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接头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1444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三通接头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管件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通接头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动力总成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供油系统等需要用到管路的结构,不免会用到三通接头。

目前,三通接头普遍为一体成型式结构。对于一种类型的车辆来说,会用到多种不同类型的三通接头。可以想到的是,多种类型的车辆所用到的三通接头的类型会更加多样化。

其中,许多类型的三通接头之间的差异仅是直通长度、旁通长度、接头类型不同,而这种较低的差异不仅会增大开发成本,而且非常容易引起生产装配时的误装、错装,影响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旨在提出一种三通接头,以降低开发成本,减少甚至避免生产装配时的误装、错装,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三通接头,其中,所述三通接头包括主体以及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体的第一直通管接头、第二直通管接头和旁通管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旁通管接头与所述主体之间通过球面结构相配合,以使得所述旁通管接头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以预定角度和预定方向倾斜,并且所述旁通管接头与所述主体之间设置有定位件,以将所述旁通管接头相对于所述主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开设有旁通圆孔,所述球面结构包括主体球表面和旁通球表面,所述主体球表面在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上沿所述旁通圆孔的圆周形成,所述旁通管接头的近端沿周向形成有径向凸缘,所述径向凸缘的朝向远端的表面形成为所述旁通球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形成为环状,并且具有弹性,在所述旁通圆孔的位置压紧在所述旁通管接头和所述外壳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为球形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镂空结构和通过所述镂空结构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外壳体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直通孔和第二直通孔,所述连接体穿过所述第一直通孔和第二直通孔,并且所述镂空结构位于所述外壳体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直通孔外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二直通孔伸出,所述径向凸缘卡设在所述镂空结构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通管接头与所述主体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中间连接管,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流体温压传感器的安装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通管接头与中间连接管和所述中间连接管与所述主体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缓冲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通管接头、第二直通管接头、旁通管接头中的至少一者为快插型接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所述的三通接头具有以下优势:

在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三通接头不再是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而是由四个部分(即第一直通管接头、第二直通管接头、旁通管接头和主体)组装成的集合,换句话说,本公开提供的三通接头实际上为分体式三通接头,因此,具有设定长度、接头类型的第一直通管接头、第二直通管接头、旁通管接头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以获得所需的三通接头,仅需要单独设计、生产上述部分,不需要对三通接头整体进行设计、生产,大大降低了成本,减少甚至避免产品装配时的误装和错装,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本公开提供的三通接头。

所述车辆与上述三通接头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提供的三通接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三通接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三通接头的俯视图;

图4为沿图3中的线A-A剖切的剖视图;

图5为本公开提供的三通接头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三通接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5中所示的三通接头的俯视图;

图8为沿图7中的线B-B剖切的剖视图;

图9为本公开提供的三通接头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其中,示出了外壳体、旁通管接头和定位件之间的组装关系;

图10为沿图9中的线C-C剖切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公开提供的三通接头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旁通管接头与连接体之间的组装关系;

图12为本公开提供的三通接头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组装时,连接体沿箭头R的方向移动以与外壳体组合在一起。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直通管接头,11-第一近端连接部,12-第一远端连接部,2-第二直通管接头,21-第二近端连接部,22-第二远端连接部,3-旁通管接头,31-径向凸缘,310-旁通球表面,32-旁通远端连接部,4-主体,41-外壳体,410-主体球表面,411-第一直通孔,412-第二直通孔,413-旁通圆孔,414-定位豁口,42-连接体,421-第一连接部,422-第二连接部,423-镂空结构,424-定位凸台,5-定位件,6-中间连接管,60-安装座,61-主体连接部,62-直通连接部,71-第一密封环,72-第二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近端、远端”,是指相对于本体的距离,靠近本体的为“近端”,远离本体的为“远端”;“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来说的“内、外”。但上述术语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三通接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该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三通接头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6为该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其中,所述三通接头包括主体4以及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体4的第一直通管接头1、第二直通管接头2和旁通管接头3。

在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三通接头不再是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而是由四个部分(即第一直通管接头1、第二直通管接头2、旁通管接头3和主体4)组装成的集合,换句话说,本公开提供的三通接头实际上为分体式三通接头,因此,具有设定长度、接头类型的第一直通管接头1、第二直通管接头2、旁通管接头3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以获得所需的三通接头,仅需要单独设计、生产上述部分,不需要对三通接头整体进行设计、生产,大大降低了成本,减少甚至避免产品装配时的误装和错装,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这种优势通过具体量化之后将更加直观和明显。即,假如有j种第一直通管接头1、k种第二直通管接头2、m种旁通管接头和n种主体4,其中,j、k、m、n均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那么通过排列组合可知,能够获得j*k*m*n种的三通接头,所需的模具数量为j+k+m+n种,需要开发j+k+m+n次;而对于一体成型式的三通接头来说,要想获得同样多种类的三通接头,需要j*k*m*n种模具,相应地,需要开发j*k*m*n次。当j、k、m、n越大时,对于生产同样多的种类的三通接头来说,生产分体式三通接头所需的模具、开发成本显著地少于生产一体式三通接头。并且,单独开发三通接头的一部分相对比于整体开发来说,更加容易一些,这也有利于成本的降低。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旁通管接头3与所述主体4之间可以通过球面结构相配合,以使得所述旁通管接头3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4以预定角度和预定方向倾斜,并且所述旁通管接头3与所述主体4之间设置有定位件5,以将所述旁通管接头3相对于所述主体4固定,参考图3、图4、图7、图8、图9和图10中所示。其中,所述预定角度指旁通管接头3的中轴线与直通管接头(第一直通管接头1和第二直通管接头2共轴)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预定方向指旁通管接头3在三维空间中相对于其它三个部分(即所述主体4、第一直通管接头1和第二直通管接头2)的倾斜姿态。

因此,对于多种不同类型的三通接头来说,如果区别点仅仅在于旁通管接头3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那么无需开发新的模具,只需要根据需要调整旁通管接头3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之后通过定位环5将其以所述倾斜角度和方向固定即可,节省成本的同时,能够保证所得的三通接头为所需的三通接头,进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其中,所述主体4包括外壳体41,所述外壳体41开设有旁通圆孔413,参考图3、图7和图12中所示,以允许旁通管接头3在所述预定角度内能够进行万向调节,以满足实际需求。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球面结构可以包括主体球表面410和旁通球表面310,所述主体球表面410在所述外壳体41的内表面上沿所述旁通圆孔413的圆周形成,所述旁通管接头3的近端沿周向形成有径向凸缘31,所述径向凸缘31的朝向远端的表面形成为所述旁通球表面310,参考图10中所示。

另外,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5形成为环状,并且具有弹性,在所述旁通圆孔413的位置压紧在所述旁通管接头3和所述外壳体41之间,以提供两者之间的密封和对旁通管接头3的固定作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旁通管接头3不垂直于所述旁通圆孔413的情况下,即,旁通管接头3以所述预定角度和预定方向倾斜时,定位件5受到不均匀的作用力从而发生变形,可以通过特定的处理(例如高温)使得定位件5发生永久变形,从而在该情况下保证其对旁通管接头3的定位作用和在旁通圆孔413处的密封作用。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外壳体41受力均匀,所述外壳体41可以为球形壳体。

为了能够与第一直通管接头1和第二直通管接头2连接,所述主体4可以包括连接体42,所述连接体42包括镂空结构423和通过所述镂空结构42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21和第二连接部422,所述外壳体4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直通孔411和第二直通孔412,所述连接体42穿过所述第一直通孔411和第二直通孔412,并且所述镂空结构423位于所述外壳体41中,所述第一连接部421位于所述第一直通孔411外部,所述第二连接部422从所述第二直通孔412伸出,所述径向凸缘31卡设在所述镂空结构423中,以与上述定位环一起分别从外壳体41的内外两侧固定所述旁通管接头3,参考图11中所示。其中,所述镂空结构423可以为四边形镂空图案结构,以允许径向凸缘31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从而实现上述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的调整。

对于应用到车辆中的三通接头来说,通常情况下需要检测其中的流体(例如动力总成中的进气、出气温度/压力)的温度,因此,所述第一直通管接头1与所述主体4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中间连接管6,所述中间连接管6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流体温压传感器的安装座60,参考图1至图8中所示。其中,由于中间连接管6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在第一直通管接头1和主体之间,因此,转动中间连接管6可以调整安装座60的周向位置,以适应于环境,避免流体稳压传感器与其它部件之间发生干涉。

在组装时,首先,将定位环套设于旁通管接头3的外周上。之后,旁通管接头3的远端(对应于设置旁通远端连接部32的一端)从外壳体41内穿过旁通圆孔413而伸出,此时,需要把定位环从外壳体41的内部穿过旁通圆孔413拉拽出来,并压紧在旁通管接头3与外壳体41之间,其中,旁通圆孔413的一部分压紧在旁通圆孔中413,参考图10中所示。随后,将连接体42装配到外壳体41中,并使得径向凸缘31卡设在所述镂空结构423中,参考图11中所示;其中,为了防止连接体42相对于外壳体41周向转动,两者之间设置有卡止结构,例如,参考图12中所示,连接体42的外周设置有定位凸台424,外壳体的第一直通孔411的孔沿上设置有定位豁口414,组装时,将定位凸台424对齐并卡入定位豁口414中。随后,依次连接中间连接管6(注意安装座60的位置)与第一直通管接头1和第二直通管接头2(两者不分先后顺序);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5,中间连接管6的主体连接部61与连接体42的第一连接部421连接,直通连接部62与第一直通管接头1的第一近端连接部11连接;第二直通管接头2的第二近端连接部21与连接体42的第二连接部422连接,其中,主体连接部61与连接体42之间、直通连接部62与第一近端连接部11之间、第二近端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422之间,均可以以合适的方式连接,例如,可以为插接式连接、螺纹连接、压入式连接等。最后,根据需要调整旁通管接头3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并对其进行定型,即可完成三通接头的组装。

其中,所述中间连接管6与所述主体4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密封缓冲件(例如,第一密封环71),所述第一直通管接头1与中间连接管6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缓冲件(例如,第二密封环72),参考图2、图4和图6、图8中所示,以同时起到密封和缓冲管件振动的作用。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通管接头1、第二直通管接头2、旁通管接头3的远端(分别对应于第一远端连接部12、第二远端连接部22、旁通远端连接部32)分别用于与外部的管件相连接,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结构,使得相应的所述接头为所需类型的接头,例如,快插式、扩口式、卡套式等。所述第一直通管接头1和第二直通管接头2可以由钢或橡胶材料制成。

另外,第一直通管接头1、第二直通管接头2、旁通管接头3中的任意一者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直管或弯管。如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三者均为直管;如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直通管接头2为弯管,其它两者为直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本公开提供的三通接头。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