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阀芯及使用该阀芯的蝶阀、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5081发布日期:2018-12-21 20:3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翻转阀芯及使用该阀芯的蝶阀、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阀芯及使用该阀芯的蝶阀、接线盒。



背景技术:

阀门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于开合的机械组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管道。蝶阀作为阀门的一种,主要包括阀体、阀杆以及碟板,蝶阀主要通过随阀杆旋转而转动的碟板实现对流体管道内流体的开启、关闭以及调节。现有技术中的蝶阀按照驱动方式主要分为电动蝶阀、气动蝶阀、液动蝶阀以及手动蝶阀。其中电动蝶阀主要通过电动执行器进行驱动。电动执行器包括电机、减速器、力矩行程限制器、过力矩保护机构、开关控制箱、手轮以及机械限位装置,鉴于电动执行器内部的装置较多,电动执行器的体量一般比较大,这使得电动蝶阀不能很好的适用于一些应用空间较小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阀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蝶阀不能适用于应用空间较小的应用场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翻转阀芯的蝶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翻转阀芯的接线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阀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翻转阀芯包括沿轴向依次布置的阀杆和翻转阀片,阀杆和翻转阀片之间设有用于在阀杆沿轴向往复移动时驱动翻转阀片转动的丝杆传动结构,翻转阀芯还包括用于驱动阀杆沿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结构。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驱动结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阀杆沿轴向正向移动的驱动线圈,以及在线圈断电时用于驱动阀杆反向复位的弹性件。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驱动线圈至少有两个,各驱动线圈分别用于驱动所述阀杆进行不同设定距离的正向移动。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翻转阀芯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翻转阀片转动至相应设定工作位置时对阀杆进行锁止的弹性锁止结构,弹性锁止结构包括用于配合使用以实现锁止的卡槽及弹性卡销,卡槽和弹性卡销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阀杆上。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卡销具有用于与卡槽插接的插接端,所述卡槽的槽口和/或弹性卡销的插接端设有用于在卡槽和弹性卡销相对错位时引导所述插接端从卡槽中脱出的解锁斜面。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丝杆传动结构包括螺杆以及与螺杆转动配合的转动件,所述螺杆与转动件的其中一个与翻转阀片固定连接,另一个与阀杆固定连接。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所述转动件为螺母或C型件。

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翻转阀芯还包括在翻转阀芯发生卡死现象时用于向阀杆提供回位作用力的回位线圈。

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翻转阀芯还包括阀芯外壳,所述驱动结构固定在阀芯外壳内部,所述阀杆导向移动装配在阀芯外壳内部。

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翻转阀芯还包括用于防止翻转阀片发生沿阀杆轴向移动的阀片挡止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蝶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蝶阀包括阀管和翻转阀芯,所述翻转阀芯包括沿轴向依次布置的阀杆和翻转阀片,阀杆和翻转阀片之间设有用于在阀杆沿轴向往复移动时驱动翻转阀片转动的丝杆传动结构,翻转阀芯还包括用于驱动阀杆沿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结构。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驱动结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阀杆沿轴向正向移动的驱动线圈,以及在线圈断电时用于驱动阀杆反向复位的弹性件。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驱动线圈至少有两个,各驱动线圈分别用于驱动所述阀杆进行不同设定距离的正向移动。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翻转阀芯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翻转阀片转动至相应设定工作位置时对阀杆进行锁止的弹性锁止结构,弹性锁止结构包括用于配合使用以实现锁止的卡槽及弹性卡销,卡槽和弹性卡销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阀杆上。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卡销具有用于与卡槽插接的插接端,所述卡槽的槽口和/或弹性卡销的插接端设有用于在卡槽和弹性卡销相对错位时引导所述插接端从卡槽中脱出的解锁斜面。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丝杆传动结构包括螺杆以及与螺杆转动配合的转动件,所述螺杆与转动件的其中一个与翻转阀片固定连接,另一个与阀杆固定连接。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所述转动件为螺母或C型件。

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翻转阀芯还包括在翻转阀芯发生卡死现象时用于向阀杆提供回位作用力的回位线圈。

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翻转阀芯还包括阀芯外壳,所述驱动结构固定在阀芯外壳内部,所述阀杆导向移动装配在阀芯外壳内部。

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翻转阀芯还包括用于防止翻转阀片发生沿阀杆轴向移动的阀片挡止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接线盒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接线盒内空气的排风机,还设置有用于将排风机的排风口进行关闭或开启的排风蝶阀,所述排风蝶阀包括阀管和翻转阀芯,所述翻转阀芯包括沿轴向依次布置的阀杆和翻转阀片,阀杆和翻转阀片之间设有用于在阀杆沿轴向往复移动时驱动翻转阀片转动的丝杆传动结构,翻转阀芯还包括用于驱动阀杆沿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结构。

有益效果:接线盒主要用于过渡和转接电线,其内部常常布置有很多用于电线转接的接线端子、铜板以及裸露的铜线,当这些接线端子、铜板以及铜线上流经电流时,受本身电阻影响接线端子、铜板以及铜线会发热,当不通过电流时,接线端子、铜板以及铜线又会再次冷却,由于接线盒内部的电流常常是间歇性通断的,这种冷热交替的过程会导致接线盒中的空气很容易产生露点凝露现象,形成的水珠很容易分布在接线盒子内部的接线端子、铜板以及裸露的铜线上,进而导致接线盒子内部结构爬电距离不够给周围人员带来人身触电风险,还会对应用接线盒的设备带来绝缘失效风险。鉴于此,通过在接线盒上安装排风机对接线盒内部的潮湿环境进行除湿,但是当接线盒内部的环境不需要进行除湿时,由于接线盒的正常工作环境需要处于相对密封的工作环境,排风机上的排风口需要进行关闭,因此就需要再排风机的排风口处安装蝶阀,现有技术中的蝶阀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这种应用空间较小的环境。本实用新型中的蝶阀通过将阀杆与翻转阀片之间采用丝杆传动结构,并利用小型驱动结构进行阀杆轴向驱动的整体结构实现了蝶阀的小型化和轻量化,满足了空间较小的应用场景的作业需求。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驱动结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阀杆沿轴向正向移动的驱动线圈,以及在线圈断电时用于驱动阀杆反向复位的弹性件。驱动线圈的体量很小,并在通电的情况下能够满足驱动阀杆进行轴向运动的需求,弹性件用于在线圈断电时对阀杆进行复位,进而实现了在接线盒内不需要进行除湿时,将排风口进行关闭的目的。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驱动线圈至少有两个,各驱动线圈分别用于驱动所述阀杆进行不同设定距离的正向移动。采用多种驱动线圈的结构,满足了蝶阀不同开启程度的需求,通过驱动线圈驱动阀杆进行不同设定距离的移动,阀杆运动移动距离的不同会带动翻转阀片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实现了不同翻转阀片不同设定工作位置的工作要求。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翻转阀芯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翻转阀片转动至相应设定工作位置时对阀杆进行锁止的弹性锁止结构,弹性锁止结构包括用于配合使用以实现锁止的卡槽及弹性卡销,卡槽和弹性卡销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阀杆上。卡槽和弹性卡销的配合关系简单方便,当阀杆在驱动线圈的驱动作用下发生位移时,弹性卡销会在阀杆运动了设定距离的长度后,插入卡槽内从而实现了将阀杆的运动及时叫停的目的,进而实现了翻转阀片翻转不同设定角度的目的。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卡销具有用于与卡槽插接的插接端,所述卡槽的槽口和/或弹性卡销的插接端设有用于在卡槽和弹性卡销相对错位时引导所述插接端从卡槽中脱出的解锁斜面。方便了对卡槽和弹性卡销的解锁,便于阀杆的复位,解锁斜面使得弹性卡销在施加很小的反向作用力后既能实现与卡槽的脱离。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丝杆传动结构包括螺杆以及与螺杆转动配合的转动件,所述螺杆与转动件的其中一个与翻转阀片固定连接,另一个与阀杆固定连接。螺杆与转动件的配合结构简单、方便,便于蝶阀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所述转动件为螺母或C型件。

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翻转阀芯还包括在翻转阀芯发生卡死现象时用于向阀杆提供回位作用力的回位线圈。回位线圈在翻转阀片不能正常关闭时,能够向阀杆施加反向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将阀杆回位的目的。

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翻转阀芯还包括阀芯外壳,所述驱动结构固定在阀芯外壳内部,所述阀杆导向移动装配在阀芯外壳内部。阀芯外壳的布置实现了翻转阀芯的整体结构固定,有利于翻转阀芯的产品化生产和销售。

技术方案10,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翻转阀芯还包括用于防止翻转阀片发生沿阀杆轴向移动的阀片挡止结构。阀片挡止结构能够避免阀片跟随阀杆进行沿阀杆轴向的运动,使得翻转阀片只发生旋转运动。

技术方案11,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接线盒还包括设置在接线盒本体上用于充入干燥空气的进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接线盒本体上用于将进风机的进风口开启或关闭的进风蝶阀。进风机的布置能够实现接线盒内部的气流的循环流通,方便接线盒内部除湿。

技术方案12,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接线盒还包括设置在接线盒本体上用于加热接线盒内部环境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能够将接线盒内部的凝水加热成水蒸汽,然后通过气流的流动排至接线盒外侧。

技术方案13,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接线盒还包括设置在接线盒本体上用于监测接线盒内环境的环境监测器。环境监测器能够让外部人员对接线盒内部的环境时时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的实施例1的接线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接线盒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的实施例1的接线盒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的实施例1的翻转阀芯的透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的实施例1的翻转阀芯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的实施例1的翻转阀芯的弹性卡销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的实施例1的翻转阀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的实施例1的翻转阀芯的立体图;

图中:1-线圈控制接口,2-回位线圈,3-弹性卡销,4-复位弹簧,5-C型件,6-螺杆,7-翻转阀片,8-90°开度线圈,9-45°开度线圈,10-出风机,11-温湿度传感器插座,12-风机及蝶阀插座,13-进风机,14-PTC加热器,15-高压线束防水锁紧头,16-OT接线端子,17-PTC加热器插座,18-温湿度传感器探头,19-阀杆,20-卡槽,21-阀芯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的具体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接线盒本体上设置有环境监测器、进风机13、出风机10、蝶阀以及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环境监测器为用于监测接线盒内温度和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插座11和温湿度传感器探头18,加热装置为PTC加热器14。接线盒本体的外侧还设置有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用于接受温湿度传感器发出的监测信号,并对温湿度传感器发出的监测信号进行判断,若是需要对接线盒内部环境进行除湿,智能控制器会依据对监测信号的判断结果发出不同的指令信号。进风机13用于向接线盒内部充入气体,排风机用于将接线盒内气体排出。进风机13和排风机运转时,在接线盒内部形成流动的气流,气流会将接线盒内部湿度较高的气体排出。加热装置主要在接线盒内部湿度较大时开启,由于湿度大,接线盒内很容易形成凝水,仅仅通过气流流动的方式不容易将凝水排出接线盒,通过加热装置的加热将凝水变成水蒸汽,然后通过流动的气流排出接线盒。蝶阀主要作用于接线盒上的进风口以及排风口,当接线盒内部环境干燥不需要进行除湿时,蝶阀将接线盒上的进风口和排风口进行封闭以将接线盒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隔离,避免外界空气和灰尘进入接线盒内部,当接线盒内部需要进行除湿时,蝶阀根据智能控制器发出的不同指令信号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启,当接线盒内部环境仅需要开启进风机13和排风机进行流动气流除湿时,蝶阀开启的程度较小;当接线盒内部环境需要通过加热装置加热才能除湿时,蝶阀完全开启,本实施例中的蝶阀有两个,分别对应安装在接线盒上进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安装在进风口处的为进风蝶阀,安装在排风口处的为排风蝶阀。

本实施例中智能控制器设置在接线盒的外侧,智能控制器采用51单片机进行编程设计以及PCB印刷电路板的印刷开发。智能控制器发出的用于启动相关设备的指令信号有两种,其中一种在接线盒内部环境湿度较小时(一般指接线盒内相对湿度大于70%,小于90%时),用于开启进风机13、出风机10以及蝶阀,此时蝶阀的开启幅度较小,进风机13、出风机10的转速为全速的二分之一;另一种指令信号在接线盒内部环境湿度较大时(一般指接线盒内相对湿度大于90%时),用于开启进风机13、出风机10、加热装置以及蝶阀,此时蝶阀处于完全开启,进风机13、出风机10为全速运转。智能控制器由新能源汽车的车载电池供电,向智能控制器供电的电路上设置有用于过滤电流中干扰杂波以向智能控制器提供纹波稳定的直流电的直流滤波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向智能控制器供电的电压为24V。智能控制器上还连接有声光报警装置,声光报警装置包括蜂鸣器以及用于在驾驶室内仪表显示接线盒内温湿度情况的CAN通讯采集系统。蜂鸣器用于向驾驶人员提醒接线盒内部的湿度的具体情况,当接线盒内相对湿度较小时,蜂鸣器开启二分之一的声响以及亮度,当接线盒内的相对湿度较大时,蜂鸣器的声响和亮度完全开启。

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采用PTC加热器14,PTC加热器14有两个,两个PTC加热器14均布置在接线盒内并沿着接线盒相对分布的两个内侧面进行布置,接线盒内部布置有OT接线端子16,每个OT接线端子16对应一个高压线束防水锁紧头15,两个PTC加热器14分别布置在对应OT接线端子16与接线盒内壁的之间的位置。PTC加热器14上连接有PTC加热器插座17。

蝶阀包括翻转阀芯和阀管,本实施例中的阀管为设置在接线盒上供接线盒内部空气与接线盒外部空气交换的进风管道、出风管道,进风管道构成进风口,出风管道构成排风口。本实施例的翻转阀芯包括阀芯外壳21、翻转阀片7、线圈控制接口1、回位线圈2、弹性卡销3、弹性件、阀杆19以及驱动线圈,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线圈包括45°开度线圈9以及90°开度线圈8。翻转阀片7主要用于将接线盒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行遮挡和开启。45°开度线圈9用于在接线盒内部湿度较小时实现翻转阀片7的45°半开开度,90°开度线圈8用于在接线盒内部湿度较大时实现翻转阀片7的90°全开开度。线圈控制接口1用于向回位线圈2和驱动线圈提供电流。阀杆19与翻转阀片7之间通过丝杆传动结构传动连接,传动连接结构包括螺杆6以及与螺杆6转动配合的转动件,本实施例中转动件为截面为C型的C型件5。翻转阀片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杆,螺杆6连接在连接杆的端部,C型件5连接在阀杆19的端部,C型件5的开口套在螺杆6上,当阀杆19在驱动线圈的作用下发生沿着阀杆19轴向的正向移动时(正向移动指的是阀杆19发生远离翻转阀片7的运动),阀杆19的正向移动在螺杆6与C型件5的作用下会转化为翻转发片的转动。

45°开度线圈9、90°开度线圈8、阀杆19、弹性件均布置在阀芯外壳21的内部,45°开度线圈9、90°开度线圈8固定在阀芯外壳21的线圈环槽内,阀杆19导向装配在阀芯外壳21内,阀杆19可以沿着阀杆19的轴向进行往复运动。弹性件为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套设在阀杆19上,复位弹簧4的一侧通过阀芯外壳21进行挡止,复位弹簧4的另一侧通过C型件5进行挡止。

阀芯外壳21的内部还布置有弹性锁止结构,弹性锁止结构用于将发生正向移动的阀杆19进行锁止,以限制驱动线圈作用下的阀杆19发生设定距离的正向位移,通过控制阀杆19的正向位移达到控制翻转阀片7发生不同旋转角度的目的,进而达到实现蝶阀不同程度的开启。弹性锁止结构包括卡槽20和弹性卡销3,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锁止结构还包括一段套设在阀杆19上的轴套,弹性卡销3固定在轴套上,卡销设置在阀杆19的外周面处,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线圈包括45°开度线圈9和90°开度线圈8,对应于不同驱动线圈的弹性锁止结构也有两套,一套用于锁止45°开度线圈9驱动的阀杆19运动,另一套用于锁止90°开度线圈8驱动的阀杆19运动。以45°开度线圈9驱动为例,当阀杆19的轴向位移达到设定距离后(即翻转阀片7进行45°的旋转后),此时阀杆19上的用于锁止45°开度线圈9驱动的卡槽20与配套的弹性卡销3对齐,弹性卡销3插入卡槽20内,从而将运动的阀杆19锁止。另一套用于锁止90°开度线圈8驱动的弹性锁止结构与上述45°开度线圈9驱动的阀杆19锁止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由于阀杆19发生正向位移时会压缩复位弹簧4,当对应的驱动线圈断电后,阀杆19会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重新回到起始位置,此时翻转阀片7发生逆向旋转,从而实现将蝶阀关闭,将接线盒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隔离。

回位线圈2用于实现在蝶阀断电后翻转阀片7出现卡死或卡滞的现象时,通过向蝶阀的回位线圈2输入一个电压信号,强大的磁力会给阀杆19一个反向的作用力,将阀杆19推向翻转阀片7,此时两个弹型卡销会从对应的卡槽20中弹出,翻转阀片7在丝杆传动结构的传动作用下,实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蝶阀的关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蝶阀的插座与风机共用一个插座,即图中风机及电磁阀风门插座。智能控制器通过风机及蝶阀插座12实现对风机、蝶阀的控制。

此外为了避免卡槽20和弹性卡销3在接线盒除湿完毕后出现不容易解锁的现象,卡槽20朝向回位线圈2的一侧槽口设置有解锁斜面,这样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弹性卡销3与在槽口解锁斜面的引导作用下从卡槽20内脱离。

本实施例中的接线盒在使用时,安装在接线盒内的温湿度传感器探头18将监测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器,当传递的接线盒内湿度较小,即接线盒内相对湿度大于70%、小于90%时,智能控制器向进风机13、出风机10以及蝶阀发出指令信号,此时进风机13和出风机10均同时开启并进行二分之一转速的运行,蝶阀进行45°开启幅度的开启。同时,智能控制器在接收到监测信号后,向蜂鸣器以及CAN通讯采集系统发出指令信号,蜂鸣器进行二分之一响度和二分之一亮度的开启,CAN通讯采集系统向汽车驾驶室内仪表发出指令,并通过仪表向司机提示温湿度情况。接线盒内的气体在进风机13和出风机10形成的流动气流的作用下被排出接线盒。当接线盒内部的相对湿度小于等于30%,温度降至25°~30°时,蜂鸣器停止报警,CAN通讯采集系统的警示同步消除,进风机13、出风机10也停止运转,蝶阀也同时断电,蝶阀的翻转阀片7在内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将出风口和进风口关闭。

当传递的接线盒内湿度较大,即接线盒内相对湿度大于90%时,智能控制器向进风机13、出风机10以及蝶阀发出指令信号,此时进风机13和出风机10均同时开启并进行全速运行,蝶阀进行90°开启幅度的开启,同时,智能控制器在接收到监测信号后,向蜂鸣器、PTC加热器14以及CAN通讯采集系统发出指令信号,蜂鸣器进行全部响度和全部亮度的开启,CAN通讯采集系统向汽车驾驶室内仪表发出指令,并通过仪表向司机提示温湿度情况。接线盒内的气体在PTC加热器14的加热作用下将接线盒内的凝水变成水蒸汽,相对湿度较大的气体在进风机13和出风机10形成的流动气流的作用下被排除接线盒。当接线盒内部的相对湿度小于等于30%,温度降至25°~30°时,蜂鸣器停止报警,CAN通讯采集系统的警示同步消除,进风机13、出风机10以及PTC加热器14也停止运转,蝶阀断电,蝶阀的翻转阀片7在内部复位弹簧4以及滑动涡轮的作用下分别将气体出口和进口关闭。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翻转阀片随着阀杆的运动产生沿着阀杆轴向的移动,翻转阀芯上还设置有阀片挡止结构,阀片挡止结构包括设置在螺杆周向的环槽,还包括固定在阀芯外壳上的挡片,挡片插入环槽内,这样由于挡片与环槽的挡止配合限制了翻转阀片发生沿着阀杆轴向的位移,使得翻转阀片只能发生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杆与C型件可以互换位置,C型件固定在翻转阀片上,螺杆固定在阀杆的一端;C型件也可以替换为螺母。

在其他实施例中:解锁斜面可以设置在弹性卡销的插接端,弹性卡销呈现出插接端为楔形的构造。

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弹簧可以布置在C型件与翻转阀片之间的位置,当阀杆进行正向位移后,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待阀杆复位时,通过复位弹簧的拉力作用实现阀杆的复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锁止结构布置在阀芯壳体的外侧,例如可以延长阀杆长度,使得阀杆长度伸出回位线圈一侧,卡槽与弹性卡销布置在阀杆的延伸段上;另外,弹性卡销与卡槽可以互换位置,弹性卡销布置在阀杆上,卡槽布置在对应的轴套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线圈可以只布置一个,利用对流经驱动线圈的电流大小的控制来实现对翻转阀片不同的开启程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PTC加热器可以只设置在进风口位置,利用流动的热气流将接线盒内的凝水加热并蒸发。

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机和出风机布置在接线盒相对分布的两个侧面处,这样使得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避免气流出现涡流的现象。

在其他实施例中:温湿度传感器可以为分开布置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各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均布在接线盒的各处,避免由于接线盒内出现局部湿度较大而监测不到的情况。

在其他实施例中:阀片可以为方形等其他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蝶阀的实施例:蝶阀包括阀管以及翻转阀芯,翻转阀芯包括阀片,阀片位于阀管内,蝶阀的具体结构与上述接线盒中蝶阀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阀芯的实施例:翻转阀芯的具体结构与上述接线盒中翻转阀芯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