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9077发布日期:2019-01-22 21:1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污进水阀的阀针与止水垫或上盖两者之一固定连接,止水垫通过压力差作用力前后移动进而实现进水或止水,背压腔具有连通进水通道的过流孔,阀针随止水垫或上盖两者之一相对止水垫或上盖两者之另一运动,进而可对残留在过流孔处的泥沙进行清理,防止过流孔被泥沙堵塞,影响进水阀的进水功能,但是当水质较脏时,容易存在阀针被过流孔卡死的情况,使得止水垫无法向止水方向移动,导致进水阀止水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当阀针与过流孔之间卡死时,止水单元仍可相对压盖活动,从而避免进水阀的止水功能失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包括进水通道(11)、出水通道(12),还包括:

止水单元(20),用于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11)和所述出水通道(12);

压盖(30),与所述止水单元(20)配合形成一背压腔(13),所述背压腔(13)设有通孔部(22),该通孔部(22)设有连通所述进水通道(11)的过流孔(14);

阀针(40),所述阀针(40)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和/或,所述通孔部(22)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另一相对固定;

当所述阀针(40)不受阻力或受到的阻力不足以克服所述预定力时,所述阀针(40)与所述过流孔(14)可相对活动配合,以使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

当所述阀针(40)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仍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

优选的,所述阀针(40)在所述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所述阀针(40)包括阀针第一端(41)和阀针第二端(42),当所述阀针第一端(41)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进而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

优选的,所述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之间形成一负压腔(43),所述预定力为所述负压腔(43)的负压压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负压压力时,所述阀针(40)第二端(42)克服所述负压压力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之间设有弹性件(45)或磁性件,所述预定力为所述弹性件(45)的弹性力或磁性件的磁吸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弹性力或磁吸力时,所述阀针(40)第二端(42)克服所述弹性力或所述磁吸力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阀针在所述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所述阀针(40)包括阀针第一端(41)和阀针第二端(42),当所述阀针第一端(41)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阀针第一端(41)和所述阀针第二端(42)之间相对活动,进而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

优选的,所述阀针(40)为弹性伸缩式结构;所述预定力为所述阀针(40)的弹性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弹性力时,所述阀针(40)拉伸以使所述阀针第一端(41)与所述阀针第二端(42)之间相对活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阀针(40)采用两段式,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通过磁吸力吸合或通过拉簧连接配合;所述预定力为阀针(40)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磁吸力或弹性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磁吸力或弹性力时,所述阀针第一端(41)和所述阀针第二端(42)之间相对活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通孔部(22)在所述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另一相对固定,当所述阀针(40)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通孔部(2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另一相对活动。

优选的,所述过流孔(14)设置在所述止水单元(20)上,进水阀进水时,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分为主水路及支水路,所述主水路对所述止水单元(20)产生一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方向一致的顺向水压;所述支水路的水流穿过所述止水单元(20)上的过流孔(14)进入所述背压腔(13),并对所述止水单元(20)产生一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方向相反的逆向水压。

优选的,所述过流孔(14)设置在所述压盖(30)上,进水阀进水时,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分为主水路及支水路,所述主水路对所述止水单元(20)产生一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方向相反的逆向水压;所述支水路的水流穿过所述压盖(30)上的过流孔(14)进入所述背压腔(13),并对所述止水单元(20)产生一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方向一致的顺向水压。

优选的,所述背压腔(13)还设有一连通大气的泄压孔(15);通过打开或关闭所述泄压孔(15)对所述背压腔(13)进行压力控制,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的两侧形成压力差;所述止水单元(20)在所述压力差作用下移动进而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11)和所述出水通道(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当所述阀针不受阻力或受到的阻力不足以克服所述预定力时,所述阀针与所述过流孔可相对活动配合,以使所述止水单元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活动;当所述阀针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止水单元在进水阀的水压下仍可相对所述压盖活动,使得阀针与过流孔之间卡死时止水单元仍可相对压盖活动,从而避免进水阀的止水功能失效,导致进水阀不止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阀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正常止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异常卡死时的止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正常止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异常卡死时的止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正常止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异常卡死时的止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正常止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异常卡死时的止水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

11-进水通道;12-出水通道;13-背压腔;14-过流孔;15-泄压孔;

20-止水单元(止水垫);21-止水面;22-通孔部;

30-压盖;

40-阀针(伸缩式、两段式);41-阀针第一端(与过流孔相对活动设置);42-阀针第二端(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压盖或止水单元相对固定);43-负压腔;44-密封圈;45-弹性件;

50-进水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阀针第二端采用负压进行固定,通孔部设置在止水单元)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包括:

进水通道11、出水通道12;

止水单元20,用于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11和所述出水通道12;

压盖30,与所述止水单元20配合形成一背压腔13,所述背压腔13设有通孔部22,该通孔部22设有连通所述进水通道11的过流孔14;

阀针40,所述阀针40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和/或,所述通孔部22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另一相对固定;

当所述阀针40不受阻力或受到的阻力不足以克服所述预定力时,所述阀针40与所述过流孔14可相对活动配合,以使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课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

当所述阀针40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仍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

对于进水通道11和出水通道12的开闭控制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压腔13还设有一连通大气的泄压孔15;通过打开或关闭所述泄压孔15对所述背压腔13进行压力控制,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的两侧形成压力差;所述止水单元20在所述压力差作用下移动进而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还可以采用其他控制结构来控制止水单元20的移动或变形从而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11和所述出水通道12。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针40在所述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所述阀针40包括阀针第一端41和阀针第二端42,当所述阀针第一端41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进而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力”是指当过流孔14被水流中的杂质堵塞时,阀针第一端41与过流孔14卡死,阀针第一端41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受到的阻力。

对于阀针第二端42的安装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之间形成一负压腔43,所述预定力为所述负压腔43的负压压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负压压力时,所述阀针40第二端42克服所述负压压力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具体的,所述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压盖30形成一负压腔43。

对于过流孔14的设置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流孔14设置在所述止水单元20上,进水阀进水时,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分为主水路及支水路,所述主水路对所述止水单元20产生一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方向一致的顺向水压;所述支水路的水流穿过所述止水单元20上的过流孔14进入所述背压腔13,并对所述止水单元20产生一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方向相反的逆向水压。

本实施例的止水原理如下:

如图3所示,正常使用时,所述负压腔43的吸力作用下,保持与压盖30相对固定的位置。

如图4所示,当水质较脏,所述阀针40与止水单元20配合处(过流孔14)卡死时,所述阀针40在所述背压腔13的逆向水压的作用下,阀针第二端42相对压盖30活动,使得阀针40与所述止水单元20一起往止水方向移动,从而保证正常止水。

当阀针第一端41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除了通过使阀针第二端42相对压盖30活动的方式确保正常止水外,本实施例还可采用:

所述阀针在所述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所述阀针40包括阀针第一端41和阀针第二端42,当所述阀针第一端41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阀针第一端41和所述阀针第二端42之间相对活动,进而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之一:阀针采用可弹性伸缩的整体式结构:

具体的,所述阀针40为弹性伸缩式结构;所述预定力为所述阀针40的自身弹性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弹性力时,所述阀针40被拉伸以使所述阀针第一端41与所述阀针第二端42之间相对活动配合,从而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

优选方案之二:阀针采用分体式结构:

具体的,所述阀针40采用两段式,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通过磁吸力吸合或通过拉簧连接配合;所述预定力为阀针40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磁吸力或弹性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磁吸力或弹性力时,所述阀针第一端41和所述阀针第二端42之间相对活动配合,从而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

第二实施例(阀针第二端采用弹性力进行固定,通孔部设置在止水单元)

如图5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阀针40第二端的安装方式,本实施例的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之间设有弹性件45,所述预定力为所述弹性件45的弹性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弹性力时,所述阀针40第二端42克服所述弹性力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

除了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安装结构,所述阀针第二端42的安装方式还可以采用: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之间设有磁性件,所述预定力为所述磁性件的磁吸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磁吸力时,所述阀针40第二端42克服所述磁吸力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所述阀针第二端42除了上述的负压压力、弹性力、磁吸力的安装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可分离式安装结构,使得当阀针第一端41被卡死时,阀针第二端42可活动,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止水原理如下:

如图5所示,正常使用时,所述阀针40在所述弹性件45的弹性力作用下,保持与压盖30相对固定的位置。

如图6所示,当水质较脏,所述阀针40与止水单元20配合处(过流孔14)卡死时,所述阀针40在所述背压腔13的逆向水压的作用下,阀针第二端42相对压盖30活动,使得阀针40与所述止水单元20一起往止水方向移动,从而保证正常止水。

第三实施例(阀针第二端采用负压进行固定)

如图7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阀针第二端42在负压腔43的吸力作用下与止水单元20相对固定,所述过流孔14设置在所述压盖30上,进水阀进水时,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分为主水路及支水路,所述主水路对所述止水单元20产生一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方向相反的逆向水压;所述支水路的水流穿过所述压盖30上的过流孔14进入所述背压腔13,并对所述止水单元20产生一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方向一致的顺向水压。

所述过流孔14设置在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任一即可,或者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之间的其他部件上,主要是使所述背压腔13与所述进水通道11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止水原理如下:

如图7所示,正常使用时,所述阀针40在所述负压腔43的吸力作用下(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的,采用阀针40在弹性件45的弹性力作用下或磁性件的磁吸力作用下),保持与止水单元20相对固定的位置。

如图8所示,当水质较脏,所述阀针40与压盖30配合处(过流孔14)卡死时,所述阀针40在所述背压腔13的顺向水压的作用下,阀针第二端42相对止水单元20活动,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独自往止水方向移动,从而保证正常止水。

第四实施例(通孔部通过弹性件与止水单元相对固定)

如图9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通孔部22在所述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另一相对固定,当所述阀针第一端41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通孔部2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另一相对活动,具体的,阀针第二端42固定在压盖30上,而通孔部22设于止水单元20上并与止水单元20之间设有弹性件45,弹性件45的弹性力作为所述预定力,所述通孔部22在所述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相对固定,当所述阀针第一端41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通孔部22与所述止水单元20相对活动,从而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当然,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类似的,本实施例通孔部22与止水单元20相对固定的预定力也可以是通孔部22与止水单元20之间的负压力或磁吸力等,其它未述部分与上述相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