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式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9865发布日期:2018-11-20 19:18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特别涉及一种溢流式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水龙头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从老式铸铁工艺发展到电镀旋钮式的,又发展到不锈钢单温单控水龙头、不锈钢双温双控龙头、厨房半自动龙头。

现有水龙头在使用时,由于其出水方向朝下,在使用时,必须将手或容器放置在水龙头出水口的正下方,经常在将手抬起的时候会撞在水龙头上,给使用者带来困扰,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溢流式水龙头,在使用时,不需要将手放在水龙头的正下方,避免撞伤手,且出水流速下降,避免出水过快在使用时的水花四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溢流式水龙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壳体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顶部设置有挡板。

采用上述方案,导流槽的设置,为水的流动提供了导向作用,使得经进水口的水从出水口流出后沿导流槽流动,在水的流速及重力的作用下,水经导流槽的开口流出以后会继续向前流出形成弧线形轨迹,人们在使用时,不需要将手放到水龙头出水口的底部,避免人手抬起时,撞在水龙头上;且水流动到导流槽的开口端时水流速度下降可以进一步减小对使用者的冲击,避免出水过快在使用时的水花四溅。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抵接于所述导流槽内壁的侧面水平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抵接于所述导流槽内壁的密封条。

采用上述方案,密封条的设置,保证了容置槽与挡板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了出水口水流过大时水从挡板与导流槽的内壁之间流出,进一步保证了水龙头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陶瓷阀芯,所述陶瓷阀芯的底部设置有分别连接于热水管和冷水管的进口,所述陶瓷阀芯还包括出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陶瓷阀芯的手柄;所述陶瓷阀芯的顶部套有用于固定陶瓷阀芯的阀芯环,陶瓷阀芯与把手之间还设置有阀芯装饰环,所述阀芯环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阀芯装饰环螺纹固定于阀芯环上。

采用上述方案,冷水和热水进入到陶瓷阀芯内混合,混合后的水从陶瓷阀芯的出口流出,通过手柄控制陶瓷阀芯工作,控制水流的大小及混合后水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套设于阀芯环上并与阀芯环螺纹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挡板上开设螺孔与阀芯环螺纹固定,限制了阀芯环与挡板的相对位置,且阀芯环是套设在陶瓷阀芯上的,进而实现陶瓷阀芯与挡板以及手柄的位置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水平延伸有定位板,所述陶瓷阀芯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壁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定位板以及安装板的螺钉固定,使得陶瓷阀芯固定于壳体内,此时由于阀芯环套设于陶瓷阀芯的顶部,且阀芯环与挡板螺纹连接,将挡板牢牢的固定在导流槽内,保证了水龙头的稳定性;通过安装板抵接于壳体的内壁,使得经陶瓷阀芯出口流出的水只能从水龙头的出水口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壁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有抵接于所述壳体内壁的环形密封圈。

采用上述方案,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水龙头的气密性,保证了经陶瓷阀芯混合后的水只能经水龙头的出水口流出,保证了水龙头的正常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导流槽的开口一侧向下弯折有挡边。

采用上述方案,挡边的设置,可以限制水流量,减小对使用者的冲击,避免出水过快在使用时的水花四溅。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槽的开口一端侧壁均设置有圆弧倒角。

采用上述方案,圆弧倒角的设置,使得该水龙头在使用时安全性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水经导流槽的开口流出以后会继续向前流出形成弧线形轨迹,人们在使用时,不需要将手放到水龙头出水口的底部,避免人手抬起时,撞在水龙头上;且水流动到导流槽的开口端时水流速度下降可以进一步减小对使用者的冲击,避免出水过快在使用时的水花四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水龙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水龙头除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进水口;12、定位板;13、出水口;2、陶瓷阀芯;21、出口;22、安装板;221、环槽;23、环形密封圈;3、热水管;4、冷水管;5、手柄;6、阀芯环;7、阀芯装饰环;8、导流槽;9、挡板;91、挡边;92、容置槽;93、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溢流式水龙头,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11。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壳体1内设置有陶瓷阀芯2,陶瓷阀芯2的外侧壁与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间隔有距离,陶瓷阀芯2的底部设置有分别连接于热水管3和冷水管4的进口,陶瓷阀芯2还包括出口21,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陶瓷阀芯2的手柄5;陶瓷阀芯2的顶部套设有用于固定陶瓷阀芯2的阀芯环6,陶瓷阀芯2与把手之间还设置有阀芯装饰环7,阀芯环6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阀芯装饰环7螺纹固定于阀芯环6上;通过手柄5控制陶瓷阀芯2工作,控制冷水和热水于陶瓷阀芯2内混合后的水温以及水流的大小。

结合图2和图4所示,壳体1的内壁上水平延伸有定位板12,陶瓷阀芯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22,安装板22的外侧壁抵接于壳体1的内壁,定位板12与安装板2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定位板12设置有两个,以保证陶瓷阀芯2与定位板12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陶瓷阀芯2底部的安装板22呈圆盘状设置,且为了保证水龙头的气密性,在安装板22的外侧设置有环槽221,且于环槽221内安装有抵接于壳体1内壁的环形密封圈23。

再结合图1所示,壳体1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口13,壳体1于出水口13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槽8,为水的流动提供了导向作用;在水的流速及重力的作用下,水经导流槽8的开口流出以后会继续向前流出形成弧线形轨迹,人们在使用时,不需要将手放到水龙头出水口13的底部,从而避免了人手抬起时撞在水龙头上,使用更加方便。

由于水是经出水口13流至导流槽8内,水流动到导流槽8开口端时的水流速度有所下降,可以进一步减小对使用者的冲击,避免出水过快在使用时的水花四溅。

结合图2和图5所示,导流槽8的顶部设置有挡板9,挡板9上开设有螺孔,螺孔套设于阀芯环6上并与阀芯环6螺纹固定,由于陶瓷阀芯2的位置固定,阀芯环6套设于阀芯环6上,此时挡板9与阀芯环6螺纹固定,实现了挡板9的位置固定;挡板9靠近导流槽8的开口一侧向下弯折有挡边91,可以限制水流量,以进一步减小对使用者的冲击,避免出水过快在使用时的水花四溅。

挡板9抵接于导流槽8内壁的侧面水平设置有容置槽92,容置槽92内设置有抵接于导流槽8内壁的密封条93,以保证容置槽92与挡板9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了出水口13水流过大时水从挡板9与导流槽8的内壁之间流出,保证了水龙头的密封性。为保证水龙头的使用安全,将导流槽8开口的一端侧壁均设置为圆弧状。

在使用时,冷水和热水经冷水管4和热水管3流至陶瓷阀芯2内混合后,从陶瓷阀芯2的出口21流出,并经陶瓷阀芯2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流至出水口13后经导流槽8流出,人们只需要将手放在导流槽8出口21的斜下方即可使用饮用水,减小手抬起时撞击水龙头的几率,且该水龙头流出的水流速度较小,可以减小对使用者的冲击,避免出水过快在使用时的水花四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