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7277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型阀。



背景技术:

根据阀芯的不同,可以将阀门分为截止阀、闸阀、球阀、蝶阀、针型阀等等,针型阀相比其他类型的阀门能够耐受更大的压力,密封性能好,所以一般用于较小流量,较高压力的气体或者液体介质的密封,还可以精确地调,用途广泛。

由于针型阀在关闭时需要将阀芯紧紧抵在阀座上,而目前大部分针型阀的阀座都为台阶状,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阀芯与阀座易发生磨损,降低阀门的密封性,缩短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吗,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型阀,结构合理,密封性好且磨损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针型阀,包括阀体和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中设置有水平的进液孔、水平的出液孔以及竖直方向的控制孔,所述进液孔通过通道一与控制孔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阀杆设置在控制孔内,所述控制孔中部设有内螺纹,所述阀杆外壁设有螺纹,所述阀杆与控制孔螺纹连接,所述阀杆上端伸出阀体并与手轮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圆锥状阀芯,所述控制孔内还设置有与阀芯配合将控制孔阻断封闭的阀座,所述阀座为喇叭口状,且与圆锥状阀芯可完全贴合,所述阀座的侧边固定设置有弹性密封垫圈,所述出液孔与阀座上部的控制孔通过通道二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阀体上端设置有将阀体封闭的阀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液孔和出液孔的孔心线相互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通道一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5-10°,所述通道二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液孔连接有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型阀结构合理,将阀座设置成与阀芯完全贴合的喇叭口状,有效地减小使用过程中阀芯与阀座之间的磨损;在阀座的侧面设置有弹性密封垫圈,提高阀门密封性的同时,还可以防止由于温度变化大而产生阀芯与阀座之间的抱死现象;将通道一和通道二均设置成倾斜结构,且将通道二设置在通道一的上方,防止由于关闭阀门不及时而产生的泄露,提高了针型阀的精密性;在出液孔处连接流量计,可以进行液体流量的统计,同时,还可以在关闭阀门时查看是否有液体发生泄露,及时发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阀体,2、阀杆,3、进液孔,4、出液孔,5、控制孔,6、通道一,7、手轮,8、阀芯,9、阀座,10、弹性垫圈,11、通道二,12、阀盖,13、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针型阀,包括阀体1和阀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中设置有水平的进液孔3、水平的出液孔4以及竖直方向的控制孔5,所述进液孔3通过通道一6与控制孔5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阀杆2设置在控制孔5内,所述控制孔5中部设有内螺纹,所述阀杆2外壁设有螺纹,所述阀杆2与控制孔5螺纹连接,所述阀杆2上端伸出阀体1并与手轮7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圆锥状阀芯8,所述控制孔5内还设置有与阀芯8配合将控制孔5阻断封闭的阀座9,所述阀座9为喇叭口状,且与圆锥状阀芯8可完全贴合,所述阀座9的侧边固定设置有弹性密封垫圈10,所述出液孔4与阀座9上部的控制孔5通过通道二11相连通。

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开启阀门时,顺时针旋转手轮7,带动阀杆2在阀体1内顺时针旋转,使阀杆2进行螺旋状的向上运动,使得阀芯8也随之向上运动,离开阀座9,从而导通通道二11,针型阀开启,液体从进液孔3由通道一流入控制孔5,然后由通道二11流入出液孔4,流量计13可以对液体流量进行统计;当需要关闭阀门时,逆时针转动手轮7,带动阀杆2在阀体1内逆时针旋转,使阀杆2进行螺旋状的向下运动,使得阀芯8也随之向下运动,使阀芯8与阀座9完全贴合,从而将通道二11阻断封闭,针型阀关闭,当针型阀处于关闭的过程中,流量计13可以对出液孔4进行监测,如流量计显示有液体流量,则表示发生了泄露,需要对针型阀进行修理或者更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体1上端设置有将阀体1封闭的阀盖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液孔3和出液孔4的孔心线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道一6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5-10°,所述的通道二11的中轴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15°,可以防止由于关闭阀门不及时而产生的泄露,提高针型阀的精密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出液孔连接有流量计13,可以进行液体流量的统计,同时,还可以在关闭阀门时查看是否有液体发生泄露,及时发现问题。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