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磁阀的隔磁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9397阅读:2857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磁阀的隔磁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磁阀的隔磁套。



背景技术:

隔磁套是电磁阀上起隔磁、导向与固定密封组件作用的零件,使用非导磁材料加工,能有效的防止漏磁,使得密封件更有效的工作。目前所使用的方案多采用隔磁套底部端面密封的方式或将隔磁套与导磁套焊接连接的方式。采用端面密封方案,密封圈不仅起到密封的作用,还要承担补偿电磁阀内部由于装配制造误差及环境、工作温度变化引起的电磁阀内部零件由于材料不同、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的热变形的补偿作用,这就导致密封件的压缩量的变化较大,容易造成密封失效及密封件可靠性下降。采用隔磁套与导磁套焊接连接的方式需要在导磁套与隔磁套焊接件两端采用密封件进行密封,增加了所需零件与装配工序。

同时,由于隔磁套与导磁套之间是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这样就对隔磁套与导磁套套以及电磁阀其他部件的定位密封带来很大的难度;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隔磁套和导磁套之间的焊接部分会发生松动脱落的现象,对电磁阀的使用性能造成严重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补偿电磁阀其它零部件在配过程中制造误差补偿及使用过程中各零部件热变形补偿的作用的隔磁套,同时本隔磁套的隔磁、导向、固定与密封组件的作用能够满足电磁阀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磁套,由非磁性材料制作而成,包括弹性翻边、第一阶梯孔、台肩以及第二阶梯孔;其中,所述第一阶梯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阶梯孔的孔径;所述第二阶梯孔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通过台肩与第一阶梯孔的顶端相衔接,在第一阶梯孔底端的圆周边缘上间隔地向外延伸设置有弹性翻边。

所述弹性翻边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形成弹性体;所述弹性翻边包括凸缘部、锥面部以及台肩部;第一阶梯孔底端的边缘以弧形过渡的方式与台肩部相衔接,锥面部与台肩部末端的底部相衔接,在锥面部的末端延伸设置有凸缘部。

所述第二阶梯孔的盲端中分布有球形凸台,所述球形凸台朝向第二阶梯孔孔内。

在所述第一阶梯孔底端的圆周边缘上间隔均匀地向外延伸设置有三个、四个或六个弹性翻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隔磁套的上半部分采用杯状的结构,下部采用弹性翻边方式,隔磁套与电磁阀的阀座采用径向密封方式进行密封,隔磁套的弹性翻边起到在电磁阀装配过程中制造误差补偿及使用过程中各零部件热变形补偿的作用,同时满足电磁阀对隔磁套的隔磁、导向、固定与密封组件的作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为图1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磁套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隔磁套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线圈组件;3、导磁套;4、隔磁套;5、衔铁;7、导磁座;8、第一密封圈;41、弹性翻边;42、第一阶梯孔;43、台肩;44、第二阶梯孔;45、球形凸台;411、凸缘部;412、锥面部;413、台肩部;414、缺口;415、弹性体;71、导磁座凸台;73、环形凹槽;74、导磁座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磁套由非磁性材料制作而成,包括弹性翻边41、第一阶梯孔42、台肩43以及第二阶梯孔44;其中,所述第一阶梯孔42的孔径大于第二阶梯孔44的孔径;所述第二阶梯孔44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通过台肩43与第一阶梯孔42的顶端相衔接,形成杯状结构;在第一阶梯孔42底端的圆周边缘上间隔地向外延伸设置有弹性翻边41。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隔磁套的上半部分采用杯状的结构,下部采用弹性翻边方式,隔磁套与电磁阀的阀座采用径向密封方式进行密封,隔磁套的弹性翻边起到在电磁阀装配过程中制造误差补偿及使用过程中各零部件热变形补偿的作用,同时满足电磁阀对隔磁套的隔磁、导向、固定与密封组件的作用要求。

其中,如图2所示,上述的弹性翻边41是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形成弹性体415;如图3所示,上述的弹性翻边41包括凸缘部411、锥面部412以及台肩部413;第一阶梯孔42底端的边缘以弧形过渡的方式与台肩部413相衔接,锥面部412与台肩部413末端的底部相衔接,在锥面部412的末端延伸设置有凸缘部411。如下述的图5所示,在凸缘部411的作用下,是能够保证与导磁座凸缘74充分接触,形成稳定的接触面;在锥面部412的作用下,保证弹性体415的变形方向是固定向外侧的,即直径增大方向,且便于制造实现(脱模);而台肩部413的则是增加第一阶梯孔42的径向刚度,当隔磁套受到轴向力,弹性体415产生变形时,减小对第一阶梯孔42的径向变形影响。

如图2-3所示,在上述第二阶梯孔44的盲端中分布有球形凸台45,该球形凸台45朝向第二阶梯孔44孔内。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隔磁套的顶端是向内形成一球形凸起的,如此,即可减少电磁阀的衔铁与隔磁套的碰撞接触面积,使得衔铁脱开隔套时的阻力更小,杜绝了衔铁边缘因碰撞而产生翻边的问题,从而使得衔铁不会卡死在导磁套中,以保证电磁阀可以长时间正常使用。

其中,在上述的第一阶梯孔42底端的圆周边缘上间隔均匀地向外延伸设置有三个、四个或六个弹性翻边41。弹性翻边和弹性翻边之间形成缺口414。由于弹性翻边41的个数是影响本隔磁套在电磁阀装配过程中所起到的补偿制造误差及使用过程中各零部件热变形补偿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设置有2个或者奇数个(3个除外)弹性翻边则会由于制造误差导致每个弹性翻边的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变形后弹性力的合力偏离隔磁套4的轴线;如果弹性翻边41的数目设置太多的话,则会增加制造成本,降低零件的可靠性。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电磁阀使用时,由于电磁阀的线圈组件2上安装有导磁套3,导磁套3通过其下端面由隔磁套4的台肩43进行轴向定位,并由隔磁套4的第二阶梯孔44的外表面进行径向定位;隔磁套4通过其第二阶梯孔44的外表面与外壳1内壁进行径向定位;衔铁5与导磁座7依次安装于隔磁套4内,衔铁5通过其外表面由隔磁套4的第二阶梯孔44的内表面进行径向定位;在导磁座凸台71上的环形凹槽73中装有第一密封圈8,与隔磁套4的第一阶梯孔42的内表面形成密封;隔磁套4的弹性翻边41固定在导磁座凸缘74上端面,对隔磁套4形成轴向定位。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电磁阀外壳1内的其他主要的零部件的导向、定位主要是通过与隔磁套4的相互配合安装而实现的,完全不需要借助焊接、螺纹连接等外界的导向定位方式,因此可以高效快速地完成电磁阀各零部件的装配,而且装配地效果好,从而可以延长电磁阀的有效使用寿命。

同时,在电磁阀各零部件装配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弹性翻边41可在受到径向力的情况下形成一定的弹性变形,可以对由于装配、制造误差及环境、工作温度变化引起的电磁阀内部零件由于材料不同、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的热变形起到补偿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电磁阀密封失效及密封件可靠性下降的技术问题。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