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02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打水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水阀,主要适用于需要注液的文具类产品。



背景技术:

传统打水阀,包括阀体,阀体内带有流道,所述阀体前端与注液端头连接,注液端头带有与出液口导通的注液流道,所述阀体前端的出液口处与注液端头之间带有伸缩腔,注液端头与伸缩腔处具有入液口,阀杆穿过阀体进入伸缩腔,当阀杆向前推顶时其堵头会封堵入液口,从而截断液体的输出,但是堵头向前推顶的动作会把部分的液体一并向前推顶,并且形成压力,液体在阀杆被驱动进行封闭后还会向前溢出液体,造成液体浪费,并且溢出的液体污染操作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水阀,该打水阀在启动封闭后避免液体继续溢出。

为此,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打水阀,包括阀体,阀体内带有流道,流道的末端带有出液口,所述阀体前端与注液端头连接,注液端头带有与出液口导通的注液流道,所述阀体前端的出液口处与注液端头之间带有伸缩腔,所述出液口伸出有阀杆,阀杆的端部带有前堵头,前堵头处于伸缩腔中,前堵头后部带有与出液口匹配的环形圆锥面,所述阀杆的后端配置有控制阀杆前后移动以启闭注液端头的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打水阀的阀杆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并且阀杆前端的前堵头后部带有与出液口匹配的环形圆锥面,因此驱动装置向后拉动阀杆时会促使前堵头上的环形圆锥面封闭出液口,相比传统向前推顶阀杆以封闭前端出液口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打水阀能够向后封闭出液口,避免产生传统结构的打水阀中堵头向前推顶时产生的向前压力,从而能够促使堵头向后快速封闭出液口,避免液体在封闭后向前继续溢出。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打水阀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水阀,包括阀体1,阀体1内带有流道,流道的末端带有出液口2,所述阀体1前端与注液端头3连接,注液端头3带有与出液口2导通的注液流道4,所述阀体1前端的出液口2处与注液端头3之间带有伸缩腔5,所述出液口2伸出有阀杆6,阀杆6的端部带有前堵头7,前堵头7处于伸缩腔5中,前堵头7后部带有与出液口2匹配的环形圆锥面8,所述阀杆6的后端配置有控制阀杆6前后移动以启闭注液端头的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阀杆6配置的驱动装置为所述阀体后部带有的压力伸缩驱动机构,所述阀杆6与压力缸连接并受其驱动,所述阀杆6后端带有活塞9,所述压力伸缩驱动机构带有液压缸8,所述活塞9处于液压缸8内。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阀体1包括出液模块10、阀杆安装模块11和驱动模块12,所述出液模块10前端与所述注液端头3相互套接并形成螺纹连接;出液模块10后端带有套接槽13,套接槽13内设置有弹性密封塞14,所述出液口2处于弹性密封塞14中间,所述出液模块10的套接槽13套接在所述阀杆安装模块11的前端并形成螺纹连接,所述出液模块10的端头紧顶所述弹性密封塞14,所述伸缩腔5处于所述出液模块10的前端中央,伸缩腔5后端与所述出液口2导通、前端与所述注液端头3的液体流道导通;所述阀杆安装模块11带有阀杆插孔15,阀杆安装模块14的后端带有圆柱槽16,圆柱槽16前端带有圆锥形槽17,带有圆锥面的后堵头18插入圆柱槽16和圆锥形槽17中,所述阀杆安装模块11以其圆柱槽16套接在中间连接件19前端上并形成螺纹连接,中间连接件19紧顶后堵头18;所述驱动模块12包括左壳体121和右壳122体,左壳体121和右壳体122相互插套并形成螺纹连接,所述右壳体122套接在中间连接件19后端上并形成螺纹连接,左壳体121和右壳体11之间带有所述液压缸8,左壳体121后端带有与液压缸8导通的压力输入孔20,压力通过输入管21与外部液压装置形成连接,外部液压装置一般为液压泵;所述自前向后阀杆6依次穿过所述出液模块2、前堵头7、阀杆安装模块11、后堵头18、中间连接件19和右壳体122,所述阀杆6后端与所述活塞9通过可拆分的结构相互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