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简单流量稳定的节水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3095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简单流量稳定的节水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水部件,具体与一种结构简单流量稳定的节水片有关。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缺水状况日趋严重,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洁净水的浪费,是保证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纵观现有的出水装置上,一般仅设有单纯的阀门,其出水量一般由水管的管径决定,且由于现有的管径一般较大,因此在开启阀门时,大量的水流从中喷射而出,造成大量的浪费,仅仅依靠供水管路的大小来限制其最大流量,或在使用时,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关角度来调节水流量的大小,这种操作节流效果不佳,操作不便,往往只需要小流量的时候却开到大流量,有的为了图方便根本就不去控制流量,针对这一问题,市场上也出现过多种节水设备或节水部件,如纽珀有限公司,其申请的一种节水装置,专利号为US6695011B2,此种结构的节水装置是通过橡胶圈(o-ring)在水压下变形,从而改变出水的截面积,从而来控制水的流量到达节水效果,在很长时间一直处在节水产品的前沿位置,被广大节水产品的厂商所采用,另外一种通过金属变形改变出水的截面,达到节水的效果。但是用O-ring变形的对O-ring各个方面要求都非常高,流量控制非常很难得控制,而金属变形来控制流量一是结构复杂,装配不可控因素比较多,流量控制和产品稳定性也得不到保证。都会存在着水压低流量低,水压高流量高,流量波动大,控制流量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流量稳定的节水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简单流量稳定的节水片,包括节水片本体,节水片本体上设有出水孔、与节水片本体的出水孔配合设有挡水片,出水孔的直径小于挡水片的直径,挡水片与出水孔之间设有弹性形变组件以限制挡水片位移量,水压使挡水片向出水孔方向移动改变挡水片与出水孔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流量,且在挡水片与出水孔之间设有支撑体挡住下压时的挡水片保证挡水片与出水孔间留有固定距离。

进一步,所述的节水片本体与挡水片为分体结构,挡水片的外沿设有一扣环,挡水片与扣环间通过一组弹性筋条一相连,弹性筋条形成所述的弹性形变组件,挡水片与扣环间的空隙由所述一组弹性筋条一分隔成一组过水孔一,所述扣环卡设在节水片本体的内缘定位。

进一步,所述的节水片本体与挡水片为一体结构,节水片本体与挡水片之间通过一组弹性筋条二连接并由所述的一组弹性筋条二分隔形成一组过水孔二,节水片本体底部形成出水孔,出水孔处设有所述的支撑体。

进一步,所述的挡水片、扣环及一组弹性筋条一形成碗状结构,其中,挡水片为碗底,扣环为碗外沿,所述的一组弹性筋条一间隔排列连接在碗底和碗外沿之间并向外呈弯曲状设置,所述的节水片本体底部的出水孔由筋片分隔成多个出水通道,所述筋片上设有凸柱形成所述的支撑体。

进一步,所述的出水孔设置在一出水体上,出水体扣合安装在节水片本体的底部,出水孔为凸柱孔,所述凸柱孔上端挡住下压时的挡水片形成所述的支撑体。

进一步,所述的一组弹性筋条一为四个,“十”字状并向外弯曲连接在挡水片与扣环之间,所述的扣环通过其外凸沿卡设有节水片本体的内环槽内定位;所述的出水孔由“Y”型筋片分隔成三个出水通道,“Y”型筋片的均布三个凸柱形成所述的支撑体。

进一步,所述的挡水片、扣环及一组弹性筋条一形成的碗状结构正向安装在节水片本体内,即扣环在上,挡水片在下,通过扣环卡设在节水片本体的内缘定位。

进一步,所述的挡水片、扣环及一组弹性筋条一形成的碗状结构反向安装在节水片本体内,即扣环在下,挡水片在上,通过扣环卡设在节水片本体的内缘定位。

进一步,所述的挡水片及一组弹性筋条一为塑料材质。

进一步,所述的挡水片及一组弹性筋条二为塑料材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利用水压来促使塑料变形来改变出水的截面积,从而达到节水恒流的效果;塑料模具成型出来的出水挡水片通过连接挡水片与扣环之间弹性筋条在水压下发生形变,使得挡水片可以上下移动,挡水片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改变进水的截面积,从而实现压力大,进水截面变小,水压小,进水截面大,从而到达节水片流量在不同的水压情况下流量几乎是恒定的,克服传统的节水片水压低流量低,水压高流量高,流量波动大的问题。

挡水片与扣环之间的弹性筋条的形状在水压作用下可以自由形变,同时通过改变挡水片与扣环之间的弹性筋条厚度和宽度来控制筋条的弹性量,从而控制进水的截面积。

本发明的节水片节水控制流量稳定,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组合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组合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

一种结构简单流量稳定的节水片,包括节水片本体1,节水片本体1上设有出水孔11、与节水片本体1的出水孔11配合设有挡水片2,出水孔11的直径小于挡水片2的直径,挡水片2与出水孔11之间设有弹性形变组件3以限制挡水片2位移量,水压使挡水片2向出水孔11方向移动改变挡水片2与出水孔22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流量,且在挡水片2与出水孔11之间设有支撑体4挡住下压时的挡水片2保证挡水片2与出水孔11间留有固定距离。

工作时,将节水片安装进产品,水从上方流入节水片,利用水压来促使塑料变形来改变出水的截面积,从而达到节水恒流的效果;挡水片可以上下移动,挡水片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改变进水的截面积,从而实现压力大,进水截面变小,水压小,进水截面大,从而到达节水片流量在不同的水压情况下流量几乎是恒定的,克服传统的节水片水压低流量低,水压高流量高,流量波动大的缺点。这种节水片节水控制流量稳定,结构简单,装配简单,成本低。

参阅图1-5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一,所述的节水片本体1与挡水片2为分体结构,挡水片2的外沿设有一扣环4,挡水片2与扣环4间通过一组弹性筋条一相连,一组弹性筋条一形成所述的弹性形变组件3,挡水片2与扣环间4的空隙由所述一组弹性筋条一(弹性形变组件3)分隔成一组过水孔一5,所述扣环4卡设在节水片本体1的内缘定位。所述的挡水片2、扣环4及一组弹性筋条一形成碗状结构,其中,挡水片2为碗底,扣环4为碗外沿,所述的一组弹性筋条一间隔排列连接在碗底和碗外沿之间并向外呈弯曲状设置,所述的节水片本体1底部的出水孔11由筋片分隔成多个出水通道,所述筋片上设有凸柱111形成所述的支撑体。

具体的,所述的一组弹性筋条一可为四个,“十”字状并向外弯曲连接在挡水片2与扣环4之间,所述的扣环4通过其外凸沿41卡设有节水片本体1的内环槽12内定位;所述的出水孔11由“Y”型筋片分隔成三个出水通道,“Y”型筋片的均布三个凸柱111形成所述的支撑体。

安装时,所述的挡水片2、扣环4及一组弹性筋条一形成的碗状结构正向安装在节水片本体1内,即扣环4在上,挡水片2在下,通过扣环2卡设在节水片本体1的内缘定位。

上述实施例中,挡水片与扣环之间的一组弹性筋条一的形状在水压左右下可以自由形变,同时通过改变挡片与扣环之间的筋条厚度和宽度来控制筋条的弹性量,从而控制进水的截面积,从而达到节水恒流的效果。

参阅图6、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挡水片2、扣环4及一组弹性筋条一形成的碗状结构反向安装在节水片本体1内,即扣环4在下,挡水片2在上,通过扣环4卡设在节水片本体1的内缘定位。此种结构在安装时可以节省空间,为不同需求时的可选方案。

参阅图7-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所述的节水片本体1与挡水片2为一体结构,节水片本体1与挡水片之间通过一组弹性筋条二(实施例中为三条)连接并由所述的一组弹性筋条二(弹性形变组件3)分隔形成一组过水孔二6,所述的出水孔11设置在一出水体7上,出水体7扣合安装在节水片本体1的底部,出水孔11为凸柱孔8,所述凸柱孔8上端凸出于出水体7的上表面,凸柱孔8挡住下压时的挡水片形成所述的支撑体。

本发明可以通过塑料模具成型出节水片的本体和节水片的挡片,其用同样的材料成型出来的零件各个性能几乎是一样的,所以它的弹性几乎是一样,在收到相同压力是变形量几乎是一样的,所以在相同的压力下所控制的水得流量几乎是一样的,使得挡片可以上下移动,挡片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改变进水的截面积,从而实现压力大,进水截面变小,水压小,进水截面大,从而到达节水片流量在不同的水压情况下流量几乎是恒定的,克服传统的节水片水压低流量低,水压高流量高,流量波动大。所以这种节水片节水控制流量稳定,结构简单,只有两个零件,装配,简单成本低。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