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5111发布日期:2019-04-03 04:1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蜗轮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入到例如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中而使用的蜗轮减速器。



背景技术:

图39示出汽车用的转向装置的现有构造的1个例子。方向盘1的旋转被传递到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伴随输入轴3的旋转而左右1对转向横拉杆4被推拉,对前车轮付与转向角。方向盘1被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的后端部,转向轴5以沿轴向插通在圆筒状的转向柱6中的状态,被可旋转地支承于转向柱6。转向轴5的前端部经由万向接头7而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连接,中间轴8的前端部经由别的万向接头9而与输入轴3连接。

在图示的例子中,装入有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其将电动马达10作为辅助动力源而实现为了操作方向盘1而需要的力的减轻。在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中装入有减速机,但是,作为该减速机,一般使用具有较大的导程角并在动力的传递方向上具有可逆性的蜗轮减速器。图40示出了日本特许第4381024号公报所记载的蜗轮减速器的现有构造的1个例子。蜗轮减速器11包括壳体12、蜗轮13、以及蜗杆14。

壳体12被支承固定于电动马达10,并具有:蜗轮容纳部15;以及蜗杆容纳部16,其存在于相对于蜗轮容纳部15扭转的位置,且轴向中间部在蜗轮容纳部15内开口。蜗轮13在外周面上具有蜗轮齿48,被与转向轴5同轴地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参照图39)的靠前端部分,该转向轴5是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蜗轮容纳部15的内侧的被驱动轴。

蜗杆14在轴向中间部外周面上具有与蜗轮齿48啮合的蜗杆齿17。蜗杆14由深沟球轴承等1对滚动轴承18a、18b在夹着蜗杆齿17的轴向2处位置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蜗杆容纳部16的内侧。1对滚动轴承18a、18b中的、蜗杆14的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a的外圈被压入在保持架19中,该保持架19以过盈配合内嵌在蜗杆容纳部16的靠进深端部分的内侧。另外,蜗杆14的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a的内圈经由弹性材料制的衬套21而被外嵌在蜗杆14的大径部20,该大径部20在蜗杆14的靠前端部分被设置在从蜗杆齿17偏离的部分。另一方面,蜗杆14的基端侧的滚动轴承18b的外圈被压入在蜗杆容纳部16的开口部,蜗杆14的基端侧的滚动轴承18b的内圈以间隙配合外嵌在蜗杆14的基端部。蜗杆14在基端部(图40的左端部)连接有作为驱动轴的电动马达10的输出轴。即,蜗杆14能够由电动马达10旋转驱动。

在以往的蜗轮减速器11中,在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部,基于构成蜗轮减速器11的构件的各自的尺寸误差、组装误差等,存在不可避的齿隙。基于该齿隙的存在,在改变转向轴5的旋转方向时,有的情况下会在啮合部产生刺耳的齿撞击声。对此,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基端侧的滚动轴承18b的内圈的内周面与蜗杆14的基端部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微小间隙,蜗杆14的基端部以能够略微摆动变位地支承于蜗杆容纳部16。在蜗杆14的被设置在靠前端部分的大径部20的外周面与衬套21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微小间隙。在蜗杆14的前端部以过盈配合外嵌有合成树脂制的预压垫22,在预压垫22与保持架19之间设置有受扭螺旋弹簧23。利用该受扭螺旋弹簧23,经由预压垫22将蜗杆14的前端部在与蜗轮13的中心轴及蜗杆14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图40的上下方向)上朝向蜗轮13侧(图40的上侧)弹性地按压。其结果,抑制了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之间的齿隙,能够抑制齿撞击声的产生。但是,在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在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的齿撞击声的产生的方面,存在改良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43810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目的在于实现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蜗轮齿与蜗杆齿的啮合部的齿撞击声的产生的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蜗轮减速器包括壳体、蜗轮、蜗杆、轴承、内径侧保持架、外径侧保持架、以及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

上述壳体在内周面具有保持凹部。

上述蜗轮在外周面具有蜗轮齿。

上述蜗杆在外周面具有与上述蜗轮齿啮合的蜗杆齿。

上述轴承被外嵌在上述蜗杆的前端部。

上述内径侧保持架具有内嵌保持上述轴承的轴承保持部。

上述外径侧保持架被内嵌保持在上述保持凹部,并具有保持架保持部。上述保持架保持部将上述内径侧保持架以能相对地旋转移动、并且在与上述蜗轮的中心轴及上述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能够变位的方式内嵌保持。

上述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被构成为:在使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相对于上述外径侧保持架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对上述内径侧保持架弹性地施力。

另外,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的外周面与上述外径侧保持架的内周面被构成为:在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相对于上述外径侧保持架沿周向进行了旋转时,使上述轴承在与上述蜗轮的中心轴及上述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变位。

另外,本发明的蜗轮减速器包括壳体、蜗轮、蜗杆、轴承、内径侧保持架、外径侧保持架、以及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

上述壳体在内周面具有保持凹部。

上述蜗轮在外周面具有蜗轮齿。

上述蜗杆在外周面具有与上述蜗轮齿啮合的蜗杆齿。

上述轴承被外嵌在上述蜗杆的前端部。

上述内径侧保持架具有内嵌保持上述轴承的轴承保持部和内径侧曲面部。上述内径侧曲面部被设置在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的外周面中的位于在与上述蜗轮的中心轴及上述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距上述蜗轮齿与上述蜗杆齿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部分,外径越趋向周向一侧越大。

上述外径侧保持架被内嵌保持于上述保持凹部,并具有保持架保持部和外径侧曲面部。上述保持架保持部将上述内径侧保持架以能相对地旋转移动、并且在与上述蜗轮的中心轴及上述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能够变位的方式内嵌保持。上述外径侧曲面部被设置在上述保持架保持部的内周面中的与上述内径侧曲面部对置的部分,在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相对于上述保持架保持部沿周向进行了旋转时,与上述内径侧曲面部接触。

上述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被构成为:在使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相对于上述外径侧保持架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对上述内径侧保持架弹性地施力。

并且,本发明的蜗轮减速器包括壳体、蜗轮、蜗杆、轴承、内径侧保持架、外径侧保持架、以及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

上述壳体在内周面具有保持凹部。

上述蜗轮在外周面具有蜗轮齿。

上述蜗杆在外周面具有与上述蜗轮齿啮合的蜗杆齿。

上述轴承被外嵌于上述蜗杆的前端部。

上述内径侧保持架具有内嵌保持上述轴承的轴承保持部和内径侧曲面部。上述内径侧曲面部被设置在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的外周面中的位于在与上述蜗轮的中心轴及上述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距上述蜗轮齿与上述蜗杆齿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部分,外径越趋向周向一侧越大。

上述外径侧保持架被内嵌保持于上述保持凹部,并具有保持架保持部和外径侧曲面部。上述保持架保持部将上述内径侧保持架以能以上述蜗杆的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摆动、并且在与上述蜗轮的中心轴及上述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能够变位的方式内嵌保持。上述外径侧曲面部被设置在上述保持架保持部的内周面中的与上述内径侧曲面部对置的部分,内径越趋向周向一侧越大,且该内径的曲率比上述内径侧曲面部的外径的曲率小。

上述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被构成为:在使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相对于上述外径侧保持架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对上述内径侧保持架弹性地施力。

此外,作为上述轴承,例如能够使用如下滚动轴承,其包括:在内周面上具有外圈滚道的外圈;在外周面上具有内圈滚道的内圈;以及被滚动自如地配置在上述外圈滚道与上述内圈滚道之间的滚动体。在将滚动轴承用作上述轴承的情况下,更具体而言,能够使用向心球轴承、向心滚子轴承、向心圆锥滚子轴承等。或者,作为上述轴承,也可以使用滑动轴承。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例如,上述保持架保持部的内周面与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的外周面除了包括上述内径侧曲面部与上述外径侧曲面部的抵接部之外,还在距上述蜗轮齿与上述蜗杆齿的啮合部远的一侧、且相对于通过上述蜗轮的中心轴及上述蜗杆的中心轴的面而与上述抵接部为相反侧包括另一抵接部,上述抵接部及上述另一抵接部被设置为:在上述蜗轮向两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从上述啮合部对上述蜗杆施加的啮合反作用力的方向位于上述抵接部及上述另一抵接部与上述蜗杆的中心轴连接的2条线形成的劣角的区域内。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能够在从上述啮合部对上述蜗杆没有施加啮合反作用力,即,该蜗杆及上述蜗轮未旋转的状态下,在与上述蜗轮的中心轴及上述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距上述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设置径向的间隙。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上述外径侧保持架设置径向的弹力付与构件,该径向的弹力付与构件在与上述蜗轮的中心轴及上述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付与朝向上述蜗轮侧的方向的弹力。具体而言,能够使上述径向的弹力付与构件为被设置在上述径向的间隙中的板簧。更具体而言,例如,能够构成为:将上述板簧的周向两端部弹性地按在上述壳体的内周面,将周向中央部弹性地按在上述外径侧保持架的外周面。或者,也可以使上述径向的弹力付与构件为被卡止在上述外径侧保持架的外周面上的o型环。

能够在上述外径侧保持架的外周面和上述壳体的内周面中的一个周面上设置有凸部,在另一个周面上设置有凹部,使上述凸部与上述凹部凹凸。

能够使上述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为被架设在上述内径侧保持架与上述外径侧保持架之间的受扭螺旋弹簧。具体而言,例如,能够构成为:使上述受扭螺旋弹簧为具有1对臂部的弹簧,将该1对臂部中的一个臂部弹性地按在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的一部分,将另一个臂部弹性地按在上述外径侧保持架的一部分。

能够将上述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设置在上述轴承的轴向两侧部分中的上述蜗轮侧,即,上述啮合部侧。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上述外径侧保持架和上述内径侧保持架上设置有用于将上述外径侧保持架与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相对地定位的定位单元。

此外,在说明书中中,所谓“内嵌保持”,包含如下情况:在周向的一部分中有着相互抵接的部位而被保持在内侧,在周向的其它部分形成有间隙。

发明效果

在上述那样的本发明的蜗轮减速器中,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的外周面与上述外径侧保持架的内周面被形成为:在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相对于上述外径侧保持架在周向上进行了旋转时,使上述轴承在与上述蜗轮的中心轴及上述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变位。即,上述内径侧保持架能够将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在使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相对于上述外径侧保持架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上弹性地施力的力转换成在与蜗轮的中心轴及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朝向上述蜗轮侧弹性地施力的力。因此,能够抑制齿隙,并且,能够抑制上述蜗轮齿与上述蜗杆齿的啮合位置的偏差。因此,更有效地防止上述蜗轮齿与上述蜗杆齿的啮合部处的齿撞击声的产生。

另外,在本发明的蜗轮减速器中,在内径侧保持架的外周面中的位于在与蜗轮的中心轴及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距蜗轮齿与蜗杆齿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部分,设置有外径越趋向周向一侧越大的内径侧曲面部,在外径侧保持架的保持架保持部的内周面中的与上述内径侧曲面部对置的部分,设置有在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相对于上述保持架保持部沿周向进行了旋转时与上述内径侧曲面部接触的外径侧曲面部。由此,上述内径侧保持架能够将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在使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相对于上述外径侧保持架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弹性地施力的力转换成在与蜗轮的中心轴及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朝向上述蜗轮侧弹性地施力的力。因此,能够抑制齿隙,并且,能够抑制上述蜗轮齿与上述蜗杆齿的啮合位置的偏差。因此,更有效地防止上述蜗轮齿与上述蜗杆齿的啮合部处的齿撞击声的产生。

并且,在本发明的蜗轮减速器中,在内径侧保持架的外周面中的位于在与蜗轮的中心轴及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距蜗轮齿与蜗杆齿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部分,设置有外径越趋向周向一侧越大的内径侧曲面部,在外径侧保持架的保持架保持部的内周面中的与上述内径侧曲面部对置的部分,设置有内径越趋向周向一侧越大、且该内径的曲率比上述内径侧曲面部的外径的曲率小的外径侧曲面部。由此,上述内径侧保持架能够将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在使上述内径侧保持架相对于上述外径侧保持架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上弹性地施力的力转换成在与蜗轮的中心轴及蜗杆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朝向上述蜗轮侧弹性地施力的力。因此,能够抑制齿隙,并且,能够抑制上述蜗轮齿与上述蜗杆齿的啮合位置的偏差。因此,更有效地防止上述蜗轮齿与上述蜗杆齿的啮合部处的齿撞击声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的端面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取出内径侧保持架、外径侧保持架、以及壳体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4是以将内径侧保持架和外径侧保持架装配在壳体之前的状态示出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5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省略了壳体而示出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6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省略了壳体并从与图5关于轴向在相反侧观察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7是示出将内径侧保持架和外径侧保持架取出并从蜗杆的基端侧观察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以将构成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的各个构件分解后的状态示出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9(a)~图9(c)是用于说明内径侧保持架的外周面与外径侧保持架的内周面的抵接位置的剖视图。

图10(a)~图10(c)是示出内径侧保持架的外周面及外径侧保持架的内周面的形状的3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外径侧保持架的外径侧凸轮部、及周向靠一端部分所抵接的保持架保持部的内周面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12(a)是用于说明在将电动马达向预定方向旋转驱动的情况下从蜗轮对上述蜗杆施加的啮合反作用力的方向的简略剖视图,图12(b)是图12(a)的b-b剖视图。

图13(a)是用于说明在将电动马达向与预定方向反方向旋转驱动的情况下从蜗轮对蜗杆施加的啮合反作用力的方向的简略剖视图,图13(b)是图13(a)的c-c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在将电动马达向两方向旋转驱动的情况下从蜗轮向蜗杆施加的2方向的啮合反作用力的方向的相当于图13(b)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的剖视图。

图17是取出内径侧保持架、外径侧保持架、受扭螺旋弹簧及板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在外径侧保持架上安装板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以将构成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的构件分解后的状态示出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0是取出壳体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1是以拆下盖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图22涉及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是取出内径侧保持架、外径侧保持架、以及受扭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3是取出外径侧保持架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4是取出受扭螺旋弹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的剖面图。

图26是取出内径侧保持架、外径侧保持架、受扭螺旋弹簧及o型环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7是取出内径侧保持架、外径侧保持架及受扭螺旋弹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8是取出外径侧保持架而示出的侧视图。

图29是示出图28的d-d截面形状的2个例子的图。

图30(a)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安装有板簧及受扭螺旋弹簧的外径侧保持架的立体图,图30(b)是从与图30(a)关于轴向在相反侧观察的外径侧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31是以将构成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的各个构件分解后的状态示出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32是将内径侧保持架和轴承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33是示出在内径侧保持架的槽和外径侧保持架的槽中插入有销的状态的蜗轮减速器的端面图。

图34是示出外径侧保持架被保持于壳体的状态的蜗轮减速器的端面图。

图35(a)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安装有板簧及受扭螺旋弹簧的外径侧保持架的立体图,图35(b)是从与图35(a)关于轴向在相反侧观察外径侧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36是以将构成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的各个构件分解后的状态示出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37是将内径侧保持架和轴承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38是示出在内径侧保持架的槽和外径侧保持架的槽中插入有销的状态的蜗轮减速器的端面图。

图39是示出现有构造的转向装置的1个例子的局部切断侧视图。

图40是图39的e-e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方向盘

2转向齿轮单元

3输入轴

4转向横拉杆

5转向轴

6转向柱

7万向接头

8中间轴

9万向接头

10电动马达

11蜗轮减速器

12、12a、12b壳体

13蜗轮

14蜗杆

15蜗轮容纳部

16、16a、16b蜗杆容纳部

17蜗杆齿

18a~18c滚动轴承

19保持架

20大径部

21衬套

22预压垫

23受扭螺旋弹簧

24保持凹部

25、25a、25b、25c内径侧保持架

26、26a、26b、26c、26d、26e外径侧保持架

27、27a、27b板簧

28、28a、28b、28c受扭螺旋弹簧

29、29a保持架主体

30轴承保持部

31内径侧凸轮部

32凸部

33、33a变位侧销部

34、34a外径侧筒部

35、35a侧板部

36、36a内径侧筒部

37a、37b突片部

38、38a保持架保持部

39外径侧凸轮部

40凹部

41卡合凸部

42透孔

43定位用凸部

44底座部

45卡合凹部

46线圈部

47a、47b、47c、47d、47e、47f臂部

48蜗轮齿

49轴承嵌合部

50壳体侧台阶部

51外圈

52止动环

53小径部

54蜗杆侧台阶部

55弹性体

56螺母

57内圈

58大径部

59小径部

60a、60b凹入部

61平坦面部

62压紧销部

63狭缝

64静止侧销部

65、65a檐部

66基部

67臂部

68盖

69切口部

70a、70b突起部

71卡止切口部

72o型环

73卡止槽

74平坦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9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与图30所示的现有构造的蜗轮减速器11同样,包括壳体12a、蜗轮13、以及蜗杆14。壳体12a具有:蜗轮容纳部15;以及蜗杆容纳部16a,其存在于相对于蜗轮容纳部15扭转的位置,且轴向中间部在蜗轮容纳部15内开口。在蜗杆容纳部16a的轴向一端部(图2的左端部)内周面上设置有环状的保持凹部24。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对于蜗杆14的蜗杆齿17为右螺旋的情况进行说明。

蜗轮13在外周面上具有蜗轮齿48,并被与转向轴5同轴地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参照图29)的靠前端部分,该转向轴5是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蜗轮容纳部15的内侧的被驱动轴。蜗轮13能够使用例如在金属材料制的圆盤状构件的周围结合固定合成树脂制的蜗轮齿48而成的蜗轮。或者,也可以由金属材料或合成树脂来构成蜗轮13整体。

蜗杆14是金属材料制,在使设置在轴向中间部的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啮合的状态下,基端部能传递力矩地连结于电动马达10的输出轴。蜗杆14被旋转自如且能以基端部为中心进行摆动变位地支承在壳体12a的蜗杆容纳部16a。因此,在蜗杆14中的夹着蜗杆齿17的轴向两侧2处位置外嵌有1对滚动轴承18b、18c。此外,1对滚动轴承18b、18c分别由单列深沟型的向心球轴承、向心滚子轴承、向心圆锥滚子轴承等构成。

参照涉及现有技术的图40来说明用于将蜗杆14旋转自如且能以基端部为中心进行摆动变位地支承于蜗杆容纳部16的具体的构造。在蜗杆容纳部16a的开口部设置有轴承嵌合部49,在轴承嵌合部49的轴向一端部(图40的右端部)设置有面向轴向另一侧的壳体侧台阶部50。构成基端侧的滚动轴承18b的外圈51的轴向一侧面抵碰在壳体侧台阶部50,外圈51的外周面以过盈配合内嵌在轴承嵌合部49。被卡止在蜗杆容纳部16a的开口部中的与轴承嵌合部49的轴向另一侧相邻的部分的止动环52的轴向一侧面抵碰在外圈51的轴向另一侧面(图40的左侧面),由此,外圈51的轴向变位被限制。在蜗杆14的基端部设置有小径部53,在小径部53的轴向一端部设置有面向轴向另一侧的蜗杆侧台阶部54。构成基端侧的滚动轴承18b的内圈57的轴向一侧面夹着碟形弹簧等弹性体55而抵碰于蜗杆侧台阶部54,内圈57的内周面被以间隙配合外嵌在小径部53。被拧合在小径部53的轴向另一端部上的螺母56的前端面(轴向一侧面)夹着弹性体55而抵碰于内圈57的轴向另一侧面。换言之,内圈57在以间隙配合外嵌于小径部53的状态下,夹着1对弹性体55而被弹性地夹持在蜗杆侧台阶部54与螺母56之间。由此,蜗杆14的基端部经由基端侧的滚动轴承18b而被支承于蜗杆容纳部16a的开口部。

但是,用于将蜗杆14能以基端部为中心进行摆动变位地支承于蜗杆容纳部16a的构造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构造。即,例如,也能够通过增大基端侧的滚动轴承18b的内部间隙,从而将蜗杆14构成为能以基端部为中心进行摆动变位。或者,也可以不在蜗杆14的基端部周围设置轴承,而将电动马达10的输出轴与蜗杆14的基端部经由接头而连结,该接头包括能沿径向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

蜗杆14的前端部(图2的左端部)由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以能旋转及相对于蜗轮13进行略微的远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蜗杆容纳部16a的保持凹部24。具体而言,构成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内圈以过盈配合外嵌固定在蜗杆14的前端部。但是,也能够采用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内圈以沿径向没有晃动的程度松弛地外嵌在蜗杆14的前端部的构成。另一方面,在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外圈与蜗杆容纳部16a的保持凹部24之间,设置有内径侧保持架25、外径侧保持架26、作为径向的弹力付与构件的板簧27、以及作为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的受扭螺旋弹簧28。另外,保持凹部24的轴向一侧开口部在组装后由圆板状的盖(参照图19的盖68)堵塞。

内径侧保持架25是pps(聚苯硫醚)、pa(聚酰胺)、pom(聚甲醛)等合成树脂制,或铝系合金或者镁系合金等轻合金制,整体被构成为大致圆筒状。内径侧保持架25包括圆筒状的保持架主体29,在保持架主体29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内嵌保持构成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外圈的轴承保持部30。轴承保持部30的内径比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外圈的外径略小,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外圈以过盈配合内嵌于轴承保持部30。但是,也能够构成为:使该轴承保持部30的内径与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外圈的外径相同、或略大,从而将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外圈以沿径向没有晃动的程度松弛地内嵌保持于轴承保持部30。

在保持架主体29的外周面中的、在与蜗轮13的中心轴及蜗杆14的中心轴正交的第1方向d1(图1、图3、图7及图9的上下方向)上位于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较远一侧的部分(图1、图3、图7及图9的上侧部),设置有内径侧凸轮部31,该内径侧凸轮部31的外径相对于滚动轴承18c的中心、即蜗杆14的中心轴o14越趋向周向一侧(图1、图3、图7及图9的顺时针方向前方)越大,构成本发明的内径侧曲面部。换言之,保持架主体29中的、在第1方向d1上而与蜗轮13侧为相反侧的半部(图1、图3、图7及图9的上半部)的壁厚(径向厚度)随着从周向另一端部(图1的顺时针方向后端部)趋向周向靠一端部分而变大,在该部分的外周面设置有内径侧凸轮部31。

并且,保持架主体29的外周面中的、在第1方向d1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较远一侧的半部外周面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换言之,在距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部较远一侧、且相对于通过蜗轮13的中心轴及蜗杆14的中心轴的面p而位于与内径侧凸轮部31为相反侧的部分80,被形成为曲率半径互不相同的多个曲面彼此平滑地连续的复合曲面。

在保持架主体29的外周面中的、与内径侧凸轮部31的周向另一侧相邻的部分,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2,在凸部32的轴向一侧面(图2的左侧面)设置有沿轴向突出的变位侧销部33。

外径侧保持架26是pps(聚苯硫醚)、pa(聚酰胺)、pom(聚甲醛)等合成树脂制,或铝系合金或者镁系合金等轻合金制,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外径侧筒部34、侧板部35、内径侧筒部36、以及1对突片部37a、37b。外径侧筒部34为大致圆筒状,在内径侧设置有保持架保持部38。保持架保持部38用于将内径侧保持架25以能够以蜗杆14的中心轴为中心摆动、以及在第1方向d1上能够变位的方式保持。在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中的与内径侧凸轮部31对置的部分设置有构成本发明的外径侧曲面部的外径侧凸轮部39,该外径侧凸轮部39的内径相对于滚动轴承18c的中心即蜗杆14的中心轴o14越趋向周向一侧越大,且该内径的曲率比内径侧凸轮部31的外径的曲率小。换言之,外径侧筒部34中的在第1方向d1上距啮合部远的一侧的半部的壁厚随着从周向另一端部趋向周向靠一端部分而变小,在该部分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外径侧凸轮部3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径侧凸轮部31由曲率半径互不相同的多个曲面彼此平滑地连续而成的复合曲面构成,外径侧凸轮部39由单一部分圆筒面构成。

此外,外径侧保持架26既可以使用与内径侧保持架25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互不相同的材料。

另外,在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中的与保持架主体29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由单一部分圆筒面构成的内周面81。该内周面81位于在距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部远的一侧、且相对于通过蜗轮13的中心轴及蜗杆14的中心轴的面p而为外径侧凸轮部39的相反侧。

在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中的与外径侧凸轮部39的周向另一侧相邻的部分,以沿周向伸长的状态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40。凸部32被以将内径侧保持架25内嵌保持在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侧的状态配置在凹部40的内侧。由此,内径侧保持架25以蜗杆14的中心轴为中心能够略微的摆动变位。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中的从外径侧凸轮部39及凹部40偏离的部分的从轴向观察的形状为在第1方向d1上伸长的大致椭圆形。由此,内径侧保持架25以凸部32在凹部40内能够移动的范围以蜗杆14的中心轴为中心能够摆动、且在第1方向d1上能够变位的方式内嵌保持在保持架保持部38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与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周面的抵接部(滑接部)被设置在2处。即,内径侧凸轮部31的周向大致中央位置抵接在外径侧凸轮部39,而且,内径侧保持架25中的在第1方向d1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较远的一侧的半部外周面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抵接在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该周向靠一端部分80与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的抵接部位于在距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部较远的一侧、且相对于通过蜗轮13的中心轴及蜗杆14的中心轴的面p而为内径侧凸轮部31与外径侧凸轮部39的抵接部的相反侧。

另外,这2处的抵接部被设置为:蜗轮13向两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从啮合部向蜗杆14施加的啮合反作用力fr1、fr2的方向位于由该2处的抵接部与蜗杆14的中心轴o14连接的2条线形成的劣角的区域x内。

该区域x在第1方向d1上位于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较远的一侧。

另外,啮合反作用力fr1、fr2是基于作用在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上的啮合反作用力而在蜗杆14的前端部产生的力。

此外,如图9(a)~图9(c)所示,该2处的抵接部被形成为:不论内径侧保持架25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的周向位置如何,都满足与啮合反作用力fr1、fr2的方向的关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径侧保持架25的相对于内径侧凸轮部31周向靠一端部分80由曲率半径互不相同的多个曲面彼此平滑地连续的复合曲面构成,该周向靠一端部分80所抵接的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由单一部分圆筒面形成。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侧凸轮部39和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由单一部分圆筒面构成,内径侧凸轮部31和周向靠一端部分80由曲率半径互不相同的多个曲面彼此平滑地连续的复合曲面构成。

此外,内径侧保持架25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构成本发明的另一内径侧曲面部,该周向靠一端部分80所抵接的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构成本发明的另一外径侧曲面部,内径侧保持架25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和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构成本发明的另一抵接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啮合反作用力fr1、fr2的方向正交的假想直线β1、β2、和与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周面的抵接部处的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的切线γ1、γ2的间隔越趋向内径侧保持架25的旋转方向前侧越宽。即,在使蜗轮13向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与施加在蜗杆14的前端部上的啮合反作用力fr1的方向正交的假想直线β1和与内径侧凸轮部31的抵接部处的外径侧凸轮部39的切线γ1的间隔越趋向周向另一侧(图9的左下)越宽。另一方面,在使蜗轮13向另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与施加在蜗杆14的前端部上的啮合反作用力fr2的方向正交的假想直线β2、和与内径侧保持架25的抵接部处的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的切线γ2的间隔越趋向周向一侧(图9的右下)越宽。具体而言,内径侧保持架25及外径侧保持架26的形状被限制,使得假想直线β1、β2与切线γ1、γ2形成的角度θ1、θ2为5°~30°左右。

另外,图9按其(a)→(b)→(c)的顺序示出了内径侧保持架25向周向另一侧(图9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这样,即使在内径侧保持架25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情况下,内径侧凸轮部31与外径侧凸轮部39的抵接部、及内径侧保持架25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与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的另一抵接部的各相位也几乎不会变更。在此情况下,内径侧保持架25、及被该内径侧保持架25保持的滚动轴承18c在图9的左右方向上实质上不会移动,仅向下方,即仅在第1方向d1上向蜗轮13侧变位。因此,这样的变位由上述的内径侧凸轮部31、外径侧凸轮部39、及内径侧保持架25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的形状来提供。

另外,只要提供这样的变位,则上述的内径侧凸轮部31、外径侧凸轮部39、及内径侧保持架25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的形状没有限定。例如,也可以将内径侧凸轮部31和内径侧保持架25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设为单一部分圆筒面,并将外侧凸轮部39和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利用曲率半径互不相同的多个曲面彼此平滑地连续的复合曲面来构成。或者,也可以将内径侧凸轮部31、外径侧凸轮部39、及内径侧保持架25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全部利用复合曲面来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及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周面的在轴向的截面形状(母线形状)为图10(a)所示那样的直线状。但是,如图10(b)所示,也能够使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周面的母线形状为轴向中间部向朝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向弯曲的部分圆弧形,并减轻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与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周面之间的滑动摩擦。或者,也可以如图10(c)所示,使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周面的母线形状为轴向中间部向朝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向弯曲的部分圆弧形,并且使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的母线形状为轴向中间部向朝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向弯曲的部分圆弧形。如果使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及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周面的母线形状为图10(c)所示那样的形状,则能够防止内径侧保持架25与外径侧保持架26在轴向上错位移动。

另外,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在外径侧保持架26的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中,在内径侧保持架25的内径侧凸轮部31所抵接的部分、及上述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所抵接的部分,形成有圆弧状的凸部39a、81a。在此情况下,也在内径侧保持架25向周向另一侧(图9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内径侧凸轮部31与圆弧状的凸部39a的抵接部、及内径侧保持架25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与保持架保持部38的圆弧状的凸部81a的另一抵接部的各相位几乎不会变更。

即,在该例子中,内径侧保持架25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具有构成本发明的内径侧曲面部的内径侧凸轮部31,另一方面,在外径侧保持架26的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中的与内径侧凸轮部31对置的部分具有圆弧状的凸部39a,该圆弧状的凸部39a在内径侧保持架25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沿周向旋转时与内径侧凸轮部31接触,并构成本发明的外径侧曲面部。

在外径侧筒部34的外周面中的周向1个位置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合凸部41。

侧板部35为大致圆环状,以从外径侧筒部34的轴向一侧缘向径向内侧折曲的状态设置。在侧板部35的靠外径部分中的与凹部40匹配的周向1个位置,设置有用于插通内径侧保持架25的变位侧销部33的部分圆弧形的透孔42。在将内径侧保持架25内嵌保持在保持架保持部38内的状态下,变位侧销部33的前端部通过透孔42并从侧板部35的轴向一侧面突出。

内径侧筒部36为大致圆筒状,以从侧板部35的内周缘向轴向一侧折曲的状态设置。在内径侧筒部36的外周面中的在周向上的相位与啮合部一致的部分,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定位用凸部43。

1对突片部37a、37b以从侧板部35的轴向一侧面外周缘部中的在第1方向d1上的相反侧2个位置向轴向一侧突出的状态设置。换言之,在侧板部35的轴向一侧面外周缘部以向轴向一侧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圆筒部。在该圆筒部中的与蜗轮13的中心轴平行、且在与蜗杆14的中心轴正交的第2方向d2(图1、图3、图7及图9的左右方向)上的相反侧2个位置,设置有切口部,在圆筒部中的从切口部偏离的部分,设置有1对突片部37a、37b。1对突片部37a、37b中的一个(图1的上侧)的突片部37a的外周面的外径与外径侧筒部34的外径相比,小了板簧27的厚度量以上。另一方面,1对突片部37a、37b中的另一个(图1的下侧)的突片部37b的外径与外径侧筒部34的外径相同。即,另一个突片部37b的外周面与外径侧筒部34的外周面存在于同一圆筒面上。在另一个突片部37b的周向另一端部,设置有向径向内侧折曲的底座部44。

外径侧保持架26以在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上能够变位、且不会阻碍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上的变位的程度而实质上阻止了相对于蜗杆容纳部16a的旋转的状态,内嵌在蜗杆容纳部16a的保持凹部24内。为此,在外径侧保持架26的外周面与保持凹部24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用于在第2方向d2上的两侧部分、和第1方向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容许外径侧保持架26基于在蜗轮减速器的运转时施加于蜗杆14的啮合反作用力而进行变位。具体而言,从轴向观察保持凹部24的形状为:长径在第1方向d1上一致、且短径在第2方向d2上一致的椭圆形或者长圆形。该短径与外径侧保持架26中的从卡合凸部41偏离的部分的外周面的外径相比要大。但是,也能够使从轴向观察保持凹部24的形状为内径与外径侧保持架26中的从卡合凸部41偏离的部分的外周面的外径相比大的圆形。在保持凹部24的周向1个位置,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卡合凹部45。通过卡合凹部45与外径侧保持架26的卡合凸部41松弛地卡合,从而实质上阻止了外径侧保持架26相对于蜗杆容纳部16a的旋转。

板簧27通过将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弯曲成部分圆筒状而成,以在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径向上被弹性压缩的状态夹持在保持凹部24与一个突片部37a的外周面之间。即,板簧27的周向两端部被弹性地按在保持凹部24的内周面,板簧27的周向中央部被弹性地按在一个突片部37的外周面。因此,当基于从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施加在蜗杆14上的啮合反作用力,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1方向d1上向从蜗轮13离开的方向变位时,利用板簧27对蜗杆14的前端部付与将该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1方向d1即相对于蜗轮13的远近运动方向上向蜗轮13侧弹性地按压的力(弹力)。此外,板簧27的弹簧常数被设定得足够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调整了外径侧保持架26相对于保持凹部24的装配位置,使得在从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对蜗杆14没有施加啮合反作用力,即,未旋转驱动电动马达10的状态下,外径侧保持架26的外周面与保持凹部24的内周面在周向上的相位与啮合部一致的部分(图1及图3的下端部)抵接。

受扭螺旋弹簧28通过将金属线弯曲成形而成,包括线圈部46、以及1对臂部47a、47b。外径侧保持架26的内径侧筒部36被插通在线圈部46中。1对臂部47a、47b中的一个臂部47a被按在内径侧保持架25的变位侧销部33的周向一侧面,另一个臂部47b被按在另一个突片部37b的底座部44的周向另一侧面。当利用一个臂部47a将变位侧销部33向周向另一侧弹性地按压时,内径侧保持架25在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上被弹性地施力。通过内径侧保持架25的内径侧凸轮部31与外径侧保持架26的外径侧凸轮部39的卡合,而将使内径侧保持架25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的弹性力转换成将内径侧保持架25、进而是蜗杆14的前端部在径向上向蜗轮13侧弹性地按压的力。即,当内径侧保持架25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向周向另一侧旋转、且内径侧凸轮部31的外径的较大部分与外径侧凸轮部39的内径的较小部分抵接时,内径侧保持架25在第1方向d1上向蜗轮13侧被按压。此外,在受扭螺旋弹簧28发挥弹力的状态下,内径侧筒部36的定位用凸部43的前端部与线圈部46的内周面抵接。换言之,利用设置在内径侧筒部36上的定位用凸部43,实现了内径侧筒部36的外周面与线圈部46的内周面的抵接部的定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蜗杆齿17使用了右旋式螺杆齿,受扭螺旋弹簧28使用了右缠绕式的受扭螺旋弹簧,内径侧保持架25的旋转方向为图1、图3、图7及图9的逆时针方向。但是,蜗杆齿17的扭转方向、受扭螺旋弹簧28的缠绕方向、内径侧保持架25的旋转方向分别能够组合任意的方向来设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处的啮合阻力不会过度地变大,而调整受扭螺旋弹簧28的弹力,使得基于该受扭螺旋弹簧28的弹力,将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1方向d1上向蜗轮13侧弹性地按压的力为充分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在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周面中,在第1方向d1上,在位于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部分,设置有外径越趋向周向一侧越大的内径侧凸轮部31,在外径侧保持架26的内周面中,在与内径侧凸轮部31对置的部分,设置有外径侧凸轮部39,该外径侧凸轮部39的内径越趋向周向一侧越大、且该内径的曲率比该内径侧凸轮部31的外径的曲率小。由此,能够将受扭螺旋弹簧28在使内径侧保持架25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上弹性地作用的力转换成将内径侧保持架25、进而是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1方向d1上向蜗轮13侧弹性地作用的力。因此,能够抑制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处的齿隙,并且,不论构成蜗轮减速器的各个构件的尺寸误差、组装误差、蜗轮齿48、蜗杆齿17的齿面的磨损等如何,都能够抑制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位置的偏差。即,当构成蜗轮减速器的各个构件产生尺寸误差、组装误差、或者蜗轮齿48、蜗杆齿17的齿面磨损时,基于受扭螺旋弹簧28的弹力,内径侧保持架25在第1方向d1上变位,补正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位置的偏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即使不将构成蜗轮减速器的各个构件的尺寸精度、组装精度特别地提高,也能够有效地吸收这样的尺寸误差、组装误差,能够抑制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位置的偏差,并且,即使在蜗轮齿48的齿面磨损了的情况下,也防止该啮合位置的偏差。其结果,更有效地防止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处的齿撞击声的产生。

与此不同,在图40所示的现有构造中,为了将利用受扭螺旋弹簧23将蜗杆14的前端部在与蜗轮13的中心轴及蜗杆14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向蜗轮13侧弹性地按压的力调节成适当的大小,需要充分确保构成蜗轮减速器11的各个构件的尺寸精度及组装精度,存在该蜗轮减速器11的制造成本增大的可能性。即,在以往的蜗轮减速器11中,保持架19被压入到壳体12的蜗杆容纳部16的内侧,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a的外圈被压入到该保持架19。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a的内圈无间隙地外嵌于衬套21,该衬套21存在着径向的微小间隙外嵌于蜗杆14的大径部20。在被压入在蜗杆14的前端部上的预压垫22与保持架19之间,设置有受扭螺旋弹簧23,利用该受扭螺旋弹簧23,将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1方向d1上向蜗轮13侧弹性地按压,抑制了齿隙。因此,因构成蜗轮减速器11的各个构件的尺寸误差、组装误差而径向的微小间隙的径向尺寸不一致时,有可能无法将向蜗轮13侧弹性地按压蜗杆14的前端部的力调节成适当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在外径侧保持架26的外周面与保持凹部24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用于:在第2方向d2上的两侧部分、和在第1方向d1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上,容许外径侧保持架26基于在蜗轮减速器的运转时施加于蜗杆14的啮合反作用力而变位。因此,在蜗轮减速器的运转时,当从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对蜗杆14施加啮合反作用力时,基于上述间隙中的位于在第1方向上距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的部分处的间隙的存在,蜗杆14的前端部将板簧27弹性地压扁,同时在第1方向d1上向从蜗轮13离开的方向变位。由此,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状态被维持为适当。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突片部37a的外周面与保持凹部24的内周面之间夹持有板簧27。因此,当停止蜗轮减速器的运转并不再从啮合部对蜗杆14施加啮合反作用力时,利用板簧27,蜗杆14在第1方向d1上向蜗轮13侧被按压,蜗杆14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即,外径侧保持架26的外周面与保持凹部24的内周面在周向上的相位和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一致的部分抵接。因此,能够长期间地维持上述间隙中的位于在第1方向d1上距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的部分处的间隙。

此外,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1方向d1上能够变位的量依存于一个突片部37a的外周面与保持凹部24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位于在第1方向d1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的部分处的间隙的径向尺寸。该径向尺寸的管理(调整)与如图40所记载的现有构造那样对在大径部20的外周面与衬套21的内周面之间遍及全周地设置的微小间隙的大小进行管理的情况相比,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即,在现有构造中,当基于蜗杆14、蜗轮13的尺寸误差、组装误差,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位置不一致、或者保持架19相对于壳体12的保装配误差变大时,有可能难以确保上述微小间隙中的位于在第1方向d1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的部分处的微小间隙的径向尺寸。与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外径侧保持架26相对于保持凹部24的装配位置,能够实现确保上述间隙中的位于在第1方向d1上距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部较远的一侧的端部的部分处的间隙的径向尺寸。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确保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1方向d1上能够变位的量,能够抑制蜗轮减速器的制造成本的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板簧27的弹簧常数足够小,所以无论蜗轮13、蜗杆14的转速、在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处传递的力矩的大小、伴随壳体12a内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蜗轮13与蜗杆14的中心轴彼此的距离的变化如何,都能够减小啮合部处的啮合阻力的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啮合反作用力fr1、fr2的方向正交的假想直线β1、β2、和与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周面的抵接部处的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的切线γ1、γ2的间隔,越趋向内径侧保持架25的旋转方向前侧越宽。因此,尽管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1方向d1上向蜗轮13侧被弹性地按压的力中的、基于受扭螺旋弹簧28的弹力的力比基于板簧27的弹力的力小,通过啮合反作用力fr1、fr2防止使内径侧保持架25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向周向一侧旋转。总之,仅利用板簧27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基于啮合反作用力fr1、fr2的啮合距离变化,通过该距离变化,能够使得受扭螺旋弹簧28不会弹性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内径侧凸轮部31,在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外径侧凸轮部39。因此,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周面与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在夹着包含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以及蜗杆14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α(参照图1)的两侧2个位置抵接(滑接)。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与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周面的抵接部(滑接)被设置为:施加在蜗杆14上的啮合反作用力fr1、fr2的方向位于由该抵接部与蜗杆14的中心轴o14连接的2条线形成的劣角的区域x内。通过设为这样,在输入了啮合反作用力fr1、fr2时,能够始终在2处的抵接部承受反作用力。假设在区域x的外侧的位置存在啮合反作用力fr1、fr2,则仅在1处的抵接部承受反作用力,另一个抵接部会相互离开。

因此,无论蜗杆14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能够将啮合反作用力fr1、fr2可靠地传递到外径侧保持架26,能够利用壳体12a经由外径侧保持架26及板簧27更有效地支承啮合反作用力fr1、fr2。此外,在从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施加在蜗杆14上的啮合反作用力中,不仅包含与蜗轮13的中心轴及蜗杆14的中心轴正交的第1方向d1的分量,还包含与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的分量。关于这一点,以下,参照图12~图14进行说明。

蜗杆14的蜗杆齿17被螺旋状地形成在蜗杆14的轴向中间部的外周面。因此,当蜗杆14被旋转驱动、并从该蜗杆14向蜗轮13传递驱动力时,从蜗轮13对蜗杆14施加包含图12及图13的x、y、z这3方向的分量的啮合反作用力。在图12所示的情况与图13所示的情况中,付与蜗杆14的驱动力的大小彼此相同,但是,该驱动力的作用方向,即,蜗杆14的旋转方向互为相反。因此,蜗轮13在图12所示的情况与图13所示的情况中,向互为相反的方向旋转。当蜗杆14被旋转驱动时,在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部,从蜗轮13对蜗杆14施加具有分别为图12及图13的x、y、z这3方向的分量的fx、fy、fz的分力的表观上的啮合反作用力。在如图12所示蜗轮13向一方向(图12(a)中以箭头a示出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与如图13所示该蜗轮13向另一方向(图13(a)中以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中,分力fx、fy、fz中的fx、fz互为反方向。

另一方面,在设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和蜗杆14的摆动中心o在该蜗杆14的径向上的距离为d14的情况下,d14·fx的大小的力矩m作用于蜗杆14。因此,在设蜗杆14的轴向上的啮合部和摆动中心o的距离为l14的情况下,基于力矩m的m/l14的大小的力fr会沿蜗杆14的径向(图12的上方向、图13的下方向)进行作用。该力fr的作用方向在图12所示的情况与图13所示的情况中互为反方向。因此,如图12所示,在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从蜗轮13作用于蜗杆14的、考虑了力矩m的y方向的实际的力fy’的大小在蜗轮13向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为fy’=fy-fr,变小,如图13所示,在蜗轮13向另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为fy’=fy+fr,变大。因此,作用于上述啮合部的实际的y、z方向的啮合分力的合力f’在蜗轮13向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如图14中以箭头c示出那样变小,在蜗轮13向另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如图14中以箭头d示出那样变大。观察合力f’的方向可知,在蜗轮13向哪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在从上述啮合部施加于蜗杆14的啮合反作用力中,都包含第1方向d1(图12及图13的上下方向)及第2方向d2(图12(a)及图13(a)的里外方向、图12(b)、图13(b)及图14的左右方向)上的分量。

上述的啮合反作用力fr1、fr2是基于这些箭头c、d所示的在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处的啮合反作用力f’的、在蜗杆14的前端部产生的力。

此外,在蜗轮13向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从啮合部施加于蜗杆14的啮合反作用力中的、与蜗杆14的中心轴正交的假想平面内的分力例如作用在相对于第2方向d2向图9的逆时针方向90°~135°(在图9的例子中,约135°)的方向。另一方面,在蜗轮13向另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从啮合部施加于蜗杆14的啮合反作用力中的、与该蜗杆14的中心轴正交的假想平面内的分力例如作用在相对于第2方向d2向图9的逆时针方向0°~45°(在图9的例子中,约15°)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径侧凸轮部31的周向大致中央位置抵接于外径侧凸轮部39,内径侧保持架25中的在第1方向d1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半部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抵接于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因此,无论蜗杆14的旋转方向如何,从啮合部施加于蜗杆14的啮合反作用力都被可靠地传递到外径侧保持架26,利用壳体12a能够更有效地支承该啮合反作用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在从啮合部对蜗杆14没有施加啮合反作用力的状态下,外径侧保持架26的外周面中的周向上的相位与啮合部一致的部分抵接于保持凹部24的内周面,在保持凹部24与一个突片部37a的外周面之间夹持有板簧27。因此,在电动马达10的输出轴的旋转方向改变时,与上述的图40所记载的构造比较,能够将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2方向d2上的变位抑制得较小,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啮合部处的齿撞击声的产生。

在组装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时,首先,利用基端侧的滚动轴承18b将蜗杆14的基端部能进行旋转及略微的摆动地支承在壳体12a的蜗杆容纳部16a内。接下来,将内径侧保持架25内嵌保持在外径侧保持架26内,将受扭螺旋弹簧28的线圈部46插通到外径侧保持架26的内径侧筒部36,并且,将1对臂部47a、47b按在内径侧保持架25的变位侧销部33和外径侧保持架26的底座部44。然后,将板簧27沿着外径侧保持架26的一个突片部37a的外周面按在该一个突片部37a的外周面。在该状态下,将外径侧保持架26的外周面从外径侧筒部34侧起插入到保持凹部24内,并且,将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外圈压入到内径侧保持架25的轴承保持部30。然后,通过使板簧27弹性地复原,从而将外径侧保持架26能进行第1方向d1上的变位地内嵌保持在保持凹部24内。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的组装方法不限于上述的方法。例如,也能够在将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压入到内径侧保持架25的轴承保持部30后,将外径侧保持架26插入到内径侧保持架25的外径侧。

在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一个突片部37a的外周面的外径与外径侧筒部34的外径相比小了板簧27的厚度量以上,在板簧27被按在一个突片部37a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该板簧27不会从外径侧保持架26的外周面突出。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外径侧保持架26的外周面插入到保持凹部24内的作业。但是,板簧27也可以被夹持在外径侧筒部34的外周面与保持凹部24的内周面之间。在此情况下,能够省略一个突片部37a。

在实施本发明的蜗轮减速器的情况下,对外径侧保持架26付与在第1方向d1上朝向蜗轮13侧的方向的弹力的径向的弹力付与施力构件不限于板簧27。另外,也能够为如下构造:利用设置在外径侧保持架26与保持凹部24之间的弹性构件,将该外径侧保持架26在第1方向d1上向蜗轮13侧弹性地牵拉。或者,也可以省略径向的弹力付与构件。在此情况下,当在蜗杆14的前端部基于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反作用力而在第1方向d1上从蜗轮13离开的方向变位之后停止蜗轮减速器的运转时,通过基于受扭螺旋弹簧28的弹力内径侧保持架25在第1方向d1上变位,从而补偿蜗杆14的前端部已变位的量。

在使内径侧保持架25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上弹性地施力的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不限于上述的受扭螺旋弹簧28,也能够使用压缩螺旋弹簧、弹性体制的板簧。另外,也能够为如下构造:利用设置在内径侧保持架25与外径侧保持架26之间的弹性构件,在使该内径侧保持架25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上对该内径侧保持架25弹性地牵拉。

另外,用于将蜗杆14的前端部经由内径侧保持架25及外径侧保持架26而能旋转地支承于壳体12a的保持凹部24a的轴承不限于滚动轴承18c,例如,也能够使用滑动轴承。在将滑动轴承用作该轴承的情况下,将蜗杆14的前端部压入到滑动轴承的内周面,利用内径侧保持架25的轴承保持部30将滑动轴承的外周面以不会在径向上晃动的方式内嵌保持。或者,也能够将滑动轴承的外周面压入到内径侧保持架25的轴承保持部30,并将蜗杆14的前端部以不会在径向上晃动的方式内嵌到滑动轴承的内周面。

[第2实施方式]

图15~图21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内径侧保持架25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在周向上弹性地施力的受扭螺旋弹簧28被设置在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轴向两侧部分中的与蜗轮13侧为相反侧的部分(轴向一侧部分。图2、图5及图6的左侧部分)。与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点在于,将受扭螺旋弹簧28a设置在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轴向两侧部分中的蜗轮13侧的部分(轴向另一侧部分。图15及图16的右侧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壳体12b的蜗杆容纳部16b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保持凹部24a,保持凹部24a由轴向一侧(图15及图16的左侧)的大径部58、和轴向另一侧(图15及图16的右侧)的小径部59构成。在小径部59中的、与蜗轮13的中心轴及蜗杆14的中心轴正交的第1方向上的相反侧2个位置,以向径向外侧凹入的状态设置有从轴向观察的形状为大致部分圆弧形的1对凹入部60a、60b。在保持凹部24a与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之间,设置有内径侧保持架25a、外径侧保持架26a、作为径向的弹力付与构件的板簧27a、以及作为周向的弹性施力构件的受扭螺旋弹簧28。

内径侧保持架25a为合成树脂制、或铝系合金或者镁系合金等轻合金制,整体被构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圆筒状的保持架主体29a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对构成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外圈进行内嵌保持的轴承保持部30。在保持架主体29a的外周面中的、在与蜗轮13的中心轴及蜗杆14的中心轴正交的第1方向上位于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部分(图15~图21的上侧部),设置有外径越趋向周向一侧越大的内径侧凸轮部31。换言之,保持架主体29a中的在第1方向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半部(图15~图21的上半部)的壁厚(径向厚度)随着从周向另一端部趋向周向靠一端部分而变大,在该部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内径侧凸轮部31。

并且,保持架主体29的外周面中的在第1方向d1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半部外周面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换言之,距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部较远的一侧、且相对于通过蜗轮13的中心轴及蜗杆14的中心轴的面p位于内径侧凸轮部31的相反侧的部分80,被形成为曲率半径互不相同的多个曲面彼此平滑地连续的复合曲面。

在保持架主体29a的外周面中的、与内径侧凸轮部31的周向另一侧相邻的部分,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2,在凸部32的轴向另一侧面(图15~图18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变位侧销部33a。并且,以从变位侧销部33a的前端部外周缘的1个位置折曲的状态设置有突起部70a。

外径侧保持架26a为合成树脂制、或铝系合金或者镁系合金等轻合金制,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外径侧筒部34a、侧板部35a、以及内径侧筒部36a。外径侧筒部34a为大致圆筒状,在内径侧设置有保持架保持部38a,该保持架保持部38a用于将内径侧保持架25a以能以蜗杆14的中心轴为中心摆动、和第1方向上能够变位的方式内嵌保持。在保持架保持部38a的内周面中,在与内径侧凸轮部31对置的部分,设置有内径越趋向周向一侧(图21的顺时针方向前方)越大、且该内径的曲率比上述内径侧凸轮部31的外径的曲率小的外径侧凸轮部39。换言之,在外径侧筒部34a中,在第1方向d1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半部的壁厚随着从周向另一端部(图2的顺时针方向后端部)趋向周向靠一端部分而变小,在该部分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外径侧凸轮部39。

另外,在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中的与保持架主体29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由单一部分圆筒面构成的内周面81。该内周面81位于距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部较远的一侧、且相对于通过蜗轮13的中心轴及蜗杆14的中心轴的面p而与外径侧凸轮部39为相反侧。

在保持架保持部38a的内周面中,在与外径侧凸轮部39的周向另一侧相邻的部分,以沿周向伸长的状态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40。在将内径侧保持架25内嵌保持在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侧的状态下,凸部32被配置在凹部40的内侧。在保持架保持部38a的内周面中,从外径侧凸轮部39及凹部40偏离的部分将从轴向观察的形状为在第1方向上伸长的大致椭圆形。由此,保持架保持部38a以凸部32在凹部40内能够移动的范围以蜗杆14的中心轴为中心能够摆动、且在第1方向上能够变位的方式内嵌保持在内径侧保持架25a内。

在外径侧筒部34a的外周面中,在第1方向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图15、16的上端部)的轴向另一半部,设置有与第1方向正交的平坦面部61。另外,在外径侧筒部34a的外周面中,在第1方向上距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的轴向一半部,支承有从轴向观察的形状为半圆形的压紧销部62的基端部(轴向一半部)。在平坦面部61与压紧销部62的前端部(轴向另一半部)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狭缝63。换言之,平坦面部61与压紧销部62的前端部内侧面隔着径向上的微小间隙而对置。但是,也能够将平坦面部61及压紧销部62的设置位置设为在外径侧筒部34a的外周面中从在第1方向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沿周向略微偏离的部分,总之,在外径侧筒部34a的外周面中,对于从平坦面部61沿周向偏离的部分,为在轴向上外径不变化的单一圆筒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保持架保持部38a的内周面与内径侧保持架25a的外周面的抵接部(滑接部)设置有2处。即,内径侧凸轮部31的周向大致中央位置抵接于外径侧凸轮部39,而且,内径侧保持架25中的在第1方向d1上距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远的一侧的半部外周面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抵接于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另外,2处的抵接部被设置为:不论内径侧保持架25a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a的周向位置如何,施加于蜗杆14的啮合反作用力fr1、fr2的方向位于由该2处的抵接部与蜗杆14的中心轴o14连接的2条线形成的劣角的区域x内。

也就是说,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即使在内径侧保持架25a沿周向旋转的情况下,内径侧凸轮部31与外径侧凸轮部39的抵接部、及内径侧保持架25a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与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的另一抵接部的各相位几乎不会变更。在此情况下,内径侧保持架25a、及被该内径侧保持架25a保持的滚动轴承18c在图32的左右方向上实质上不移动,仅向下方,即,在第1方向d1上向蜗轮13侧变位。

侧板部35a为大致圆环板状,以从外径侧筒部34a的轴向另一侧缘向径向内侧折曲的状态设置。在侧板部35a的靠外径部分,在与凹部40匹配的周向1处位置,设置有用于插通内径侧保持架25a的变位侧销部33a的圆弧形的透孔42a。在内径侧保持架25a被内嵌保持在保持架保持部38a内的状态下,变位侧销部33a的前端部通过透孔42a从侧板部35a的轴向另一侧面突出。在侧板部35a的轴向另一侧面的靠外径部分,在径向上与透孔42a为大致相反侧的部分,以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状态设置有静止侧销部64,以从该静止侧销部64的前端部外周缘的1处位置折曲的状态设置有突起部70b。

内径侧筒部36a为大致圆筒状,以从侧板部35a的内周缘向轴向另一侧折曲的状态设置。在内径侧筒部36a的轴向另一端缘中,以从第1方向上的相反侧2处位置向径向外侧折曲的状态设置有1对檐部65、65。此外,1对檐部65、65的外径比保持凹部24a的小径部59的内径小。

外径侧保持架26a被以在第1方向及与蜗轮13的中心轴平行且与蜗杆14的中心轴正交的第2方向上能够变位、且相对于蜗杆容纳部16b的旋转实质上被阻止的状态内嵌于蜗杆容纳部16b的保持凹部24a。即,外径侧筒部34a以在外径侧筒部34a的外周面与大径部58的内周面之间在第2方向上的两侧部分和在第1方向上距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间隙的状态内嵌于大径部58,内径侧筒部36a以间隙配合内嵌在小径部59内。此外,在该状态下,静止侧销部64、与通过透孔42a从侧板部35a的轴向另一侧面突出的变位侧销部33a被配置在1对凹入部60a、60b内。在大径部58的周向1处位置,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卡合凹部45a,通过将卡合凹部45a和外径侧保持架26a的压紧销部62松弛地卡合,从而外径侧保持架26a相对于蜗杆容纳部16b的旋转实质上被阻止。

板簧27a为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制,包括:平板状的基部66;以及从该基部66的两侧缘沿周向伸长的部分圆筒状的1对臂部67、67。基部66的轴向长度比1对臂部67、67的轴向长度短。换言之,在板簧27a的周向中央部设置有向轴向一侧缘开口的切口部69。通过将基部66插入到外径侧保持架26a的狭缝63内,从而将板簧27a支承于外径侧保持架26a。此外,1对臂部67、67的曲率比保持凹部24a的大径部58的内周面的曲率小。因此,在外径侧保持架26a被内嵌在保持凹部24a内的状态下,构成板簧27a的1对臂部67、67的周向两端部被弹性地按在大径部58的内周面。因此,当蜗杆14的前端部基于从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部施加于蜗杆14的啮合反作用力而在第1方向上向从蜗轮13离开的方向变位时,利用板簧27a对蜗杆14的前端部付与将该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1方向上向蜗轮13侧弹性地按压的力(弹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调整了构成构件各自的尺寸,使得在从上述啮合部对蜗杆14没有施加啮合反作用力的状态下,外径侧保持架26a的外径侧筒部34a的外周面与保持凹部24a的大径部58的内周面在周向上的相位与上述啮合部一致的部分(图15及图16的下端部)抵接。

受扭螺旋弹簧28通过将金属线弯曲成形而成,包括线圈部46、以及1对臂部47a、47b。外径侧保持架26a的内径侧筒部36a被插通在线圈部46中。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受扭螺旋弹簧28不发挥弹力的自由状态下的线圈部46的内径比1对檐部65、65的外径小。1对臂部47a、47b中的一个臂部47a被按在内径侧保持架25a的变位侧销部33a的周向一侧面,另一个臂部47b被按在外径侧保持架26a的静止侧销部64的周向另一侧面。在该状态下,线圈部46与1对檐部65、65卡合(对置),1对臂部47a、47b卡合于变位侧销部33a的突起部70a和静止侧销部64的突起部70b。由此,防止了受扭螺旋弹簧28从内径侧筒部36a脱出。当变位侧销部33a由一个臂部47a向周向另一侧弹性地按压时,内径侧保持架25a在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a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上被弹性地施力。通过内径侧保持架25a的内径侧凸轮部31与外径侧保持架26a的外径侧凸轮部39的卡合,而将使内径侧保持架25a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a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的弹性力转换成将内径侧保持架25a、进而是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1方向上向蜗轮13侧弹性地按压的力。

此外,在组装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时,将内径侧保持架25a内嵌保持在外径侧保持架26a内,将受扭螺旋弹簧28的线圈部46插通到外径侧保持架26a的内径侧筒部36a,并且,将1对臂部47a、47b按在内径侧保持架25a的变位侧销部33a和外径侧保持架26a的静止侧销部64。另外,将板簧27a的基部66插入到外径侧保持架26a的狭缝63内,将板簧27a支承于外径侧保持架26a。这样,在使内径侧保持架25a、外径侧保持架26a、板簧27a、及受扭螺旋弹簧28a为非分离地组合起来的子组件单元的状态下,将该子组件单元装配到保持凹部24a与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之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凹部24a的轴向一侧开口部由圆板状的盖68堵塞。

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也能够将受扭螺旋弹簧28在使内径侧保持架25a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a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上弹性地施力的力转换成将内径侧保持架25a、进而是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1方向上向蜗轮13侧弹性地施力的力。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上述啮合部处的齿撞击声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径侧保持架26a、进而是蜗杆14的前端部,设置有用于付与在第1方向上朝向蜗轮13侧的方向的弹力的板簧27a。因此,在蜗轮减速器的运转时,无论从蜗杆14施加的啮合反作用力如何,都能够将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状态维持为适当。并且,在外径侧保持架26a的外径侧筒部34a的外周面与保持凹部24a的大径部58的内周面之间,在位于在第1方向上距蜗轮齿48与蜗杆齿17的啮合部较远的一侧的端部的部分存在的间隙被长期间地维持。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受扭螺旋弹簧28a被设置在前端侧的滚动轴承18c的轴向两侧部分中的蜗轮13侧的部分(轴向另一侧部分)。因此,能够将壳体12b的蜗杆容纳部16a的轴向上的尺寸抑制得较小,容易实现蜗轮减速器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另外,因为能够使内径侧保持架25a、外径侧保持架26a、板簧27a、及受扭螺旋弹簧28a为非分离地组合起来的子组件单元,所以能够使蜗轮减速器的组装作业容易化。

其它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第3实施方式]

图22~图24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在构成外径侧保持架26b的1对檐部65、65a中的相对于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在远处侧的檐部65a的周向另一侧缘,设置有卡止切口部71。另外,构成受扭螺旋弹簧28a的另一个臂部47c以沿轴向伸长的状态设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受扭螺旋弹簧28a的一个臂部47a被按在内径侧保持架25a的变位侧销部33a的周向一侧面,另一个臂部47c被卡止于卡止切口部71。由此,在使内径侧保持架25a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b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上对内径侧保持架25a施力。

其它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

[第4实施方式]

图25~图29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径侧保持架26c上,作为在与蜗轮13的中心轴及蜗杆14的中心轴正交的第1方向上付与朝向蜗轮13侧的方向的弹力的径向的弹力付与施力构件,使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制的o型环72。具体而言,在外径侧保持架26c的外周面上遍及全周地设置的卡止槽73中卡止有o型环7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9(a)所示,卡止槽73的中心轴o73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c的外周面的中心轴o26c在第1方向上向距啮合部远的一侧偏移。由此,在卡止于卡止槽73的o型环72中的在第1方向上距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确保了压缩余量。但是,如图29(b)所示,通过在卡止槽73中的在第1方向上距啮合部近的一侧的端部设置平坦面部74,从而在o型环72中的在第1方向上距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也能够确保压缩余量。或者,也可以通过使从轴向观察卡止槽73的形状为椭圆形等非圆形,从而在o型环72中的在第1方向上距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确保压缩余量。

总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基于从蜗杆齿17与蜗轮齿48的啮合部施加于蜗杆14的啮合反作用力,蜗杆14的前端部向在第1方向上从蜗轮13离开的方向变位时,o型环72中的在第1方向上距啮合部远的一侧的端部被弹性地压缩,利用伴随该压缩的反作用力对蜗杆14的前端部付与将该蜗杆14的前端部在第1方向上向蜗轮13侧弹性地按压的力。

其它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第5实施方式]

图30~图34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外径侧保持架26d在内径侧圆筒部36a的轴向另一端缘在圆周方向等距离的3个部位设置有檐部65、65、65a。另外,在1处的檐部65a上设置有卡止切口部71。并且,在外径侧保持架26d的侧板部35a中,在径向上与卡止切口部71为大致相反侧的部分,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狭缝85。即,狭缝85被设置在与外径侧凸轮部(外径侧曲面部)39的周向另一侧相邻的部分。

内径侧保持架25b在与内径侧凸轮部31的周向另一侧相邻的内周面的部分形成有卡止槽86。卡止槽86被形成为:在内径侧保持架25b被保持于外径侧保持架26d保持时,周向另一侧端面面对狭缝85。

另外,在内径侧保持架25b上,遍及径向整体地形成有从轴向端面沿轴向延伸的轴向狭缝87a、87b。由此,能够缓和轴承18c被压入在内径侧保持架25b时的应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狭缝87a、87b分别被从轴向两端面沿轴向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受扭螺旋弹簧28b中,一个臂部47d以沿轴向伸长的状态设置,另一个臂部47c在一个臂部47d的相反侧以沿轴向伸长的状态设置。

一个臂部47d贯通外径侧保持架26d的狭缝85,并被按在内径侧保持架25b的卡止槽86的周向另一侧端面,另一个臂部47c被卡止于卡止切口部71。由此,在使内径侧保持架25b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d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上对内径侧保持架25b施力。

另外,在外径侧保持架26d的内周面和内径侧保持架25b的外周面上,在第1方向上比蜗杆14的中心轴o14靠蜗轮13侧相互对置的位置,形成有销插入槽88a、88b。由此,通过将销89插入到销插入槽88a、88b中,从而内径侧保持架25b与外径侧保持架26d被相位定位。因此,对于内径侧保持架25b与外径侧保持架26d,在外径侧保持架26d的内周面与内径侧保持架25b的外周面之间的2处的抵接部、和插入该销89的部分,临时进行上下方向的定位及旋转方向的相位定位。在该状态下,能够容易地进行轴承18c、内径侧保持架25b、外径侧保持架26d向壳体的安装,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蜗杆14的装配。此外,在装配了蜗杆14后,当将销89从销插入槽88a、88b拔出时,内径侧保持架25b旋转,蜗杆14被施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对外径侧保持架26d和内径侧保持架25b相对地进行定位的定位构件的销89,在外径侧保持架26d的内周面和内径侧保持架25b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销插入槽88a、88b,但是,定位构件不限于销,另外,能够插入定位构件的卡合部位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能够插入定位构件的部位,卡合凸部也可以被形成于外径侧保持架26d的内周面和内径侧保持架25b的外周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径侧保持架26d和内径侧保持架25b上,作为用于对外径侧保持架26d和内径侧保持架25b相对地进行定位的定位单元,设置有销插入槽88a、88b,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凸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径侧凸轮部39和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也由单一部分圆筒面构成,内径侧凸轮部31和周向靠一端部分80由曲率半径互不相同的多个曲面彼此平滑地连续的复合曲面构成。

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即使在内径侧保持架25b沿周向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内径侧凸轮部31与外径侧凸轮部39的抵接部、及内径侧保持架25的周向靠一端部分80与保持架保持部38的内周面81的另一抵接部的各相位也几乎不会变更。在此情况下,内径侧保持架25b及被保持于该内径侧保持架25b的滚动轴承18c也在图32的左右方向上实质上不会移动,而仅向下方,即,仅在第1方向d1上向蜗轮13侧变位。

另外,在被形成在外径侧保持架26d的外径侧筒部34a的外周面上的平坦面部61,形成有板簧用凹槽90。而且,在板簧27b上,在平板状的基部66上形成有与板簧用凹槽90卡合的凸部91,通过板簧用凹槽90与凸部91卡合,从而板簧27b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d被更可靠地定位。

另外,在板簧27b上,在一对臂部67、67的周向两端部,设置有从轴向一端部向内径侧弯折的朝内片92,在板簧27b被支承于外径侧保持架26d时,通过朝内片92与侧板部35a对置,从而在轴向上被定位。

并且,如图34所示,在外径侧保持架26d被装配于壳体12a的保持凹部24的状态下,板簧27b的臂部67、67在接触部位a1、a2与壳体12a的保持凹部24接触,并且,在与该保持凹部24的接触部位a1、a2的圆周方向两侧,与外径侧保持架26d在2个部位b1、b2、c1、c2分别接触。

另外,为了使得外径侧保持架26d能够在第1方向上向距啮合部远的一侧变位,外径侧保持架26d的压紧销部62与大径部58的卡合凹部45a具有间隙地松弛地卡合。

其它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

[第6实施方式]

图35~图38示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蜗轮减速器中,外径侧保持架26e在相对于被设置在内径侧圆筒部36a的轴向另一端缘上的一对檐部65、65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设置有使轴向另一端缘沿轴向凹陷的卡止切口部71a。并且,在外径侧保持架26e的侧板部35a中,在径向上与卡止切口部71a为大致相反侧的部分,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狭缝85a。

内径侧保持架25c在与内径侧凸轮部31的周向另一侧相邻的外周面的部分,形成有卡止槽86a。卡止槽86a被形成为:在内径侧保持架25c被保持于外径侧保持架26e时,周向另一侧端面面对狭缝85。

另外,在内径侧保持架25c上,遍及径向整体地在3个部位形成有从轴向一端面沿轴向延伸的轴向狭缝87c。由此,能够缓和轴承18c被压入内径侧保持架25c时的应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受扭螺旋弹簧28c中,一个臂部47e以在向径向外侧伸长后沿轴向伸长的状态设置,另一个臂部47f以向径向内侧伸长的状态设置。

一个臂部47a贯通外径侧保持架26d的狭缝80,并被按在内径侧保持架25c的卡止槽81a的周向另一侧端面,另一个臂部47c被卡止于卡止切口部71a。由此,在使内径侧保持架25c相对于外径侧保持架26d向周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向上对内径侧保持架25c施力。

其它部分的构成及作用与第1、第2及第5实施方式同样。

本申请基于2016年7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41370、2016年8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58373、及2017年5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092969,将其内容作为参照援引于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