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加油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2066阅读:12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加油杯。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安装在偏远地方或者生产环境比较恶劣甚至危险的设备都要定期的添加润滑油,以使得相关的设备能够正常使用。但是,目前添加润滑油的方式都是靠人工进行添加的,这样不但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加油杯,以取代人工添加润滑油的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自动加油杯,包括油杯壳体,在油杯壳体内设置有加油内管,加油内管贯穿油杯壳体的底部,在加油内管的上部开有进油口;在加油内管的顶部圆周外壁上套装有套盖,套盖向下延伸有用于将进油口遮挡的遮挡部;在套盖的外壁上套装有上盖,上盖的下半部分套装在油杯壳体的外壁上,在油杯壳体上设置有黄油咀;在加油内管的圆周外壁上套装有活塞,活塞与油杯壳体的内壁之间紧密贴合;在活塞的底部以及油杯壳体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弹性部件。

在套盖中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顶端与旋盖相固定连接;

在所述活塞和加油内管的圆周外壁之间以及活塞和油杯壳体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分别为大弹簧和小弹簧。

在所述油杯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凸条,上盖的内壁内设置有与凸条相对应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加油杯可实现连续自动加油,速度可快可慢,可关闭,可反复加油重复使用,使用、维护成本低,有效地解决现有人工加油方式所带来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加油杯的纵向剖面图;

图中:1、油杯壳体;2、加油内管;3、套盖;4、上盖;5、黄油咀;6、活塞;7、转动轴;8、旋盖;9、密封圈;10、大弹簧;11、小弹簧;12、凸条;20、进油口;30、遮挡部;41、凹槽;100、滑油脂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加油杯,包括用于容纳润滑油脂的油杯壳体1,在油杯壳体1内设置有加油内管2,加油内管2贯穿油杯壳体1的底部,在加油内管2的上部开有进油口20,也就是说,油杯壳体1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进油口20进入到加油内管2中,通过加油内管2即可自动地流动到相关的待润滑设备中;在加油内管2的顶部圆周外壁上套装有套盖3,套盖3向下延伸有用于将进油口20遮挡的遮挡部30,也就是说,通过对套盖3进行旋转,遮挡部30即可控制进油口20的关闭以及进油口20的大小;在套盖3的外壁上套装有上盖4,上盖4的下半部分套装在油杯壳体1的外壁上,从而使得油杯体1成为一个密闭的整体,在油杯壳体1上设置有黄油咀5,通过黄油咀5可以往有油杯壳体1内 添加润焕油脂;在加油内管2的圆周外壁上套装有活塞6,活塞6与油杯壳体1的内壁之间紧密贴合,也就是说,活塞6和上盖4之间的油杯壳体1内部空间形成一密闭的润滑油脂容纳腔100;在活塞6的底部以及油杯壳体1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弹性部件,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活塞6即可沿着加油内管2上下移动,润滑油脂容纳腔100内润滑油脂也会跟随着活塞6上下浮动。

本自动加油杯实际使用时,将加油内管2的底端安装在相关设备上,然后旋转套盖3,使得遮挡部30将进油口20遮蔽,随后将黄油枪(未图示)放置于黄油咀5中,黄油枪即可往油杯壳体1内添加润滑油脂,直至弹性部件下降至其弹性限度,从润滑油脂容纳腔100内也就加满了润滑油脂。加满润滑油脂后,工作人员即可以根据相关设备的润滑需求来旋转套盖3的角度来控制进油口20的大小,由于进油口20打开了,活塞6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即往上移动,从而使得润滑油脂也往上移动并通过进油口20进入到加油内管2内,从而实现对相关设备的自动加油。经实践证明,本自动加油杯加满一次润滑油脂后,至少可以使用一年,大大地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另外,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旋转套盖3,在套盖3中设置有转动轴7,转动轴7的顶端与旋盖8相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旋盖8,在转动轴7的带动下即可带动套盖3转动,遮挡部30即可控制进油口20的关闭以及进油口20的大小。

此外,为了使得润滑油脂容纳腔100更为地密闭,在上述的活塞6和加油内管2的圆周外壁之间以及活塞6和油杯壳体1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9。

其中,上述的弹性部件为弹簧,分别为一大弹簧10和一小弹簧11。

同时,在油杯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凸条12,上盖4的内壁内设置有与凸条 12相对应的凹槽41。也就是说,上盖4是通过凸条12与凹槽41相互配合的方式套装在油杯壳体1外壁上的,不但便于上盖4和油杯壳体1外壁之间的安装,而且能够增加两个之间的密封性。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