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户外机箱气密测试的转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7425发布日期:2018-10-09 19:53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接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户外机箱气密测试的转接结构。



背景技术:

户外机箱需要测试气密性以保证在户外使用的密封性,通常户外机箱的下部设有透气阀,该透气阀旋拧于机箱,用以保证户外机箱内外的水汽平衡。

通常测试气密性时,需设计一个能够固定机箱和气密测试堵头的工装托板,该气密测试堵头通常由特定的机构进行推进以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的该气密测试堵头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的周边紧密结合,利用透气阀安装孔充气或抽气以达到测试目的。

但由于现有的户外机箱大小各异,透气阀的安装位置也不同,需要定做不同的工装托板和不同的堵头机构推进装置,以适应户外机箱的大小以及透气阀的安装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户外机箱气密测试的转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接头,由于户外机箱的大小不同,安装阀的安装位置也不同,需要定做不同的工装托板和不同的堵头机构推进装置,由此,便大大地增加了户外机箱的测试成本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户外机箱气密测试的转接结构,包括:转接头,包括转接头本体,在所述转接头本体的内部沿轴向构造有第一气流通道,在所述转接头本体的第一连接端构造有能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紧密连接的连接头,在所述连接头的外围构造有螺纹结构;以及快插接头,在所述快插接头的内部沿轴向构造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其中,所述快插接头的安装端嵌设在所述转接头本体的第二连接端的内部,所述快插接头的连接端构造有插拔式连接头。

其中,在所述连接头的外围构造有外螺纹或内螺纹。

其中,在所述连接头的外围套设有密封圈或密封垫片。

其中,在所述快插接头的安装端和所述转接头本体的第二连接端之间设有密封涂层。

其中,在所述快插接头的安装端和所述转接头本体的第二连接端之间设有密封带。其中,在所述转接头本体的外围设有旋转推进机构

其中,所述旋转推进机构为旋转手柄或推力杆。

其中,所述快插接头的安装端与所述转接头本体的第二连接端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内孔径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内孔径相等。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使用时,将带有螺纹结构的连接头旋拧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上,同时,将带气管的快插插座与该快插接头的插拔式连接头进行插入配合连接后,即可对该户外机箱进行抽气或充气,以完成气密测试。

上述连接头适合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或其它非功能性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这样,由于螺纹连接的密封性较高,因而,可以提高该连接头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连接的密封性,避免在对户外机箱进行气密测试时,发生漏气的情况。此外,本申请的转接结构只需简单地把转接头中的连接头旋拧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上,同时,将快插接头中的插拔式连接头通过气管与抽气设备或充气设备上的快插插座连接后进行气密测试,通过使用本申请的转接结构,无需设计加工专用的工装托板和不同的堵头机构推进装置,同时,本申请的转接结构可以适合于具有相同透气阀安装孔的不同大小户外机箱,因而,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户外机箱气密测试的转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户外机箱气密测试的转接结构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接头;11:转接头本体;11a:转接头本体的第一连接端;11b:转接头本体的第二连接端;111:第一气流通道;12:连接头;13:螺纹结构;2:快插接头;21:第二气流通道;2a:安装端;2b:连接端;22:插拔式连接头;3:旋转推进机构;200:气管;300:快插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该转接结构包括转接头1和快插接头2。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转接头1包括转接头本体11,在该转接头本体11的内部沿轴向构造有第一气流通道111,在该转接头本体11的第一连接端11a构造有能与户外机箱(图中未示出)的透气阀安装孔紧密连接的连接头12,在该连接头12的外围构造有螺纹结构13。

在该快插接头2的内部沿轴向构造有与第一气流通道111相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21,其中,该快插接头2的安装端2a嵌设在转接头本体11的第二连接端11b的内部,该快插接头2的连接端2b构造有插拔式连接头22。具体地,使用时,将带有螺纹结构13的连接头12旋拧于户外机箱(图中未示出)的透气阀安装孔上,同时,将带气管200的快插插座300(图中未示出)与该快插接头2的插拔式连接头22进行插入配合连接后,即可对该户外机箱进行抽气或充气,以完成气密测试。

上述连接头12适合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或其它非功能性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这样,由于螺纹连接的密封性较高,因而,可以提高该连接头12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连接的密封性,避免在对户外机箱进行气密测试时,发生漏气的情况。此外,本申请的转接结构只需简单地把转接头1中的连接头12旋拧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上,同时,将快插接头2中的插拔式连接头22与抽气设备或充气设备上的快插插座300连接后,该快插插座300通过气管200与抽气设备或充气设备连接,以进行气密测试,通过使用本申请的转接结构,无需设计加工专用的工装托板和不同的堵头机构推进装置,同时,本申请的转接结构可以适合于具有相同透气阀安装孔的不同大小户外机箱,因而,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适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快插插座300可为气管连接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该连接头12的外围构造有外螺纹或内螺纹。具体地,当该连接头12的外围为外螺纹时,则在与该连接头12相配合的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的孔壁上构造有内螺纹,反之,当该连接头12的外围为内螺纹时,则在与该连接头12相配合的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的孔壁上构造有外螺纹。此外,申请人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得该连接头12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为螺纹连接,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两者间连接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漏气的情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该连接头12的外围套设有密封圈或密封垫片。具体地,通过增设该密封圈或密封垫片,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连接头12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之间的密封性,确保户外机箱的气密测试的准确性。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该快插接头2的安装端2a和转接头本体11的第二连接端11b之间设有密封涂层(图中未示出)。具体地,该密封涂层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增强快插接头2与转接头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漏气的情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该快插接头2的安装端2a和转接头本体11的第二连接端11b之间设有密封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密封带起到的作用以及达到的效果均与上述密封涂层起到的作用以及达到的效果相同,为节约篇幅起见,此处不做详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在该转接头本体11的外围设有旋转推进机构3。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增设该旋转推进机构3,从而有利于实现该连接头12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的快速连接,并且,通过旋转该旋转推进机构3,从而可以不断地增强该连接头12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避免两者间由于连接不够牢固,导致发生漏气的情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旋转推进机构3可为旋转手柄或推力杆。需要说明的是,该旋转推进机构3的结构并不仅仅地局限于上述列举的情况,其还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应地更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快插接头2的安装端2a与该转接头本体11的第二连接端11b螺纹连接。这样,方便该转接头1与快插接头2之间的安装及拆卸。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气流通道111的内孔径与该第二气流通道21的内孔径相等。这样,在对户外机箱进行气密测试时,可以确保气体流通的顺畅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转接头1与快插接头2的制造难度。

综上所述,使用时,将带有螺纹结构13的连接头12旋拧于户外机箱(图中未示出)的透气阀安装孔上,同时,将带气管200的快插插座300(图中未示出)与该快插接头2的插拔式连接头22进行插入配合连接后,即可对该户外机箱进行抽气或充气,以完成气密测试。

上述连接头12适合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或其它非功能性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这样,由于螺纹连接的密封性较高,因而,可以提高该连接头12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连接的密封性,避免在对户外机箱进行气密测试时,发生漏气的情况。此外,本申请的转接结构只需简单地把转接头1中的连接头12旋拧于户外机箱的透气阀安装孔上,同时,将快插接头2中的插拔式连接头22通过气管200与抽气设备或充气设备上的快插插座300连接后进行气密测试,通过使用本申请的转接结构,无需设计加工专用的工装托板和不同的堵头机构推进装置,同时,本申请的转接结构可以适合于具有相同透气阀安装孔的不同大小户外机箱,因而,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