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淡化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0149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水淡化蝶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水淡化蝶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海水淡化蝶阀的阀座和阀体采用的是硫化一体式结构,此类蝶阀在使用时一旦阀座损坏,就必须整个更换整个蝶阀,这样就不利于降低蝶阀的使用成本;

另外,现有海水淡化蝶阀,阀杆与阀板之间通过上下两个固定销卡接固定,阀杆与阀板之间组装比较复杂,并且介质会从销孔进入阀板内部腐蚀阀板和阀杆,导致阀板与阀杆之间连接失效;

另外,现有海水淡化蝶阀在与管道法兰连接时一般采用普通的平面橡胶密封,平面橡胶容易发生氧化坏死的情况,介质会从平面橡胶氧化坏死的位置泄露出来;

另外,现有海水淡化蝶阀的阀杆与阀体之间的密封圈为单层密封圈,在高污染或是开关频率较高的工矿中作业时,极易出现介质外漏的现象;

另外,现有的海水淡化蝶阀一般会靠设置在阀杆上端执行机构或者填料压套来作为阀杆的防推出结构,由于执行机构与阀杆之间是连接在一起的,执行机构的拆装时阀杆需要同时拆装,这样就容易影响蝶阀的内部结构,同时还增加了拆装的难度;而填料压套的制造和装配工序较为复杂,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另外,现有的海水淡化蝶阀与外界环境密封性较差,在工矿中使用极易出现雨水及灰尘进入阀体内部造成阀体内部腐蚀和脏污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海水淡化蝶阀。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水淡化蝶阀,包括一内部中空的阀体,所述阀体的内壁上卡接有一圆环形的阀座,所述阀座上穿设有一竖直设置的阀杆,所述阀杆的上端凸出于所述阀体的上部,所述阀杆的下端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下部,所述阀杆与所述阀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阀杆的外周壁键连接有一阀板,所述阀板与所述阀座的内壁抵接后实现所述蝶阀的关闭;

所述阀杆的上端外周壁上套设有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第一O型圈,所述阀杆的下端外周壁上套设有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第二O型圈,所述第一O型圈设置在所述阀座的上部,所述第二O型圈设置在所述阀座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的上端外周壁上还套设有一防尘圈、一止推环以及一衬套,所述防尘圈、止推环以及衬套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上部固设有一位于所述衬套正下方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阀杆的上端的外周壁上;所述阀体下部固设有一位于所述阀座的下方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阀杆下端的外周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的左右两侧分别套设有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第三O型圈,所述第三O型圈凸出于所述阀体的法兰面。

具体地,所述第一O型圈、第二O型圈以及第三O型圈与所述阀座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阀杆与阀板之间通过平键、半圆键、楔键或切向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水淡化蝶阀,阀座与阀体之间卡接,阀座损坏后便于更换,这样就避免必须更换整个蝶阀的现象,从而能降低蝶阀的使用成本,延长了蝶阀的使用寿命;阀杆与阀板之间键连接以后对阀杆的强度影响不大,使得阀杆不易断裂,同时阀杆与阀板之间键连接以后介质不易进入阀杆与阀板连接的位置,这样就能避免了介质长期腐蚀阀杆与阀板连接的位置造成阀杆与阀板之间连接失效的现象;阀座内部设置的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能够有效避免介质外泄的现象:一方面,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能够防止腐蚀性介质进入阀体内部腐蚀阀体内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止推环以及衬套,同时还能防止工矿作业中的颗粒物进入阀体内造成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卡死,从而能提高整个蝶阀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能够防止高污染液体渗透出蝶阀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水淡化蝶阀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水淡化蝶阀,包括一内部中空的阀体1,阀体1的内壁上卡接有一圆环形的阀座2,本实施例中,阀体1的内壁上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凸出部(未示出),阀座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与凸出部相配合的凹槽(未示出),阀座2与阀体1之间通过凸出部和凹槽卡接固定,这样就便于阀座2的安装和拆卸;阀座2上穿设有一竖直设置的阀杆3,阀杆3的上端凸出于阀体1的上部,阀杆3的下端设置在阀体1的下部,阀杆3与阀体1之间转动连接,阀杆3的外周壁键连接有一阀板4,阀板4与阀座2的内壁抵接后实现蝶阀的关闭;

阀杆3的上端外周壁上套设有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第一O型圈5,阀杆3的下端外周壁上套设有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第二O型圈6,第一O型圈5设置在阀座2的上部,第二O型圈6设置在阀座2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3的上端外周壁上还套设有一防尘圈31、一止推环32以及一衬套33,防尘圈31、止推环32以及衬套3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阀体的上部,防尘圈31能够防止外部雨水、灰尘和腐蚀性液体进入蝶阀内部对蝶阀的内部结构造成破坏;止推环32能够避免阀杆3上下移动,同时止推环32与阀杆3组合后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衬套33用于替代传统的蝶阀中的填料密封,这样就降低了蝶阀关闭时拧动阀杆3所需的扭力,避免了蝶阀关闭时由于扭力(预紧力)不足导致阀门无法正常关闭而发生内泄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1的上部固设有一位于衬套33正下方的第一轴承7,第一轴承7套设在阀杆3的上端的外周壁上;阀体1下部固设有一位于阀座2的下方的第二轴承8,第二轴承8套设在阀杆3下端的外周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2的左右两侧分别套设有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第三O型圈9,第三O型圈9凸出于阀体1的法兰面,第三O型圈9能提高蝶阀与外部管道法兰的连接位置的密封性,避免蝶阀内的介质从蝶阀与外部管道法兰连接的位置发生外漏的现象。

具体地,所述第一O型圈5、第二O型圈6以及第三O型圈9与阀座2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阀杆3与阀板4之间通过平键、半圆键、楔键或切向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水淡化蝶阀,阀座2与阀体1之间卡接,阀座2损坏后便于更换,这样就避免必须更换整个蝶阀的现象,从而能降低蝶阀的使用成本,延长了蝶阀的使用寿命;阀杆3与阀板4之间键连接以后对阀杆3的强度影响不大,使得阀杆3不易断裂,同时阀杆3与阀板4之间键连接以后介质不易进入阀杆3与阀板4连接的位置,这样就能避免了介质长期腐蚀阀杆3与阀板4连接的位置造成阀杆3与阀板4之间连接失效的现象;阀座2内部设置的第一O型圈5和第二O型圈6能够有效避免介质外泄的现象:一方面,第一O型圈5和第二O型圈6能够防止腐蚀性介质进入阀体1内部腐蚀阀体1内的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8、止推环32以及衬套33,同时还能防止工矿作业中的颗粒物进入阀体1内造成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卡死,从而能提高整个蝶阀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第一O型圈5和第二O型圈6能够防止高污染液体渗透出蝶阀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