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补偿密封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725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补偿密封蝶阀。



背景技术:

蝶阀在使用时,在不断开关的过程中会导致密封面之间相互摩擦造成磨损,而使用传统密封圈依靠自身弹性密封时,在长期往复开关下,会导致密封圈弹性逐渐丧失,导致密封效果变差引发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环带有自动补偿功能,密封效果佳,耐磨损,开启扭矩小的弹性补偿密封蝶阀。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性补偿密封蝶阀,包括两端对通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可转动的阀杆,且其一端向阀体外部伸出,位于阀体内的阀杆上设有蝶板,所述阀体内设有与蝶板配合密封的密封面,所述蝶板呈圆形,所述蝶板外缘设有密封环,所述蝶板关闭时,密封环与密封面接触实现密封,所述密封环内设有环形弹簧,所述环形弹簧在蝶板关闭时为密封环提供预紧力补偿提高密封性。

上述结构中,环形弹簧为传统圆柱弹簧首尾相连构成的环形弹簧,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支撑刚性、扩张性及收缩性,通过将环形弹簧置入于密封环,使环形弹簧支撑密封环实现密封,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蝶板一侧的边缘设有沿其径向方向外凸的定位部,所述蝶板相对于定位部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可拆式的压圈,所述密封环通过压圈与定位部固定于蝶板上。

上述结构中,压圈设计可方便密封环的安装或后期维护时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朝向定位部的一端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弹簧通过环形凹槽置入于密封环内。

上述结构中,环形凹槽用于容纳环形弹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蝶板设有定位部的一面与阀杆固定,使阀杆的中心轴线与蝶板径向方向垂直的中心轴线之间,朝阀体的轴向方向错开形成第一偏心。

上述结构中,第一篇心设计使蝶板上下端不再成为回转轴心,分散、减轻了蝶板上下端与阀体密封面之间的过度挤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的中心轴线与阀体径向方向垂直的中心轴线,其两者沿垂直于阀体的轴向方向错开形成第二偏心。

上述结构中,第二偏心设计使阀门被开启后蝶板能迅即脱离阀体的密封面,大幅度地消除了蝶板与密封面之间不必要的过度挤压、刮擦现象,减轻了开启阻距,降低了磨损,提高了阀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上述结构中,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其自润性可大幅降低与密封面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圈与蝶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上述结构中,螺栓固定安全可靠,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密封环内设置环形弹簧,使蝶板关闭时为密封环提供预紧力补偿,使密封环紧贴阀体密封面,同时避免了因蝶板关闭时过盈配合挤压密封环造成密封环及密封面磨损泄漏,密封性能好,自我补偿范围大,使用寿命长,结合双偏心设计,阀门开启扭矩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阀体;11-阀杆;12-密封面;20-蝶板;21-密封环;211-环形凹槽;22-环形弹簧;23-定位部;24-压圈;25-螺栓;a-第一偏心;b-第二偏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3,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弹性补偿密封蝶阀,包括两端对通的阀体10,所述阀体10内设有可转动的阀杆11,且其一端向阀体10外部伸出,位于阀体10内的阀杆11上设有蝶板20,所述阀体10内设有与蝶板20配合密封的密封面12,所述蝶板20呈圆形,所述蝶板20外缘设有密封环21,所述蝶板20关闭时,密封环21与密封面12接触实现密封,所述密封环21内设有环形弹簧22,所述环形弹簧22在蝶板20关闭时为密封环21提供预紧力补偿提高密封性。

上述结构中,环形弹簧22为传统圆柱弹簧首尾相连构成的环形弹簧,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支撑刚性、扩张性及收缩性,通过将环形弹簧22置入于密封环21,使环形弹簧22支撑密封环21实现密封,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蝶板20一侧的边缘设有沿其径向方向外凸的定位部23,所述蝶板20相对于定位部23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可拆式的压圈24,所述密封环21通过压圈24与定位部23固定于蝶板20上。

上述结构中,压圈24设计可方便密封环21的安装或后期维护时的更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21朝向定位部23的一端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211,所述环形弹簧22通过环形凹槽211置入于密封环21内。

上述结构中,环形凹槽211用于容纳环形弹簧22。

本实施例中,所述蝶板20设有定位部23的一面与阀杆11固定,使阀杆11的中心轴线与蝶板20径向方向垂直的中心轴线之间,朝阀体的轴向方向错开形成第一偏心a。

上述结构中,第一篇心a设计使蝶板20上下端不再成为回转轴心,分散、减轻了蝶板20上下端与阀体10的密封面12之间的过度挤压。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杆11的中心轴线与阀体10径向方向垂直的中心轴线,其两者沿垂直于阀体的轴向方向错开形成第二偏心b。

上述结构中,第二偏心b的设计使阀门被开启后蝶板20能迅即脱离阀体10的密封面12,大幅度地消除了蝶板20与密封面12之间不必要的过度挤压、刮擦现象,减轻了开启阻距,降低了磨损,提高了阀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21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上述结构中,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其自润性可大幅降低与密封面的摩擦。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圈24与蝶板20之间通过螺栓25固定。

上述结构中,螺栓25固定安全可靠,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密封环21内设置环形弹簧22,使蝶板20关闭时为密封环21提供预紧力补偿,使密封环21紧贴阀体10的密封面12,同时避免了因蝶板20关闭时过盈配合挤压密封环21造成密封环21及密封面12磨损泄漏,密封性能好,自我补偿范围大,使用寿命长,结合双偏心设计,阀门开启扭矩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