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锁止的差速锁及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393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锁止的差速锁及差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件领域,特指一种新型的电控锁止的差速锁及差速器。



背景技术:

车辆行驶时,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滚动的行程往往不相同,即两侧车轮存在转速差,尤其是车辆转弯时,两侧车轮转速差更明显,差速器应用在各种车辆上,目的就是允许两侧车轮转速不一致。

现在普遍使用的普通开式差速器,主要由壳体、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半轴齿轮组成,半轴齿轮通过半轴和驱动车轮联接,在良好的路面上行驶时,其性能完全能满足车辆行驶要求,但当车辆行驶在不良路面上时,尤其是在冰雪、泥泞、湿滑、砂砾、崎岖不平的恶劣路面上,两侧车轮的附着力会出现很大区别,往往附着力小的一侧会出现打滑、空转,导致车辆不能行驶,甚至出现甩尾失控。目前一些汽车厂家的部分车型,选装了自动锁止式差速器,虽然解决了车辆一侧车轮悬空,彻底失去附着力的极限情况下,车辆行驶的问题,却不能在预料到路况不良的情况下进行手动锁止,从而在车辆已经出现打滑空转才能实现锁止,而往往这个时候很多意外已经发生,并且在陷入困境时,有些极端情况下由于阻力过大又没有了前进的惯性,及时差速器被锁止,依旧很难脱离困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主动控制差速器锁止的电控锁止的差速锁及使用该差速锁的差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控锁止的差速锁,包括固定在差速器轴向一侧的差速锁外壳,差速器内靠近差速锁外壳一侧的半轴齿轮向外延伸出带外花键或外齿轮的延长端,所述延长端延伸入差速锁外壳内,所述延长端上设有带内花键或内齿轮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半轴齿轮间设有锁止环,锁止环与连接环的相向端分别成型有可相互联接的花键或可相互啮合的齿,所述锁止环上设有使锁止环趋于远离连接环的复位装置,所述锁止环远离差速器的一端成型有若干个凸起,差速锁外壳上成型有若干个限转孔,锁止环的若干个凸起穿过限转孔并固定连接有磁片,所述磁片远离差速器的一端设有电磁装置,电磁装置与磁片间存在间隙,电磁装置开启并吸附磁片,磁片带动锁止环移动,使锁止环与连接环相联接或啮合。

所述延长端上还设有限制连接环往差速器一端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设置在延长端上靠近差速器一端的限位块或挡环,所述外花键设置在限位块或挡环的轴向外侧,限位块或挡环抵在连接环上,限制连接环往差速器一端移动,连接环的另一端抵在差速器外壳的内壁上。

所述限位块与外花键一体成型。

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弹簧的一端抵在锁止环上,弹簧的另一端抵在差速锁外壳上,弹簧使锁止环趋于远离连接环。

一种差速器,包括壳体,包括所述的电控锁止的差速锁,壳体内左右对称设置有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左半轴齿轮与三个以上的左行星齿轮啮合,三个以上的左行星齿轮设置在壳体左侧的左侧行星齿轮孔内,左侧行星齿轮孔的个数与左行星齿轮个数相同且与壳体轴线平行;右半轴齿轮与三个以上的右行星齿轮啮合,三个以上的右行星齿轮设置在壳体右侧的右侧行星齿轮孔内,右侧行星齿轮孔的个数与右行星齿轮个数相同且与壳体轴线平行;左行星齿轮 与右行星齿轮个数相同,三个以上的左行星齿轮分别与三个以上的右行星齿轮两两啮合,所述差速器的左端或右端连接所述差速锁。

所述左行星齿轮和右行星齿轮均为螺旋齿柱。

所述左行星齿轮和右行星齿轮的个数均为三个。

所述壳体与差速锁外壳通过销轴和销钉两重固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锁止环、连接环、与锁止环固定连接的磁片和电磁装置的设计,从而可以主动控制电磁装置的开关来控制差速器的锁止和解除锁止,在进入沙漠、冰雪、泥泞、湿滑等恶劣路面时,感觉可能出现打滑、空转的情况下就可以主动去锁止差速器,由于汽车前进的惯性,从而在一开始就避免了陷入困境中。

2、本实用新型通过销轴和销钉双重固定的设计,使得差速锁和差速器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通过左行星齿轮和右行星齿轮的个数均为三个的设计,从而在行星齿轮个数尽量少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差速传动,节省了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控锁止的差速锁的部件分解图。

图2是半轴齿轮延长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锁止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差速器的部件分解图。

图6是差速器壳体的左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差速器壳体的右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差速锁外壳;2-半轴齿轮;3-延长端;31-延长端上的外花键;4-连接环;41-连接环相向端上的花键;42-连接环上的内花键;5-锁止环;51-锁止环相向端上的花键;6-限位块;7-弹簧;8-凸起;9-限转孔;10-磁片;11-电磁装置;12-壳体;13-左半轴齿轮;14-左行星齿轮;141-左侧行星齿轮孔;15-右行星齿轮;151-右侧行星齿轮孔;16-销轴;17-销钉;18-左端盖;19-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电控锁止的差速锁,包括固定在差速器轴向一侧的差速锁外壳1,差速器内靠近差速锁外壳一侧的半轴齿轮2向外延伸出带外花键31或外齿轮的延长端3,所述延长端3延伸入差速锁外壳1内,所述延长端3上设有带内花键42或内齿轮的连接环4,优选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花键联接的方式,所述延长端3上还设有限制连接环4往差速器一端移动的限位件,所述连接环4与半轴齿轮2间设有锁止环5,锁止环5与连接环4的相向端分别成型有可相互联接的花键51、41或可相互啮合的齿,优选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可相互联接的花键,所述锁止环5上设有使锁止环5趋于远离连接环4的复位装置,所述锁止环5远离差速器的一端成型有若干个凸起8,差速锁外壳1上成型有若干个限转孔9,锁止环5的若干个凸起8穿过限转孔9并固定连接有磁片10,所述磁片10泛指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包括但不限于铁片,镍片、锰片、磁铁等,限转孔9限制锁止环5相对差速锁外壳1旋转,所述磁片10远离差速器的一端设有电磁装置11,电磁装置11与磁片10间存在间隙,电磁装置11开启并吸附磁片10,磁片10带动锁止环5移动,使锁止环5与连接环4相联接或啮合;优选的,所述锁止环5与连接环4的活动间隙等于磁片10与电磁装置11的间隙。

所述延长端上还设有限制连接环往差速器一端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 为设置在延长端3上靠近差速器一端的限位块6或挡环,所述外花键31设置在限位块6或挡环的外侧,限位块6或挡环抵在连接环4上,限制连接环4往差速器一端移动,连接环4的另一端与差速锁外壳1的内壁间设有垫片,连接环4的另一端抵在垫片上,垫片抵在差速锁外壳1内壁上。

所述限位块6与外花键31一体成型。

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7,弹簧7的一端抵在锁止环5上,弹簧7的另一端抵在差速锁外壳1上,弹簧7使锁止环5趋于远离连接环4。

一种差速器,包括所述的电控锁止的差速锁,还包括壳体12,壳体12内左右对称设置有左半轴齿轮13和右半轴齿轮,左半轴齿轮13与三个以上的左行星齿轮14啮合,三个以上的左行星齿轮14设置在壳体左侧的左侧行星齿轮孔141内,左侧行星齿轮孔141的个数与左行星齿轮14个数相同且与壳体12轴线平行;右半轴齿轮与三个以上的右行星齿轮15啮合,三个以上的右行星齿轮15设置在壳体1右侧的右侧行星齿轮孔151内,右侧行星齿轮孔151的个数与右行星齿轮15个数相同且与壳体1轴线平行;左行星齿轮14与右行星齿轮15个数相同,三个以上的左行星齿轮14分别与三个以上的右行星齿轮15两两啮合,所述差速器的左端或右端连接所述差速锁。

所述左行星齿轮14和右行星齿轮15均为螺旋齿柱。

所述左行星齿轮14和右行星齿轮15的个数均为三个。

所述两个半轴齿轮间设有垫块19。

所述壳体与差速锁外壳通过销轴16和销钉17两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驾驶员感觉前方路况不好,可能会打滑或陷入泥泞等困境时,驾驶员主动开启电磁装置,电磁装置吸引磁片贴紧电磁装置,由于磁片与锁止环固定连 接,所以锁止环也跟着移动,又因为锁止环与连接环的活动间隙等于磁片与电磁装置的间隙,所以当磁片贴紧电磁装置时,锁止环与连接环相向端的花键相联接,实现锁止环与连接环同步转动;由于连接环与半轴齿轮啮合,所以连接环与半轴齿轮同步转动,再由于锁止环的凸起穿过差速锁外壳的限转孔,实现锁止环和差速锁外壳同步转动,差速锁外壳和差速器壳体固定连接,最终使得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外壳同步转动,实现锁止。

本实用新型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主动控制差速器锁止的电控锁止的特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