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角度的投影仪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1191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角度的投影仪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角度的投影仪支架。



背景技术:

投影仪广泛应用于会议室、展示厅、教室等公共场所,用以放映各类平面影像。常规投影仪一般都是通过投影仪支架悬吊在会议室、展示厅或教室的天花板上,一旦投影仪安装在投影仪支架上后,投影仪的位置就会固定,投影仪支架难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对投影仪进行调整。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进行高度和角度调整的投影仪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角度的投影仪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用于放置投影仪的支撑台和设置在支撑台上的支脚,所述支脚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第一支脚包括第一支点、第二支点和形成在第一支点与第二支点之间的第一连接杆,第二支脚包括第一支撑点、第二支撑点和形成在第一支撑点与第二支撑点之间的第二连接杆,第一支点、第二支点、第一支撑点以及第二支撑点共同形成用于保持支架本体平衡的支撑面,第一连接杆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台上,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杆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用于解除第一连接杆定位的第一解除机构,第二连接杆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台上,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杆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和用于解除第二连接杆定位的第二解除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撑台包括上壳体和与上壳体对扣在一起的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的第一穿孔和供第二连接杆穿过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以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杆轴向移动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的第一齿轮和用于限制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一齿条,第一齿条固定在所述上壳体或者所述下壳体上,第一齿轮套设在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解除机构为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抵顶在第一齿轮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顶在上壳体的内壁和/或下壳体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以能够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杆轴向移动且不能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杆转动的第二齿轮和用于限制第二齿轮转动的第二齿条,第二齿条固定在所述上壳体或者所述下壳体上,第二齿轮套设在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二解除机构为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抵顶在第二齿轮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顶在所述上壳体的内壁和/或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防滑盘,防滑盘中设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二支点的连线设为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围成梯形,所述第一支撑点与所述第二支撑点的连线设为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围成梯形。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第一支点、第二支点、第一支撑点以及第二支撑点共同用于保持支架本体,需要进行支撑台的角度调整时,通过第一解除机构解除第一连接杆的定位,并转动第一连接杆一定角度,并借助第一定位机构实现第一连接杆的定位,当需要对支撑台的高度进行调整时,调整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使得支撑台的整体高度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支脚配合第二齿轮和第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第一支脚 11-第一支点

12-第二支点 13-第一连接杆

20-第二支脚 21-第二支点

23-第二连接杆 30-支撑台

31-上壳体 32-下壳体

40-第一齿轮 50-第二齿轮

51-轴套 60-第一弹簧

70-第二弹簧 81-第一齿块

82-第二齿块 90-防滑台

91-防滑垫 92-收纳槽

10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5,一种可调角度的投影仪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用于放置投影仪的支撑台30和设置在支撑台30上的支脚,所述支脚包括第一支脚10和第二支脚20,第一支脚10包括第一支点11、第二支点12和形成在第一支点11与第二支点12之间的第一连接杆13,第二支脚20包括第一支撑点21、第二支撑点22和形成在第一支撑点21与第二支撑点22之间的第二连接杆23,第一支点11、第二支点12、第一支撑点21以及第二支撑点22共同形成用于保持支架本体平衡的支撑面,该支撑面置于平面(例如可以是桌面)上。第一连接杆13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台30上,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杆13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用于解除第一连接杆13定位的第一解除机构,第二连接杆23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台上,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二连接杆23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和用于解除第二连接杆23定位的第二解除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撑台30包括上壳体31和与上壳体31对扣在一起的下壳体32,并通过螺钉锁定在一起,上壳体31与下壳体32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连接杆13穿过的第一穿孔和供第二连接杆23穿过的第二穿孔,第一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穿出第一穿孔,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穿出第二穿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以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杆13轴向移动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3转动的第一齿轮40和用于限制第一齿轮40转动的第一齿条81,第一齿条81固定在所述上壳体31或者所述下壳体32上,第一齿轮40套设在第一连接杆13上,第一齿轮40例如可以采用键连接的方式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3上,在第一连接杆13转动时,第一齿轮40随之转动,并且第一齿轮40可以沿着第一连接杆13轴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齿轮40从第一齿条81上脱离或者与第一齿条81啮合。所述第一解除机构为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3上的第一弹簧60,第一弹簧60的一端抵顶在第一齿轮40上,第一弹簧60的另一端抵顶在上壳体31的内壁和/或下壳体32的内壁上,在第一弹簧60的弹力作用下,第一齿轮40与第一齿条81啮合,在第一齿条40轴向移动时,第一齿轮40压缩第一弹簧60实现第一齿轮40的定位解除。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定位机构的结构与第一定位机构相同,第二解除机构的结构与第一解除机构的结构相同。具体地,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以能够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杆23轴向移动且不能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杆23转动的第二齿轮50和用于限制第二齿轮50转动的第二齿条82,第二齿条82固定在所述上壳体31或者所述下壳体32上,第二齿轮50套设在第二连接杆23上,第二齿轮50例如可以采用键连接的方式设置第二连接杆23上,在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23上设置轴套41,轴套41与第二连接杆23以键连接方式配合在一起,第二齿轮50与轴套41通过键连接的方式配合在一起。所述第二解除机构为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杆23上的第二弹簧70,第二弹簧70的一端抵顶在第二齿轮50上,第二弹簧70的另一端抵顶在所述上壳体31的内壁和/或所述下壳体32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壳体31与所述下壳体32通过螺钉100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31上的防滑盘90,防滑盘90中设有收纳槽92,收纳槽92中设有防滑垫9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23均为曲杆,所述第一支点11与所述第二支点12的连线设为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3围成梯形,且第一连接线构成梯形的下底,所述第一支撑点21与所述第二支撑点22的连线设为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3围成梯形,且第二连接线构成梯形的下底。

本实用新型在实现角度调整时,以调整第一支脚10为例,通过轴向移动第一连接杆13,使得第一齿轮40脱离第一齿条81,之后转动第一连接杆13一定的角度,并使得第一齿轮40在第一弹簧60作用下回位,第一齿轮40与第一齿条81啮合,实现定位,第一支脚10调整后,与第二支脚20形成高低落差,从而实现支撑台3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在进行高度调整时,则第一支脚10和第二支脚20均进行调整,实现第一支脚10和第二支脚20整体身高或者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