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室内管线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9584发布日期:2018-08-10 19:4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室内管线吊架。



背景技术:

前述的建筑物室内管线吊架主要用于安装诸如电气管路、空调风管、消防管道、空调水管和燃气管等等,并且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如CN204573344U(一种厂房房梁管道吊架)、CN204573343U(一种可升降双层管道吊架)和CN205956559U(一种管线吊架),等等。

典型的如CN205716030U推荐的“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管道吊架”,该专利所称的调节实质上是指:吊架横梁能在一对吊架竖梁之间的高度方向依需上下调节(说明书第0018段),并且该专利客观上能体现其说明书第0009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憾:由于在制造时或在施工现场装配时需采用焊接方式将一对竖梁与顶横梁(专利称“竖梁底座”)焊接,因而既不利于快速制造与现场装配,又因焊接会产生焊接应力,在一定程度上损及竖梁和顶横梁。

图2所示为已有技术中广为使用的建筑物室内管线吊架,其由顶横梁1、底横梁2、左纵梁3、右纵梁4和中间横梁5(也可称“中间调节横梁”,以下同)组成,顶横梁1在使用状态下通过紧固件如膨胀螺栓与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室内天花板(也称“顶面”)或与钢架结构的钢架顶梁固定,左纵梁2的上端通过左纵梁上角连接件与顶横梁1的左端固定连接,而左纵梁3的下端通过左纵梁下角连接件与底横梁2的左端固定连接,右纵梁4的上端通过右纵梁上角连接件与顶横梁1的右端固定连接,而右纵梁4的下端通过右纵梁下角连接件与底横梁2的右端固定连接,中间横梁5的数量既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有复数根如两根或三根,该中间横梁5的左端和右端通过中间横梁角连接件分别与左、右纵梁3、4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的建筑物室内管线吊架在工厂生产时以及在施工现场安装时均无需采用焊接,因而既可提高工厂化生产效率和使用现场的安装施工效率,又能避免因焊接造成的应力影响。在图2中还示出了安装在中间横架5上的空调风管6以及安装在底横梁2上的电线电缆管7。

但是,图2所示结构的建筑物室内管线吊架存在以下不足:左纵梁上角连接件的形状虽然与右纵梁上角连接件的形状相同,以及左纵梁下角连接件的形状虽然与右纵梁下角连接件的形状相同,从而得以满足左、右纵梁上角连接件之间的通用要求,同时满足左、右纵梁下角连接件之间的通用要求,但是由于左纵梁上、下角连接件的形状不同,因而需要使用两套模具,两套模具中的其中一套模具用于加工左纵梁上角连接件以及右纵梁上角连接件,而两套模具中的另一套模具用于加工左纵梁下角连接件以及右纵梁下角连接件,并且因中间横梁左、右角连接件的形状与左纵梁下角连接件也即与右纵梁下角连接件的形状相同,因而可以省去用于加工中间横梁角连接件的模具,于是对于制造厂商而言,因模具投用数量多而导致成本增加,对于施工方而言,因零部件数量多,不仅增加了对管理难度,而且还影响安装效率。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减少制造用的模具而藉以降低制造成本、有利于将左纵梁以及右纵梁方便而快捷地固定连接于上横梁与底横梁之间而藉以显著提高安装施工效率、有益于在摒弃作为过渡部件的中间横梁角连接件的前提下将中间横梁直接连接在左、右纵梁之间而藉以显著改善中间横梁的连接可靠性和有便于显著简化结构并且节约资源而藉以体现目前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节能型经济精神的建筑物室内管线吊架。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建筑物室内管线吊架,包括顶横梁、底横梁、左纵梁、右纵梁和中间横梁,左纵梁的上端与顶横梁的左端固定连接,而左纵梁的下端与底横梁的左端固定连接,右纵的上端与顶横梁的右端固定连接,而右纵梁的下端与底横梁的右端固定连接,中间横梁对应于顶横梁与底横梁之间并且该中间横梁的左端与左纵梁固定连接,而中间横梁的右端与右纵梁固定连接,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横梁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顶横梁槽腔,该顶横梁槽腔的腔口朝向下,在所述左纵梁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左纵梁槽腔,该左纵梁槽腔的腔口朝向右,在所述右纵梁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右纵梁槽腔,该右纵梁槽腔的腔口朝向左,并且顶横梁槽腔、左纵梁槽腔和右纵梁槽腔的大小是相同的;在所述底横梁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底横梁槽腔,该底横梁槽腔的腔口朝向上,在所述中间横梁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中间横梁槽腔,该中间横梁槽腔的腔口朝向上,并且底横梁槽腔以及中间横梁槽腔的大小是相同的,其中:底横梁的左端以及中间横梁的左端插入所述左纵梁槽腔,而底横梁的右端以及中间横梁的右端插入所述右纵梁槽腔,在所述左纵梁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左纵梁槽腔的位置插配有一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该左纵梁过渡连接头的下端与左纵梁固定连接,而上端插入所述顶横梁槽腔与所述顶横梁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右纵梁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右纵梁槽腔的位置插配有一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该右纵梁过渡连接头的下端与右纵梁固定连接,而上端插入所述顶横梁槽腔与所述顶横梁的右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顶横梁的顶横梁顶壁上并且循着顶横梁顶壁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顶横梁安装固定螺栓孔,而在顶横梁的顶横梁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循着顶横梁前后壁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顶横梁过渡连接头固定螺栓孔;在所述底横梁的底横梁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沿着底横梁前后壁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底横梁螺栓孔;在所述左纵梁的左纵梁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循着左纵梁前后壁的高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左纵梁螺栓孔;在所述右纵梁的右纵梁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循着右纵梁前后壁的高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右纵梁螺栓孔;在所述中间横梁的中间横梁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循着中间横梁前后壁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中间横梁螺栓孔;在所述左纵梁过渡连接头的左纵梁过渡连接头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循着左纵梁过渡连接头前后壁的高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在所述右纵梁过渡连接头的右纵梁过渡连接头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循着右纵梁过渡连接头前后壁的高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顶横梁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顶横梁过渡连接头固定螺栓孔的位置配设有一第一螺栓,而在顶横梁的右端并且同样在对应于顶横梁过渡连接头固定螺栓孔的位置配设有一第二螺栓,所述左纵梁过渡连接头的上端的左纵梁连接头螺栓孔与顶横梁过渡连接头固定螺栓孔相对应,藉由所述的第一螺栓穿过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将左纵梁过渡连接头的上端与顶横梁的左端固定连接,并且在第一螺栓的末端配设有一第一螺栓锁定螺母;所述右纵梁过渡连接头的上端的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同样与顶横梁过渡连接头固定螺栓孔相对应,藉由所述的第二螺栓穿过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将右纵梁过渡连接头的上端与顶横梁的右端固定连接,并且在第二螺栓的末端配设有一第二螺栓锁定螺母;在所述左纵梁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左纵梁螺栓孔的位置配设有一第三螺栓,藉由该第三螺栓穿过所述左纵梁过渡连接头的下端的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而将左纵梁过渡连接头的下端与左纵梁的上端固定连接,并且在该第三螺栓的末端旋配有一第三螺栓锁定螺母;在所述右纵梁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右纵梁螺栓孔的位置配设有一第四螺栓,藉由该第四螺栓穿过所述右纵梁过渡连接头的下端的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而将右纵梁过渡连接头的下端与右纵梁的上端固定连接,并且在该第四螺栓的末端旋配有一第四螺栓锁定螺母;在所述左纵梁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左纵梁螺栓孔的位置配设有一第五螺栓,藉由该第五螺栓穿过所述中间横梁的左端的所述中间横梁螺栓孔而将中间横梁的左端与左纵梁的中部固定连接,并且在第五螺栓的末端旋配有一第五螺栓锁定螺母;在所述右纵梁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右纵梁螺栓孔的位置配设有一第六螺栓,藉由该第六螺栓穿过所述中间横梁的右端的所述中间横梁螺栓孔而将中间横梁的右端与右纵梁的中间固定连接,并且在第六螺栓的末端旋配有一第六螺栓锁定螺母;在所述左纵梁的下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左纵梁螺栓孔的位置配设有一第七螺栓,藉由该第七螺栓穿过所述底横梁的左端的所述底横梁螺栓孔而将底横梁的左端与左纵梁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在第七螺栓的末端旋配有一第七螺栓锁定螺母;在所述右纵梁的下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右纵梁螺栓孔的位置配设有一第八螺栓,藉由该第八螺栓穿过所述底横梁的右端的所述底横梁螺栓孔而将底横梁的右端与右纵梁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在第八螺栓的末配端旋配有一第八螺栓锁定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顶横梁槽腔、底横梁槽腔、左纵梁槽腔、右纵梁槽腔以及中间横梁槽腔的横截面形状均呈U字形,所述左纵梁过渡连接头构成有一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腔,所述的右纵梁过渡连接头构成有一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腔,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腔和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腔的横截面形状均呈U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横梁槽腔的腔口的对应两侧位置相向折展有一底横梁补强折边;在所述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腔的腔口的对应两侧位置相向折展有一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补强折边;在所述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腔的腔口的对应两侧位置相向折展有一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补强折边;在所述中间横梁槽腔的腔口的对应两侧位置相向折展有一中间横梁补强折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将顶横梁、左纵梁以及右纵梁设计成了形状及大小相同的结构,又由于将底横梁、左、右纵梁过渡连接头以及中间横梁设计成了另一个形状及大小相同的结构,因而既可减少制造用的模具,又能降低制造成本;之二,由于顶横梁、左、右纵梁形成的是一个相互通用的结构体系,又由于底横梁、左、右纵梁过渡连接头以及中间横梁形成的是又一个相互通用的结构体系,因而在不仅可以提高制造效率,而且能够增进安装施工效率并且还具有良好的施工灵活性;之三,由于中间横梁能在摒弃中间横梁角连接件的前提下直接固定连接于左、右纵梁之间,因而可保障理想的连接可靠性;之四,由于顶、底横梁、左、右纵梁以及中间横梁仅有两个结构体系,又由于左、右纵梁过渡连接头与底梁及中间横梁的结构相同,因而不仅整体结构显著简化,而且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出现浪费现象,能体现目前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和节能型经济精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已有技术中的建筑物室内管线吊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依据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顶横梁1、底横梁2、左纵梁3、右纵梁4和中间横梁5,左纵梁3的上端与顶横梁1的左端固定连接,而左纵梁3的下端与底横梁2的左端固定连接,右纵4的上端与顶横梁1的右端固定连接,而右纵梁4的下端与底横梁2的右端固定连接,中间横梁5对应于顶横梁1与底横梁2之间并且该中间横梁5的左端与左纵梁3固定连接,而中间横梁5的右端与右纵梁4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并且由图1所示,示出的中间横梁5的数量为一根,但显然不应受到限制,具体可根据建筑物室内管线的要求增减。当中间横梁5为一根时,那么顶、底横梁1、2、左、右纵梁3、4和中间横梁5组合后即相互固定连接后形成中国汉字的“日”字形构造;当中间横梁5为两根时,那么顶、底横梁1、2、左、右纵梁3、4以及两根中间横梁5相互固定连接后形成中国汉字的“目”字形构造。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顶横梁1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顶横梁槽腔11,该顶横梁槽腔11的腔口朝向下,在前述左纵梁3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左纵梁槽腔31,该左纵梁槽腔31的腔口朝向右,在前述右纵梁4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右纵梁槽腔41,该右纵梁槽腔41的腔口朝向左,并且顶横梁槽腔11、左纵梁槽腔31和右纵梁槽腔41的大小是相同的;在前述底横梁2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底横梁槽腔21,该底横梁槽腔21的腔口朝向上,在前述中间横梁5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中间横梁槽腔51,该中间横梁槽腔51的腔口朝向上,并且底横梁槽腔21以及中间横梁槽腔51的大小是相同的,其中:底横梁2的左端以及中间横梁5的左端插入前述左纵梁槽腔31,而底横梁2的右端以及中间横梁5的右端插入前述右纵梁槽腔41,在前述左纵梁3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左纵梁槽腔31的位置插配有一左纵梁过渡连接头32,该左纵梁过渡连接头32的下端与左纵梁3固定连接,而上端插入前述顶横梁槽腔11并且与前述顶横梁1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前述右纵梁4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右纵梁槽腔41的位置插配有一右纵梁过渡连接头42,该右纵梁过渡连接头42的下端与右纵梁4固定连接,而上端插入前述顶横梁槽腔11与前述顶横梁1的右端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说明并且结合图1的示意,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顶横梁1、左纵梁3以及右纵梁4这三个部件的形状构造相同以及顶横梁槽腔11、左纵梁槽腔31以及右纵梁槽腔41的尺寸是相同的;底横梁2、中间横梁5、左纵梁过渡连接头32以及右纵梁过渡连接头42这四个部件的形状构造相同以及底横梁槽腔21、中间横梁槽腔51以及下面还要提及的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腔322、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腔422的尺寸是相同的。正因为如此,在工厂化生产(即制造时):由相同的模具加工出顶横梁1、左纵梁3和右纵梁4,或者以外协件方式购取同一规格的槽钢按所要求的尺寸获取(如截取)顶横梁1、左纵梁3和右纵梁4;由相同的另一模具加工出底横梁2、中间横梁5、左纵梁过渡连接头32以及右纵梁过渡连接头42,或者以外协件方式购取同一规格的槽钢按所要求的尺寸获取(如截取)底横梁2、中间横梁5、左纵梁连接头32以及右纵梁过渡连接头42。

继续见图1,在前述顶横梁1的顶横梁顶壁上并且循着顶横梁顶壁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顶横梁安装固定螺栓孔12,而在顶横梁1的顶横梁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循着顶横梁前后壁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顶横梁过渡连接头固定螺栓孔13;在前述底横梁2的底横梁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沿着底横梁前后壁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底横梁螺栓孔22;在前述左纵梁3的左纵梁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循着左纵梁前后壁的高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左纵梁螺栓孔33;在前述右纵梁4的右纵梁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循着右纵梁前后壁的高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右纵梁螺栓孔43;在前述中间横梁5的中间横梁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循着中间横梁前后壁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中间横梁螺栓孔52;在前述左纵梁过渡连接头32的左纵梁过渡连接头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循着左纵梁过渡连接头前后壁的高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321;在前述右纵梁过渡连接头42的右纵梁过渡连接头前后壁的对应位置并且循着右纵梁过渡连接头前后壁的高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421;

继续见图1,在前述顶横梁1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顶横梁过渡连接头固定螺栓孔13的位置配设有一第一螺栓14,而在顶横梁1的右端并且同样在对应于顶横梁过渡连接头固定螺栓孔13的位置配设有一第二螺栓15,前述左纵梁过渡连接头32的上端的左纵梁连接头螺栓孔321与顶横梁过渡连接头固定螺栓孔13相对应,藉由前述的第一螺栓14穿过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321将左纵梁过渡连接头32的上端与顶横梁1的左端固定连接,并且在第一螺栓14的末端配设有一第一螺栓锁定螺母141;前述右纵梁过渡连接头42的上端的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421同样与顶横梁过渡连接头固定螺栓孔13相对应,藉由前述的第二螺栓15穿过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421将右纵梁过渡连接头42的上端与顶横梁1的右端固定连接,并且在第二螺栓15的末端配设有一第二螺栓锁定螺母151。

在前述左纵梁3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左纵梁螺栓孔33的位置配设有一第三螺栓34,藉由该第三螺栓34穿过前述左纵梁过渡连接头32的下端的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321而将左纵梁过渡连接头32的下端与左纵梁3的上端固定连接,并且在该第三螺栓34的末端旋配有一第三螺栓锁定螺母(图中未示出);在前述右纵梁4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右纵梁螺栓孔43的位置配设有一第四螺栓44,藉由该第四螺栓44穿过前述右纵梁过渡连接头42的下端的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螺栓孔421而将右纵梁过渡连接头42的下端与右纵梁4的上端固定连接并且在该第四螺栓44的末端旋配有一第四螺栓锁定螺母441。

在前述左纵梁3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左纵梁螺栓孔33的位置配设有一第五螺栓35,藉由该第五螺栓35穿过前述中间横梁5的左端的前述中间横梁螺栓孔52而将中间横梁5的左端与左纵梁3的中部固定连接并且在第五螺栓35的末端旋配有一第五螺栓锁定螺母;在前述右纵梁4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右纵梁螺栓孔43的位置配设有一第六螺栓45,藉由该第六螺栓45穿过前述中间横梁5的右端的前述中间横梁螺栓孔52而将中间横梁5的右端与右纵梁4的中间固定连接并且在第六螺栓45的末端旋配有一第六螺栓锁定螺母。

在前述左纵梁3的下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左纵梁螺栓孔33的位置配设有一第七螺栓36,藉由该第七螺栓36穿过前述底横梁2的左端的前述底横梁螺栓孔22而将底横梁2的左端与左纵梁3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在第七螺栓36的末端旋配有一第七螺栓锁定螺母361;在前述右纵梁4的下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右纵梁螺栓孔43的位置配设有一第八螺栓46,藉由该第八螺栓46穿过前述底横梁2的右端的前述底横梁螺栓孔22而将底横梁2的右端与右纵梁4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在第八螺栓46的末配端旋配有一第八螺栓锁定螺母461。

由图1所示,前述的顶横梁槽腔11、底横梁槽腔21、左纵梁槽腔31、右纵梁槽腔41以及中间横梁槽腔51的横截面形状均呈U字形,前述左纵梁过渡连接头32构成有一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腔322,前述的右纵梁过渡连接头42构成有一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腔422,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腔322和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腔422的横截面形状均呈U字形。

优选地,在前述底横梁槽腔21的腔口的对应两侧位置相向折展有一底横梁补强折边211;在前述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腔322的腔口的对应两侧位置相向折展有一左纵梁过渡连接头补强折边3221;在前述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腔422的腔口的对应两侧位置相向折展有一右纵梁过渡连接头补强折边4221;在前述中间横梁槽腔51的腔口的对应两侧位置相向折展有一中间横梁补强折边511。

依据专业常识,在实际应用时,前述的顶横梁1由膨胀螺栓并且借助于顶横梁安装固定螺栓孔12与建筑物室内混凝土天花板固定,当建筑物为钢架结构时,那么顶横梁1由螺栓并且借助于顶横梁安装固定螺栓孔12与钢架的钢顶梁固定。由于在底横梁2以及中间横梁5上设置相应的管线属于已有技术例如在作为背景技术的图2中已有示意,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