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所用的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079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差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驱所用的差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横置的四驱系统占据了乘用车四驱系统的绝大部分市场分额,而此类系统中的变速器中的四驱差速器均不具备对汽车前轴、后轴进行轴间差速功能,所以,一般采用在其他位置单独加装轴间差速装置(如离合器等)。增设轴间差速装置即增加了零件数量,增大了安装空间。

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实现轮间差速调整又能实现轴间差速调整的四驱系统所用的变速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驱所用的差速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四驱系统所用的差速器只能实现轮间变速调整不具备轴间变速调节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四驱所用的差速器,其包括差速器壳体,以及置于差速器壳体内的轴间差速机构和轮间差速机构;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外周设有用于作为差速器动力输入的差速器齿圈;

所述轴间差速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轴间行星齿轮,轴间行星齿轮的轮轴均与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对称分布在轴间行星齿轮的两侧分别与轴间行星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轴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转动穿出;

轮间差速机构,包括轮间行星齿轮、固定在第一半轴上的第一半轴齿轮和固定在第二半轴上的第二半轴齿轮,轮间行星齿轮的轮轴固定在行星轮架上,所述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分别从所述差速器壳体的相对侧穿出且与差速器壳体转动相连;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行星轮架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轴为空心轴,所述第二半轴穿设在第二齿轮的轴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轴上设有用于与汽车第一轴相连的分动器。

优选的,所述行星轮架与所述第二半轴转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行星轮架通过锻造技术形成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行星轮架焊接固定。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四驱所用的差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在差速器壳体内设置轴间差速机构和轮间差速机构,轴间差速机构用于将汽车第二轴的动力变速调节至汽车第一轴,轮间差速机构用于实现与汽车第二轴相连的左车轮和右车轮间的变速调整,且轴间行星齿轮的轮轴与差速器壳体相连,构成轴间差速机构和轮间差速机构的总动力输入件,而轴间差速机构中的第一齿轮与轮间差速机构中的行星轮架固定,形成轴间差速机构和轮间差速机构的动力过渡,因此,本发明的差速器集轴间差速调整和轮间差速调整于一体,节省了真个汽车四驱系统的生产成本,且也使汽车底盘的布局更为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四驱所用的差速器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差速器壳体

2 差速器齿圈

3 轮间行星齿轮

4 第一齿轮

5 行星轮架

6 轴间行星齿轮

7 第二齿轮

8 第二齿轮的轴

9 第二半轴齿轮

10 第二半轴

11 第一半轴齿轮

12 第一半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四驱所用的差速器,其包括差速器壳体1,以及置于差速器壳体1内的轴间差速机构和轮间差速机构;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外周设有用于作为差速器动力输入的差速器齿圈2;

所述轴间差速机构,包括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7和轴间行星齿轮6,轴间行星齿轮6的轮轴均与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7对称分布在轴间行星齿轮6的两侧分别与轴间行星齿轮6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轴8从所述差速器壳体1内转动穿出;

轮间差速机构,包括轮间行星齿轮3、第一半轴12、与第一半轴12固定相连的第一半轴齿轮11,以及第二半轴10、与第二半轴10固定相连的第二半轴齿轮9,轮间行星齿轮3的轮轴固定在行星轮架5上,所述第一半轴12和第二半轴10分别从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相对侧穿出且与差速器壳体1转动相连;第一齿轮4与所述行星轮架5固定相连。

本发明采用在差速器壳体1内设置轴间差速机构和轮间差速机构,轴间差速机构用于将汽车第二轴的动力变速调节至汽车第一轴,轮间差速机构用于实现与汽车第二轴相连的左车轮和右车轮间的变速调整,且轴间行星齿轮6的轮轴与差速器壳体1相连,构成轴间差速机构和轮间差速机构的总动力输入件,而轴间差速机构中的第一齿轮4与轮间差速机构中的行星轮架5固定,形成轴间差速机构和轮间差速机构的动力过渡,因此,本发明的差速器集轴间差速调整和轮间差速调整于一体,节省了真个汽车四驱系统的生产成本,且也使汽车底盘的布局更为紧凑。

为使整个四驱所用的差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上述第二齿轮的轴8为空心轴,第二半轴10穿设在第二齿轮的轴8内。

上述第二齿轮的轴8上设有用于与汽车第一轴相连的分动器,通过分动器实现将本发明的四驱所用的差速器产生的动力输出至汽车第一轴。本发明中的汽车第一轴可以为前轴,则汽车第二轴为后轴;汽车第一轴也可以为后轴,则汽车第二轴为前轴。

为便于第二半轴的传输,上述行星轮架5与第二半轴10转动相连,本实施例中的行星轮架为轴向自由转动,其转动轴线为第二半轴。本实施例中的行星轮架5也可通过滑动支撑等与差速器壳体1内壁相连。

为更好地实现动力传输,上述第一齿轮4与行星轮架5通过锻造技术形成一体式结构,两者为一体件,无扭力等耗损总动力的力矩产生。上述第一齿轮与行星轮架也可以焊接固定,或者压铸等方式形成固定连接。

在使用时,外部驱动差速器齿圈2转动,即差速器壳体1转动,则通过轴间行星齿轮6带动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7转动,第二齿轮7的轴8通过分动器输出动力至汽车第一轴,实现轴间变速调节,而第一齿轮4则带动行星轮架5转动,行星轮架5带动轮间行星齿轮3转动,通过轮间行星齿轮带动第一半轴齿轮11和第二半轴齿轮9,进而带动第一半轴12和第二半轴10转动,第一半轴12和第二半轴10即形成汽车第二轴,两个半轴与汽车的左右车轮相连,形成轮间差速调节

综上所述,本发明四驱所用的差速器,集轴间差速调整和轮间差速调整于一体,节省了真个汽车四驱系统的生产成本,且也使汽车底盘的布局更为紧凑。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