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6388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油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变速器等的下面侧的油盘。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油盘的螺栓安装部附近具有肋,确保油盘的强度的技术。

近些年,以改善燃料消耗为目的,减少变速器内的齿轮的溅起油时的摩擦力及降低成本的观点来看,希望减小油量。但是,存在以下问题:若减少油量,由于油位降低,因此,在紧急制动时及紧急起动时等产生大的加减速度时,用于从油盘吸入油的过滤器的开口就会露出,产生吸入空气的吸气现象。由于吸气现象对变速器的油压控制产生影响,因此,必须极力抑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21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来自过滤器的吸气现象的油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油盘由底部和立设在该底部的外周的外周壁构成,其中,在穿过吸入油的过滤器的开口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轴线的两侧,设有通过从所述底部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而形成壁部的第一及第二油流动抑制部。

因此,抑制过滤器的开口周边的油的流动范围,能够确保过滤器的开口附近的油位。另外,通过减少油盘的容积,能够减少油量。另外,通过使油盘的底部突出,在两侧设置油流动抑制部,能够有效地提高因肋效果带来的油盘刚性,能够提高对外部的抗冲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油盘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油盘的仰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油盘的A-A剖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及第二限制壁部的倾斜度和临界减速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5是表示过滤器的开口部和后方底部的间隙β和临界减速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6是表示在规定低温时,吸入油时在油位生成的气穴(air pocket)现象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油盘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油盘的仰视图,图3是实施例1的油盘的A-A剖面图。图1~3的x轴表示车辆前后方向(正方向为车辆前方),y轴表示车宽方向(正方向为车辆左侧),z轴表示车辆上下方向(正方向为车辆上方)。油盘1具有底部10和立设在底部10的外周的外周壁11。在外周壁11的开口端部形成有凸缘部12。在凸缘部12具有多个插通螺栓的螺栓孔12a,该螺栓用于从图外的变速器壳的下面侧进行固定。在油盘1设置用于通过图外的变速器所提供的油泵的驱动而抽吸油的过滤器2。过滤器2具有朝向车辆下方开口并抽吸油的开口部21和过滤从开口部21抽吸的油的过滤部22。

如图1所示,油盘1由在车辆前后方向大体分割的三个区域构成。后方区域是过滤器2的开口部21所在的区域,需要油位的深度。在实施例1的油盘1中,从确保紧急制动时的油位的观点来看,将过滤器2的开口部21配置于车辆后方侧。后方区域的底部10即后方底部10a以承载时为大致水平的方式形成。

中间区域的底部10即中间底部10b形成为,承载时从后方区域朝向前方区域逐渐朝向车辆上方上升的倾斜面。在该中间底部10b具有从中间底部10b朝向车辆上方突出形成的第一油流动抑制部101和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2。第一油流动抑制部101具有:在车辆后方侧且以与车辆前后方向保持规定的角度相交叉的方式形成的第一限制壁部101a、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随着朝向车辆后方而变高的第一导向壁部101b。同样地,在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2,具有形成于车辆后方侧且与车辆前后方向保持规定的角度相交叉的第二限制壁部102a、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且随着朝向车辆后方而变高的第二导向壁部102b。

在第一导向壁部101b和第二导向壁部102b之间的中间底部10b,具有成为随着制动等使油向前方区域移动的流路,且成为用于使移动的油向后方区域回流的流路的流路底部103。换句话说,从y轴方向观察时,第一油流动抑制部101和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2至少设置于在车辆后方侧重合的位置。由此,利用第一限制壁部101a和第二限制壁部102a有效地抑制在过滤器2的开口部21附近的油流动。而且,由第一导向壁部101b和第二导向壁部102b和流路底部103形成用于有效地使油在过滤器2的开口部21附近流动的流路。另外,将穿过第一导向壁部101b的最靠y轴负方向侧端部的线设为Q1、将穿过第二导向壁部102b的最靠y轴正方向侧端部的线设为Q2时,穿过Q1和Q2的中心的线Q3设置于与过滤器2的开口部21重合的位置(参照图2)。因此,油流动时,在开口部21附近流通,所以能够确保开口部21附近的油位。

前方区域的底部10即前方底部10c形成为,承载时具有比中间底部10b的倾斜度大的(随着朝向车辆前方大幅度地上升)倾斜的倾斜面。实施例1中,中间底部10b和前方底部10c连续地连接。换句话说,构成为在第一油流动抑制部101或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2的车辆前方侧没有设置壁部。因此,可以使在前方底部10c侧流动的油顺畅地向后方底部10a回流。另外,在第一油流动抑制部101或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2的车辆前方侧设置壁部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形成为比第一限制壁部101a或第二限制壁部102a的高度低的壁部。这样,通过抑制中间区域的第一油流动抑制部101或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2的突出量,可以抑制与过滤器2或变速器侧的构造物的干涉。

另外,在车辆搭载状态下,外周壁11立起的前方底部10c的前端部10c1的z轴方向高度位置,设置为比凸缘部12的车辆后方端部121的z轴方向高度位置高。这样,通过使前方底部10c大幅度地上升,而避免障碍物等与从前方底部10c立设的车辆前方侧的外周壁11壁面的接触。即,外周壁11的壁面因容易输入来自障碍物等的力,因此,容易增大对油盘1的冲击。另一方面,只要是像前方底部10c那样的倾斜面,来自障碍物等的力则被分散输入,所以提高了油盘1的耐久性。另外,前端部10c1比车辆后方端部121的z轴方向高度位置高。由此,在油盘1的前方区域移动的油容易向过滤器2的开口部21所在的后方区域回收,确保后方区域的油位。

(关于第一限制壁部及第二限制壁部)

图4是表示第一及第二限制壁部的倾斜度和临界减速度的关系的特性图。在此,将第一及第二限制壁部101a、102a的壁部的面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壁部面方向设为P1(参照图2)、将其与车宽方向即y轴方向所成的角定义为α。所谓临界减速度,表示在使车辆产生规定减速度时,产生来自过滤器2的吸气现象的减速度。如图4所示,判明当使α从0度(y轴方向)逐渐增大时,临界减速度逐渐上升,以大致50度为顶点下降。当α过大时,后方区域的油在产生减速度时易向前方区域移动,难以确保在后方区域的油的滞留即难以确保油位。另一方面,当α过小时,不能有效地将油导向过滤器2的开口部21,难以确保油位。

在实际的车辆应用时,之所以即使处于车辆可产生的最大减速度也能抑制吸气现象的产生,是因为α为从大致30度至大致70度的范围。于是,实施例1中将α设定在大致50度,适当地抑制了减速时的油移动。另外,不限于大致50度,在从大致30度到大致70度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即可。另外,实施例1中,以第一限制壁部101a和y轴方向所成的角度与第二限制壁部102a和y轴方向所成的角度大致一致的方式构成,但所构成的角度也可以在大致30度到大致70度的范围设定为不同的角度。

(关于过滤器开口部与后方底部的间隙β和临界减速度的关系)

图5是表示过滤器2的开口部21与后方底部10a的间隙β和临界减速度的关系的特性图。将过滤器2的开口部21与后方底部10a的间隙设为β(参照图2)。图5的实线表示常温时的间隙β和临界减速度的关系。常温下逐渐变更间隙β的情况下,就临界减速度而言,间隙β越小,越可以大幅度确保临界减速度,当间隙β增大时,油的粘性低,确保了流动性能,所以临界减速度开始大幅度地减小。因此,满足最大减速度的条件需要间隙β为β1以下。

接着,设想在规定低温(例如-30℃)下逐渐变更间隙β的情况。图5的虚线表示规定低温时的间隙β和临界减速度的关系。在规定低温时,油的粘度提高,成为糖浆状。因此,由于油的流动被抑制,所以即使增大间隙β,也难以发生因减速度的产生而造成的油位降低。但是,减小间隙β,局部抽吸油时,临界减速度具有减少的倾向。

图6是表示规定低温时在吸入油时,油位产生的气穴现象的概略图。由于油的粘性高,流动受到抑制,所以其它的油难以流入因被抽吸而降低的油位的部分,从而产生油位局部降低的现象。将其称为气穴现象。

因此,如图5的用虚线表示的特性图,当减小间隙β时,因气穴现象而产生局部的油位降低,容易引起吸气现象。因此,满足最大减速度的条件需要间隙β为β0以上。因此,满足两温度条件的β为β0<β<β1的区域。通过以达到该范围的方式设定间隙β,不论温度条件如何,都能够稳定地抑制吸气现象。

如以上说明,在实施例1中得到下述列举的作用效果。

(1)一种油盘1,由底部10和立设在该底部10的外周的外周壁11构成,在穿过吸入油的过滤器2的开口的线Q3(车辆前后方向的轴线)的两侧,设有通过从底部10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形成壁部的第一及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1、102。

因此,抑制了过滤器2的开口部21周边的油的流动范围,能够确保过滤器2的开口部21附近的油位。另外,通过使油盘1的容积减少能够减少油量。另外,由于使油盘1的底部10突出,所以能够通过第一及第二油流动抑制部间产生的肋效果,提高油盘1的刚性,能够提高对外部的耐冲击性。

(2)构成为,穿过过滤器2的开口部21的线Q3(车辆前后方向轴),穿过第一油流动抑制部101和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2的最接近部的中心。

因此,在因产生车辆的急剧的加减速而使油流动时,因为是在前后方向含有开口部21的流通路,所以能够可靠地确保开口部21附近的油位。

(3)过滤器2在底部10的后方区域(车辆前后方向中心的一侧的位置)开口,第一及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1、102的第一限制壁部101a及第二限制壁部102a(车辆前后方向一侧的壁部)的车辆上下方向高度比前方区域(另一侧)的壁部高。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构成为在第一油流动抑制部101或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2的车辆前方侧没有设置壁部。因此,在前方底部10c侧流动的油可以顺畅地回流到后方底部10a。另外,在第一油流动抑制部101或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2的车辆前方侧设置有壁部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形成为比第一限制壁部101a或第二限制壁部102a的高度低的壁部。这样,通过抑制中间区域的第一油流动抑制部101或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2的突出量,能够抑制与过滤器2或变速器侧的构造物的干涉。

(4)过滤器2在底部10的后方区域(车辆前后方向中心的一侧的位置)开口,第一及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1、102的第一限制壁部101a及第二限制壁部102a(车辆前后方向一侧的壁部)延伸的延伸方向,与y轴方向(车宽方向)以30度以上且70度以下的角度交叉。

因此,根据车辆产生的前后方向的动作,油的流动通过两个限制壁部来限制流动方向,可以适当地抑制油的流动造成的移动,且将油有效地导入过滤器2的开口部21,从而能够抑制吸气现象的产生。

(5)以底部10的前端部10c1(车辆前后方向前端部)的z轴方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位置比凸缘部12的车辆后方端部121(外周壁的车辆前后方向后端部)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位置高的方式搭载于车辆。

由此,在油盘1的前方区域移动的油容易向过滤器2的开口部21所在的后方区域回收,能够确保后方区域的油位。

(6)过滤器2在底部10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心的车辆后方侧开口。因此,与加速时相比,在引起大的速度变化的减速时,能够有效地确保油位。

(7)第一及第二油流动抑制部101、102在车辆前后方向形成于相同的位置。

因此,利用第一限制壁部101a和第二限制壁部102a在过滤器2的开口部21附近有效地抑制油流动范围。而且,能够利用第一导向壁部101b和第二导向壁部102b和流路底部103形成用于使油在过滤器2的开口部21附近有效地流动的流路。

(8)过滤器2的开口部21与底部10的间隙β的最大值设定为常温时可避免吸气现象的β1(第一规定值)以下,间隙β的最小值设定为规定低温时可避免吸气现象的β0(第二规定值)以上。

常温时因油的粘性低,油的流动性好。因此,设为常温时即使是最大减速度,也可避免吸气现象的间隙β1以下。另一方面,规定低温时因油的粘性高,所以油的流动性差,因气穴现象而产生吸气现象。因此,设为即使产生气穴现象也可避免吸气现象的间隙β0以上。由此,不论温度条件如何,都嫩够稳定地抑制吸气现象。

基于以上实施例1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上述构成,也可以是其它的构成,只要是发明的范围内即可。在实施例1中,在形成第一导向壁部101b和第二导向壁部102b时,设定为过滤器2的开口部21的y轴方向端部位置和线Q1、Q2大致一致,但也不是必须一致。另外,也可以是线Q3通过与过滤器2的开口部21的中心错开的位置的构成,只要线Q3通过过滤器2的开口部21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