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1454发布日期:2018-10-19 22:5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管道。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在处理过程中大都采用污泥脱水装置来将剩余污泥中的泥和清水分开。污泥脱水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污水经生化处理后产生的剩余污泥,通过加入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在搅拌调制罐内混匀后,进入污泥脱水机絮凝脱水,污泥脱水机将剩余污泥中的水和泥分开,清水可返回到污水处理系统,达到剩余污泥减量的目的。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污水经生化处理后,进入污泥脱水机进行处理的剩余污泥含泥量较低,剩余污泥经絮凝后清水量大,清水分离出去的速度慢因而影响污泥脱水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局限,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特殊并利于使用的污水处理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污水处理管道,包括管道主体,管道主体两端均设有凸起部和凹槽部,凸起部和凹槽部相配合,管道主体内部开设有第一水流部和第二水流部,第一水流部位于第二水流部上方且相互相通,第二水流部的底板上设有多个通孔,第二水流部下方设有第一集污槽,第一集污槽侧壁上也设有通孔,第一集污槽外侧壁上设有第二集污槽。

优选的是,第一水流部和第二水流部组成上下相等的瓶颈形状结构。

优选的是,第一集污槽和第二集污槽截面均为三角形。

优选的是,第二水流部的底板与第二水流部的侧壁之间为可脱卸结构,第二水流部的底板两侧设有槽口,第二水流部的侧壁下端与底板接触的部位设有第一滑槽。

优选的是,第二集污槽与第一集污槽外侧壁为活动连接结构,第二集污槽侧壁上端设有槽口,第一集污槽外侧壁与第二集污槽接触的部位设有第二滑槽。

优选的是,第二水流部的底板为纵向的波浪形结构,且每个峰端高度相等。

优选的是,第二水流部的底板为纵向的波浪形结构,且每个谷端深度不相等。

优选的是,第一水流部侧壁设有通孔,第一水流部外侧壁设有第三集污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凸起部和凹槽部可满足各段管道的拼接,第一水流部和第二水流部可将水流进行分流,且两个水流部之间的狭小空间,使得此处压力减小,流速加快,两个底部集污槽的设计,能够充分过滤污水,一个中部集污槽的设计,能够使此处流速快的水流充分过滤,滑槽有助于将集污槽抽出清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特殊并利于使用,降低了设备维护维修费用,从而大大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道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集污槽底板部位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集污槽底板部位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中标号:1-管道主体、2-凸起部、3-凹槽部、4-第一水流部、5-第二水流部、6-第一集污槽、7-第二集污槽、8-第一滑槽、9-第二滑槽、10-第三集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管道,包括管道主体1,管道主体1两端均设有凸起部2和凹槽部3,凸起部2和凹槽部3相配合,管道主体1内部开设有第一水流部4和第二水流部5,第一水流部4位于第二水流部5上方且相互相通,第二水流部5的底板上设有多个通孔,第二水流部5下方设有第一集污槽6,第一集污槽6侧壁上也设有通孔,第一集污槽6外侧壁上设有第二集污槽7。

第一水流部4和第二水流部5组成上下相等的瓶颈形状结构,类似于两个相对设置的三角形结构,圆弧角的结构可有效防止结垢,而第一集污槽6和第二集污槽7截面均为三角形,多个三角形结构的设置有助于管道内部的结构稳定。

第二水流部5的底板与第二水流部5的侧壁之间为可脱卸结构,第二水流部5的底板两侧设有槽口,第二水流部5的侧壁下端与底板接触的部位设有第一滑槽8;第二集污槽7与第一集污槽6外侧壁为活动连接结构,第二集污槽7侧壁上端设有槽口,第一集污槽6外侧壁与第二集污槽7接触的部位设有第二滑槽9,当需要清洁时,如果污垢少,可单独拉出第二集污槽7,若污垢多,可将第一集污槽6与第二集污槽7整体拉出。

实施例2:如图4所示,第二水流部5的底板为纵向的波浪形结构,且每个峰端高度相等,第二水流部5的底板为纵向的波浪形结构,且每个谷端深度不相等,可有效利用流体力学,便于污垢的收集。

实施例3:如图5所示,第一水流部4侧壁设有通孔,第一水流部4外侧壁设有第三集污槽10,当污垢较轻,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沉下来时,第三集污槽10可有效收集漂浮在第一水流部4的污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