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C编织网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2058发布日期:2018-06-02 07:26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PVC编织网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管,具体涉及一种PVC编织网管。



背景技术:

PVC管是由聚氯乙烯树脂与稳定剂、润滑剂等配合后用热压法挤压成型,是最早得到开发应用的塑料管材。PVC-U管抗腐蚀能力强、易于粘接、价格低、质地坚硬,但是由于有PVC-U单体和添加剂渗出,只适用于输送温度不超过45℃的给水系统中。塑料管道用于排水,废水,化学品,加热液和冷却液,食品,超纯液体,泥浆,气体,压缩空气和真空系统的应用。现有的PVC管结构简单,强度低,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通过金属扣丝可以大大增加编织层的强度,通过金属拉丝可以大大增加编织层的强度,通过金属丝圈可以对金属拉丝的内周面进行牢固对接,从而可以大大增加该编织网管的强度的PVC编织网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VC编织网管,包括管体,管体的轴向位置设有导向腔;管体为三层结构,最外层为外塑料管层,最内层为内塑料管层,中间层为编织层;编织层上设有若干金属扣丝,金属扣丝呈水平布置,若干金属扣丝呈等间距布置;金属扣丝上设有第一金属拉丝与第二金属拉丝,第一金属拉丝与第二金属拉丝呈倾斜状,金属扣丝上设有第三金属拉丝与第四金属拉丝,第三金属拉丝与第四金属拉丝呈倾斜状,第一金属拉丝、第二金属拉丝、第三金属拉丝以及第四金属拉丝之间设有金属丝圈;编织层上设有第一定位圈与第二定位圈,第一定位圈与第二定位圈布置在金属丝圈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拉丝与第三金属拉丝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一磁吸片,第三金属拉丝与第四金属拉丝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二磁吸片,第一金属拉丝与第四金属拉丝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三磁吸片,第二金属拉丝与第三金属拉丝的端部之间设有第四磁吸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圈与第二定位圈均为环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吸片、第二磁吸片、第三磁吸片以及第四磁吸片均为片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圈为环形形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金属扣丝可以大大增加编织层的强度,通过第一金属拉丝、第二金属拉丝、第三金属拉丝以及第四金属拉丝可以大大增加编织层的强度,通过金属丝圈可以对第一金属拉丝、第二金属拉丝、第三金属拉丝以及第四金属拉丝的内周面进行牢固对接,从而可以大大增加该编织网管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PVC编织网管,包括管体11,管体11的轴向位置设有导向腔12;管体11为三层结构,最外层为外塑料管层13,最内层为内塑料管层15,中间层为编织层14;编织层14上设有若干金属扣丝16,金属扣丝16呈水平布置,若干金属扣丝16呈等间距布置;金属扣丝16上设有第一金属拉丝17与第二金属拉丝18,第一金属拉丝17与第二金属拉丝18呈倾斜状,金属扣丝16上设有第三金属拉丝19与第四金属拉丝20,第三金属拉丝19与第四金属拉丝20呈倾斜状,第一金属拉丝17、第二金属拉丝18、第三金属拉丝19以及第四金属拉丝20之间设有金属丝圈21;编织层14上设有第一定位圈22与第二定位圈23,第一定位圈22与第二定位圈23布置在金属丝圈21内;第一金属拉丝17与第三金属拉丝19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一磁吸片24,第三金属拉丝19与第四金属拉丝20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二磁吸片25,第一金属拉丝17与第四金属拉丝20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三磁吸片26,第二金属拉丝18与第三金属拉丝19的端部之间设有第四磁吸片27;第一定位圈22与第二定位圈23均为环形形状;第一磁吸片24、第二磁吸片25、第三磁吸片26以及第四磁吸片27均为片状结构;金属丝圈21为环形形状。

本实用新型PVC编织网管,通过金属扣丝16可以大大增加编织层14的强度,通过第一金属拉丝17、第二金属拉丝18、第三金属拉丝19以及第四金属拉丝20可以大大增加编织层14的强度,通过金属丝圈21可以对第一金属拉丝17、第二金属拉丝18、第三金属拉丝19以及第四金属拉丝20的内周面进行牢固对接,从而可以大大增加该编织网管的强度。

其中,第一金属拉丝17与第三金属拉丝19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一磁吸片24,第三金属拉丝19与第四金属拉丝20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二磁吸片25,第一金属拉丝17与第四金属拉丝20的端部之间设有第三磁吸片26,第二金属拉丝18与第三金属拉丝19的端部之间设有第四磁吸片27;所以可以对第一金属拉丝17、第二金属拉丝18、第三金属拉丝19以及第四金属拉丝20的端部之间进行牢固安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