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手持云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2223发布日期:2019-01-02 23:1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手持云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摄像辅助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手持云台。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日益普及,再加上自媒体的流行,随手自拍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多功能手持云台也越来越流行。用户无需他人帮助,利用多功能手持云台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拍摄距离和角度,从而拍摄出效果很好的照片。

多功能手持云台的使用基本都是在户外,特别是游玩的时候,因在意自拍的效果,一方面会拿掉帽子和遮阳伞这样的防紫外线装备;另一方面,反复的多次自拍选取最好效果的照片也会使皮肤过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皮肤被晒黑,甚至使皮肤受损,这是多功能手持云台用户特别是女性用户难以接受的结果。

但现有的多功能手持云台只能进行自拍,功能单一,无法防止用户在自拍时受到紫外线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多功能手持云台只能进行自拍,功能单一,无法防止用户在自拍时受到紫外线伤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手持云台。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手持云台,包括支撑杆、移动终端固定架和紫外报警系统,所述的移动终端固定架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杆上,所述的移动终端固定架包括x轴旋转台、y轴旋转台以及z轴旋转台,在x轴旋转台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托盘用以固定移动终端,所述紫外报警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紫外线强度,

处理模块,与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统计所述紫外线强度在目标时间段内的平均值,当所述平均值大于或等于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

存储模块,与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于存储用户设定的阈值;

终端检测模块,与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放置于所述固定托盘上,并将检测结果输出给所述处理模块;

报警模块,与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于接受处理模块的报警信号,发出对应的警示信号。

优选地,所述平均值为加权平均值或算术平均值。

优选地,当所述平均值为算术平均值时,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计算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检测到的不同的紫外线强度值与所述紫外线强度值对应的时间之乘积,将所有乘积求和后除以目标时间段的总时间得到算术平均值。

优选地,当所述平均值为加权平均值时,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计算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检测到的不同的紫外线强度值与所述紫外线强度值对应的时间权重之乘积,将所有乘积求和得到加权平均值,所述紫外线强度值的时间权重等于所述紫外线强度值持续的时间除以所述目标时间段的总时间。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多功能手持云台,所述的移动终端固定架包括x轴旋转台、y轴旋转台以及z轴旋转台,在x轴旋转台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托盘用以固定移动终端,通过x轴旋转台、y轴旋转台以及z轴旋转台的配合运动使移动终端保持一个稳定的姿态,极大提高了拍摄画面质量。

2.本发明的多功能手持云台,通过在支撑杆上设置检测模块检测紫外线强度,并根据紫外线强度对用户进行提示,为现有多功能手持云台增加了紫外线提醒功能,防止用户常熟件暴露在户外收到紫外线伤害,使得多功能手持云台的功能更加多样,提高现有多功能手持云台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水平,极大提高了多功能手持云台用户体验。

3.本发明的多功能手持云台,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定义设置报警阈值,可满足不同用户群的紫外光照需求,扩大了用户群,增加用户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手持云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紫外报警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支撑杆1,移动终端固定架2,紫外报警系统3,z轴旋转台21,y轴旋转台22,x轴旋转台23,固定托盘24,z轴连接臂25,y轴连接臂26,检测模块31,处理模块32,存储模块33,终端检测模块34,报警模块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连续筛分装置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手持云台,包括支撑杆1、移动终端固定架2和紫外报警系统3,所述的支撑杆1用以支撑移动终端固定架2,同时方便使用者握持多功能手持云台,所述的移动终端固定架2能够将放置在其上的移动终端保持一个稳定的姿态;

所述的移动终端固定架2包括z轴旋转台21、z轴连接臂25、y轴旋转台22、y轴连接臂26、x轴旋转台23以及固定托盘24,所述的z轴旋转台21与支撑杆1的上端连接并且能够绕支撑杆1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的z轴连接臂25的一端与z轴旋转台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y轴旋转台22旋转连接,所述的y轴旋转台22的旋转轴线与z轴旋转台21的轴线基本上垂直,所述的y轴连接臂26的一端与y轴旋转台2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x轴旋转台23旋转连接,并且所述的x轴旋转台23的旋转轴线与y轴旋转台22的旋转轴线、与z轴旋转台21的旋转轴线大致垂直,所述的固定托盘24与x轴旋转台23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的z轴旋转台21能够使移动终端绕着支撑杆1的轴线旋转,所述的y轴旋转台22能够使移动终端做横滚运动,所述的x轴旋转台能够使移动终端做俯仰运动,进而通过各个旋转台的配合使位于固定托盘24上的移动终端保持一个稳定的姿态,极大提高了拍摄画面质量。

所述紫外报警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31,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上,所述检测模块31用于检测紫外线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31设置在支撑杆内部,并在支撑杆1上对应检测模块31的位置设置开口,或者利用玻璃等透明材料覆盖开口,一方面保证检测模块31能够透过透明材料接收光线,另一方面能够保护检测模块31不受损坏。

处理模块32,统计所述紫外线强度在目标时间段内的平均值,当所述平均值大于或等于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

存储模块33,与处理模块32电连接,用于存储用户设定的阈值;

终端检测模块34,与处理模块32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放置于所述多功能手持云台上,并向所述处理模块32通知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相机等用于拍照的移动设备。

报警模块35,与处理模块32电连接,用于接受处理模块32的报警信号,发出对应的警示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2统计紫外线强度在目标时间段内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大于或等于阈值时,输出报警信号。因为天气变化等因素,检测模块31感测到的紫外线强度是变化的,处理模块32记录存储目标时间段内不同的紫外线强度值及对应的该紫外强度值持续的时间,然后求出紫外线强度在目标时间段内的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处理模块32比较平均值与预设的阈值的大小,判断平均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阈值,当平均值大于或等于阈值时,说明用户接受到的紫外线强度较大,则输出报警信号,提示用户。

所述平均值为加权平均值或算术平均值。当所述平均值为算术平均值时,所述处理模块32计算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检测到的不同的紫外线强度值与所述紫外线强度值对应的时间之乘积,将所有乘积求和后除以目标时间段的总时间得到算术平均值。

当所述平均值为加权平均值时,所述处理模块32计算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检测到的不同的紫外线强度值与所述紫外线强度值对应的时间权重之乘积,将所有乘积求和得到加权平均值,所述紫外线强度值的时间权重等于所述紫外线强度值持续的时间除以所述目标时间段的总时间。

所述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以用户的皮肤不受到紫外线伤害为准,进一步地,考虑到每个人对紫外线的接受程度不同,特别是部分女生害怕被晒黑,可以设定多个阈值,以实现分级警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更进一步地,可以允许用户自定义设置紫外线强度的阈值,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前述目标时间段,是指移动终端持续放置于多功能手持云台上的时间段。也就是说,一旦检测到移动终端放置于多功能手持云台上,处理模块32则开始统计移动终端放置于多功能手持云台上到当前的时间段内的紫外线强度的平均值和/或累计值,当移动终端从多功能手持云台上卸下或者多功能手持云台关闭时,统计数据则自动清零,从而只在用户自拍时进行紫外线提醒,既起到紫外线提醒效果,又防止过度干扰用户。此时,检测模块31可以在多功能手持云台开启后就开始检测紫外线强度,也可以在移动终端放置于多功能手持云台上时才开始检测紫外线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手持云台包括一终端检测模块34,该终端检测模块34与处理模块32电连接,可以设置于固定托盘24上,也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固定架2其他部位。终端检测模块34用于: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放置于多功能手持云台上,并向处理模块32通知检测结果。

例如,移动终端固定架2上设有光线传感器,当移动终端放置于固定架12时,会遮挡光线传感器,据此,终端检测模块34则可以通过光线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放置于多功能手持云台的移动终端固定架2上,即当检测到光线较弱时,则确定移动终端放置于多功能手持云台的移动终端固定架2上;当检测到光线较强时,则确定移动终端没有放置于多功能手持云台的移动终端固定架2上。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在黑暗环境下发生误判,终端检测模块34还可以结合检测模块31检测到的紫外线强度进行综合判断,具体为:当光线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弱时,若当前的紫外线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终端检测模块34则确定移动终端放置于多功能手持云台。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