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弹性固定方式连接的磨损报警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3802发布日期:2018-09-14 21:56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以弹性固定方式连接的磨损报警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制动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汽车的安全行驶,刹车片必须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以达到良好地制动刹车效果。以鼓式刹车片为例,在刹车过程中鼓式刹车片与制动鼓通过摩擦的作用达到汽车制动、制停的作用。但是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会逐渐磨损,当刹车片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必须进行刹车片的更换以保证行车安全。

现有的鼓式刹车片所采用的制动蹄铁多为铸造件,其限于铸造的水平,制动蹄铁的厚度存在一定偏差。在安装磨损报警装置的时候一般需要将安装部位削平进而通过紧固螺母或螺纹方式安装,以保证磨损报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弹性固定方式连接的磨损报警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制动器,其能够消除因制动蹄铁铸造过程中误差引起的磨损报警器安装余量误差大、使用过程中松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中所述的以弹性固定方式连接的磨损报警装置,包括磨损部、报警线束和连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线束在磨损部中形成弯折部,弯折部与磨损部的上端面留有余量,报警线束的起始端和末端均位于连接端内;在磨损部上加工有卡槽,卡槽上安装有弹性支撑件。

进一步地讲,本发明中所述的弹性支撑件为弹片或弹簧结构。

进一步地讲,本发明中所述的弹性支撑件包括本体,本体上开有通孔,在通孔的两端设置有弹性卡爪。

进一步地讲,本发明中所述的卡槽为多个并排设置的卡齿结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安装有上述以弹性固定方式连接的磨损报警装置的制动器,至少包括制动蹄铁和安装于制动蹄铁上的刹车片,在制动蹄铁上的铆孔或加工有的安装孔内安装有磨损报警装置的磨损部,磨损部通过阶梯结构安装于制动蹄铁的上表面,所述弹性支撑件位于卡槽和制动蹄铁的下表面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弹性支撑件结构实现消除制动蹄铁因为铸造误差引起的磨损报警装置与刹车片之间余量的变动及误差,提高磨损报警装置的检测精度和工作的稳定性。

2、本发明通过改变磨损报警装置的结构及安装方式,提高安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安装过程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安装过程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安装过程示意图三。

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磨损报警装置中磨损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弹性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磨损报警装置的外部结构(不含连接端)示意图一。

图8是本发明中磨损报警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本发明中磨损报警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二的剖面图(不含连接端)。

图中:1、刹车片;2、铆钉;3、磨损部;4、报警线束;5、连接端;6、安装孔;7、制动蹄铁;8、弹性支撑件;9、卡槽;10、弯折部;11、阶梯结构;12、弹性卡爪;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实施例1:一种以弹性固定方式连接的磨损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线束4,报警线束4的两端均与连接端5连接,连接端5使得报警线束4构成弯折部10,弯折部10位于磨损部3内,弯折部10与磨损部3的顶部之间留有磨损余量。在磨损部13的外部加工有卡槽9和阶梯结构11,在卡槽9和阶梯结构11之间安装有弹性支撑件8。弹性支撑件8包括本体,本体上开有通孔13,本体两侧加工有弹性卡爪12,弹性卡爪12与卡槽9卡合。

实施例2:一种以弹性固定方式连接的磨损报警装置,所述磨损部3的外表面开有若干卡齿结构构成的卡槽9,卡槽9中的卡齿结构与弹性支撑件8的弹性卡爪12卡合。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任一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

实施例3:一种安装有以弹性固定方式连接的磨损报警装置的制动器,其至少包括制动蹄铁和安装于制动蹄铁上的刹车片,在制动蹄铁上的铆孔或开有安装孔,铆孔或安装孔内安装有磨损报警装置的磨损部,磨损部通过阶梯结构卡合于制动蹄铁的上表面,所述弹性支撑件位于卡槽和制动蹄铁的下表面之间。其余部分的结构与连接方式及位置分布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结构、连接方式及位置分布相同。

如图5、图7、图8、图9所示,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磨损报警装置包括磨损部3,磨损部3采用注塑工艺生产,在磨损部3的内部安装有弯折的报警线束4。报警线束4为完整的单根导线,其除了在磨损部3的内部形成弯折部10外,该导线的两端还分别与连接端5固定。连接端5为汽车行业中常用的汽车线束接头。

其中所述的弯折部10与磨损部3的顶部端面之间留有一定的余量,该余量按照汽车实际要求的刹车片磨损程度而定。当鼓式刹车片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磨损至磨损部3顶部端面所在的圆周高度位置时,会将磨损部3一起随刹车片磨损。直至将磨损部3的磨损余量磨削后将内部报警线束4的弯折部10磨断。

报警线束4的弯折部10磨断后,报警线束4构成的导线回路断开,与连接端5连接的汽车报警装置接收断开的导线回路信号并向操作人员发出报警信号。

而上述结构的磨损报警装置是需要安装在制动蹄铁7上,也就是说,在制动蹄铁7上除了需要通过铆钉2安装有刹车片1外,在制动蹄铁7上安装刹车片的铆孔或另外开有供磨损报警装置安装的安装孔6上还安装有磨损部3。安装孔6可加工在制动蹄铁7的制动体边上,其尺寸需要满足连接端5及报警线束4的穿过,又能够与阶梯结构11配合实现磨损部3的固定。如图1至图3所示,磨损部3中阶梯结构11上方的部分位于制动蹄铁7的上表面,磨损部3中阶梯结构11下方的部分至卡槽9之间留有安装弹性支撑件8的空间,供弹性支撑件8安装的空间应足够让弹性支撑件8发生形变。所述弹性支撑件8从位于连接端5的一侧向上推入,其底部是卡合在卡槽9中的,其顶部与制动蹄铁7下表面接触。图8和图9提供了一种磨损部3上由若干卡齿构成的卡槽9,其能够提供弹性支撑件8不同的卡合高度,以满足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制动蹄铁7的安装需求,提高同一规格的弹性支撑件8的适应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弹性支撑件8包括本体,本体两侧有向下弯折的弹性卡爪12,在本体的中部开有通孔13,通孔13的作用在于满足弹性支撑件8能够从底部向上移动至磨损部3并与制动蹄铁7下表面接触。位于本体两侧的向下弯折的弹性卡爪12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与磨损部3上的卡槽9接触,并卡合于卡槽9中。此时,安装在此部位的弹性支撑件8发生形变,形变后所产生弹性作用力将磨损部3位于制动蹄铁7下方的区域固定,并通过弹性作用力将因铸造误差产生的安装后窜动变量消除。

在弹性支撑件8的弹性作用下能够将磨损部3的阶梯结构11稳定固定在制动蹄铁7中制动体边的上表面。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阶梯部11至磨损部3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因此在安装完成后,位于制动蹄铁7上表面的弹性余量也是固定的。即使制动蹄铁7在铸造过程中由于铸造原因而使得制动体边的厚度存在误差,该误差导致的磨损部3在安装位置因控制尺寸不准确发生的轴向窜动也会在弹性支撑件8的作用下抵消。

按照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安装顺序及上述段落中所述的结构,操作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对磨损报警装置进行安装与固定,且无需对安装位置(如安装孔6处的制动蹄铁7处)进行磨平作业,提高了安装效率和磨损报警装置安装于制动蹄铁7后的稳定性,安装过程中无需调整磨损报警装置的安装尺寸及误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