)外筒油道2-312。如图14所示,外筒油道2-312使第二油室Y2与第二中间腔室2-P2连通。活塞环2-313适配在形成于活塞外筒2-31的外圆周中的凹槽中。活塞环2-313与气缸1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活塞环2-313减小气缸11与活塞外筒2-31之间的摩擦阻力。现在将详细描述衰减单元2-40。图27示出了比较示例中的液压缓冲器。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的衰减单元2-40,将首先描述比较示例中的衰减单元900。需注意的是,比较示例中的衰减单元900是与本实施例中的衰减单元2-40对应的配置。图27对应于本实施例中的阀座2-41(稍后描述)在图16中的图示,并且是比较阀座910的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视图。在本实施例中的衰减单元2-40中,如上所述,在阀座2-41中,在压缩冲程时段流动的油的方向以及在回弹冲程时段流动的油的方向是大致相同的指定方向。对于在这两个冲程上产生的每个油流,衰减阀2-42在单个方向上控制油流。在讨论该配置的使用之前,将描述比较阀座910所适用的比较示例,如(例如)图27所示。比较阀座910包括比较第一通道921和比较第二通道922。比较第一通道921使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比较第二通道922使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油在相同指定方向上流动。比较第一通道921和比较第二通道922在径向上交替地并排布置。在图27的示例中,比较第一通道921在径向上布置在内部,比较第二通道922在径向上布置在比较第一通道921的外部。对于比较第一通道921和比较第二通道922,衰减阀2-42在单个方向上控制油流。这种情况下,与比较第二通道922与衰减阀2-42的中心的距离相比,比较第一通道921更靠近该中心,该中心是变形支点。因此,油使衰减阀2-42变形所需要的力的大小在比较第一通道921中比在比较第二通道922要大。即,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不同于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代替上文所述的比较示例中的衰减单元900,本实施例中的衰减单元2-40采用以下配置来形成压缩冲程中和回弹冲程中的一致的衰减力。图15(a)和图15(b)是实施例5中的衰减单元2-40的分解透视图。图15(a)是在轴向上从所述一侧观察的衰减单元2-40的视图,图15(b)是在轴向上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衰减单元2-40的视图。需注意的是,图15另外还示出了按压单元2-32的按压构件2-327(稍后描述)。图16是实施例5中的阀座2-41的顶视图。图16是阀座2-41的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顶视图。(衰减单元2-40)如图15(a)所示,阀座2-41是处于底部的空心圆柱形构件,其内部具有朝着所述一侧打开的开口2-41H。开口2-41H容纳反向通道部2-44。阀座2-41固定到活塞外筒2-31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不在轴向上移动。图15(b)所示,阀座2-41包括沿轴向形成于螺栓孔在径向上的外部的压缩侧油道2-47和回弹侧油道2-48。第一固定螺栓2-43插入螺栓孔中。如图16所示,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六个)压缩侧油道2-47。压缩侧油道2-47的横截面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大致弓形的形状。压缩侧油道2-47包括位于所述一侧的第一油道口2-47P1以及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第二油道口2-47P2。如图14所示,压缩侧油道2-47可在第一油道口2-47P1处与第一油室(Y1)连通,并且可在第二油道口2-47P2处与第一中间腔室2-P1连通。如图16所示,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六个)回弹侧油道2-48。在本实施例中,回弹侧油道2-48的横截面在径向上具有大致直线的形状。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回弹侧油道2-48的横截面积大致等于压缩侧油道2-47的横截面积。如图14所示,回弹侧油道2-48包括位于所述一侧的第三油道口2-48P1以及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第四油道口2-48P2。类似于压缩侧油道2-47,回弹侧油道2-48在轴向上延伸并且在径向上从中心延伸到外部。在本实施例中,回弹侧油道2-48相对于轴向斜对地延伸。第四油道口2-48P2距离径向上的中心的位置与压缩侧油道2-47的第二油道口2-47P2的位置大致相同。回弹侧油道2-48可在第三油道口2-48P1处与反向通道部2-44的反向通道2-442连通,并且可在第四油道口2-48P2处与第一中间腔室2-P1连通。如图16所示,压缩侧油道2-47的第二油道口2-47P2以及回弹侧油道2-48的第四油道口2-48P2沿圆周方向并排布置在阀座2-41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处。例如,回弹侧油道2-48的第四油道口2-48P2形成在压缩侧油道2-47的第二油道口2-47P2所处的圆周(图16中的点划线所指示的圆周)上。如图16所示,阀座2-41在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上包括内公共圆块2-41R1和外公共圆块2-41R2。内公共圆块2-41R1和外公共圆块2-41R2具有大致环状的形状,并且从阀座2-41的其他表面突出。内公共圆块2-41R1沿径向形成在第二油道口2-47P2和第四油道口2-48P2的内部。外公共圆块2-41R2沿径向形成在第二油道口2-47P2和第四油道口2-48P2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内公共圆块2-41R1和外公共圆块2-41R2相互围绕并隔离所述多个第二油道口2-47P2和所述多个第四油道口2-48P2。如图16所示,阀座2-41在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上进一步包括第一径向圆块2-41R3和第二径向圆块2-41R4。第一径向圆块2-41R3和第二径向圆块2-41R4在径向上具有大致直线的形状,并且从阀座2-41的其他表面突出。第一径向圆块2-41R3和第二径向圆块2-41R4形成在第二油道口2-47P2与第四油道口2-48P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径向圆块2-41R3和第二径向圆块2-41R4围绕并隔离第二油道口2-47P2和第四油道口2-48P2。在阀座2-4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处,上文所述的内公共圆块2-41R1、外公共圆块2-41R2、第一径向圆块2-41R3和第二径向圆块2-41R4被形成为具有大致相等的突出高度。内公共圆块2-41R1、外公共圆块2-41R2、第一径向圆块2-41R3和第二径向圆块2-41R4(对应于第一圆块和第二圆块)布置在阀座2-41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上并形成与衰减阀2-42接触的部分。如图15(a)和图15(b)所示,衰减阀2-42是圆盘状金属片,该圆盘状金属片在中心具有螺栓孔2-42H,第一固定螺栓2-43插入该螺栓孔中。如图14所示,衰减阀2-42通过第一固定螺栓2-43压抵阀座2-4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衰减阀2-42能够打开和关闭阀座2-41的压缩侧油道2-47的第二油道口2-47P2以及回弹侧油道2-48的第四油道口2-48P2。如图14所示,第一固定螺栓2-43和阀座2-41夹持衰减阀2-42,并且第一固定螺栓2-43将衰减阀2-42按压到阀座2-41的所述另一侧。第一固定螺栓2-43包括导向部2-431和开口2-432。导向部2-431的外径大致等于按压构件2-327的接收部2-327b(稍后描述)的内径。导向部2-431在轴向上能移动地引导按压构件2-327。开口2-432是在轴向上延伸的通孔。开口2-432在所述另一侧的内径大于阀芯2-321的外径。阀芯2-321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在轴向上能移动地插入开口2-432的所述另一侧中。在所述另一侧,开口2-432与阀芯2-321的空心部2-321L(稍后描述)连通。在所述一侧,开口2-432与反向通道部2-44的开口2-441(稍后描述)连通。反向通道部2-44包括开口2-441和反向通道2-442。开口2-441在轴向上贯穿。反向通道2-442斜对地从所述一侧延伸到所述另一侧。反向通道部2-44固定到所述另一侧的第一固定螺栓2-43。开口2-441在轴向上延伸并在所述另一侧关闭。开口2-441的所述另一侧与第一固定螺栓2-43的所述一侧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反向通道2-442,并且所述反向通道在径向上打开。反向通道2-442与位于所述一侧的开口2-441连通并且与位于所述另一侧的回弹侧油道2-48连通。(按压单元2-32)按压单元2-32包括传动杆2-320、阀芯2-321、阀门固定部2-323、预调阀2-324、阀门止挡件2-325、环2-326和按压构件2-327。传动杆2-320在轴向上延伸并设置在活塞外筒2-31的所述另一侧上。阀芯2-321在轴向上延伸并位于传动杆2-320的所述一侧上。阀门固定部2-323附接到阀芯2-321的外部。预调阀2-324附接到阀门固定部2-323的所述一侧。阀门止挡件2-325设置在预调阀2-324的所述一侧上。环2-326附接到阀门止挡件2-325的所述一侧。按压构件2-327设置在预调阀2-324的所述一侧上。传动杆2-320与位于所述一侧的阀芯2-321接触并且与杆部20位于所述另一侧的传动构件22接触。传动杆2-320接收来自传动构件22的负荷并且产生位移以将负荷施加到阀芯2-321。阀芯2-321包括接收部2-321R、空心部2-321L和阀芯开口2-321H。接收部2-321R设置在所述另一侧上并接收传动杆2-320。空心部2-321L形成在接收部2-321R的所述一侧上。阀芯开口2-321H在空心部2-321L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处于径向上打开。接收部2-321R与传动杆2-320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接触。在传动杆2-320接收负荷时,如下所述,接收部2-321R接收来自传动杆2-320的负荷,并且整个阀芯2-321在轴向上位移。空心部2-321L在所述另一侧连接到阀芯开口2-321H并且在所述一侧打开以与衰减单元2-40的开口2-432连通。空心部2-321L允许油在第二中间腔室2-P2与开口2-432之间流动。阀芯开口2-321H使空心部2-321L与第二中间腔室2-P2连通。阀门固定部2-323通过(例如)螺钉接合的方式固定到阀芯2-321。阀门固定部2-323与位于所述一侧的预调阀2-324接触。阀门固定部2-323和阀门止挡件2-325夹持预调阀2-324以固定预调阀2-324。预调阀2-324是大致圆盘状的构件,该构件具有其中插入有阀芯2-321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预调阀2-324包括多个彼此叠放的圆盘状金属片。预调阀2-324产生弹性变形以将负荷施加到按压构件2-327。阀门止挡件2-325将预调阀2-324从所述一侧朝着阀门固定部2-323按压。环2-326适配在形成于阀芯2-321的内圆周中的凹槽中。环2-326在轴向上固定阀门止挡件2-325。预调阀2-324夹持在阀门固定部2-323与阀门止挡件2-325之间并固定到阀芯2-321。所以,在接收来自传动构件22的负荷时,如下所述,阀芯2-321、阀门固定部2-323、预调阀2-324、阀门止挡件2-325和环2-326在轴向上一体地移动。如图15(a)和图15(b)所示,按压构件2-327是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按压构件2-327由第一固定螺栓2-43的导向部2-431(稍后描述)支撑以便在轴向上可滑动。按压构件2-327包括接触部2-327a、接收部2-327b和多个开口2-327H。接触部2-327a形成在所述一侧。接收部2-327b形成在所述另一侧。按压构件2-327在某个方向上将衰减阀2-42朝着所述一侧按压以使得能够关闭压缩侧油道2-47的第二油道口2-47P2以及回弹侧油道2-48的第四油道口2-48P2。接触部2-327a与衰减阀2-42的所述另一侧接触,并形成衰减阀2-42被按压至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a)所示,接触部2-327a具有大致环状的形状。如图14所示,接触部2-327a与衰减阀2-42的一个部分相对,该部分与压缩侧油道2-47的第二油道口2-47P2以及回弹侧油道2-48的第四油道口2-48P2相对。如图14所示,接触部2-327a在径向上的单个位置处接触衰减阀2-42与第二油道口2-47P2和第四油道口2-48P2相对的部分。更具体来说,从衰减阀2-42的在径向上的中心到外部,接触部2-327a,不是在多个位置处而是在单个位置处,接触衰减阀2-42与第二油道口2-47P2和第四油道口2-48P2相对的部分。需注意的是,接触部2-327a优选地布置在内公共圆块2-41R1的外部,并且,相比外公共圆块2-41R2与阀座2-41在径向上的中心的距离,更靠近该中心。接收部2-327b的外径小于预调阀2-324的外径。接收部2-327b形成与预调阀2-324接触的部分。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开口2-327H在径向上打开。开口2-327H形成油在按压构件2-327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通道。在按压构件2-327移动以调节衰减力(如下所述)时,开口2-327H防止按压构件2-327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油压差影响按压构件2-327的位移,并且开口2-327H将油供给至按压构件2-327与接触按压构件2-327的元件之间的间隙以减小摩擦。上述配置的按压单元2-32能够基于位移装置23(参见图2)所进行的控制改变施加到衰减阀2-42的负荷。具体来说,按压单元2-32通过传动构件22接收来自位移装置23的负荷。根据来自传动构件22的负荷,按压单元2-32改变要压抵衰减阀2-42的负荷。因此,按压单元2-32就能够改变衰减阀2-42产生的衰减力。下面将详细描述衰减阀2-42的衰减力的可变性。(止回阀单元2-33)如图14所示,止回阀单元2-33包括止回阀座2-331、止回阀2-332、第一固定螺栓2-333和第二固定螺栓2-334。止回阀2-332设置在止回阀座2-331的所述另一侧上。第一固定螺栓2-333设置在止回阀2-332的所述另一侧上。第二固定螺栓2-334设置在止回阀座2-331的所述一侧上。止回阀座2-331是厚的、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该构件具有其中插入有传动杆2-320和第一固定螺栓2-333的开口。止回阀座2-331在所述另一侧上具有端部,该端部与形成在活塞外筒2-31的内圆周上的阶梯部分2-31C接合。止回阀座2-331包括在径向上的外部沿轴向贯穿的多个油道2-331R。油道2-331R形成油在第一中间腔室2-P1与第二中间腔室2-P2之间的通道。止回阀2-332是大致圆盘状的金属片,该金属片在径向上的中心具有螺栓孔,阀芯2-321和第一固定螺栓2-333插入该螺栓孔中。止回阀2-332具有某种内径和外径以使得能够覆盖止回阀座2-331的油道2-331R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第一固定螺栓2-333是厚的、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该构件在径向上的中心具有通孔,阀芯2-321插入该通孔中。第一固定螺栓2-333的内径大于阀芯2-321的外径。第一固定螺栓2-333固定到止回阀座2-331。第一固定螺栓2-333和止回阀座2-331将止回阀2-332夹持在轴向上以便将止回阀2-332固定在止回阀座2-331的端部上。第二固定螺栓2-334是厚的、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该构件在径向上的中心具有开口。第二固定螺栓2-334通过(例如)螺钉接合的方式固定在活塞外筒2-31的内部。第二固定螺栓2-334将止回阀座2-331朝着阶梯部分2-31C按压以便固定止回阀座2-331。上述配置的活塞部2-30包括第一中间腔室2-P1和第二中间腔室2-P2,该第一中间腔室和该第二中间腔室与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分离并且包含油。压缩侧油道2-47的第二油道口2-47P2、回弹侧油道2-48的第四油道口2-48P2、以及衰减阀2-42布置在第一中间腔室2-P1中。根据活塞部2-30在一个轴向上以及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止回阀单元2-33(允许限制构件)允许或限制从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到第一中间腔室2-P1和第二中间腔室2-P2的油流。实施例5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图17(a)和图17(b)示出了实施例5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图17(a)示出了在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图17(b)示出了在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首先将描述在液压缓冲器1的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如图17(a)所示,当活塞部2-30在轴向上相对于气缸部10朝着所述一侧位移时(如空心箭头所示),活塞部2-30的位移使第一油室(Y1)中的油被按压以增加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第一油室(Y1)中的通过活塞部2-3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而增加的油压使油从阀座2-41的第一油道口2-47P1流到压缩侧油道2-47。然后,油在压缩侧油道2-47中沿轴向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指定方向上流动。油进一步流动抵住来自按压构件2-327的力,并且迫使衰减阀2-42打开以便从第二油道口2-47P2排放到第一中间腔室2-P1。油在压缩侧油道2-47和衰减阀2-42中流动时出现的阻力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衰减力。已排放到第一中间腔室2-P1的油流到止回阀单元2-33的油道2-331R。然后,油迫使止回阀2-332打开以流入到第二中间腔室2-P2中。进而,油流经活塞外筒2-31的外筒油道2-312并且流入到第二油室Y2中。以上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根据活塞部2-30在一个方向上的位移(在本实施例中为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产生从第一油室(Y1)到第二油室Y2的油流。压缩侧油道2-47和衰减阀2-42控制这个油流以产生衰减力。如图6所示,在底阀部50中,得益于第一油室(Y1)中的通过活塞部2-3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而增加的油压,油流经回弹侧阀门522的油孔522H并流入到第一阀体51的第一油道511中。然后,油迫使压缩侧阀门521打开以从第一油道511流入到空间511S中。已流入到空间511S中的油流到第二阀体54的油道541。然后,油迫使止回阀55打开,流经开口511H、凹槽511T、连通通道L和气缸开口11H(参见图2),并流入到第二油室Y2中。同时,已流入到空间511S中的油还流入到第二阀体54的通孔54H中。已流入到通孔54H中的油流经空间58S和第三开口58H3并流到储存腔室R。接下来将描述在液压缓冲器1的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如图17(b)所示,当活塞部2-30在轴向上相对于气缸部10朝着所述另一侧位移时(如空心箭头所示),活塞部2-30的位移使第二油室Y2中的油被按压以增加第二油室Y2中的压力。需注意的是,如图6所示,即使油在移动时试图从气缸开口11H流经连通通道L,止回阀55也会保持关闭油道541。因此,不产生从第二油室Y2到第一油室(Y1)的通过连通通道L的油流。如图17(b)所示,第二油室Y2中的油压通过活塞部2-3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位移(在本实施例中为在轴向上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位移)来增加。这个油压使油从活塞外筒2-31的外筒油道2-312流入到第二中间腔室2-P2中。需注意的是,增压下的油流入到第二中间腔室2-P2中,因此,第二油室Y2(第二中间腔室2-P2)中的压力相对高于第一中间腔室2-P1中的压力。所以,止回阀2-332不打开油道2-331R,并且不产生通过止回阀单元2-33的油流。第二中间腔室2-P2中的油流经阀芯开口2-321H、空心部2-321L和开口2-432并流入到反向通道部2-44的开口2-441中。油流的方向在开口2-441中反向,并且油流经反向通道2-442。油进一步从第三油道口2-48P1流到回弹侧油道2-48。已在轴向上以此方式在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的方向上流动的油在反向通道2-442中反向并且沿轴向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方向上流动。即,油随着在上述压缩冲程时段压缩侧油道2-47中的沿指定方向的油流而流动。回弹侧油道2-48中的油流动抵住来自按压构件2-327的力,迫使衰减阀2-42打开,并且从第四油道口2-48P2流到第一中间腔室2-P1。油在回弹侧油道2-48和衰减阀2-42中流动时出现的阻力产生衰减力。第一中间腔室2-P1中的油通过第二油道口2-47P2流入到压缩侧油道2-47中。此时,如上所述,在回弹侧油道2-48中流动的油使衰减阀2-42在远离阀座2-41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的方向上变形或位移。第二油道口2-47P2和第四油道口2-48P2并排布置在圆周方向上(参见图15(b)和图16)。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已从第四油道口2-48P2流出的油在圆周方向上流入到第二油道口2-47P2中。油进一步从压缩侧油道2-47的第一油道口2-47P1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以上述方式,根据活塞部2-30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从第二油室Y2到第一油室(Y1)的油流。油流受回弹侧油道2-48和衰减阀2-42控制以便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衰减力。在底阀部50中,如图6所示,活塞部2-3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位移使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减小。于是,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变得相对低于储存腔室R中的压力。因此,储存腔室R中的油流经第三开口58H3、通孔54H和空间511S并流入到第一油道511中。第一油道511中的油迫使回弹侧阀门522打开以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衰减单元2-40中的衰减力改变控制接下来将描述液压缓冲器1中衰减单元2-40中的衰减力改变控制。如图2所示,位移装置23以预定量朝着所述一侧按压传动构件22。如图14所示,通过传动构件22的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传动杆2-320朝着所述一侧位移。进而,通过传动杆2-320的位移,阀芯2-321朝着所述一侧位移。因此,固定到阀芯2-321的预调阀2-324被朝着所述一侧按压。然后,预调阀2-324产生弹性变形,并使按压构件2-327朝着所述一侧位移。以此方式,按压单元2-32仅在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的一个方向上将负荷施加到衰减阀2-42。在本实施例中,衰减阀2-42朝着所述另一侧变形或位移以打开压缩侧油道2-47和回弹侧油道2-48。因此,由按压构件2-327从所述另一侧向所述一侧施加到衰减阀2-42的负荷增大,从而阻止衰减阀2-42打开。于是就增大了液压缓冲器1中产生的衰减力。同时,由位移装置23朝着所述一侧施加到传动构件22的负荷被消除。这就减小了由固定到阀芯2-321的预调阀2-324施加到按压构件2-327的负荷。因此,由按压构件2-327施加到衰减阀2-42的负荷减小,从而有利于衰减阀2-42的打开。这从而就减小了液压缓冲器1中产生的衰减力。以上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构件22位移以改变由按压构件2-327施加到衰减阀2-42的负荷的大小。从而调节衰减阀2-42的可变形性以改变液压缓冲器1中产生的衰减力。如此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单个衰减阀2-42使在回弹冲程时段以及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中产生衰减力。传动构件22和其他元件仅在一个方向上朝着衰减阀2-42位移以便全面调节在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的两个方向上的油流中的衰减力。这就简化了用于调节衰减力的设备配置。因此,本实施例的液压缓冲器1以简化的配置实现了同时调节根据活塞部2-30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而在活塞部2-30中产生的衰减力。在液压缓冲器1中,压缩侧油道2-47和回弹侧油道2-48在圆周方向上并排布置在大致相同的圆周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可以使在活塞部2-30朝着所述一侧位移的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以及在活塞部2-30朝着所述另一侧位移的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压缩侧油道2-47相对于衰减阀2-42的中心距离和回弹侧油道2-48相对于衰减阀2-42的中心距离大致相等。具体来说,在衰减阀2-42变形且打开时,变形支点以及从油接收的力的点相对于压缩侧油道2-47和回弹侧油道2-48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可以使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和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在本实施例的按压单元2-32中,按压构件2-327的接触部2-327a仅沿径向在从中心到外圆周的一个方向上与衰减阀2-42接触。接触部2-327a通过该一个位置的接触调节压缩侧油道2-47和回弹侧油道2-48的开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减小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与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之间的差异。这里,假设使得彼此分离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与压缩侧油道2-47和回弹侧油道2-48接触以便调节衰减力。在这种情况下,取决于(例如)分离的接触部的平行度,在对压缩侧油道2-47的调节和对回弹侧油道2-48的调节之间很可能出现误差。例如,假设试图以相同的方式使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与衰减阀2-42接触。即使(例如)试图如此,虽然第一接触部和衰减阀2-42彼此在没有间隙的情况下接触,但在第二接触部与衰减阀2-42之间也可能存在间隙,这可能造成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与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之间存在差异。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如上所述,按压构件2-327的接触部2-327a在一个位置处与衰减阀2-42接触。这不会导致平行度问题。在通过压缩侧油道2-47打开和关闭衰减阀2-42以及通过回弹侧油道2-48打开和关闭衰减阀2-42的过程中,接触部2-327a在一个位置处与衰减阀2-42的接触防止接触部2-327a在不同支点位置使衰减阀2-42变形。因此,可以使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和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可在(例如)轴向上连续改变传动构件22的位移量以便连续改变衰减力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在实质元件(即传动构件22、按压单元2-32、按压构件2-327和衰减阀2-42)之间传送力,而不是传送流体(诸如油)的压力,以便控制用于打开衰减阀2-42的负荷。这增加了衰减力控制中的响应速度。通过同时控制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中的衰减力,实施例5中的衰减阀2-42可以关闭沿轴向在阀座2-41中流动的油的通道。因此,在实施例5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可以省去实施例6中液压缓冲器1中的第二止回阀2-75。在本实施例中,按压单元2-32以某种方式布置以使得按压构件2-327通过预调阀2-324将负荷施加到衰减阀2-42。因此,按压构件2-327通过从按压单元2-32施加的负荷将预定负荷施加到衰减阀2-42。具体地讲,在本实施例中,衰减阀2-42通过按压构件2-327由预调阀2-324的弹力持续按压,以稳定液压缓冲器1中的衰减力。此外,预调阀2-324(其为弹性构件)的介入吸收了构成(例如)活塞部2-30的元件的尺寸公差。这就防止了可能因元件之间的间隙或者(相反地)元件彼此间的过度按压而导致的液压缓冲器1稳定性的下降。<实施例6>图18是实施例6中的活塞部2-230及其周围的放大图。图19(a)和图19(b)是实施例6中的第二衰减单元2-70的分解透视图。图19(a)是第二衰减单元2-70的在轴向上从所述一侧观察的视图,图19(b)是第二衰减单元2-70的在轴向上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视图。需注意的是,图19另外还示出了按压单元2-32的按压构件2-327。图20示出了实施例6中的阀座2-71的油道。图20(a)以沿压缩侧油道2-77剖开的横截面示出了第二衰减单元2-70及其周围部分,图20(b)以沿第一回弹侧油道2-78和第二回弹侧油道2-79剖开的横截面示出了第二衰减单元2-70及其周围部分。图21是实施例6中的阀座2-71的顶视图。图21是阀座2-71的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顶视图。在实施例6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活塞部2-230的配置不同于实施例5中的活塞部2-230的配置。因此,在以下描述中,将详细描述活塞部2-230。与实施例5中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说明。如图18所示,实施例6中的活塞部2-230包括活塞外筒2-31、第二衰减单元2-70、按压单元2-32和止回阀单元2-33。(第二衰减单元2-70)如图18所示,第二衰减单元2-70包括阀座2-71、衰减阀2-72、第一固定部分2-73、反向通道部2-74、第二止回阀2-75和第二固定部分2-76。阀座2-71包括多个油道。衰减阀2-72设置在阀座2-71的所述另一侧上。第一固定部分2-73设置在所述另一侧。反向通道部2-74设置在阀座2-71的内部。第二止回阀2-75设置在反向通道部2-74的所述一侧上。第二固定部分2-76设置在第二止回阀2-75的所述一侧上。如图18和图19所示,实施例6中的液压缓冲器1(压力缓冲器)包括气缸11、活塞部2-230(限定构件)、阀座2-71(通道形成部分)、压缩侧油道2-77(第一通道)、第一回弹侧油道2-78(第二通道)和衰减阀2-72。气缸11包含油(流体)。活塞部2-230在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在气缸11中并且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第一油室(Y1)(第一流体腔室)和第二油室Y2(第二流体腔室)。阀座2-71设置在活塞部2-230中并且形成油的通道。压缩侧油道2-77形成在活塞部2-230中。压缩侧油道2-77使根据活塞部2-230在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一油室(Y1)流到第二油室Y2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并且从设置在阀座2-71的端部上的第二油道口2-77P2(第一通道口)(稍后描述)排放。第一回弹侧油道2-78形成在活塞部2-230中。第一回弹侧油道2-78使根据活塞部2-230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二油室Y2流到第一油室(Y1)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并且从沿轴向设置在阀座2-71的端部上且设置在第二油道口2-77P2所处的圆周上的第四油道口2-78P2(第二通道口)(稍后描述)排放。衰减阀2-72打开和关闭第二油道口2-77P2和第四油道口2-78P2以便控制压缩侧油道2-77和第一回弹侧油道2-78中的油流。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些元件的配置。如图19(a)所示,阀座2-71是处于底部的空心圆柱形构件,其内部具有朝着所述一侧打开的开口2-71H。开口2-71H容纳反向通道部2-74。如图18所示,阀座2-71固定到活塞外筒2-31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以不在轴向上移动。如图20(a)和图20(b)所示,阀座2-71包括压缩侧油道2-77、第一回弹侧油道2-78和第二回弹侧油道2-79,这些油道在螺栓孔的径向上的外部沿轴向延伸。第一固定部分2-73插入该螺栓孔中。如图21所示,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4个)压缩侧油道2-77。压缩侧油道2-77的横截面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大致弓形的形状。如图20(a)所示,压缩侧油道2-77各自包括位于所述一侧的第一油道口2-77P1以及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第二油道口2-77P2。压缩侧油道2-77可在第一油道口2-77P1处与第一油室(Y1)连通,并且可在第二油道口2-77P2处与第一中间腔室2-P1连通。如图21所示,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四个)第一回弹侧油道2-7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回弹侧油道2-78的横截面在径向上具有大致直线的形状。需注意的是,第一回弹侧油道2-78的横截面积大致等于压缩侧油道2-77的横截面积。如图20(b)所示,第一回弹侧油道2-78各自包括位于所述一侧的第三油道口2-78P1以及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第四油道口2-78P2。第一回弹侧油道2-78可在第三油道口2-78P1处与反向通道部2-74的反向通道2-742连通,并且可在第四油道口2-78P2处与第一中间腔室2-P1连通。如图21所示,第二回弹侧油道2-79在阀座2-71的圆周方向上形成于每个第一回弹侧油道2-78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八个第二回弹侧油道2-7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回弹侧油道2-79的横截面具有大致圆形的形状。需注意的是,第二回弹侧油道2-79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回弹侧油道2-78的横截面积。如图20(b)所示,第二回弹侧油道2-79各自包括位于所述一侧的第五油道口2-79P1以及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第六油道口2-79P2。第二回弹侧油道2-79可在第五油道口2-79P1处与第一油室(Y1)连通,并且可在第六油道口2-79P2处与第一中间腔室2-P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在阀座2-7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处,压缩侧油道2-77的第二油道口2-77P2以及第一回弹侧油道2-78的第四油道口2-78P2并排布置在圆周方向上。即,第一回弹侧油道2-78的第四油道口2-78P2位于压缩侧油道2-77的第二油道口2-77P2所处的圆周上。如图19(a)所示,阀座2-71在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上包括第一圆块2-71R0。第一圆块2-71R0从阀座2-71的其他表面突出并且围绕第五油道口2-79P1。如图21所示,阀座2-71在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上包括公共圆块2-71R1。公共圆块2-71R1从阀座2-71的其他表面突出以便成为围绕第二油道口2-77P2和第四油道口2-78P2的公共部分。阀座2-71在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上包括压缩侧圆块2-71R2。压缩侧圆块2-71R2从阀座2-71的其他表面突出。压缩侧圆块2-71R2和公共圆块2-71R1围绕每个第二油道口2-77P2。阀座2-71在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上包括回弹侧圆块2-71R3。回弹侧圆块2-71R3从阀座2-71的其他表面突出。回弹侧圆块2-71R3和公共圆块2-71R1围绕每个第四油道口2-78P2。上文所述的公共圆块2-71R1、压缩侧圆块2-71R2和回弹侧圆块2-71R3被形成为在阀座2-7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上具有大致相同的突出高度。公共圆块2-71R1、压缩侧圆块2-71R2和回弹侧圆块2-71R3(对应于第一圆块和第二圆块)布置在阀座2-7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上并形成与衰减阀2-72接触的部分。如图21所示,公共圆块2-71R1具有大致环状的形状。压缩侧圆块2-71R2包括圆周壁2-R21以及两个径向壁2-R22。圆周壁2-R21在径向上形成在第二油道口2-77P2的外部并且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弓形的形状延伸。径向壁2-R22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在第二油道口2-77P2的外部并且在径向上以大致直线的形状延伸。回弹侧圆块2-71R3包括圆周壁2-R31以及两个径向壁2-R32。圆周壁2-R31在径向上形成在第四油道口2-78P2的外部并且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弓形的形状延伸。径向壁2-R32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在第四油道口2-78P2的外部并且在径向上以大致直线的形状延伸。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压缩侧圆块2-71R2的圆周壁2-R21和回弹侧圆块2-71R3的圆周壁2-R31形成在大致相同的圆周上。如图19(a)和图19(b)所示,衰减阀2-72是圆盘状金属片,该圆盘状金属片在径向上的中心具有通孔2-72H,第一固定部分2-73插入该通孔中。衰减阀2-72通过第一固定部分2-73压抵阀座2-7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如图20(a)和图20(b)所示,衰减阀2-72允许阀座2-71中的压缩侧油道2-77的第二油道口2-77P2和第一回弹侧油道2-78的第四油道口2-78P2打开和关闭,并且衰减阀2-72持续打开第二回弹侧油道2-79的第六油道口2-79P2。需注意的是,在实施例6中,如图20(a)和图20(b)所示,按压构件2-327的接触部2-327a在径向上的单个位置处接触衰减阀2-72的与压缩侧油道2-77和第一回弹侧油道2-78相对的部分。如图18所示,第一固定部分2-73和阀座2-71夹持衰减阀2-72,并且第一固定部分2-73将衰减阀2-72按压到阀座2-71的所述另一侧。第一固定部分2-73包括导向部2-731和开口2-732。需注意的是,第一固定部分2-73的配置类似于实施例5中的第一固定螺栓2-43的配置。反向通道部2-74包括开口2-741和反向通道2-742。开口2-741在轴向上贯穿。反向通道2-742斜对地从所述一侧延伸到所述另一侧。反向通道部2-74固定到所述另一侧的第一固定部分2-73。开口2-741是在轴向上延伸的通孔。在所述另一侧,开口2-741与第一固定部分2-73的所述一侧连通。第二固定部分2-76的第二固定螺栓2-763(稍后描述)在所述一侧插入开口2-741中。开口2-741在所述另一侧上关闭。如图19(a)和图19(b)所示,第二止回阀2-75是大致圆盘状的金属片,该金属片在中心具有通孔2-75H,第二固定部分2-76插入该通孔中。如图20(a)和图20(b)所示,第二止回阀2-75通过第二固定部分2-76压抵阀座2-71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第二止回阀2-75持续打开压缩侧油道2-77的第一油道口2-77P1,并允许第一回弹侧油道2-78的第三油道口2-78P1和第二回弹侧油道2-79的第五油道口2-79P1打开和关闭。如图19(a)和图19(b)所示,第二固定部分2-76包括多个环构件2-761、垫圈2-762以及所述第二固定螺栓2-763。环构件2-761设置在第二止回阀2-75的所述一侧上。垫圈2-762设置在环构件2-761的所述一侧上。第二固定螺栓2-763设置在垫圈2-762的所述一侧上。如图18所示,环构件2-761通过第二止回阀2-75与压缩侧油道2-77的第一油道口2-77P1相对。相比第一油道口2-77P1的位置与径向上的中心的距离,环构件2-761的外径更靠近该中心。第二固定螺栓2-763固定在反向通道部2-74的开口2-741的所述一侧上。第二固定螺栓2-763以及阀座2-71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夹持第二止回阀2-75、环构件2-761和垫圈2-762。第二固定螺栓2-763将第二止回阀2-75按压到阀座2-71的所述一侧。上述配置的活塞部2-230包括第一中间腔室2-P1和第二中间腔室2-P2。第一中间腔室2-P1和第二中间腔室2-P2与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分离,并且包含油。压缩侧油道2-77的第二油道口2-77P2、第一回弹侧油道2-78的第四油道口2-78P2、以及衰减阀2-72布置在第一中间腔室2-P1中。止回阀单元2-33的止回阀2-75(允许限制构件)以及第二衰减单元2-70的第二止回阀2-75(允许限制构件)允许或限制根据活塞部2-230在一个轴向上以及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到第一中间腔室2-P1和第二中间腔室2-P2的油流。实施例6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图22(a)和图22(b)示出了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图22(a)示出了在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图22(b)示出了在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首先将描述在液压缓冲器1的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如图22(a)所示,当活塞部2-230在轴向上相对于气缸部10朝着所述一侧位移时(如空心箭头所示),活塞部2-230的位移使第一油室(Y1)中的油被按压以增加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第一油室(Y1)中的通过活塞部2-23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而增加的油压使油从阀座2-71的第一油道口2-77P1流到压缩侧油道2-77。然后,油在压缩侧油道2-77中沿轴向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指定方向上流动。油流动抵住来自按压构件2-327的力,迫使衰减阀2-72打开,并且从第二油道口2-77P2流入到第一中间腔室2-P1中。油在压缩侧油道2-77和衰减阀2-72中流动时出现的阻力导致压缩冲程时段的衰减力。流入到第一中间腔室2-P1中的油流到止回阀单元2-33的油道2-331R。然后,油迫使止回阀2-332打开并流入到第二中间腔室2-P2中。进而,油流经活塞外筒2-31的外筒油道2-312并且流入到第二油室Y2中。以上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根据活塞部2-230在一个方向上的位移(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产生从第一油室(Y1)到第二油室Y2的油流。油流受压缩侧油道2-77和衰减阀2-72控制以便产生衰减力。接下来将描述在液压缓冲器1的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如图22(b)所示,当活塞部2-230在轴向上相对于气缸部10朝着所述另一侧位移时(如空心箭头所示),活塞部2-230的位移使第二油室Y2中的油被按压以增加第二油室Y2中的油压。第二油室Y2中的通过活塞部2-23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位移而增加的油压使油从活塞外筒2-31的外筒油道2-312流入到第二中间腔室2-P2中。需注意的是,由于增压下的油流入到第二中间腔室2-P2中,因此第二油室Y2(第二中间腔室2-P2)中的压力相对高于第一中间腔室2-P1中的压力。所以,止回阀2-332不打开油道2-331R,并且不产生通过止回阀单元2-33的油流。然后,第二中间腔室2-P2中的油流经阀芯开口2-321H、空心部2-321L和开口2-732并流入到反向通道部2-74的开口2-741中。在开口2-741中,油的流向被反向,并且油流到反向通道2-742。进而,油从第三油道口2-78P1流到第一回弹侧油道2-78。已在轴向上以此方式从所述另一侧流到所述一侧的油在反向通道部2-74中反向并且在轴向上从所述一侧流到所述另一侧。即,油于上述压缩冲程时段在压缩侧油道2-77中沿着指定方向流动。然后,第一回弹侧油道2-78中的油流动抵住来自按压构件2-327的力,迫使衰减阀2-72打开,并且从第四油道口2-78P2流入到第一中间腔室2-P1中。油在第一回弹侧油道2-78和衰减阀2-72中流动时出现的阻力导致衰减力。第一中间腔室2-P1中的油从第六油道口2-79P2流到第二回弹侧油道2-79。第二回弹侧油道2-79中的油迫使第二止回阀2-75打开以从第五油道口2-79P1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以上述方式,根据活塞部2-230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在本实施例中为在轴向上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位移),产生从第二油室Y2到第一油室(Y1)的油流。油流受第一回弹侧油道2-78、第二回弹侧油道2-79和衰减阀2-72控制以便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衰减力。需注意的是,同样在实施例6所适用的液压缓冲器1中,传动构件22朝着所述一侧位移以改变由按压单元2-32施加到衰减阀2-72的负荷。实施例6所适用的液压缓冲器1还确保了以简化的配置全面改变在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的两个方向上的油流中的衰减力。此外,在实施例6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压缩侧油道2-77和第一回弹侧油道2-78在圆周方向上并排布置在大致相同的圆周上。因此,实施例6中的液压缓冲器1使在活塞部2-230朝着所述一侧位移的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以及在活塞部2-230朝着所述另一侧位移的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一致。按压构件2-327的接触部2-327a,在衰减阀2-72与第二油道口2-77P2和第四油道口2-78P2相对的部分中的径向上的单个位置处,与衰减阀2-72接触。这进一步使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和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一致。<实施例7>图23是实施例7中的第三衰减单元2-80的分解透视图。图23(a)是第三衰减单元2-80的在轴向上从所述一侧观察的视图,图23(b)是第三衰减单元2-80的在轴向上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视图。需注意的是,与其他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阐述。(第三衰减单元2-80)如图23(a)和图23(b)所示,第三衰减单元2-80包括阀座2-41、第三衰减阀2-82、第一固定螺栓2-43、反向通道部2-44、第三止回阀2-85和第二固定螺栓2-86。阀座2-41包括多个油道。第三衰减阀2-82设置在阀座2-41的所述另一侧上。第一固定螺栓2-43设置在阀座2-41的所述另一侧上。反向通道部2-44设置在阀座2-41的内部。第三止回阀2-85设置在阀座2-41的所述一侧上。第二固定螺栓2-86将第三止回阀2-85固定在阀座2-41上。以此方式,第三衰减单元2-80与实施例5中的衰减单元2-40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第三衰减阀2-82、第三止回阀2-85和第二固定螺栓2-86。下面将详细描述第三衰减阀2-82和第三止回阀2-85。第三衰减阀2-82大体上是大致圆盘状的金属片,该金属片在中心具有螺栓孔2-82H,第一固定螺栓2-43插入该螺栓孔中。第三衰减阀2-82还包括通过从外圆周朝着中心切除第三衰减阀2-82而形成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两个)开口2-821。如图21所示,开口2-821对应于压缩侧油道2-47的第二油道口2-47P2。第三衰减阀2-82在形成有开口2-821的位置处持续打开与开口2-821相对的第二油道口2-47P2。第三衰减阀2-82允许第二油道口2-47P2和第四油道口2-48P2在未形成有开口2-821的位置处打开和关闭。第三止回阀2-85大体上是大致圆盘状的金属片,该金属片在中心具有通孔2-85H,第二固定螺栓2-86插入该通孔中。第三止回阀2-85还包括在径向上从外圆周进一步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两个)突出部2-851。如图23(a)所示,突出部2-851对应于压缩侧油道2-47的第一油道口2-47P1。第三止回阀2-85相对于阀座2-41的相位以某种方式布置,以使得突出部2-851与压缩侧油道2-47相对,该压缩侧油道与通过第三衰减阀2-82的开口2-821打开的压缩侧油道2-47相同。第三止回阀2-85允许与突出部2-851相对的第一油道口2-47P1在形成有突出部2-851的位置处打开和关闭。第三止回阀2-85在未形成有突出部2-851的位置处持续打开第一油道口2-47P1。实施例7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图24(a)和图24(b)示出了实施例7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图24(a)示出了在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图24(b)示出了在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如图24(a)所示,在压缩冲程时段,油从不与第三止回阀2-85的突出部2-851(参见图24(a))相对的第一油道口2-47P1流入到压缩侧油道2-47中。此后的油流与实施例5中液压缓冲器1中的相同。如图24(b)所示,第三衰减单元2-80中的在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与从第二油室Y2到回弹侧油道2-48的油流相同。然后,在实施例6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在回弹侧油道2-48之后的油流不同于实施例5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的油流。具体来说,在回弹冲程时段,如图24(b)所示,已从回弹侧油道2-48的第四油道口2-48P2流到第一中间腔室2-P1的油从与第三衰减阀2-82的开口2-821相对的第二油道口2-47P2流入到压缩侧油道2-47中。来自第二油道口2-47P2的油迫使第三止回阀2-85的突出部2-851打开以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在实施例7中的第三衰减单元2-80中,当在回弹冲程时段油从第一中间腔室2-P1流到第一油室(Y1)时,油流入到通过开口2-821打开的压缩侧油道2-47中以便稳定油流。需注意的是,实施例7所适用的液压缓冲器1还确保了以简化的配置全面改变在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的两个方向上的油流中的衰减力。在实施例7的液压缓冲器1中,压缩侧油道2-47和回弹侧油道2-48在圆周方向上并且在大致相同的圆周上并排布置。因此,实施例7中的液压缓冲器1使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和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一致。<实施例8>图25示出了实施例8中的活塞部2-430。图25(a)是实施例8中的活塞部2-430的全视图,图25(b)是实施例5中的用于比较的活塞部2-30的全视图。在实施例8所适用以及图25(a)所示出的液压缓冲器1中,较之于实施例5中的在图25(b)中示出的活塞部2-30,衰减阀2-42为了产生衰减力而相对于油道(2-47、2-48)的位置和位移方向、以及按压单元2-32的将负荷施加到衰减阀2-42的位置和位移方向,在垂直方向上反向。即,当按压单元2-327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拖拽方向”上被按压单元2-32位移时,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的通道与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的通道之间的关系被反向成当实施例5中的按压单元2-32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按压方向”上位移时的关系。具体来说,如图25所示,实施例8中的液压缓冲器1(压力缓冲器)包括气缸11、活塞部2-430(限定构件)、阀座2-141(通道形成部分)、回弹侧油道2-148(第一通道)、压缩侧油道2-147(第二通道)和衰减阀2-42。气缸11包含油(流体)。活塞部2-430在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在气缸11中并且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第三油室Y3(第一流体腔室)和第四油室Y4(第二流体腔室)。阀座2-141设置在活塞部2-430中并且形成油的通道。回弹侧油道2-148形成在阀座2-141中。回弹侧油道2-148使根据活塞部2-430在一个轴向(在图25中为朝着所述另一侧的方向)上的位移从第三油室Y3流到第四油室Y4的油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方向(指定方向)上流动并从设置在阀座2-141的端部上的第二油道口2-148P2(第一通道口)排放。压缩侧油道2-147形成在阀座2-41中。压缩侧油道2-147使根据活塞部2-430在另一个轴向(在图25中为朝着所述一侧的方向)上的位移从第四油室Y4流到第三油室Y3的油在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的方向(指定方向)上流动并从(第二通道口)排放,第四油道口2-147P2沿轴向设置在阀座2-41的端部上且设置在第二油道口2-148P2所处的圆周上。衰减阀2-42打开和关闭第四油道口2-147P2和第二油道口2-148P2,以便控制回弹侧油道2-148和压缩侧油道2-147中的油流。需注意的是,已作为实施例8描述的配置是以根据实施例5的液压缓冲器1的配置为基础的。在实施例8中的配置中,按压单元2-32的负荷施加方向从“按压方向”改变成“拖拽方向”,并且油在压缩冲程时段和在回弹冲程时段所流的通道是反向的。然而,这不应以限制的意义来理解。根据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液压缓冲器1可用作基础配置,在该基础配置下,按压单元2-32的负荷施加方向可从“按压方向”改变成“拖拽方向”,并且油在压缩冲程时段和在回弹冲程时段所流的通道是反向的。如上所述,通过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拖拽方向”上的位移,可将上述阀门从所述一侧压向所述另一侧,以调节阀门的可变形性,从而改变液压缓冲器1中的衰减力。实施例8所适用的液压缓冲器1还确保了以简化的配置全面改变在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的两个方向上的油流中的衰减力。在实施例8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压缩侧油道2-147和回弹侧油道2-148在圆周方向上并且在大致相同的圆周上并排布置。因此,实施例8中的液压缓冲器1还使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和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一致。<实施例9>图26示出了实施例9中的液压缓冲器1。在实施例9的描述中,与其他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阐述。在(例如)实施例5中,用于产生衰减力的机构(活塞部2-30)设置在气缸11中。然而,这不应以限制的意义来理解。用于产生衰减力的机构可以与气缸11分离的方式设置。如图26所示,在实施例9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在气缸11中杆构件21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普通活塞2-500。实施例9中的液压缓冲器1包括位于气缸11的外部的衰减力产生器2-520。衰减力产生器2-520包括具有大致空心的圆柱形状且包含油的第二气缸2-530。第二气缸2-530包括第一连通通道2-531和第二连通通道2-532。第二气缸2-530容纳上述实施例5中的活塞部2-30的元件。如图26所示,第一连通通道2-531与形成在气缸11中的气缸第二开口2-11C连通以允许油在第一连通通道2-531与第一油室(Y1)之间流动。如图26所示,第二连通通道2-532与形成在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中的外空心圆柱形构件开口2-12T连通以允许油在第二连通通道2-532与连通通道L之间流动。需注意的是,第二连通通道2-532可与第二油室Y2连通。在实施例9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如图26所示,衰减力产生器2-520(衰减力产生机构)包括阀座2-41(通道形成部分)、压缩侧油道2-47(第一通道)、回弹侧油道2-48(第二通道)和衰减阀2-42。阀座2-41形成根据活塞2-500(限定构件)的位移流动的油的通道。活塞2-500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第一油室(Y1)(第一流体腔室)和第二油室Y2(第二流体腔室)。活塞2-500在气缸11的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压缩侧油道2-47形成在阀座2-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2-500在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一油室(Y1)流到第二油室Y2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并从布置在阀座2-41的端部上的第二油道口2-47P2(第一通道口)排放。回弹侧油道2-48形成在阀座2-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2-500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二油室Y2流到第一油室(Y1)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并从在第二油道口2-47P2所处的圆周上沿轴向设置在阀座2-41的端部上的第四油道口2-78P2(第二通道口)排放。衰减阀2-42打开和关闭第二油道口2-47P2和第四油道口2-48P2以便控制压缩侧油道2-47和回弹侧油道2-48中的油流。需注意的是,实施例9中的液压缓冲器1还确保了以简化的配置全面改变在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的两个方向上的油流中的衰减力。在实施例9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压缩侧油道2-47和回弹侧油道2-48在圆周方向上并且在大致相同的圆周上并排布置。因此,实施例9中的液压缓冲器1使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和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一致。实施例9中液压缓冲器1的衰减力产生器2-520可包括实施例1到实施例8所适用的活塞部(例如,30、60、80、130、2-30、2-230、2-430)和衰减单元(2-80)的配置。<实施例10>图28是实施例10中的活塞部3-30及其周围的放大图。在实施例10的描述中,与其他实施例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阐述。如图28所示,活塞部3-30包括活塞外筒3-31、衰减单元3-40、按压单元3-32和止回阀单元3-33。活塞外筒3-31容纳构成活塞部3-30的元件以及油。衰减单元3-40设置在活塞外筒3-31的所述一侧上。按压单元3-32设置在衰减单元3-40的所述另一侧上。止回阀单元3-33设置在衰减单元3-40的所述另一侧上。衰减单元3-40包括阀座3-41、衰减阀3-42、固定螺栓3-43、螺母3-44和锁定件3-45。阀座3-41包括多个油道。衰减阀3-42设置在阀座3-41的所述另一侧上。固定螺栓3-43设置在衰减阀3-42的所述另一侧上。螺母3-44设置在固定螺栓3-43的所述一侧上。锁定件3-45设置在阀座3-41的所述一侧上。如图1和图28所示,活塞部3-30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包含油的第一油室(Y1)和包含油的第二油室Y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油室(Y1)形成在活塞部3-30的所述一侧上,第二油室Y2形成在活塞部3-30的所述另一侧上。如图28所示,活塞部3-30在活塞外筒3-31中形成第一中间腔室3-P1、第二中间腔室3-P2和第三中间腔室3-P3。第一中间腔室3-P1、第二中间腔室3-P2和第三中间腔室3-P3与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分离,并且包含油。在本实施例中,在活塞外筒3-31的所述一侧,由按压单元3-32、止回阀单元3-33和衰减单元3-40限定第一中间腔室3-P1。在活塞外筒3-31的所述另一侧,由按压单元3-32和止回阀单元3-33限定第二中间腔室3-P2。由衰减单元3-40限定第三中间腔室3-P3。如图1和图28所示,实施例10中的液压缓冲器1(压力缓冲器)包括气缸11、活塞部3-30(限定构件)、阀座3-41(通道形成部分)、压缩侧油道3-47(第一通道)、回弹侧油道3-48(第二通道)、衰减阀3-42(控制装置)和通孔3-455(旁路通道),稍后描述。气缸11包含油(流体)。活塞部3-30在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在气缸11中并且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阀座3-41设置在活塞部3-30中以形成油的通道。压缩侧油道3-47形成在阀座3-41中。压缩侧油道3-47使根据活塞部3-30在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一油室(Y1)(第一流体腔室)流到第二油室Y2(第一流体腔室)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回弹侧油道3-48形成在阀座3-41中。回弹侧油道3-48使根据活塞部3-30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二油室Y2流到第一油室(Y1)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衰减阀3-42打开和关闭压缩侧油道3-47和回弹侧油道3-48以便控制压缩侧油道3-47和回弹侧油道3-48中的油流。通孔3-455形成在活塞部3-30中。在降低油流量的同时,通孔3-455在第一油室(Y1)与第二油室Y2之间形成除压缩侧油道3-47和回弹侧油道3-48以外的油的通道。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些元件的配置。图29(a)和图29(b)是实施例10中的活塞部3-30的分解透视图。图29(a)是活塞部3-30的在轴向上从所述一侧观察的视图,图29(b)是活塞部3-30的在轴向上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视图。活塞部3-30的配置和功能(活塞外筒3-31)如图29(a)和图29(b)所示,活塞外筒3-31是在所述一侧打开并且在所述另一侧关闭的空心构件。活塞外筒3-31包括连接部3-311、外筒油道3-312和活塞环3-313。连接部3-311是活塞外筒3-3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并且设置在径向上的中心的一侧。外筒油道3-312在径向上设置在外部。活塞环3-313布置在活塞外筒3-31的位于所述一侧的外圆周上。如图28所示,连接部3-311是在轴向上贯穿的通孔。杆部20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以及按压单元3-32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插入连接部3-311中。连接部3-311固定到杆构件21的一侧附接部分21a(参见图2)。连接部3-311的内径大于传动构件22的外径以及按压单元3-32的阀芯3-321(稍后描述)的外径。因此,传动构件22和阀芯3-321在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在连接部3-311中。如图29(b)所示,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是六个)外筒油道3-312。如图28所示,外筒油道3-312使第二油室Y2与第二中间腔室3-P2连通。活塞环3-313适配在形成在活塞外筒3-31的外圆周中的凹槽中。活塞环3-313与气缸1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活塞环3-313减小气缸11与活塞外筒3-31之间的摩擦阻力。图30是实施例10中的衰减单元3-40的分解透视图。(衰减单元3-40)如图30所示,阀座3-41是处于底部的空心圆柱形构件,其内部具有朝着所述一侧打开的开口3-41H。阀座3-41固定到活塞外筒3-31(参见图28)。阀座3-41包括回弹侧油道3-48和压缩侧油道3-47。回弹侧油道3-48沿轴向形成于螺栓孔在径向上的外部。螺栓孔沿轴向形成,并且固定螺栓3-43插入螺栓孔中。压缩侧油道3-47沿轴向进一步形成于第一油道511在径向上的外部。开口3-41H形成反向油道3-41R(参见图28),该反向油道是由开口3-41H和锁定件3-45的凹陷部3-453限定的空间。反向油道3-41R使阀芯3-321的第二开口3-321H2(稍后描述)与回弹侧油道3-48连通。反向油道3-41R用于使从(例如)所述另一侧流出的油流的方向反向并使油流到所述另一侧。如图30所示,多个压缩侧油道3-47以固定间隔形成在圆周方向上。如图28所示,压缩侧油道3-47各自包括位于所述一侧的第一油道口3-47P1以及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第二油道口3-47P2。压缩侧油道3-47可在第一油道口3-47P1处与第三中间腔室3-P3连通,并且可在第二油道口3-47P2处与第一中间腔室3-P1连通。压缩侧油道3-47形成根据衰减阀3-42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在第三中间腔室3-P3与第一中间腔室3-P1之间流动的油的通道。如图30所示,多个回弹侧油道3-48以固定间隔形成在圆周方向上。如图28所示,回弹侧油道3-48各自包括位于所述一侧的第三油道口3-48P1以及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第四油道口3-48P2。回弹侧油道3-48可在第三油道口3-48P1处与反向通道3-41R连通,并且可在第四油道口3-48P2处与第一中间腔室3-P1连通。回弹侧油道3-48形成根据衰减阀3-42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在反向通道3-41R与第一中间腔室3-P1之间流动的油的通道。所述多个回弹侧油道3-48在从阀座3-41的中心向外的径向上位于所述多个压缩侧油道3-47的内部。所述多个压缩侧油道3-47位于所述多个回弹侧油道3-48的外部。即,在阀座3-4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上,压缩侧油道3-47的第二油道口3-47P2以及回弹侧油道3-48的第四油道口3-48P2在径向上并排布置。如图30所示,衰减阀3-42是环状金属片,该环状金属片在中心具有螺栓孔3-42H,固定螺栓3-43插入该螺栓孔中。衰减阀3-42通过固定螺栓3-43压抵阀座3-4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衰减阀3-42具有某种内径和外径以使得能够覆盖阀座3-41的回弹侧油道3-48和压缩侧油道3-47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衰减阀3-42根据油流打开和关闭回弹侧油道3-48和压缩侧油道3-47。如图28所示,固定螺栓3-43和螺母3-44夹持并固定阀座3-41和衰减阀3-42。固定螺栓3-43包括导向部3-431和螺栓开口3-432。导向部3-431的外径大致等于按压构件3-327的被接触部3-327b的内径。导向部3-431在轴向上能移动地引导按压构件3-327。螺栓开口3-432是形成在固定螺栓3-43的轴向上的通孔。阀芯3-321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插入螺栓开口3-432的所述另一侧中。螺栓开口3-432与位于所述一侧的反向油道3-41R连通。如图30所示,锁定件3-45包括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突出部3-451以及位于所述一侧的大直径部分3-452。大直径部分3-452的外径大于突出部3-451的外径。突出部3-451是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突出的部分。突出部3-451插入阀座3-41的开口3-41H中。突出部3-451包括凹陷部3-453和通孔3-455。凹陷部3-453在轴向上凹陷并形成上述反向油道3-41R。通孔3-455在轴向上贯穿。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3-453具有面向所述另一侧的表面。面向所述另一侧的表面使已从所述另一侧流到所述一侧的油流反向,并且使油朝着所述另一侧流动。通孔3-455在所述另一侧与反向油道3-41R连通并且在所述一侧与第一油室(Y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通孔3-455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并且在轴向上形成在一条大致直的线上。在降低油流量的同时,通孔3-455用作除上述阀座3-41的回弹侧油道3-48和压缩侧油道3-47以外的旁路通道,以允许油在第一油室(Y1)与第二油室Y2之间的流动。如图30所示,大直径部分3-452包括在圆周方向上的多个油道3-454。油道3-454形成油在第一油室(Y1)与第三中间腔室3-P3之间的通道。大直径部分3-452包括螺纹部分,该螺纹部分旋设于形成在活塞外筒3-31中的螺纹凹槽上。如图28所示,锁定件3-45固定阀座3-41以在轴向上固定整个衰减单元3-40。(按压单元3-32)如图28所示,按压单元3-32包括阀芯3-321、卡环3-322、第二卡环3-323、预调阀3-324、阀门止挡件3-325、环3-326、按压构件3-327和流量降低构件3-328。阀芯3-321在轴向上延伸。卡环3-322在阀芯3-321的所述另一侧附接在阀芯3-321的外部。第二卡环3-323在卡环3-322的所述一侧附接在阀芯3-321的外部。预调阀3-324附接到阀芯3-321。阀门止挡件3-325设置在预调阀3-324的所述一侧上。环3-326附接到阀门止挡件3-325的所述一侧。按压构件3-327设置在预调阀3-324的所述一侧上。流量降低构件3-328设置在阀芯3-321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上。阀芯3-321在轴向上从传动构件22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延伸到锁定件3-45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阀芯3-321包括空心部3-321L、第一开口3-321H和第二开口3-321H2。空心部3-321L沿轴向形成。第一开口3-321H1在空心部3-321L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处于径向上打开。第二开口3-321H2在空心部3-321L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处于径向上打开。第一开口3-321H1与卡环开口3-322H相对。第一开口3-321H1使空心部3-321L与第二中间腔室3-P2连通。第二开口3-321H2与反向油道3-41R相对。第二开口使空心部3-321L与反向油道3-41R连通。即,阀芯3-321允许油在第二中间腔室3-P2与反向油道3-41R之间流动。如图29(a)所示,阀芯3-321将流量降低构件3-328固定在阀芯3-321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上。当在轴向上移动时,阀芯3-321使流量降低构件3-328在轴向上位移。如图29(a)和图29(b)所示,卡环3-322是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卡环3-322通过螺钉紧固到阀芯3-321。如图28所示,卡环3-322包括在径向上打开的卡环开口3-322H。卡环开口3-322H与第一开口3-321H1相对并且使第二中间腔室3-P2与第一开口3-321H1连通。第二卡环3-323与位于所述一侧的预调阀3-324接触。第二卡环3-323和阀门止挡件3-325夹持预调阀3-324以固定预调阀3-324。如图29(a)和图29(b)所示,预调阀3-324是大致圆盘状的构件,该构件具有其中插入有阀芯3-321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预调阀3-324包括多个彼此叠放的圆盘状金属片。预调阀3-324产生弹性变形以将负荷施加到按压构件3-327。如图28所示,阀门止挡件3-325将预调阀3-324从所述一侧朝着第二卡环3-323按压。环3-326适配在形成于阀芯3-321的内圆周中的凹槽中。环3-326在轴向上固定阀门止挡件3-325。预调阀3-324夹持在第二卡环3-323与阀门止挡件3-325之间并固定到阀芯3-321。所以,在接收来自传动构件22的负荷时,阀芯3-321、卡环3-322、第二卡环3-323、预调阀3-324、阀门止挡件3-325和环3-326在轴向上(在本实施例中为朝着所述一侧)一体地位移,如下所述。按压构件3-327是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参见图29(b))。如图28所示,按压构件3-327由固定螺栓3-43的导向部3-431支撑以便在轴向上可滑动。按压构件3-327包括第一按压部分3-327a1、第二按压部分3-327a2和被接触部3-327b。第一按压部分3-327a1和第二按压部分3-327a2在所述一侧具有U形横截面。被接触部3-327b形成在所述另一侧。第一按压部分3-327a1和第二按压部分3-327a2是压抵衰减阀3-42的所述另一侧的部分。如图28所示,第一按压部分3-327a1和第二按压部分3-327a2在径向上从中心向外部并排布置。第一按压部分3-327a1位于衰减阀3-42的与回弹侧油道3-48相对的部分处。第二按压部分3-327a2位于衰减阀3-42的与压缩侧油道3-47相对的部分处。被接触部3-327b具有与预调阀3-324的外径大约相等的外径并且是与预调阀3-324接触的部分。如图29(a)所示,流量降低构件3-328整体具有大致实心的圆柱形状。如图28所示,流量降低构件3-328的远端部分3-328P具有大致弓形的横截面。流量降低构件3-328与上述锁定件3-45的通孔3-455相对。根据阀芯3-321在轴向上的位移,流量降低构件3-328逼近通孔3-455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以及从该端部回撤。流量降低构件3-328的远端部分3-328P根据与通孔3-455的距离改变流经通孔3-455的油量。具体来说,流量降低构件3-328在远端部分3-328P处关闭通孔3-455并改变通孔3-455中油的流量降低量。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流量降低构件3-328设置在按压单元3-32上以按压衰减阀3-42从而控制衰减阀3-42。即,按压单元3-32不仅控制衰减阀3-42,而且还调节通孔3-455中油的流量降低量。以此方式,按压单元3-32另外还改变衰减阀3-42和通孔3-455产生的衰减力的大小,以便进一步简化设备配置。基于位移装置23(参见图2)对传动构件22的控制,上述配置的按压单元3-32确保改变施加到衰减阀3-42的负荷以及锁定件3-45的通孔3-455的开度。具体来说,位移装置23被控制为以某种方式使传动构件22在轴向上位移以使得按压单元3-32的按压构件3-327改变到衰减阀3-42的按压负荷。这就使按压单元3-32能够改变衰减阀3-42产生的衰减力。另外,位移装置23被控制为以某种方式使传动构件22在轴向上位移以使得按压单元3-32改变流量降低构件3-328到锁定件3-45的通孔3-455的距离。这就使按压单元3-32能够控制通孔3-455中的油流量。需注意的是,下面将详细描述衰减阀3-42的衰减力藉由按压单元3-32的可变性以及对通孔3-455中的油流的控制。(止回阀单元3-33)如图28所示,止回阀单元3-33包括止回阀座3-331、止回阀3-332、第一固定螺栓3-333、螺母3-334和锁紧螺母3-335。止回阀3-332设置在止回阀座3-331的所述另一侧上。第一固定螺栓3-333设置在止回阀3-332的所述另一侧上。螺母3-334设置在止回阀座3-331的所述一侧上。锁紧螺母3-335设置在止回阀座3-331的所述一侧上。止回阀座3-331是厚的、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该构件具有其中插入有阀芯3-321和第二卡环3-323的开口。止回阀座3-331固定到活塞外筒3-31。止回阀座3-331包括在径向上的外部沿轴向贯穿的多个油道3-331R。油道3-331R形成油在第一中间腔室3-P1与第二中间腔室3-P2之间的通道。止回阀3-332是大致圆盘状的金属片,该金属片在径向上的中心具有螺栓孔,阀芯3-321和第一固定螺栓3-333插入该螺栓孔中。止回阀3-332具有某种内径和外径以使得能够覆盖止回阀座3-331的油道3-331R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第一固定螺栓3-333是厚的、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该构件在径向上的中心具有通孔,阀芯3-321插入该通孔中。第一固定螺栓3-333的内径大于阀芯3-321的外径。第一固定螺栓3-333固定到止回阀座3-331。第一固定螺栓3-333和止回阀座3-331将止回阀3-332夹持在轴向上以便将止回阀3-332固定在止回阀座3-331的端部上。第一固定螺栓3-333和螺母3-334夹持并固定止回阀座3-331和止回阀3-332。锁紧螺母3-335是厚的、大致空心的圆柱形构件,该构件在径向上的中心具有开口。锁紧螺母3-335通过(例如)螺钉接合的方式固定到活塞外筒3-31的内部。锁紧螺母3-335在轴向上固定止回阀座3-331从而将整个止回阀单元3-33固定到活塞外筒3-31。上述配置的活塞部3-30包括第一中间腔室3-P1和第二中间腔室3-P2,该第一中间腔室和该第二中间腔室与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分离并且包含油。压缩侧油道3-47的第二油道口3-47P2、回弹侧油道3-48的第四油道口3-48P2、以及衰减阀3-42设置在第一中间腔室3-P1中。根据活塞部3-30在一个轴向上以及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止回阀单元3-33允许或限制从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到第一中间腔室3-P1和第二中间腔室3-P2的油流。实施例10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在上述配置的液压缓冲器1中,衰减力的大小根据活塞部3-30(杆构件21)的位移速度(例如,低速V1和高速V2)改变。在本实施例中,低速V1是当油主要在衰减单元3-40的通孔3-455中流动时的速度,但这个速度可能根据(例如)阀门的调节而变化。高速V2是当油主要在衰减单元3-40中的回弹侧油道3-48或压缩侧油道3-47中流动时的速度。下面将以这个顺序详细描述在活塞部3-30(杆构件21)的压缩冲程(低速V1和高速V2)时段的油流以及在回弹冲程(低速V1和高速V2)时段的油流。图31是示出了在实施例10中液压缓冲器1的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的示意图。图31(a)示出了在低速V1时段的油流,图31(b)示出了在高速V2时段的油流。(压缩冲程[低速V1])首先将描述在液压缓冲器1的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首先将描述当活塞部3-30以低速V1位移时的油流。如图31(a)所示,当活塞部3-30在轴向上相对于气缸部10朝着所述一侧位移时(如空心箭头所示),活塞部3-30的位移使第一油室(Y1)中的油被按压以增加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第一油室(Y1)中增加的压力下的油流入到锁定件3-45的通孔3-455中。然后,油流经通孔3-455、反向油道3-41R、第二开口3-321H2、空心部3-321L、第一开口3-321H1和卡环开口3-322H。油从卡环开口3-322H流到第二中间腔室3-P2。油从第二中间腔室3-P2经外筒油道3-312流到第二油室Y2。在压缩冲程时段的低速V1的情况下,通孔3-455降低油流量(换言之,向油施加流体阻力)以便产生预定衰减力。具体来说,在低速V1情况下,油绕开压缩侧油道3-47并从第一油室(Y1)流到第二油室Y2,而不是像在高速V2(下面描述)情况下那样在阀座3-41的压缩侧油道3-47中流动。此时产生的上述衰减力小于当油在压缩侧油道3-47和衰减阀3-42中流动时产生的衰减力。(压缩冲程[高速V2])当活塞部3-30以高速V2位移时,第一油室(Y1)中的油压立刻增加。如图31(b)所示,不能使其压力在第一油室(Y1)中增加的油仅通过通孔3-455充分流到第二油室Y2。此时,第一油室(Y1)中的油流入到锁定件3-45的油道3-454中。然后,油从油道3-454流入到第三中间腔室3-P3中。进而,油从第一油道口3-47P1流入到压缩侧油道3-47中。然后,油在压缩侧油道3-47中沿轴向在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的指定方向上流动。油流动抵住来自按压构件3-327的力,迫使衰减阀3-42打开,并且从第二油道口3-47P2流入到第一中间腔室3-P1中。在压缩冲程时段的高速V2的情况下,当油在压缩侧油道3-47和衰减阀3-42中流动时产生的阻力导致相对较高的衰减力。已流到第一中间腔室3-P1的油流到止回阀单元3-33的油道3-331R。然后,油迫使止回阀3-332打开以流到第二中间腔室3-P2。油流经活塞外筒3-31的外筒油道3-312并且流到第二油室Y2。需注意的是,在压缩冲程时段,在底阀部50中,如图31(b)所示,其压力通过活塞部3-3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而增加的油流经连通通道L和气缸开口11H(参见图2)并且流入到第二油室Y2中。油还流到底阀部50中的储存腔室R。图32是示出了在实施例10中液压缓冲器1的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的示意图。图32(a)示出了在低速V1时段的油流,图32(b)示出了在高速V2时段的油流。(回弹冲程[低速V1])如图32(a)所示,当活塞部3-30在轴向上相对于气缸部10朝着所述另一侧位移时(如空心箭头所示),活塞部3-30的位移使第二油室Y2中的油被按压以增加第二油室Y2中的压力。需注意的是,如图2所示,即使油在移动时试图从气缸开口11H流经连通通道L,底阀部50也会阻止油流通过连通通道L从第二油室Y2流到第一油室(Y1)。如图32(a)所示,第二油室Y2中的通过活塞部3-3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位移而增加的油压使油从活塞外筒3-31的外筒油道3-312流入到第二中间腔室3-P2中。需注意的是,由于高压下的油流入到第二中间腔室3-P2中,因此第二中间腔室3-P2中的压力相对高于第一中间腔室3-P1中的压力。所以,止回阀3-332不打开油道3-331R,并且不产生通过止回阀单元3-33的油流。第二中间腔室3-P2中的油流经卡环开口3-322H、第一开口3-321H1、空心部3-321L和第二开口3-321H2并流入到反向油道3-41R中。反向油道3-41R中的油流入到锁定件3-45的通孔3-455中。通过通孔3-455,油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在压缩冲程时段的低速V1的情况下,通过由通孔3-45降低油流量以向油施加流体阻力来产生衰减力。这被称为方孔功能。在低速V1情况下,在活塞部3-30中,油绕开回弹侧油道3-48并从第二油室Y2流到第一油室(Y1),而不是像在高速V2(下面描述)情况下那样在阀座3-41的回弹侧油道3-48中流动。此时产生的上述衰减力小于当油在回弹侧油道3-48和衰减阀3-42中流动时产生的衰减力(下面描述)。(回弹冲程[高速V2])当活塞部3-30以高速V2位移时,第二油室Y2中的油压立刻增加。如图32(b)所示,其压力在第二油室Y2中增加的油从外筒油道3-312流入到第二中间腔室3-P2中。第二中间腔室3-P2中的油流经卡环开口3-322H、第一开口3-321H1、空心部3-321L和第二开口3-321H2并流入到反向油道3-41R中。不能使得增压下的油仅通过通孔3-455充分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反向油道3-41R中的油从第三油道口3-48P1流到回弹侧油道3-48。已在轴向上以此方式从所述另一侧流到所述一侧的油在反向油道3-41R中反向并且在轴向上从所述一侧流到所述另一侧。即,油随着在上述压缩冲程时段压缩侧油道3-47中的沿指定方向的油流而流动。回弹侧油道3-48中的油流动抵住来自按压构件3-327的力,迫使衰减阀3-42打开,并且从第四油道口3-48P2流到第一中间腔室3-P1。在回弹冲程时段的高速V2的情况下,当油在回弹侧油道3-48和衰减阀3-42中流动时出现的阻力导致相对较高的衰减力。需注意的是,活塞部3-30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导致第一油室(Y1)中产生负压。如上所述,回弹侧油道3-48使衰减阀3-42弯曲以在径向上从内部打开。因此,衰减阀3-42的外部也打开以使压缩侧油道3-47的第二油道口3-47P2打开。所以,已流到第一中间腔室3-P1的油流到压缩侧油道3-47。然后,油从压缩侧油道3-47流到第三中间腔室3-P3。已流到第三中间腔室3-P3的油经油道3-454流到第一油室(Y1)。在底阀部50中,如图32(b)所示,活塞部3-30在轴向上朝着所述另一侧的位移使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减小。于是,第一油室(Y1)中的压力相对低于储存腔室R中的压力。因此,储存腔室R中的油流入到底阀部50中的第一油室(Y1)中。衰减单元3-40中的衰减力改变控制接下来将描述液压缓冲器1中衰减单元3-40中的衰减力改变控制。如图2所示,位移装置23以预定量在轴向上朝着所述一侧按压传动构件22。如图28所示,传动构件22的朝着所述一侧的位移使按压单元3-32朝着所述一侧位移。通过按压单元3-32,阀芯3-321朝着所述一侧位移。因此,固定到阀芯3-321的预调阀3-324被朝着所述一侧按压。预调阀3-324产生弹性变形,并使按压构件3-327朝着所述一侧位移。按压构件3-327使衰减阀3-42从所述另一侧压向所述一侧。以此方式,按压单元3-32仅在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的一个方向上将负荷施加到衰减阀3-42。在本实施例中,衰减阀3-42朝着所述另一侧变形或位移以打开压缩侧油道3-47和回弹侧油道3-48。因此,由按压构件3-327从所述另一侧向所述一侧施加到衰减阀3-42的负荷增大,从而使衰减阀3-42难以打开。这就增加了液压缓冲器1中产生的衰减力。当阀芯3-321在按压单元3-32中朝着所述一侧位移时,设置在阀芯3-321端部上的流量降低构件3-328朝着所述一侧位移。然后,流量降低构件3-328使远端部分3-328P关闭锁定件3-45的通孔3-455或者减小油于其中流动的通孔3-455的横截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基本上在低速V1时段,使油在通孔3-455中流动。如上所述,按压单元3-32使油难以在通孔3-455中流动以便增大(例如)低速V1下于通孔3-455中产生的衰减力。当按压单元3-32停止通孔3-455中的油流时,即使活塞部3-30的速度是低速V1,也会使油在压缩侧油道3-47、回弹侧油道3-48和衰减阀3-42中流动以增大衰减力。即,能够增大低速V1下的衰减力。位移装置23消除由传动构件22朝着所述一侧施加到按压单元3-32的负荷。这就减小了由固定到阀芯3-321的预调阀3-324施加到按压构件3-327的负荷。于是,由按压构件3-327施加到衰减阀3-42的负荷减小,从而有利于衰减阀3-42的打开。这就减小了液压缓冲器1中产生的衰减力。朝着按压单元3-32中的阀芯3-321的所述一侧施加的负荷被消除以使设置在阀芯3-321端部上的流量降低构件3-328从通孔3-455中回撤。流量降低构件3-328增大油于其中流动的通孔3-455的横截面积。这就减小了在(例如)低速V1情况下通孔3-455中产生的衰减力。即,能够使低速V1下的衰减力尤其小。如此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单个衰减阀3-42导致在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中的油流中产生衰减力。传动构件22和其他元件仅在一个方向上相对于单个衰减阀3-42位移以便全面调节在回弹冲程和压缩冲程的两个方向上的油流中的衰减力。以此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缓冲器1以简化的配置实现了同时调节活塞部3-30中的根据活塞部3-30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在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锁定件3-45的通孔3-455减小在(例如)低速(低速V1)范围内产生的衰减力。此外,按压单元3-32的流量降低构件3-328改变通孔3-455产生的衰减力的大小。实施例10中的液压缓冲器1具有上述简化配置,借助该配置,根据活塞部3-30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都关联于限定构件的位移速度在更大的范围内改变。图33示出了修改例中的流量降低构件3-1328。实施例10中的上述流量降低构件3-1328包括远端部分3-1328P,该远端部分具有大致弓形的横截面。这种形状不应以限制的意义来理解。例如,如图33所示,修改例中的流量降低构件3-1328包括具有锥形横截面的远端部分3-1328P。当流量降低构件3-1328在某个方向上位移以使得能够逼近锁定件3-45的通孔3-455时,远端部分3-1328P的部分可进入通孔3-455。需注意的是,锁定件3-45的通孔3-455可具有(例如)在轴向上从所述一侧向所述另一侧增大或减小的内径。通孔3-455的端部可具有弯曲形状,诸如弓形形状。通孔3-455的数量可以像在本实施例中那样为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通孔3-455。<实施例11>图34示出了实施例11中的活塞部3-230。在图34中,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由实线指示,而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由虚线指示。图35详细示出了实施例11中的衰减单元3-240。图35(a)是衰减阀3-42的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顶视图,图35(b)是阀座3-241的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顶视图。实施例11中的液压缓冲器1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0相同的基础配置。但不同之处在于,压缩侧油道3-247和回弹侧油道3-248并排布置在圆周方向上以使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和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一致。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11的液压缓冲器1的配置和功能。在实施例11的描述中,与其他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阐述。活塞部3-230的配置和功能如图34所示,实施例11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活塞部3-230包括活塞外筒3-31、衰减单元3-240、按压单元3-32和止回阀单元3-33。衰减单元3-240设置在活塞外筒3-31的所述一侧上。(衰减单元3-240)衰减单元3-240包括阀座3-241、衰减阀3-42、固定螺栓3-43和反向通道部3-244。衰减阀3-42设置在阀座3-241的所述另一侧上。反向通道部3-244设置在阀座3-241的所述一侧上。如图34所示,实施例11中的液压缓冲器1包括气缸11、活塞部3-230、阀座3-241、压缩侧油道3-247、回弹侧油道3-248、衰减阀3-42和通孔3-244H,稍后描述。气缸11包含油。活塞部3-230在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在气缸11中并且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阀座3-241设置在活塞部3-230中并且形成油的通道。压缩侧油道3-247形成在阀座3-2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部3-230在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一油室(Y1)流到第二油室Y2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回弹侧油道3-248形成在阀座3-2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部3-230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二油室Y2流到第一油室(Y1)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衰减阀3-42打开和关闭压缩侧油道3-247和回弹侧油道3-248以便控制压缩侧油道3-247和回弹侧油道3-248中的油流。通孔3-244H形成在活塞部3-230中。在降低油流量的同时,通孔3-244H在第一油室(Y1)与第二油室Y2之间形成除压缩侧油道3-247和回弹侧油道3-248以外的油的通道。如图34所示,阀座3-241包括压缩侧油道3-247和回弹侧油道3-248。如图35所示,在阀座3-24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处,压缩侧油道3-247的第二油道口3-47P2以及回弹侧油道3-248的第四油道口3-248P2并排布置在圆周方向上(图35中的点划线所指示的圆周上)。即,回弹侧油道3-248的第四油道口3-248P2形成在压缩侧油道3-247的第二油道口3-247P2所处的圆周上。如图34所示,衰减阀3-42从所述另一侧关闭压缩侧油道3-247的第二油道口3-247P2以及回弹侧油道3-248的第四油道口3-248P2。衰减阀3-42通过按压单元3-32朝着所述一侧施加负荷。反向通道部3-244包括反向油道3-244R和通孔3-244H。反向油道3-244R与阀芯3-321的第二开口3-321H2连通。通孔3-244H在轴向上贯穿。反向油道3-244R使已在阀芯3-321中从所述另一侧流向所述一侧的油反向。反向油道3-244R与回弹侧油道3-248的第三油道口3-248P1连通。通孔3-244H在所述一侧与第一油室(Y1)连通并且在所述另一侧与阀芯3-321的第二开口3-321H2连通。按压单元3-32的流量降低构件3-328改变油于其中流动的通孔3-244H的横截面积。实施例11中的液压缓冲器1也具有上述简化配置,借助该配置,根据活塞部3-230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都关联于限定构件的位移速度在更大的范围内改变。压缩侧油道3-247和回弹侧油道3-248在圆周方向上并且在大致相同的圆周上并排布置。因此,通过按压构件3-327按压压缩侧油道3-247的条件和按压回弹侧油道3-248的条件大致相同。此外,对于压缩侧油道3-247和回弹侧油道3-248,衰减阀3-42的变形和位移的条件大致相同。因此,在实施例11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可以使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和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一致。<实施例12>图36示出了实施例12中的活塞部3-330。在图36中,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由实线指示,而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由虚线指示。图37是实施例12中的衰减单元3-340的分解透视图。在实施例12的描述中,与其他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阐述。活塞部3-330的配置和功能如图36所示,实施例12中的活塞部3-330包括活塞外筒3-31、按压单元3-32、止回阀单元3-33以及设置在按压单元3-32的所述一侧上的衰减单元3-340。(衰减单元3-340)衰减单元3-340包括阀座3-341、衰减阀3-42、固定螺栓3-43、螺母3-44、锁定件3-45和止回阀3-346。阀座3-341包括多个油道。衰减阀3-42设置在阀座3-341的所述另一侧上。固定螺栓3-43和螺母3-44固定这些元件。止回阀3-346设置在阀座3-341的所述一侧上。如图36所示,实施例12中的液压缓冲器1包括气缸11、活塞部3-330、阀座3-341、压缩侧油道3-347、第一回弹侧油道3-348、衰减阀3-42和通孔3-244H。气缸11包含油。活塞部3-330在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在气缸11中并且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阀座3-341设置在活塞部3-330中并且形成油的通道。压缩侧油道3-347形成在阀座3-3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部3-330在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一油室(Y1)流到第二油室Y2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第一回弹侧油道3-348形成在阀座3-3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部3-330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二油室Y2流到第一油室(Y1)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衰减阀3-42打开和关闭压缩侧油道3-347和第一回弹侧油道3-348以便控制压缩侧油道3-347和第一回弹侧油道3-348中的油流。通孔3-455形成在活塞部3-330中。在降低油流量的同时,通孔3-455在第一油室(Y1)与第二油室Y2之间形成除压缩侧油道3-347和第一回弹侧油道3-348以外的油的通道。如图37所示,阀座3-341包括第一回弹侧油道3-348、压缩侧油道3-347和第二回弹侧油道3-349。第一回弹侧油道3-348沿轴向形成并且在径向上位于螺栓孔的外部。固定螺栓3-43插入螺栓孔中。压缩侧油道3-347和第二回弹侧油道3-349沿轴向形成并且在径向上位于第一回弹侧油道3-348的外部。如图37所示,衰减阀3-42是圆盘状金属片,该圆盘状金属片在中心具有螺栓孔,固定螺栓3-43插入该螺栓孔中。衰减阀3-42持续打开第二回弹侧油道3-349的所述另一侧,并且根据油流打开和关闭第一回弹侧油道3-348的所述另一侧及压缩侧油道3-347的所述另一侧。衰减阀3-42通过按压单元3-32朝着所述一侧施加负荷。止回阀3-346为圆盘状金属片,该圆盘状金属片在中心具有孔,锁定件3-45插入该孔中。止回阀3-346根据油流打开和关闭第二回弹侧油道3-349的所述一侧。止回阀3-346持续打开压缩侧油道3-347的在阀座3-341的所述一侧上沿轴向凹陷的所述一侧。实施例12中的液压缓冲器1也具有上述简化配置,借助该配置,根据活塞部3-330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都关联于限定构件的位移速度在更大的范围内改变。此外,在实施例12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在衰减单元3-340的阀座3-341中,油在压缩冲程时段从第一油室(Y1)流到第一中间腔室3-P1的路径(压缩侧油道3-347)与油在回弹冲程时段从第一中间腔室3-P1流到第一油室(Y1)的路径(第一回弹侧油道3-348、第二回弹侧油道3-349)彼此独立。这就稳定了油流。<实施例13>图38示出了实施例13中的活塞部3-430。在图38中,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由实线指示,而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由虚线指示。图38示出了实施例13中的衰减单元3-440。图39(a)是衰减阀3-42的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顶视图。图39(b)是阀座3-441的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顶视图。图39(c)是止回阀3-446的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底视图。实施例13中的液压缓冲器1具有与实施例11中的液压缓冲器1相同的基础配置,并且使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和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一致。此外,在实施例13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在衰减单元3-441的阀座3-440中,油在压缩冲程时段从第一油室(Y1)流到第一中间腔室3-P1的路径(压缩侧油道3-447)与油在回弹冲程时段从第一中间腔室3-P1流到第一油室(Y1)的路径(第一回弹侧油道3-448、第二回弹侧油道3-449)彼此独立。这就稳定了油流。在实施例13的描述中,与其他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阐述。活塞部3-430的配置和功能如图38所示,实施例13中的活塞部3-430包括活塞外筒3-31、衰减单元3-440、按压单元3-32和止回阀单元3-33。(衰减单元3-440)衰减单元3-440包括阀座3-441、衰减阀3-42、固定螺栓3-43、反向通道部3-244、止回阀3-446和第二固定螺栓3-445。衰减阀3-42设置在阀座3-441的所述另一侧上。反向通道部3-244设置在阀座3-441中。止回阀3-446设置在阀座3-441的所述一侧上。第二固定螺栓3-445设置在止回阀3-446的所述一侧上。如图38所示,实施例13中的液压缓冲器1包括气缸11、活塞部3-430、阀座3-441、压缩侧油道3-447、第一回弹侧油道3-448、衰减阀3-42和通孔3-445H,稍后描述。气缸11包含油。活塞部3-430在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在气缸11中并且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阀座3-441设置在活塞部3-430中并且形成油的通道。压缩侧油道3-447形成在阀座3-4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部3-430在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一油室(Y1)流到第二油室Y2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第一回弹侧油道3-448形成在阀座3-4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部3-430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二油室Y2流到第一油室(Y1)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衰减阀3-42打开和关闭压缩侧油道3-447和第一回弹侧油道3-448以便控制压缩侧油道3-447和第一回弹侧油道3-448中的油流。通孔3-445H形成在活塞部3-430中。在降低油流量的同时,通孔3-445H在第一油室(Y1)与第二油室Y2之间形成除压缩侧油道3-447和第一回弹侧油道3-448以外的油的通道。如图38所示,阀座3-441包括压缩侧油道3-447、第一回弹侧油道3-448和第二回弹侧油道3-449,这些油道在轴向上延伸并且在径向上在螺栓孔的外部延伸。固定螺栓3-43插入螺栓孔中。在实施例13中,在阀座3-441的位于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处,压缩侧油道3-447的第二油道口3-447P2以及第一回弹侧油道3-448的第四油道口3-448P2并排布置在圆周方向上(图39中的点划线所指示的圆周上)。如图38所示,衰减阀3-42从所述另一侧关闭压缩侧油道3-447的第二油道口3-447P2以及第一回弹侧油道3-448的第四油道口3-448P2。衰减阀3-42通过按压单元3-32的按压构件3-327朝着所述一侧施加负荷。如图39所示,止回阀3-446是圆盘状金属片,该圆盘状金属片在中心具有孔3-446H,第二固定螺栓3-445插入该孔中。如图38所示,在阀座3-441的所述一侧,止回阀3-446持续打开压缩侧油道3-447的所述一侧,并允许第二回弹侧油道3-449(参见图39)打开和关闭。如图38所示,第二固定螺栓3-445将止回阀3-446固定在阀座3-41的所述一侧上。第二固定螺栓3-445包括在轴向上贯穿的通孔3-445H。通孔3-445H在所述一侧与第一油室(Y1)连通并且在所述另一侧与阀芯3-321的第二开口3-321H2连通。油于其中流动的通孔3-445H的横截面积通过按压单元3-32改变。实施例13中的液压缓冲器1也具有上述简化配置,借助该配置,根据活塞部3-430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都关联于限定构件的位移速度在更大的范围内改变。<实施例14>图40示出了实施例14中的衰减单元3-540。图40(a)是衰减阀3-542的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顶视图。图40(b)是阀座3-241的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顶视图。图40(c)是止回阀3-546的从所述另一侧观察的顶视图。实施例14中的液压缓冲器1具有与实施例11中的基础配置类似的基础配置。但不同之处在于衰减单元3-540(衰减阀3-542和止回阀3-546包括凹陷部和突出部)。下面将描述实施例14中的液压缓冲器1。在实施例14的描述中,与其他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阐述。(衰减单元3-540)衰减单元3-540包括阀座3-241、衰减阀3-542和止回阀3-546。衰减阀3-542设置在阀座3-241的所述另一侧上。止回阀3-546设置在阀座3-241的所述一侧上。如图40所示,衰减阀3-542是在中心具有通孔3-542H的金属片。衰减阀3-542包括通过从外部朝着中心切除衰减阀3-542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两个)开口3-542K。衰减阀3-542持续打开与开口3-542K相对的第二油道口3-247P2,并允许不与开口3-542K相对的第四油道口3-248P2和第二油道口3-247P2打开和关闭。止回阀3-546是在中心具有通孔3-546H的金属片。止回阀3-546包括在径向上从外部进一步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两个)突出部3-546T。止回阀3-546允许与突出部3-546T相对的第一油道口3-247P1打开和关闭,并持续打开不与突出部3-546T相对的第一油道口3-247P1。在实施例14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运行时段的油流基本上与实施例11中的液压缓冲器1相同。然而,在实施例14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在回弹冲程时段,已从回弹侧油道3-248的第四油道口3-248P2流到第一中间腔室3-P1(参见图34)的油从与衰减阀3-542的开口3-542K相对的第二油道口3-247P2流入到压缩侧油道3-247中。油从第二油道口3-247P2迫使止回阀3-546的突出部3-546T打开并流到第一油室(Y1)(参见图34)中。在实施例14中的衰减单元3-540中,当在回弹冲程时段油从第一中间腔室3-P1流到第一油室(Y1)时,油流到通过衰减阀3-542的开口3-542K打开的压缩侧油道3-247。以此方式,在实施例14中,在回弹冲程时段,油沿独立的路径从第一中间腔室3-P1流到第一油室(Y1)以便稳定油流。实施例14中的液压缓冲器1也具有上述简化配置,借助该配置,根据活塞部3-230(参见图34)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都关联于限定构件的位移速度在更大的范围内改变。同样在实施例14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可以使在压缩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和在回弹冲程时段产生的衰减力一致。<实施例15>图41示出了实施例15中的活塞部3-630。在图41中,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由实线指示,而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由虚线指示。根据实施例15的活塞部3-630与根据实施例10到14的活塞部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塞部的方向(可以说)在轴向上是上下颠倒的。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15的活塞部3-630。在实施例15的描述中,与其他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阐述。活塞部3-630的配置和功能在(例如)实施例10的活塞部3-330中,位移装置23(参见图2)使按压单元3-32在某个方向上位移以使得能够将按压构件3-327和衰减阀3-42在轴向上从“所述另一侧”压向“所述一侧”。相比之下,在实施例6中的活塞部3-630中,按压单元3-632的位移方向可以某种方式反向成实施例10中的按压单元3-32的位移方向以使得按压单元3-632在从“所述一侧”(例如,图41的底侧)到“所述另一侧”(例如,图41的顶侧)的拖拽方向上位移。如图41所示,实施例15中的液压缓冲器1包括气缸11、活塞部3-630、阀座3-641、压缩侧油道3-647、回弹侧油道3-648、衰减阀3-642和通孔3-632H,稍后描述。气缸11包含油。活塞部3-630在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在气缸11中并且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第三油室Y3(第一流体腔室)和第四油室Y4(第二流体腔室)。阀座3-641设置在活塞部3-630中并且形成油的通道。压缩侧油道3-647形成在阀座3-6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部3-630在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三油室Y3流到第四油室Y4的油在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的方向(指定方向)上流动。回弹侧油道3-648形成在阀座3-6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部3-630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四油室Y4流到第三油室Y3的油在从所述另一侧到所述一侧的方向(指定方向)上流动。衰减阀3-642打开和关闭压缩侧油道3-647和回弹侧油道3-648以便控制压缩侧油道3-647和回弹侧油道3-648中的油流。通孔3-632H形成在活塞部3-630中。在降低油流量的同时,通孔3-632H在第三油室Y3与第四油室Y4之间形成除压缩侧油道3-647和回弹侧油道3-648以外的油的通道。在实施例15中,构成按压单元3-632的阀芯3-321包括通孔3-632H。通孔3-632H包括轴向通道3-632S和径向通道3-632R。轴向通道3-632S在轴向上延伸,径向通道3-632R在径向上延伸。轴向通道3-632S在所述一侧与空心部3-321L连通并且在所述另一侧与径向通道3-632R连通。径向通道3-632R在径向上的中心的一侧与轴向通道3-632S连通并且在径向上的外部与第二中间腔室3-P2连通。在实施例15中,锁定件3-645形成反向油道3-645R以在所述另一侧使阀芯3-321中的油流反向。锁定件3-645包括根据阀芯3-321在轴向上的位移打开和关闭径向通道3-632R的关闭器3-645S。在实施例15中,阀芯3-321在轴向上位移以改变径向通道3-632R相对于关闭器3-645S的位置从而改变径向通道3-632R的开度。借助这种配置,穿过阀芯3-321的空心部3-321L在第三油室Y3与第四油室Y4之间形成除压缩侧油道3-647和回弹侧油道3-648以外的油的路径。实施例15中的液压缓冲器1也具有上述简化配置,借助该配置,根据活塞部3-630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都关联于限定构件的位移速度在更大的范围内改变。需注意的是,实施例15包括实施例10中活塞部3-330的配置作为基础,在该配置中,可以这么说,在轴向上是上下颠倒的。然而,这不应以限制的意义来理解。例如,其他实施例中的活塞部(3-230、3-330、3-430、3-730)和衰减阀(3-540)的配置可以同样适用于实施例14。例如,通过实施例14中的通孔3-632H和关闭器3-645S打开和关闭旁路通道的功能,可适用于其他实施例。<实施例16>图42示出了实施例16中的活塞部3-730。在图42中,压缩冲程时段的油流由实线指示,而回弹冲程时段的油流由虚线指示。实施例16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两个阀座,每个阀座都在压缩冲程时段和回弹冲程时段产生衰减力。在这两个阀座中,衰减力是可改变的。在实施例16的描述中,与其他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在此将不做详细阐述。活塞部3-730的配置和功能如图42所示,实施例16中的液压缓冲器1的活塞部3-730包括活塞外筒3-31、衰减单元3-740和按压单元3-32。衰减单元3-740设置在活塞外筒3-31的所述一侧上。(衰减单元3-740)衰减单元3-740包括第一阀座3-741、第一衰减阀3-742、第二阀座3-743、第二衰减阀3-744和锁定件3-45。第一阀座3-741包括多个油道。第一衰减阀3-742设置在第一阀座3-741的所述另一侧上。第二阀座3-743包括多个油道并且沿轴向设置在第一阀座3-741的所述一侧上。第二衰减阀3-744设置在第二阀座3-743的所述另一侧上。锁定件3-45设置在第二阀座3-743的所述一侧上。第一阀座3-741包括压缩侧油道3-747,在压缩冲程时段,油在所述压缩侧油道中流动。第一衰减阀3-742允许压缩侧油道3-747打开和关闭。第二阀座3-743包括回弹侧油道3-748,在回弹冲程时段,油在所述回弹侧油道中流动。第二衰减阀3-744允许回弹侧油道3-748打开和关闭。如图42所示,实施例16中的液压缓冲器1包括气缸11、活塞部3-730、第一阀座3-741、第二阀座3-743、压缩侧油道3-747、回弹侧油道3-748、第一衰减阀3-742、第二衰减阀3-744和通孔3-455。气缸11包含油。活塞部3-730在轴向上能移动地设置在气缸11中并且将气缸11中的空间限定成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第一阀座3-741和第二阀座3-743设置在活塞部3-730中并且形成油的通道。压缩侧油道3-747形成在第一阀座3-7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部3-730在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一油室(Y1)流到第二油室Y2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回弹侧油道3-748形成在第二阀座3-743中,并且使根据活塞部3-730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二油室Y2流到第一油室(Y1)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第一衰减阀3-742和第二衰减阀3-744分别打开和关闭压缩侧油道3-747和回弹侧油道3-748以便控制压缩侧油道3-747和回弹侧油道3-748中的油流。通孔3-455形成在活塞部3-730中。在降低油流量的同时,通孔3-455在第一油室(Y1)与第二油室Y2之间形成除压缩侧油道3-747和回弹侧油道3-748以外的油的通道。实施例16中的液压缓冲器1也具有上述简化配置,借助该配置,根据活塞部3-730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都关联于限定构件的位移速度在更大的范围内改变。需注意的是,在实施例16中,所述两个阀座设置在轴向上以使每个阀座产生衰减力。然而,可以在轴向上设置三个或更多个阀座以使每个阀座产生衰减力。<实施例17>图43示出了实施例17中的液压缓冲器1。在(例如)实施例1中,用于产生衰减力的机构(活塞部3-330)设置在气缸11中。然而,这不应以限制的意义来理解。用于产生衰减力的机构可以与气缸11分离的方式设置。在实施例17中的液压缓冲器1中,如图43所示,在气缸11中杆构件21的位于所述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普通活塞部3-800。实施例17中的液压缓冲器1包括位于气缸11的外部的衰减力产生器3-820。衰减力产生器3-820的配置和功能衰减力产生器3-820具有大致空心的圆柱形状且包括包含油的第二气缸3-830。第二气缸3-830包括第一连通通道3-831和第二连通通道3-832。第二气缸3-830容纳上述实施例10中的活塞部3-330的部件。如图43所示,第一连通通道3-831与形成在气缸11中的气缸第二开口3-11C连通以允许油在第一连通通道3-831与第一油室(Y1)之间流动。如图43所示,第二连通通道3-832与形成在外空心圆柱形构件12中的外空心圆柱形构件开口3-12T连通以允许油在第二连通通道3-832与连通通道L之间流动。需注意的是,第二连通通道3-832可与第二油室Y2连通。如图43所示,实施例17中的液压缓冲器1包括阀座3-41、压缩侧油道3-47、回弹侧油道3-48、衰减阀3-42和通孔3-455。阀座3-41形成根据活塞部3-800的位移流动的油的通道。活塞部3-800将气缸11中的包含油的空间限定成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并且能在气缸11的轴向上移动。压缩侧油道3-47形成在阀座3-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部3-800在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一油室(Y1)流到第二油室Y2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回弹侧油道3-48形成在阀座3-41中,并且使根据活塞部3-800在另一个轴向上的位移从第二油室Y2流到第一油室(Y1)的油在指定方向上流动。衰减阀3-42打开和关闭压缩侧油道3-47和回弹侧油道3-48以便控制压缩侧油道3-47和回弹侧油道3-48中的油流。在降低油流量的同时,通孔3-455在第一油室(Y1)与第二油室Y2之间形成除压缩侧油道3-47和回弹侧油道3-48以外的油的通道。实施例17中的液压缓冲器1也具有上述简化配置,借助该配置,根据活塞部3-800在一个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上的位移产生的衰减力都关联于限定构件的位移速度在更大的范围内改变。需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11到实施例16所适用的活塞部(3-230、3-330、3-430、3-630、3-730)和衰减阀(3-540)配置可以包括在实施例17中液压缓冲器1中的衰减力产生器3-820中。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液压缓冲器1都具有所谓的三重管结构。然而,这不应以限制的意义来理解。液压缓冲器1可以具有双重管结构。此外,底阀部50不应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指示的配置,而是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和配置,只要该形状和配置满足像衰减机构那样的功能即可。此外,可以采用,例如,实施例10中的阀片与通孔3-455相对的配置。除由流经通孔3-455的油产生的衰减力之外,还可以根据阀片的变形来产生衰减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