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液缓冲器阀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1964发布日期:2019-01-25 18:0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气液缓冲器阀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气液缓冲器阀体。



背景技术:

气液缓冲器有三种工况:工况1,高速、低阻尼;工况2,中速、高阻尼;工况3,低速、高阻尼。其中不同的工况条件下有有特殊的要求。

首先,高速轻载、低阻尼的工况要求减小阻尼力,缓冲刚性尽量减小,所以活塞和底座应采用较大且较多的阻尼孔;同时活塞和底座阀体均进程开启,以同步增大阻尼孔;阀体弹簧使用较小开启力,以增加开启灵敏度,迅速降低阻尼力;缓冲器使用较长行程,增加阻尼持续性。

其次,中速轻载、高阻尼的工况要求快速缓冲减速,缓冲刚性较小,所以活塞和底座应采用中等阻尼孔;同时活塞和底座阀体均进程开启,以同步增大阻尼孔;阀体弹簧使用中等开启力,以适当增大阻尼力;缓冲器使用较短行程,实现快速制动。

最后,低速重载、高阻尼的工况要求缓冲器产生极大的阻尼,缓冲刚性较大,所以活塞和底座应采用小阻尼孔;同时活塞单向阀进程开启,阻尼力过大时适当泄压;底座单向阀进程时封闭增大阻尼,反向复位时开启,增加复位速度;阀体弹簧使用较大开启力,以产生较大阻尼力;缓冲器使用中等行程,以吸收较大能量。

在不同工况要求下,阻尼介质和阻尼孔的设计和匹配是缓冲器阻尼性能是否优良的关键,目前的气液缓冲器阀体还存在着不具有自动流量控制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设计一种能够自动调节阻尼力大小,适应能力强的阻尼阀体,并且给出各种工况下的匹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气液缓冲器阀体,它具有能够进行自动流量控制的优点,解决了缓冲器无法根据实际工况自动调节阻尼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气液缓冲器阀体,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第一活塞、阀芯、第一弹簧、第一堵盖、主孔、泄压口、限流孔、第一阀孔、第一阻尼孔和通孔,所述第一活塞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阀孔,所述阀芯放置在第一阀孔的内部,所述第一堵盖放置在第一阀孔的内部,所述通孔开设在第一堵盖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堵盖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堵盖的一端套设在阀芯的外表面,所述主孔开设在阀芯的内部,所述泄压口开设在阀芯的上表面,所述限流孔开设在阀芯靠近第一堵盖的一端,所述第一阻尼孔开设在第一活塞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第二活塞、第二阻尼孔、第二阀孔、钢球、第二弹簧和第二堵盖,所述第二阻尼孔开设在第二活塞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阀孔开设在第二活塞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堵盖放置在第二阀孔的内部,所述钢球放置在第二阀孔的内部,所述第二阀孔靠近钢球一端的竖直长度值大于钢球的竖直长度值,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堵盖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二堵盖的一端与钢球的外表面相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着方便模拟计算,反向封闭严谨可靠,响应速度快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第三活塞、第三阻尼孔、第四阻尼孔、第三堵盖、第三弹簧和第一支撑套,所述第三阻尼孔与第四阻尼孔均开设在第三活塞的外表面,所述第三堵盖位于第三活塞的左侧面,所述第三堵盖的底面与第一支撑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第一支撑套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击速度越高,阻尼机构开启越大,控制产生的阻尼力不会瞬间升高;通过阻尼机构开度减小,和冲击速度的变化,可以巧妙的维持阻尼力在适当的值,来保护设备,减小振动。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第四活塞、第五阻尼孔、第六阻尼孔、第四堵盖、第四弹簧和第二支撑套,所述第五阻尼孔和第六阻尼孔均开设在第四活塞的外表面,所述第四堵盖位于第四活塞的右侧面,所述第四堵盖的底面与第二支撑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第二支撑套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皆为螺旋弹簧、蝶形弹簧、或者是橡胶弹簧,力大小根据所需流量进行设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低速重载工况下要求吸收能量较高,所以第三阻尼孔通常较小,导致缓冲器在复位过程中阻尼力过大,而阻尼结构的存在使得在复位过程中第四阻尼孔开启,减少了复位阻尼,加快了复位速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新型气液缓冲器阀体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阀体、阀芯、弹簧和流量自动控制,达到了阻尼力自动调节的目的,提高了缓冲器在不同工况下的适应能力。

2、本实用新型由于缓冲器适应工况能力提高,降低了调整维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由于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的匹配结果,使得设计难度得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剖视图。

图中:1-阀体,101-第一活塞,102-阀芯,103-第一弹簧,104-第一堵盖,105-主孔,106-泄压口,107-限流孔,108-第一阀孔,109-通孔,110-第一阻尼孔,111-第二活塞,112-第二阻尼孔,113-第二阀孔,114-钢球,115-第二弹簧,116-第二堵盖,117-第三活塞,118-第三阻尼孔,119-第四阻尼孔,120-第三堵盖,121-第三弹簧,122-第一支撑套,123-第四活塞,124-第五阻尼孔,125-第六阻尼孔,126-第四堵盖,127-第四弹簧,128-第二支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气液缓冲器阀体,包括阀体1,阀体1包括第一活塞101、阀芯102、第一弹簧103、第一堵盖104、主孔105、泄压口106、限流孔107、第一阀孔108、第一阻尼孔110和通孔109,第一活塞1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阀孔108,阀芯102放置在第一阀孔108的内部,第一堵盖104放置在第一阀孔108的内部,通孔109开设在第一堵盖104的外表面,第一弹簧103的一端与第一堵盖10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03远离第一堵盖104的一端套设在阀芯102的外表面,主孔105开设在阀芯102的内部,泄压口106开设在阀芯102的上表面,限流孔107开设在阀芯102靠近第一堵盖104的一端,第一阻尼孔110开设在第一活塞101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阀体1包括第二活塞111、第二阻尼孔112、第二阀孔113、钢球114、第二弹簧115和第二堵盖116,第二阻尼孔112开设在第二活塞111的外表面,第二阀孔113开设在第二活塞111的外表面,第二堵盖116放置在第二阀孔113的内部,钢球114放置在第二阀孔113的内部,第二阀孔113靠近钢球114一端的竖直长度值大于钢球114的竖直长度值,第二弹簧115的一端与第二堵盖1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15远离第二堵盖116的一端与钢球114的外表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阀体1包括第三活塞117、第三阻尼孔118、第四阻尼孔119、第三堵盖120、第三弹簧121和第一支撑套122,第三阻尼孔118与第四阻尼孔119均开设在第三活塞117的外表面,第三堵盖120位于第三活塞117的左侧面,第三堵盖120的底面与第一支撑套1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三弹簧121套设在第一支撑套122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阀体1包括第四活塞123、第五阻尼孔124、第六阻尼孔125、第四堵盖126、第四弹簧127和第二支撑套128,第五阻尼孔124和第六阻尼孔125均开设在第四活塞123的外表面,第四堵盖126位于第四活塞123的右侧面,第四堵盖126的底面与第二支撑套12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四弹簧127套设在第二支撑套128的外表面,第一弹簧103、第二弹簧115、第三弹簧121和第四弹簧127皆为螺旋弹簧、蝶形弹簧、或者是橡胶弹簧,力大小根据所需流量进行设计。

实施例一

优点:利用第一弹簧和阀芯来动态调节不同速度、压力下的第一阻尼孔,第一阻尼孔开启形状规则,方便模拟计算,而且反向封闭严谨可靠,响应速度快的优点。

实施例二

优点:利用第二弹簧和钢球来动态调节不同速度、压力下的第二阻尼孔,冲击速度越高,阀体开启越大,控制产生的阻尼力不会瞬间升高;通过阀体开度减小,和冲击速度的变化,可以巧妙的维持阻尼力在适当的值,来保护设备,减小振动。

实施例三

优点:冲击速度越高,阻尼机构开启越大,控制产生的阻尼力不会瞬间升高;通过阻尼机构开度减小,和冲击速度的变化,可以巧妙的维持阻尼力在适当的值,来保护设备,减小振动。

实施例四

优点:由于低速重载工况下要求吸收能量较高,所以第五阻尼孔通常较小,导致缓冲器在复位过程中阻尼力过大,而阻尼结构的存在使得在复位过程中第六阻尼孔开启,减少了复位阻尼,加快了复位速度

工作原理:方案一在低速工况下通过利用第一弹簧103和阀芯102来动态调节不同速度、压力下的第一阀孔2,在低速工况下,产生的压力差较小,不够大于弹簧初始压力,不足以使得阀体开启,阻尼介质主要流经第一阻尼孔110,依靠固定的阻尼孔产生阻尼力;高速工况下,瞬间压力升高,大于弹簧压力,阀体开启,阻尼介质同时流过第一阻尼孔和阀芯102,产生阻尼力,方案二利用第二弹簧115和钢球114来动态调节不同速度、压力下的钢球114原理同方案一,方案三利用第三弹簧121、第一支撑套122和第三堵盖120以及第三活塞117上相应位置的第三阻尼孔118和第四阻尼孔119结构来动态调节不同速度、压力下的阻尼孔,第三堵盖120能够克服第三弹簧121压力在第一支撑套122上左右移动,静止状态下第三堵盖120将第四阻尼孔119完全关闭,方案四原理与方案三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