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低温耐冲击的PP-R管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0819发布日期:2019-02-10 23:4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低温耐冲击的PP-R管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低温耐冲击的PP-R管材。



背景技术:

PP-R管材又称三型聚丙烯管,又叫共聚聚丙烯管或PPR管,具有节能节材、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且不结垢、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乡给排水、城市燃气、电力和光缆护套、工业流体输送、农业灌溉等建筑业、市政、工业和农业领域。

现有市场上的PP-R管材普遍存在以下缺点:抗低温效果差,管材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发生冻裂的状况,同时不具备延展性,在较大冲击力作用下,将会出现损坏的情况,从而造成经济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低温耐冲击的PP-R管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抗低温耐冲击的PP-R管材,包括套体,所述套体套设在内管外侧,所述套体外侧复合设置有抗低温层,所述套体内侧复合有云母带层,所述云母带层与内管外侧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内管内侧还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抗低温层包括复合设置在套体外侧的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外侧设置有聚氨酯泡沫层,所述聚氨酯泡沫层与玻璃纤维层之间还填充有酚醛泡沫层,且聚氨酯泡沫层、酚醛泡沫层以及玻璃纤维层的厚度比例为1:1:2。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内管内侧的柱体以及均匀连接在内管上的多个连接片,且连接片的另一端均与柱体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层包括复合设置在内管外表面的聚酯纤维层,所述聚酯纤维层与云母带层之间还填充有乳胶层。

优选的,所述内管与套体之间均匀连接有多个弹性柱,且弹性柱贯穿云母带层以及弹性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低温耐冲击的PP-R管材,有益效果在于:该抗低温耐冲击的PP-R管材通过抗低温层的设计能够使得管材在低温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冻裂的情况,弹性层以及弹性柱的设置,能够使得管材在具备抗冲击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内管与套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套体起到保护内管的作用,支撑机构能够防止内管在受到巨大冲击力时发生形变,有利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有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低温耐冲击的PP-R管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低温耐冲击的PP-R管材的弹性层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套体1、抗低温层2、聚氨酯泡沫层21、酚醛泡沫层22、玻璃纤维层23、弹性柱3、内管4、聚酯纤维层5、连接片6、乳胶层7、柱体8、云母带层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抗低温耐冲击的PP-R管材,包括套体1,套体1套设在内管4外侧,通过该设计,套体1能够对内管4起到隔热保温以及缓冲的作用。

套体1外侧复合设置有抗低温层2,抗低温层2包括复合设置在套体1外侧的玻璃纤维层23,玻璃纤维层23外侧设置有聚氨酯泡沫层21,聚氨酯泡沫层21与玻璃纤维层23之间还填充有酚醛泡沫层22,且聚氨酯泡沫层21、酚醛泡沫层22以及玻璃纤维层23的厚度比例为1:1:2,聚氨酯泡沫层21与酚醛泡沫层22均具有较好的保温抗低温的功能,从而使得管材具备抗低温的功能,且玻璃纤维层23具备较好的伸缩性以及导热性低的功能,通过聚氨酯泡沫层21、酚醛泡沫层22以及玻璃纤维层23的厚度比例为1:1:2,从而使得管材的抗低温以及伸缩性达到最佳,从而有利于延长管材的使用寿命。

套体1内侧复合有云母带层9,云母带层9不仅具有减震的功能,同时也具备防火性,使得管材不会被点燃,从而提高了管材的安全性。

云母带层9与内管4外侧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层,弹性层包括复合设置在内管4外表面的聚酯纤维层5,聚酯纤维层5与云母带层9之间还填充有乳胶层7,乳胶层7与聚酯纤维层5最大的优点是其坚牢耐用,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且乳胶层7能抑制病菌、螨虫滋生,无静电,从而能够使得管材能够具备抗冲击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管道被螨虫损坏,从而严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内管4内侧还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内管4内侧的柱体8以及均匀连接在内管4上的多个连接片6,且连接片6的另一端均与柱体8相连接,当内管4受到较大冲击力时,柱体8以及连接在柱体8与内管4之间的多个连接片6会使得内管4不会飞色很难过形变,从而提高了管道抗冲击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