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大型压力钢管安装下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9404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高边坡大型压力钢管安装下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压力钢管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边坡大型压力钢管安装下放装置。



背景技术:

电站压力钢管布置在高边坡两边的山凹之间时,压力钢管通常为明管布置,例如某电站钢管长约780m,落差约350m,纵向坡度18.5°~40°不等,管径从4.4m渐变到4.0m、3.8m、3.4m和2.4m后与机组进水球阀对接。根据压力钢管布置特点,钢管安装不仅存在平面拐弯,而且存在立面拐弯,由于山凹两边地形复杂,沿途未设专门通道、大型机械吊装设备无法进入,钢管不易被运送到安装位置,必须创新研发出一种适宜高边坡大型压力钢管安装的装置来解决施工技术难题,实现工程的顺利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节约工程安装成本,增加压力钢管下放和安装过程中的安全度的高边坡大型压力钢管安装下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高边坡大型压力钢管安装下放装置,它包括具有转动部的台车、轨道和牵引台车的牵引装置;所述的台车包括钢管托架和设置在钢管托架下支撑部,支撑部包括前支撑部、中支撑部和后支撑部,所述的前支撑部和/或后支撑部与钢管托架螺栓连接;所述轨道包括横向水平段轨道A和纵向斜坡段轨道B,轨道下方设置混凝土层,轨道旁设置牵引装置。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前支撑部、中支撑部和后支撑部均由横向梁和纵向梁组合而成,所述的横向梁与纵向梁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前支撑部与中支撑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的中支撑部与后支撑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前支撑部和/或后支撑部与钢管托架可拆卸连接。为考虑压力钢管下放到位后调整及退出方便,台车设计为可拆式,并且组装方便。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前支撑部、中支撑部、后支撑部和钢管托架上均设置有连接板,相互接触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前支撑部和后支撑部上均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的钢管托架包括弧形板和设置在弧形板下方的支撑立柱;所述的支撑立柱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板,相互接触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钢管托架、前支撑部和后支撑部上均设置有加强筋板;所述的钢管托架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捆绑钢管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供绳索穿过的孔。钢管通过导链或手拉葫芦固定在台车上。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转动部包括台车底轮、轮组顶板、台车托架底板、定位轴、支架板、定位销、转轴和铜套;轮组顶板下固定支架板,支架板设置在台车底轮的两侧,台车底轮通过转轴安装在支架板上,转轴的一端设置阻挡部,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支架板上;所述的台车底轮与转轴之间设置有铜套,铜套通过定位销固定在台车底轮上;定位轴的一端与轮组顶板和台车托架底板均固定连接,定位轴的另一端与前支撑部的支撑立柱或者后支撑部的支撑立柱连接;所述的轮组顶板与台车托架底板的形状一致,轮组顶板与台车托架底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腰子孔,腰子孔设置在同一个圆周上,圆周的圆心位于定位轴的轴线上,轮组顶板与台车托架底板通过穿过腰子孔的螺栓连接。上述设计既能够保证底轮的安装强度,又方便维修或更换底轮。同时为考虑下放台车转弯灵活,台车底轮设计有调整角(通过腰子孔实现)便于底轮转弯。另外,在转轴上还设置有用于加润滑油的孔,通过加润滑油的方式使底轮转动灵活。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轨道一种为混凝土轨梗基础,布置在地面基础较弱的部位,采用混凝土轨梗基础其优点是运输时稳定性好,轨道不容易产生变形。另一种形式是布置在地面基础较好的混凝土结构上,轨道基础采用支撑固定,其优点是可节约混凝土的浇筑费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轨道包括横向水平运输段轨道A和纵向斜坡下放段轨道B。轨道A主要是利用横向牵引装置将钢管台车牵引到纵向下放位置的起点位置;轨道B 主要用于将钢管下放到安装部位,轨道B的起点位置前方处设置一个下放组C,所述的下放组C包括1#卷扬机、1#牵引装置定滑轮、1#牵引装置地锚和1#牵引装置动滑轮;轨道B中间有一处平面拐弯,下放组D设置在轨道B的拐弯处,所述的下放组D包括2#卷扬机、2#牵引装置定滑轮、2#牵引装置地锚、2#牵引装置动滑轮、2#牵引装置导向轮和2#牵引装置导向地锚。本实用新型设计两个下放组,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为了更好地解决台车转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轨道平面拐弯处设置一个下放组(下放组D),两个下放组(下放组C和下放组D)相互配合,更容易使台车转弯,使得台车在平面拐弯处下放稳定,台车下放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放台车制造、安装方便,结合压力钢管下放牵引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压力钢管在高边坡及中间弯段下放安装难度大的问题。钢管安装时还可利用台车进行调整,由于台车支撑部及转动部拆、装方便,台车易于退出,增加了压力钢管下放与安装过程的安全度,明显加快了工期,节约大量人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台车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台车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台车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台车拆解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台车拆解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台车底轮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台车底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台车底轮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装有钢管的台车下放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图9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装有钢管的台车下放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条线下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台车底轮,2-支撑立柱,3-钢管托架,4-横向梁,5-纵向梁,6-连接板,7-轮组顶板,8-台车托架底板,9-定位轴,10-支架板,11-定位销,12-转轴,13-铜套,14-腰子孔,15-轨道B,16-混凝土层,17-填充层,18-原始层,19-1#卷扬机,20-1#牵引装置定滑轮,21-1#牵引装置地锚,22-轨道A,23-汽车吊站位置平台,24-2#牵引装置地锚,25-2#牵引装置定滑轮,26-1#牵引装置动滑轮,27-2#牵引装置动滑轮,28-2#牵引装置导向轮,29-2#卷扬机,30-台车,31-镇墩,32-2#牵引装置导向地锚,33-钢管,34-支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3所示,高边坡侧面设置下放通道,所述的下放通道由水平段和斜坡段组成,斜坡段包括第一陡坡段、缓坡段和第二斜坡段。高边坡大型压力钢管安装下放装置,它包括具有转动部的台车30、轨道和牵引台车30的牵引装置;所述的台车30包括钢管托架3和设置在钢管托架3下的支撑部,支撑部包括前支撑部、中支撑部和后支撑部,所述的前支撑部和/或后支撑部与钢管托架3螺栓连接;轨道下方设置混凝土层16,如果原始层18(原始地基)不平可在原始层18与混凝土层16之间设置填充层17,填充层17的填充物也可以是混凝土,轨道旁设置牵引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前支撑部、中支撑部和后支撑部均由横向梁4和纵向梁5组合而成,所述的横向梁4与纵向梁5焊接。

优选地,所述的前支撑部与中支撑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的中支撑部与后支撑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前支撑部和/或后支撑部与钢管托架3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前支撑部、中支撑部、后支撑部和钢管托架3上均设置有连接板6,相互接触的连接板6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前支撑部和后支撑部上均设置有支撑立柱2;所述的钢管托架3包括弧形板和设置在弧形板下方的支撑立柱2;所述的支撑立柱2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板6,连接板6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钢管托架3、前支撑部和后支撑部上均设置有加强筋板;所述的钢管托架3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捆绑钢管33的连接板6,连接板6上设置有供绳索穿过的孔。

优选地,所述的转动部包括台车底轮1、轮组顶板7、台车托架底板8、定位轴9、支架板10、定位销11、转轴12和铜套13;轮组顶板7下固定支架板10,支架板10设置在台车底轮1的两侧,台车底轮1通过转轴12安装在支架板10上,转轴12的一端设置阻挡部,转轴1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支架板10上;所述的台车底轮1与转轴12之间设置有铜套13,铜套13通过定位销11固定在台车底轮1上;定位轴9的一端与轮组顶板7和台车托架底板8均固定连接,定位轴9的另一端与前支撑部的支撑立柱2或者后支撑部的支撑立柱2连接;所述的轮组顶板7与台车托架底板8的形状一致,轮组顶板7与台车托架底板8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腰子孔14,腰子孔14设置在同一个圆周上,圆周的圆心位于定位轴9的轴线上,轮组顶板7与台车托架底板8通过穿过腰子孔14的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轨道一种为混凝土轨梗基础,另一种形式是布置在地面基础较好的混凝土结构上,轨道基础采用支撑固定。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的轨道包括横向水平运输段轨道A22和纵向下放段轨道B15。轨道A22主要是利用横向牵引装置将钢管台车牵引到纵向下放位置的起点位置;轨道B15 主要用于将钢管下放到安装部位,轨道B的起点位置前方处设置一个下放组C,所述的下放组C包括1#卷扬机19、1#牵引装置定滑轮20、1#牵引装置地锚21和1#牵引装置动滑轮26;轨道B15中间有一处平面拐弯,下放组D设置在轨道B15的拐弯处,所述的下放组D包括2#卷扬机29、2#牵引装置定滑轮25、2#牵引装置地锚24、2#牵引装置动滑轮27、2#牵引装置导向轮28和2#牵引装置导向地锚32。本实用新型设计两个下放组,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实施例二: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B15为两条(1号线和2号线),两条线交替运送管道(钢管33),可以提升管道运送的效率和避免交叉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下放、安装流程(轨道B15不设拐弯)是:①将汽车吊站位置平台23上的钢管33运送到轨道B22的钢管33下放位;②将台车30与下放组C绳索和/或下放组D的绳索固定,通过下放组C和/或下放组D下放台车30;③钢管33到达安装部位后,采用千斤顶将台车连同钢管33一起顶升至与前节管口齐平,安装尺寸调整合格后焊接钢管33并加固;④松开钢管托架3、支撑部的可拆卸连接,依次退出支撑部及钢管托架3;将台车重新组装后上牵回位。

本实用新型的下放流程(轨道B22设拐弯)是:①将汽车吊站位置平台23上的钢管33运送到轨道B22的钢管33下放位;②将台车30与下放组C绳索和/或下放组D的绳索固定,通过下放组C和/或下放组D下放台车30;③钢管33到达拐弯处以后,如果之前下放组D没有设置在拐弯处,则将下放组D移至轨道B22拐弯处,松开腰子孔14处的螺栓,使底轮能够调整角度,之后通过两个下放组(下放组C和下放组D)的合力使台车30转弯;④台车30转弯后,底轮角度恢复原位,拧紧腰子孔14处的螺栓,继续通过下放组C与下放组D下放台车30或者是只通过下放组D下放台车30;⑤钢管33到达安装部位后,采用千斤顶将台车连同钢管33一起顶升至与前节管口齐平,安装尺寸调整合格后焊接钢管33并加固;⑥松开钢管托架3、支撑部的可拆卸连接,依次退出支撑部及钢管托架3;将台车重新组装后上牵回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