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动式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8722发布日期:2018-07-11 02:3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直动式电磁阀。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带来,电磁阀俨然已成为流体控制自动化的首选产品之一。而根据电磁阀的开启工作形式,可分为最常用的两大类,先导式电磁阀和直动式电磁阀。其中直动式电磁阀的工作原理为:在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把关闭件从阀座上提起而阀门打开;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弹簧把关闭件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先导式电磁阀。

现有的直动式电磁阀一般是用于小口径、低压力的环境。这是因为现有直动式电磁阀开启流道时受流体(液体或气体)的压强的影响大,相同流通面积,流体的压强越大,关闭受到的流体对其的压力也就越大,这导致关闭件受到的摩擦阻力也就越大,电磁线圈需要产生更大的磁力才能使得关闭件从阀座上提起,这导致电磁阀线圈所消耗的功率也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启流道出口时,受流体的压强影响小的直动式电磁阀。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直动式电磁阀,其包括阀体、阀盖、动铁芯、复位弹簧;所述阀体设有一阀腔,所述阀腔具有流道进口、流道出口以及与流道出口正对的安装孔;所述阀盖配合在安装孔上,所述阀盖内设有线圈组件,所述阀盖的内部形成有一与流道出口正对的滑道;所述阀盖与安装孔的连接处形成有一环形嵌槽,所述环形嵌槽内配合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动铁芯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动铁芯活动配合在滑道与阀腔内,所述动铁芯与第一密封圈密封配合,所述动铁芯位于阀腔内的部分的侧壁与阀腔的内壁均存在间隙;所述动铁芯的下端活动封堵流道出口;所述复位弹簧配合在滑道内,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靠阀盖和动铁芯。

所述第一密封圈为Y形密封圈。

所述的一种直动式电磁阀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一端配合在流道出口内,转接头与流道出口的连接处形成一开口朝向安装孔并与动铁芯的下端的周沿相对的环形凹槽,所述环槽凹槽内配合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动铁芯的下端的周沿活动抵靠第二密封圈的上周沿。

所述环形凹槽的开口的两侧均形成限位第二密封圈的凸沿。

所述第二密封圈为矩形密封圈。

所述阀盖与阀体法兰连接。

所述动铁芯的侧壁自上而下依次分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第一密封圈密封配合;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径大于第二侧壁的外径,所述第三侧壁的外径大于第二侧壁的外径;所述第二侧壁上开设有一过孔。

所述动铁芯的侧壁的内表面形成一环形挡沿;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抵靠阀盖的滑道的上端,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抵靠环形挡沿。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开启流道出口时,动铁芯在线圈组件的磁力作用下主要是克服复位弹簧对动铁芯的弹力以及第一密封圈对动铁芯的摩擦阻力,而由于动铁芯位于阀腔内的部分的侧壁与阀腔的内壁均存在间隙,使得流体对于动铁芯施加的压力总和为零,进而使得动铁芯受到第一密封圈对其的摩擦阻力不受流体的压强影响,而复位弹簧对动铁芯的弹力也不受流体的压强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开启流道出口时受流体的压强的影响小,可适用于高压环境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导通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铁芯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直动式电磁阀,其包括阀体1、阀盖2、动铁芯3、复位弹簧4、转接头6。

所述阀体1设有一阀腔11,所述阀腔11具有流道进口111、流道出口112以及与流道出口111正对的安装孔113,所述流道进口111可以形成一个外螺纹部以便配合到流体管道中。

所述阀盖2配合在安装孔113上,所述阀盖2可以与阀体1法兰连接而配合在安装孔113上。所述阀盖2内设有线圈组件21以控制动铁芯3的移动,所述阀盖2的内部形成有一与流道出口112正对的滑道22;所述阀盖2与安装孔113的连接处形成有一环形嵌槽12,所述环形嵌槽12内配合有第一密封圈5。

所述转接头6的一端配合在流道出口112内,转接头6的另一端则可设有外螺纹部以便配合到流体管道中;具体的,所述转接头6的一端可以设有外螺纹,流道出口112的内壁设有与转接头6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使得转接头6与流道出口112螺纹连接。所述转接头6与流道出口112的连接处形成有开口朝向安装孔113的环槽凹槽13,所述环形凹槽13内配合有第二密封圈7;所述环形凹槽13的开口的两侧可以均形成限位第二密封圈7的凸沿131,其中一个凸沿131与阀体1一体成型,另一个凸沿131则与转接头6一体成型,通过凸沿131可以避免第二密封圈7从环形凹槽15脱落。

所述动铁芯3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动铁芯3活动配合在滑道22和阀腔11内并与第一密封圈5密封配合,所述动铁芯3位于阀腔11内的部分的侧壁与阀腔11的内壁均存在间隙;所述动铁芯3的下端的周沿活动抵靠第二密封圈7的上周沿以活动封堵流道出口112。所述第一密封圈5可以为Y形密封圈以保证动铁芯3与第一密封圈5的密封稳定性;所述第二密封圈7可以为矩形密封圈以保证动铁芯3的下端能与第二密封圈7形成稳定密封。进一步,配合图5所示,所述动铁芯3的侧壁自上而下依次分为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和第三侧壁33,所述第三侧壁33与第一密封圈5密封配合;所述第一侧壁31的外径D1大于第二侧壁32的外径D2,所述第三侧壁33的外径D3大于第二侧壁32的外径D2;所述第二侧壁32上开设有一过孔321,通过动铁芯3的这种变径结构以及过孔321,可以使得动铁芯3更顺畅的在滑道22内移动。

所述复位弹簧4配合在滑道22内,复位弹簧4的上下两端分别抵靠阀盖2和动铁芯3。进一步,所述动铁芯3的侧壁的内表面可以形成一环形挡沿34;所述复位弹簧4的上端抵靠阀盖2的滑道22的上端,所述复位弹簧3的下端抵靠环形挡沿34,这样可以将复位弹簧4限位在动铁芯3上,避免复位弹簧4移位而导致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损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配合图3所示,初始状态下,线圈组件21没有通电不产生磁力,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动铁芯3的下端封堵住流道出口112,由于所述动铁芯3位于阀腔11内的部分的侧壁与阀腔11的内壁均存在间隙,因此流体对于动铁芯3位于阀腔11内的部分的侧壁施加的压力总和为零,即流体对于动铁芯3施加的压力总和为零,第一密封圈5对动铁芯3的摩擦阻力不受流体的压强影响,此时本实用新型处于关闭状态。配合图4所示,当线圈组件21通电后,动铁芯3在线圈组件21的磁力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4对动铁芯3的弹力以及第一密封圈5对动铁芯3的摩擦阻力而沿滑道22上移,使得动铁芯3的下端不封堵流道出口112,流道出口112开启,此时本实用新型处于导通状态;当线圈组件21断电后,线圈组件21的磁力消失,动铁芯3在复位弹簧4作用下克服第一密封圈5对动铁芯3的摩擦阻力而沿滑道22下移,进而动铁芯3的下端封堵住流道出口112,使得本实用新型处于关闭状态。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开启流道出口11时,动铁芯3在线圈组件21的磁力作用下主要是克服复位弹簧4对动铁芯3的弹力以及第一密封圈5对动铁芯3的摩擦阻力,而由于动铁芯3位于阀腔11内的部分的侧壁与阀腔11的内壁均存在间隙,使得流体对于动铁芯3施加的压力总和为零,进而使得动铁芯3受到第一密封圈5对其的摩擦阻力不受流体的压强影响,而复位弹簧4对动铁芯3的弹力也不受流体的压强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开启流道出口112时受流体的压强的影响小,可适用于高压环境使用。

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包括转接头6,通过设置转接头6是为了便于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7使得动铁芯3的下端的周沿活动抵靠第二密封圈7的上周沿以实现活动封堵流道出口112,因此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设置转接头6,只要能实现动铁芯3下端能活动封堵流道出口112即可,具体可以所述动铁芯3的下端配合一环形密封圈或者流道出口112的周缘配合有环形密封圈,这样在不设置转接头6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动铁芯3的下端活动封堵流道出口112。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