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滤机构的新型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146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过滤机构的新型球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过滤机构的新型球阀。



背景技术:

球阀,启闭件(球体)由阀杆带动,并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的阀门。

目前,市场上的球阀,它包括球阀本体。传统的球阀使用于水处理循环利用的环境中时,需要提高球阀的过滤效果,以保证水资源的重复使用,并且通过减少循环水内含有的杂质以及保证重复使用时的减小了对其他部件的影响;以及提高与外接接头之间的连接密封效果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密封效果好的球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过滤机构的新型球阀,包括球阀本体,所述球阀本体包括阀体、阀盖、阀球、与阀球连接的阀杆以及与阀杆连接的手柄,所述阀盖内设有限位挡圈A和限位挡圈B,阀盖内还设有设置于限位挡圈A上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上过滤网、下过滤网、设置于上过滤网和下过滤网之间的支撑组件以及固定组件,支撑组件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和若干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上过滤网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下过滤网连接,两第二支撑杆呈交叉状设置于上、下过滤网之间,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沿上过滤网周侧设置的上固定圈、沿下过滤网周侧设置的下固定圈、设置于上、下固定圈之间的套体以及贯穿套体的锁紧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阀本体包括阀体、阀盖、阀球、与阀球连接的阀杆以及与阀杆连接的手柄,为了提高球阀本体的过滤效果,通过在阀盖内设有限位挡圈A和限位挡圈B,并且阀盖内还设有设置于限位挡圈A上的过滤机构,通过将过滤机构设置为包括上过滤网、下过滤网、设置于上过滤网和下过滤网之间的支撑组件以及固定组件,采用具备上、下过滤网双层过滤网的过滤机构,并通过支撑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加以支撑和固定,则确保了良好的过滤效果,为了保证支撑效果,通过将支撑组件设置为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和若干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上过滤网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下过滤网连接,两第二支撑杆呈交叉状设置于上、下过滤网之间,通过两种不同设置方式的支撑杆进行支撑,则确保了上、下过滤网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确保了过滤的时长,并且上述支撑杆的设置,支撑结构均匀,并且第一支撑杆的支撑方式和第二支撑杆的支撑方式交替设置于上、下过滤网之间,并且为了提高固定效果,固定组件包括沿上过滤网周侧设置的上固定圈、沿下过滤网周侧设置的下固定圈、设置于上、下固定圈之间的套体以及贯穿套体的锁紧螺钉,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上、下固定圈进行对上、下过滤网的固定,提高了固定效果,并且通过套体的设置确保了保持上、下过滤网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锁紧螺钉与限位挡圈进行固定,则保证了安装的便捷程度,提高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包括与阀盖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阀盖上设有外接接头,第二连接端上设有外接接头,阀盖与外接接头的连接面上设有放置环槽,第二连接端与外接接头的连接面上设有放置环槽,放置环槽内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体包括与阀盖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阀盖上设有外接接头,第二连接端上设有外接接头,通过设置的外接接头则提高了连接的便捷程度,并且通常锁紧螺母将外接接头与连接端进行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通过设置于阀盖与外接接头的连接面上的放置环槽以及设置于第二连接端与外接接头的连接面上的放置环槽,并且放置环槽内设置的密封圈,则确保了件密封效果,并且放置环槽分别设置于阀盖和外接接头的连接端面以及第二连接端和外接接头的连接端面上,则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球包括上缓冲壁以及下缓冲壁,上缓冲壁和下缓冲壁均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球包括上缓冲壁以及下缓冲壁,上缓冲壁和下缓冲壁均呈圆弧状,通过在阀球上设置均呈圆弧状的上、下缓冲壁,则提高了在流体经过时的缓冲效果,从而降低流速,进而确保了流体在过滤时间,确保了良好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滤机构的新型球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滤机构的新型球阀实施例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滤机构的新型球阀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具有过滤机构的新型球阀,包括球阀本体,球阀本体包括阀体1、阀盖2、阀球3、与阀球3连接的阀杆4以及与阀杆4连接的手柄5,为了提高球阀本体的过滤效果,通过在阀盖2内设有限位挡圈A20和限位挡圈B21,并且阀盖2内还设有设置于限位挡圈A20上的过滤机构7,通过将过滤机构设置为包括上过滤网70、下过滤网71、设置于上过滤网70和下过滤网71之间的支撑组件72以及固定组件73,采用具备上、下过滤网双层过滤网的过滤机构7,并通过支撑组件72以及固定组件73加以支撑和固定,则确保了良好的过滤效果,为了保证支撑效果,通过将支撑组件72设置为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720和若干第二支撑杆721,第一支撑杆720的一端与上过滤网70连接,第一支撑杆720的另一端与下过滤网71连接,两第二支撑杆721呈交叉状设置于上、下过滤网之间,通过两种不同设置方式的支撑杆进行支撑,则确保了上、下过滤网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确保了过滤的时长,并且上述支撑杆的设置,支撑结构均匀,并且第一支撑杆720的支撑方式和第二支撑杆721的支撑方式交替设置于上、下过滤网之间,并且为了提高固定效果,固定组件73包括沿上过滤网70周侧设置的上固定圈730、沿下过滤网71周侧设置的下固定圈731、设置于上、下固定圈之间的套体732以及贯穿套体732的锁紧螺钉733,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通过上、下固定圈进行对上、下过滤网的固定,提高了固定效果,并且通过套体732的设置确保了保持上、下过滤网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锁紧螺钉733与限位挡圈进行固定,则保证了安装的便捷程度,提高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阀体1包括与阀盖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0以及第二连接端11,阀盖2上设有外接接头6,第二连接端11上设有外接接头6,通过设置的外接接头6则提高了连接的便捷程度,并且通常锁紧螺母将外接接头6与连接端进行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通过设置于阀盖2与外接接头6的连接面上的放置环槽23以及设置于第二连接端11与外接接头6的连接面上的放置环槽23,并且放置环槽23内设置的密封圈230,则确保了件密封效果,并且放置环槽分别设置于阀盖2和外接接头6的连接端面以及第二连接端11和外接接头6的连接端面上,则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阀球3包括上缓冲壁30以及下缓冲壁31,上缓冲壁30和下缓冲壁31均呈圆弧状,通过在阀球3上设置均呈圆弧状的上、下缓冲壁,则提高了在流体经过时的缓冲效果,从而降低流速,进而确保了流体在过滤时间,确保了良好的过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