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接头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10643发布日期:2018-12-25 20:4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接头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管路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接头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软质管与硬质管之间常采用专门制作的钢塑转换接头进行连接,以实现各自的同质连接,连接方式可为同质焊接、螺纹连接等。为了防止接头处发生松动,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两种接头:一种是新型护壳式钢塑接头,其插入软质管的衬套带有倒齿;另一种是微小流量高压流体管接头,通过加装密封圈和螺纹套实现进行密封连接。

然而,上述两种接头均存在不少的缺点:专用接头配件需专门模具制造,提高了成本;带有倒齿的衬套在插入过程中或螺纹套在旋紧过程中都有可能使软质管内凹,造成其内部流道变窄,进而导致流体经过时产生形变,损耗大量能量,尤其是在衬套管或螺纹套为薄壁管时,内凹表现的更加突出,这些缺点都限制了软质管与硬质管连接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管接头及其使用方法,该管接头提高了软质管与硬质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解决了由于软质管内凹而造成内部流道变窄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的内部设有腔道和外孔道,且所述腔道在所述接头本体的一端形成供待连接的软质管插入的第一外插口,所述外孔道在所述接头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供待连接的硬质管插入的第二外插口;

所述腔道与所述外孔道之间还连通有内孔道,所述内孔道在所述腔道的最里端形成内插口,所述内孔道在所述外孔道的最里端形成连通口,所述腔道内设有内衬管,所述内衬管的一端经所述内插口插入所述内孔道内,所述内衬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插入所述软质管内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设有至少一个鼓起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通口处设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孔道为螺纹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衬管除所述连接段以外的管段的长度为0.1至30毫米。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软质管为高压编织管,其包括三层,内外两层为塑胶管,中层为编织网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硬质管为金属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管接头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内衬管的连接段插入软质管内;

步骤二,将软质管和内衬管一起从第一外插口插入接头本体的腔道内,同时将内衬管留在软质管外的一端从内插口插入接头本体的内孔道内;

步骤三,采用铆接工艺,压紧软质管,使其外壁与腔道的侧壁紧密贴合;

步骤四,将硬质管从第二外插口接入接头本体的外孔道内,最后环焊固定,完成硬质管与软质管的连接。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接头本体的内部设有腔道和外孔道,且腔道在接头本体的一端形成供待连接的软质管插入的第一外插口,外孔道在接头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供待连接的硬质管插入的第二外插口;腔道与外孔道之间还连通有内孔道,内孔道在腔道的最里端形成内插口,内孔道在外孔道的最里端形成连通口,腔道内设有内衬管,内衬管的一端经内插口插入内孔道内,内衬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插入软质管内的连接段,连接段上设有至少一个鼓起部。基于上述结构,插入软质管内的鼓起部可挤压软质管的管壁,使其与腔道的侧壁紧密贴合,从而可实现软质管与硬质管之间稳定的密封连接;同时,内衬管还具有支撑流道的作用,可保证插入腔道内的软质管不会发生内凹变形,从而解决了内部流道变窄的问题,保证了内部流道的通畅性,进而可降低流体经过时损耗的能量,提高管接头承受超高压的能力。除此之外,本发明提供的管接头还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管接头的使用方法,具有简单方便、易于掌握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管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管接头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接头本体,11、腔道,12、外孔道,13、第一外插口,14、第二外插口,15、内孔道,16、内插口,17、连通口,18、过滤网,2、软质管,3、硬质管,4、内衬管,41、鼓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接头本体1的内部设有腔道11和外孔道12,且腔道11在接头本体1的一端形成供待连接的软质管2插入的第一外插口13,外孔道12在接头本体1的另一端形成供待连接的硬质管3插入的第二外插口14;腔道11与外孔道12之间还连通有内孔道15,内孔道15在腔道11的最里端形成内插口16,内孔道15在外孔道12的最里端形成连通口17,腔道11内设有不易变形的内衬管4,例如金属管等,内衬管4的一端经内插口16插入内孔道15内,内衬管4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插入软质管2内的连接段,连接段上设有至少一个鼓起部41;内衬管4除连接段以外的管段的长度优选0.1至30毫米。

基于上述结构,插入软质管2内的鼓起部41可挤压软质管2的管壁,使其与腔道11的侧壁紧密贴合,从而可实现软质管2与硬质管3之间稳定的密封连接;同时,内衬管4还具有支撑流道的作用,可保证插入腔道11内的软质管2不会发生内凹变形,从而解决了内部流道变窄的问题,保证了内部流道的通畅性,进而可降低流体经过时损耗的能量,提高管接头承受超高压的能力。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2所示,由于软质管2的端部在插入腔道11的过程中会出现变形,容易脱落微小颗粒,连通口17处设有过滤网18,过滤网18的目数范围为4至400目。过滤网18可对流经管接头的流体进行过滤,避免管接头由于微小颗粒堵塞而出现爆裂的问题。另外,为了保证硬质管3与接头本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外孔道12为螺纹孔,其螺纹可采用英制管螺纹(r)、米制管螺纹(zm或m)或美制管螺纹(npt或npsc)。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待连接的软质管2指的是高压编织管,其主要由塑胶管和编织网管构成,具体分为三层,内外两层为塑胶管,中层为编织网管,编织网管是用环保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扩充性、平滑性、耐高压性、阻燃性以及透气散热性。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待连接的硬质管3指的是金属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管接头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内衬管4的连接段插入软质管2内;

步骤二,将软质管2和内衬管4一起从第一外插口13插入接头本体1的腔道11内,同时将内衬管4留在软质管2外的一端从内插口16插入接头本体1的内孔道15内;

步骤三,采用铆接工艺,压紧软质管2,使其外壁与腔道11的侧壁紧密贴合;

步骤四,将带有外螺纹的硬质管3从第二外插口14旋入接头本体1的外孔道12内,最后环焊固定,完成硬质管3与软质管2的连接。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接头,其内部设有腔道11和外孔道12,且腔道11在接头本体1的一端形成第一外插口13,外孔道12在接头本体1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外插口14;腔道11与外孔道12之间还连通有内孔道15,内孔道15在腔道11的最里端形成内插口16,内孔道15在外孔道12的最里端形成连通口17,腔道11内设有内衬管4,内衬管4的一端经内插口16插入内孔道15内,内衬管4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插入软质管2内的连接段,连接段上设有鼓起部41。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高了软质管2与硬质管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解决了由于软质管2内凹而造成内部流道变窄的问题;

2、过滤网18的设置可避免管接头由于微小颗粒堵塞而出现爆裂的问题;

3、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管接头的使用方法,具有简单方便、易于掌握的优点。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