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节流孔堵塞废水的废水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2676发布日期:2019-03-14 00:3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节流孔堵塞废水的废水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止节流孔堵塞废水的废水电磁阀。



背景技术:

节流电磁阀阀具有节流功能,其在使用过程中,废水孔通道容易结晶堵塞,影响正常使用。

中国专利号为:201620374305.3,申请日为2016年4月19日的专利,其公布了一种带有除垢机构的电磁阀,包括阀体、阀杆、膜片及电磁驱动机构,电磁驱动机构驱动阀杆沿阀杆轴向并朝向阀体伸缩,膜片固定设置于阀杆相对电磁驱动机构的另一端并位于阀体内,阀体内设置有流道,该流道设置有进流口及出流口,该流道位于进流口及出流口之间设置与膜片相对的过口,电磁阀在流道内设置有与过口并联的废水通道,所述的废水通道与进流口联通的端部与阀杆相对并同轴设置,阀杆朝向废水通道的端部同轴设置有限流件,电磁驱动机构通过阀杆驱动膜片靠近过口时限流件从废水通道外伸入废水通道并沿废水通道轴向移动;电磁驱动机构通过阀杆驱动膜片远离过口时限流件从废水通道内移动至废水通道外,限流件与废水通道内周面之间存在供流体通过的调节间隙。上述技术方案中,是由电磁驱动机构驱动阀杆沿阀杆轴向并朝向阀体伸缩,当阀杆驱动膜片靠近过口时,膜片带动限流件插入废水通道,水流可从调节间隙处流过;当阀杆驱动膜片远离过口时,膜片带动限流件移出废水通道,阀体逐渐打开,限流件离开废水通道的瞬间产生流量差,对废水通道内周面产生冲刷,从而消除废水通道内周面堆积的污垢,使电磁阀具有除垢的功能,然而由于废水通道是直接开设在阀体上,其对加工的精度要求较高,水流的压力较大,水流从废水通道流过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止节流孔堵塞废水的废水电磁阀,其可降低水流噪音,除污垢效果更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节流孔堵塞废水的废水电磁阀,包括阀座和电磁控制装置,所述阀座上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阀座上安装有膜片以及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设有供膜片安装的卡槽,连接头的端部设有供膜片卡入卡槽的安装端面,膜片或支架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径,阀座在膜片的上方设有上水腔,第一通孔导通上水腔和进水通道,电磁控制装置上设有动铁芯,电磁控制装置可控制动铁芯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与动铁芯对应设置,第二通孔的下端与出水通道通过腔体相互导通,腔体的上端面与膜片配合,动铁芯与第二通孔配合实现第二通孔的导通或关闭,所述腔体的底部设置有节流孔,节流孔与动铁芯相对并同轴设置,节流孔使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导通设置,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插针,插针可插设于节流孔,插针与节流孔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的外侧面与节流孔的内侧面之间构成节流通道,插针的下端位置至节流孔的上端位置之间的距离为节流通道的长度,该长度在0.3mm-10mm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磁控制装置包括复位弹簧和线圈支架,线圈支架上绕设有线圈,膜片通过支架的安装端面卡入支架的卡槽处实现定位安装,该安装端面倾斜设置,第二通孔位于支架的中部位置,第一通孔位于靠近进水通道的一侧,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径,便于膜片在水流作用下上移,其中动铁芯与第二通孔的上端密封配合,第二通孔可与动铁芯同轴设置,第二通孔的下端也可偏移一定角度设置,插针可直接安装在第二通孔处,在第二通孔未与动铁芯同轴设置时,插针可直接设置在支架的连接头上,插针与节流孔间隙配合,插针插设于节流孔,可形成圆环节流,断电时,动铁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实现第二通孔的关闭,此时膜片在水压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插针沿节流孔向下移动,进水通道的水流可从节流孔与插针的间隙处流入出水通道;通电时,动铁芯在磁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实现第二通孔的导通,此时膜片在水压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插针沿节流孔向上移动,直至插针脱离节流孔,插针沿节流孔上下插动可进行除污垢操作,可防止节流孔堵塞废水,水流从节流孔的下端部进入,水压很大,水流经过节流通道,可有效降低水流的压力,从而减小水流的噪音,插针的下端位置至节流孔的上端位置之间的距离为节流通道的长度,该长度在0.3mm-10mm之间,长度区间设计合理,节流通道的长度越长,水流经过节流通道时,水流降低噪音效果越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安装端面的上端位置至膜片的下底面之间构成区间面,区间面与腔体的内侧面之间构成水流通道,该区间面的长度在0.4mm-10mm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该区间面的长度在0.4mm-10mm之间,长度区间设计合理,当膜片上移时,水流可从该水流通道流入腔体内,水流通道的最大长度为区间面的长度,随着膜片上移,水流通道变短,水流通道越窄,水流通道的起始长度越长,电磁阀在冲洗状态下,水流抵压膜片的压力就越大,膜片的上移距离增大,从而使插针的移动幅度变大,也是为了满足在节流通道增长的情况下,膜片的抬升高度足够大,使得插针在抬升过程时能完全脱离节流孔,除污垢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连接头在卡槽处套设有橡胶圈,橡胶圈分别与卡槽的底面和膜片的下底面相抵触,区间面由橡胶圈的外侧面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卡槽处套设橡胶圈,橡胶圈的外侧面可构成区间面,用于延长水流通道的长度,从而使插针的移动幅度变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膜片的下底面向下延伸有膜片延伸部,膜片延伸部与卡槽的形状适配,膜片延伸部的下端面与卡槽的底面相抵触,区间面由膜片延伸部的外侧面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膜片的下底面向下延伸有膜片延伸部,膜片延伸部的下端面与卡槽的底面相抵触,膜片延伸部的外侧面用于延长水流通道的长度,从而使插针的移动幅度变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连接头在卡槽的下方还设有圆柱面,圆柱面的上端与膜片的下底面相抵触,圆柱面的下端与安装端面相连接,区间面由圆柱面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圆柱面的上端与膜片抵触,圆柱面的下端于安装端面连接,增加了圆柱面的长度,用于延长水流通道的长度,从而使插针的移动幅度变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阀座上安装有节流管,所述节流孔设置在节流管上,所述节流管在节流孔的上方还设有喇叭口,喇叭口的大口端朝向插针的方向,喇叭口的小口端与节流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节流孔设置在节流管上,节流管与阀座采用分体的结构,可降低节流孔的加工难度,喇叭口起到导向作用,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阀座在对应节流管处设有插孔,节流管过盈的插设于插孔,所述节流管的下部位置设有环形凸块,环形凸块的上端面与阀座相抵触,阀座上设有可防止节流管松动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节流管插设于插孔中,其可通过阀座的底部进行安装,然后再通过限位件将节流管抵压在阀座内,防止节流管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限位件固定设置在阀座上,限位件上设有与节流管下端面相抵触的抵压块,所述限位件上还设有用于导通节流孔与进水通道的过水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限位件可通过焊接、螺钉旋接或是紧配插接在阀座上,节流孔的下端与限位件的过水通道导通,限位件的过水通道与进水通道相导通,过水通道的水流可经过水通道流入节流孔内,限位件的抵压块可抵压在节流管的下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支架上,第二通孔与动铁芯相对并且同轴设置,所述插针通过针座安装在第二通孔处,针座上设有供插针安装的针孔,针座过盈的插设于第二通孔,针座的侧面上沿其针孔的长度方向设有过水槽,过水槽使第二通孔与出水通道导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插针紧配的插设于针孔中,针座直接插设在第二通孔处,充分利用了支架上的结构,安装方式也简单,针座的外侧面上对称设置有过水槽,第二通孔出的水流可从过水槽流入腔体,再从出水通道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针座在靠近节流孔的一侧安装有海绵。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水流经过节流孔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水流喷射在海绵上,可有效降低噪音。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示意图;

图5为电磁阀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3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水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水流通道的长度L2的第一种延长结构示意图;

图9为水流通道的长度L2的第二种延长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水流通道的长度L2的第三种延长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2所示,一种防止节流孔堵塞废水的废水电磁阀,包括阀座1和电磁控制装置2,阀座1上设有进水通道11和出水通道12,阀座1上安装有膜片3以及支架4,支架4上设有连接头41,连接头41上设有供膜片3安装的卡槽42,连接头41的端部设有供膜片3卡入卡槽42的安装端面411,该安装端面411倾斜设置,便于膜片3卡入卡槽42,安装端面411当然还可以为平直面,支架4上设有第一通孔43和第二通孔44,第二通孔44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43的孔径,阀座1在膜片3的上方设有上水腔13,第一通孔43导通上水腔13和进水通道11,电磁控制装置2上设有动铁芯21、线圈22和复位弹簧23,电磁控制装置2可控制动铁芯21上下移动,第二通孔44的上端与动铁芯21对应设置,第二通孔44的下端与出水通道12通过腔体14相互导通,第二通孔44与动铁芯21同轴设置,当然第二通孔44的下端也可以偏移一定角度只需与出水通道12导通即可,腔体14的上端面与膜片3配合,动铁芯21与第二通孔44配合实现第二通孔44的导通或关闭,腔体14的底部设置有节流孔51,节流孔51与动铁芯21相对并同轴设置,节流孔51使进水通道11和出水通道12导通设置,支架4上设置有插针6,插针6可插设于节流孔51,插针6与节流孔51间隙配合,插针6的外侧面与节流孔51的内侧面之间构成节流通道52,插针6的下端位置至节流孔51的上端位置之间的距离为节流通道52的长度L1,该长度L1在0.3mm-10mm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端面411的上端位置至膜片3的下底面之间构成区间面412,区间面412与腔体14的内侧面之间构成水流通道15,该区间面412的长度L2在0.4mm-10mm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连接头41在卡槽42处套设有橡胶圈7,橡胶圈7分别与卡槽42的底面和膜片3的下底面相抵触,区间面412由橡胶圈7的外侧面构成,用于延长水流通道15的长度L1,从而使插针6的移动幅度变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膜片3的下底面向下延伸有膜片延伸部31,膜片延伸部31与卡槽42的形状适配,膜片延伸部31的下端面与卡槽42的底面相抵触,区间面412由膜片延伸部31的外侧面构成,用于延长水流通道15的长度L1,从而使插针6的移动幅度变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连接头41在卡槽42的下方还设有圆柱面45,圆柱面45的上端与膜片3的下底面相抵触,圆柱面45的下端与安装端面411的上端相连接,区间面412由圆柱面45构成,用于延长水流通道15的长度L1,从而使插针6的移动幅度变大。

在本实施例中,阀座1上安装有节流管5,节流孔51设置在节流管5上,节流管5在节流孔51的上方还设有喇叭口53,喇叭口53的大口端朝向插针6的方向,喇叭口53的小口端与节流孔5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阀座1在对应节流管5处设有插孔16,节流管5过盈的插设于插孔16,节流管5的下部位置一体设置有环形凸块54,环形凸块54的上端面与阀座1相抵触,阀座1上设有可防止节流管5松动的限位件8,限位件8紧配插接在阀座1上,限位件8还可通过焊接或螺钉旋接在阀座1上,限位件8上设有与节流管5下端面相抵触的抵压块81,限位件8上还设有用于导通节流孔51与进水通道11的过水通道8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44与动铁芯21相对并且同轴设置,插针6通过针座9安装在第二通孔44处,针座9上设有供插针6安装的针孔91,针座9过盈的插设于第二通孔44,针座9的侧面上沿其针孔91的长度方向设有过水槽92,过水槽92对称设置有两个,过水槽92使第二通孔44与出水通道12相互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针座9在靠近节流孔51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海绵10。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