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1728发布日期:2019-08-20 20:2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



背景技术:

关于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包括彼此同轴配置的一离合机构和一刹车机构,控制把则连接于离合机构。使用者经由控制把带动离合机构,离合机构连动刹车机构,刹车机构中的输出部件则带动例如汽车座椅、按摩椅或轮椅等椅具中的升降机而控制升降。

然而,现有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刹车机构中,被夹掣于刹车机构的内缘与凸轮外缘之间的滚轴,常会因为承受较大的外部荷重(来自所述椅具本身的重量或再加上乘坐者的体重等)而易于磨耗,进而导致作动不顺畅甚至作动失败等,早为人所诟病已久。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发明,乃为本案发明人所亟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能在承受外部荷重时,让至少一受动凸齿支撑住内缘而减轻滚轴的受力,进而降低磨耗而提升耐用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包括:一环体,具有一内缘;一输出部件,穿设于该环体内且包含一凸轮,该凸轮的外缘凸伸有各具有两个硬接边和连接于该两个硬接边之间的一端缘的数个受动凸齿,每一该端缘与该内缘之间存在一第一间隙,且该第一间隙于静止状态大于零;以及数个弹性垫和数个滚轴组,皆设置于该外缘与该内缘之间,各该弹性垫是面对面叠接于各该受动凸齿的内面且各该弹性垫皆具有分别凸出于该两个硬接边的两个软接边,各该滚轴组包含分别相邻于各该弹性垫的该两个软接边的两个滚轴,每一该滚轴与该外缘之间存在一第二间隙,且该第二间隙于静止状态等于零;其中,当该滚轴受动而开始推压该软接边内凹时,受动后的该滚轴与该外缘之间的该第二间隙将大于零;当受动后的该滚轴继续推压该软接边内凹时或继续推压该软接边内凹到底而硬接触该硬接边时,在荷重方向上会有至少一该受动凸齿的该端缘直接扺接该内缘而使该第一间隙等于零,且该第二间隙大于已等于零的该第一间隙。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功效:能在承受外部荷重时减轻滚轴的受力,进而减少磨耗并提升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刹车机构的第一实施例与离合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依据图1于局部组合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依据图1于完全组合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刹车机构的第一实施例于刹车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依据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刹车机构的第一实施例操作解除刹车时的动作第一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依据图6的第二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依据图7的第三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依据图8的第四动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刹车机构的第二实施例于刹车状态下的俯视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00离合机构;1驱动盘;14盘面;15驱动齿;151斜边;2输入部件;3作用组件;4外罩;500刹车机构;5、5a弹性垫;51、531软接边;52止滑纹;53支撑垫体;6固定架;7输出部件;71凸轮;710外缘;72、72a受动凸齿;720内面;721、721a硬接边;722a凹陷部;723、723a端缘;73带动棘齿;75第一矩形体;76第二矩形体;8环体;81内缘;9滚轴组;91滚轴;a接触点;l荷重方向;s1a、s1b、s1c第一间隙;s2a、s2b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改良型刹车机构,主要用于例如汽车座椅、按摩椅或轮椅等椅具的高低调整装置上。如图1所示,高低调整装置包括彼此同轴配置的一离合机构100和一刹车机构500,离合机构100包含一输入部件2、数个作用组件3、一外罩4以及与本发明刹车机构500共享的一驱动盘1,驱动盘1于图中未绘示的一面具有用来容置输入部件2和作用组件3的凹陷部(图中未示),外罩4对应驱动盘1的凹陷部罩覆,输入部件2利用一控制把(图中未示)控制转动,以经由作用组件3带动驱动盘1转动。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固定于所述椅具上,并使刹车机构500与安装于所述椅具内的升降机构齿接而带动。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刹车机构500的第一实施例包含数个弹性垫5、一固定架6、一输出部件7、一环体8、数个滚轴组9以及一驱动盘1。其中的驱动盘1与离合机构100共享且具有一盘面14,环体8为呈中空状而具有一内缘81,至于驱动盘1则对应环体8的一面盖覆。

输出部件7是可旋转地穿设于环体8内,其包含彼此同轴相接的一凸轮71和一带动棘齿73。凸轮71的外缘710凸伸有数个受动凸齿72,此时,如图5并搭配图4所示,各受动凸齿72位于彼此间隔对应的外缘710与内缘81之间。较佳而言,如图4并搭配图1所示,凸轮71为一矩形体而具有四个侧面(未标示组件符号),任意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以一圆角(未标示组件符号)连接,各受动凸齿72分别自四个侧面的相邻的两个圆角之间凸出并形成十字形配置。

各受动凸齿72具有两个硬接边721以及连接于两个硬接边721之间的一端缘723。较佳而言,受动凸齿72为矩形体状或矩形厚片体状,因此每一受动凸齿72的两个硬接边721为平直状且彼此间隔并列,再加上连接于两个硬接边721的同一端之间的端缘723,受动凸齿72的形状将有如字母u,只是在各硬接边721与端缘723之间的连接处不见得是圆角状,且每一端缘723于静止状态(指:静止的刹车状态)皆相邻于内缘81。

数个弹性垫5和数个滚轴组9,皆设置于上述的外缘710与内缘81之间,分述如下。

关于弹性垫5,本发明并不限定弹性垫5的结构及其配置方式,只要各弹性垫5能对应各受动凸齿72配置且具有分别凸出于两个硬接边721的两个软接边51即可,于本实施例中则以本段后述为例进行说明:各弹性垫5是面对面叠接于各受动凸齿72的内面720(见图1所示)与驱动盘1的盘面14(见图1所示)之间,且各弹性垫5的宽度略大于各受动凸齿72的宽度,以使两个软接边51分别略凸出于两个硬接边721。较佳而言,弹性垫5也为矩形体状或矩形厚片体状,因此每一弹性垫5的两个软接边51也为平直状且彼此间隔并列;此种形状的弹性垫5是与同一形状的受动凸齿72彼此面对面叠接,使两个软接边51分别大致平行于两个硬接边721而利于先软接触再硬接触的操作设定。此外,前述每一弹性垫5以及相对应的受动凸齿72于彼此面对面叠接后的厚度总和是等于或略大于(接近)凸轮71的厚度,以让弹性垫5被弹性夹置于受动凸齿72的内面720与驱动盘1的盘面14之间。

弹性垫5为一可受力而弹性变形或可受力而弹性内凹的弹性垫体。每一弹性垫5的各邻接边还可分别设有至少一止滑纹52,举例而言,每一弹性垫5与盘面14之间、与相对应的受动凸齿72的内面720之间以及与内缘81之间,皆分别设有止滑纹52,以增加弹性垫5与盘面14、内面720和内缘81之间的摩擦力。

关于滚轴组9,本发明并不限定滚轴组9的结构及其配置方式,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包含两个滚轴91为例进行说明,且各滚轴组9的两个滚轴91是分别相邻于或分别软接触于各弹性垫5的两个软接边51,各滚轴组9的两个滚轴91具体是对应设置于各受动凸齿72与前述各圆角之间的位置。详细而言,各滚轴组9借由驱动盘1的推动或弹性垫5的回推以能进行下述动作:卡掣于外缘710与内缘81之间而刹车,或松动于外缘710与内缘81之间而解除刹车。

驱动盘1的一面具有数个驱动齿15,各驱动齿15分别伸入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滚轴组9之间,以使各驱动齿15能推动滚轴91,并能经由滚轴91而推动各受动凸齿72移动,进而带动输出部件7转动。较佳而言,各驱动齿15具有彼此间隔并列且相对倾斜配置的两个斜边151,且各驱动齿15的两个斜边151的倾斜角度皆对应于驱动盘1的直径(参照图6所示),也就是皆平行于驱动盘1的直径,以利于推动滚轴91朝特定方向移动。

因此,驱动盘1动作时,各驱动齿15以其斜边151推动各滚轴组9的滚轴91移动,而且是分别朝各受动凸齿72的彼此相邻的硬接边721的方向移动。

固定架6盖覆于环体8的另一面并卡掣于环体8和外罩4,以组合成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座椅高低调整装置能利用固定架6固定于所述椅具上,使固定架6连同被固定架6卡掣的环体8和外罩4都无法转动,并使输出部件7的带动棘齿73能与安装于椅具内的升降机构齿接而带动。

如图6所示,为静止的刹车状态。此时,各滚轴91皆卡掣于内缘81与外缘710之间而刹车,每一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与内缘81之间皆存在一第一间隙s1a,且每一第一间隙s1a于此静止状态(指:静止的刹车状态)下皆大于零,至于每一滚轴91与外缘710之间则存在一第二间隙s2a,且每一第二间隙s2a于此静止状态下皆等于零。

如图7所示,为初始操作控制把(图中未示)带动驱动盘1旋转以及输出部件7接着因为外部荷重而些微移动的状态。当驱动盘1带同各驱动齿15一起转动,各驱动齿15的斜边151将会接触各滚轴组9的其中一滚轴91而产生一接触点a;各驱动齿15接着利用各接触点a推动各滚轴91,受动后的各滚轴91将会开始推压各弹性垫5的其中一软接边51内凹,并使受动后的各滚轴91自外缘710离开,此时的第二间隙s2b大于零而解除刹车,且此时的第二间隙s2b大于第一间隙s1a且第一间隙s1a仍大于零(图中未示,参照图6和图7所示)。

接着,仍如图7所示,当第二间隙s2b如上述大于零而解除刹车时,或当受动后的各滚轴91继续推压各软接边51内凹时,此时由于外部荷重(来自所述椅具本身的重量或再加上乘坐者的体重等)而在座椅高低调整装置产生一荷重方向l,解除刹车后位于输出部件7轴心(未标示组件符号)下方的至少一受动凸齿72则因为所述外部荷重而朝荷重方向l些微移动,使其端缘723直接抵接内缘81而使第一间隙s1b等于零,也就是此时将会有至少一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会抵接于内缘81,因此,前述第二间隙s2b也大于第一间隙s1b(此时s1b=0);至于其它受动凸齿72(例如位于轴心上方的两个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则相对远离内缘81,使其第一间隙s1c变得略大(此时s1c>s1a)。

其中,当滚轴91受动而开始推压软接边51内凹时,滚轴91是分别先软接触于软接边51;当受动后的滚轴91继续推压软接边51内凹到底时,滚轴91则将硬接触于硬接边721而推动受动凸齿72。

如图8所示,为继续操作控制把同向旋转到底的状态。当各驱动齿15继续推动各滚轴91,受动后的各滚轴91将继续推压各软接边51内凹到底而硬接触各硬接边721,此时的第二间隙(未标示组件符号)将大于或等于前述的第二间隙s2b,且各滚轴91开始推动各受动凸齿72跟着转动,直至控制把在操作上碰到挡点为止。当然,此时的第二间隙s2b仍然大于第一间隙s1b(参照图7所示)。

如图9所示,为释放控制把时的反动状态。当用户释放控制把,各弹性垫5原本内凹的软接边51将会弹性复原成平直状而反推滚轴91,使滚轴91再度卡掣于内缘81与外缘710之间,此时刹车掣动开始。同时,各滚轴组9的滚轴91也将推动离合机构100回到原位(图中未示)。

经由图6至图9所示的操作,即可完成座椅调高或调低的单次调距操作,当然也可重复进行图6至图9的多次调距操作,直至调整到所需高度为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参照图6所示,输出部件7定义有一旋转路径(未标示组件符号),这旋转路径为各受动凸齿72以凸轮71的中心为轴而旋转时所形成,且各受动凸齿72的凸出长度中心以及各滚轴91的轴心皆位于此一旋转路径上,从而利于各滚轴91以不产生分力或减少分力的方式推动各受动凸齿72。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较于先前技术具有以下功效:

1、降低磨耗、提升耐久性:借由刹车解除时,在荷重方向l上会有至少一受动凸齿72以其端缘723直接抵接于内缘81,从而分担原本全部由滚轴91承受的外部荷重,如此降低滚轴91的受力而降低磨耗,进而提升耐久性并能保证动作顺畅不致失败。

2、省力的操作效果:借由各受动凸齿72的凸出长度中心以及各滚轴91的轴心皆位于前述的旋转路径上,以使各滚轴91在推动各受动凸齿72时不会或减少产生分力,如此达到省力的操作效果。较佳之一是让各受动凸齿72的端缘723皆相邻于内缘81,以能更为减少分力的产生;较佳之二则是驱动齿15具有对应于所述凸轮直径的两个斜边151,以使驱动齿15能顺利推动滚轴91朝特定方向移动而能无分力或减少分力。

3、加工容易且易于一体成型:借由受动凸齿72的形状改为简化的矩形体状(或矩形厚片体状),因此具有加工容易的效果,而且也易于一体成型而具有部件集成化的低价效果。且就加工而言,可采用例如包含锻造在内的冲压加工,因此可降低加工成本。较佳而言,弹性垫5的形状也可改为简化的矩形体状(或矩形厚片体状)。

4、具有舒适性操作手感:借由弹性垫5的两个软接边51分别凸出于受动凸齿72的两个硬接边721,以在高低调整操作时,具有先软接触再硬接触的舒适性操作手感。

如图10所示则为本发明刹车机构500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异仅在弹性垫5a和受动凸齿72a有所不同,详述如下。

各受动凸齿72a为凸字状,以具有前述的两个硬接边721a以及相对于两个硬接边721a内缩的两个凹陷部722a。较佳而言,受动凸齿72a包含彼此一高一低相叠的一第一矩形体75和一第二矩形体76(此种形状仍易于加工,也易于一体成型),第一矩形体75具有两个硬接边721a,第二矩形体76的两边则相对于两个硬接边721a内缩而相对形成两个凹陷部722a。具体而言,每一受动凸齿72a的两个硬接边721a是自外缘710凸出,每一受动凸齿72a的端缘723a则对应连接于两个凹陷部722a之间,每一端缘723a与内缘81之间于静止状态也存在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间隙(参照图6中的s1a)。

各弹性垫5a包含可为圆柱状或椭圆柱状的两个支撑垫体53,两个支撑垫体53分别收容于两个凹陷部722a内,且各弹性垫5a的两个支撑垫体53的相对外侧分别具有前述两个软接边531的其中之一,且此两个软接边531也分别凸出于前述两个硬接边721a。

借此,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也具有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所有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