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158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硬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器。



背景技术:

电脑显示器通常也被称为电脑监视器或电脑屏幕,它是除了CPU、主板、内存、电源、键盘、鼠标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电脑部件。到目前为止电脑显示器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对其认识却大都相同,顾名思义它应该是将一定的电子文件信息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一种显示工具,政策事务、商业事务、个人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休闲的种类事务都由计算机为人们提供强大的功能,带来方便快捷的效率。但是现有的计算机显示屏普遍的不能调节高度,而且能转动的角度过小,不同的用户对计算机显示屏要求不同,现有的计算机显示屏已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中插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内杆,所述内杆上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远离内杆的一端设有显示屏,所述第一套筒靠近内杆的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底座内还设有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槽中插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底座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中设有与其卡接的闹钟。

优选地,所述内杆的外表面上设有外凸块,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表面上设有与外凸块卡接的内凸块。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穿过底座的上表面并与把手连接,所述把手上设有塑料套,所述塑料套上设有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的内部设有第三转动槽,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设有与第三转动槽转动连接的转动块。

本实用新型中,当使用计算机时,使用者根据自身的需要调节显示器的高度和角度,由于内杆的外表面上设有外凸块,第二套筒的内表面上设有与外凸块卡接的内凸块,所以当内凸块垂直方向上位于两个外凸块之间时,可以调节显示器的高度,当内凸块在水平方向上与外凸块重合时,显示器的高度固定,所以首先转动第二套筒,调节显示器到合适的高度,同时第一套筒的底端与转动轴连接,转动轴与底座转动连接,所以转动显示屏可调节显示器角度,转动把手,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作用,使显示器旋转到合适的角度即可。本实用新型的的优点在于通过凸块的卡接实现了显示器的高度调节,同时通过齿轮的啮合连接实现了显示器360°旋转,给用户更好的使用电脑,操作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器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套筒、3内杆、4第二套筒、5外凸块、6内凸块、7显示屏、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连接轴、11把手、12转动轴、13闹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显示器,包括底座1,底座1内设有第一转动槽,第一转动槽中插设有第一套筒2,第一套筒2内设有内杆3,内杆3的外表面上设有外凸块5,第二套筒4的内表面上设有与外凸块5卡接的内凸块6,当内凸块6垂直方向上位于两个外凸块5之间时,可以调节显示器的高度,当内凸块6在水平方向上与外凸块5重合时,显示器的高度固定,内杆3上设有第二套筒4,第二套筒4远离内杆3的一端设有显示屏7,第一套筒2靠近内杆3的一端设有连接轴10,连接轴10远离第二齿轮9的一端穿过底座1的上表面并与把手11连接,把手11上设有塑料套,塑料套上设有防滑纹,可以减少打滑现象的发生,连接轴10上设有第一齿轮8,第一齿轮8的内部设有第三转动槽,转动轴12的两端设有与第三转动槽转动连接的转动块,使得显示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角度,底座1内还设有第二转动槽,第二转动槽中插设有连接轴10,连接轴1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齿轮8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9,底座1上设有卡槽,卡槽中设有与其卡接的闹钟13。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根据自身的需要调节显示器的高度和角度,由于内杆3的外表面上设有外凸块5,第二套筒4的内表面上设有与外凸块5卡接的内凸块6,所以当内凸块6垂直方向上位于两个外凸块5之间时,可以调节显示器的高度,当内凸块6在水平方向上与外凸块5重合时,显示器的高度固定,所以首先转动第二套筒,调节显示器到合适的高度,同时第一套筒2的底端与转动轴12连接,转动轴12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以转动显示屏7可调节显示器角度,转动把手11,通过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的啮合作用,使显示器旋转到合适的角度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