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撑带U形支架减震器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7574发布日期:2019-04-13 02:1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支撑带U形支架减震器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商用车减振器在适配不同客户的不同车型时,由于车桥设计的不同,所采用的减震器连接件也不尽相同,其中U形支架就是一种特殊的减震器连接件。现有常规的工装无法适用于带有U形支架的减震器的固定,故目前急需一种通用性高的工装以适用于多种减震器的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支撑带U形支架减震器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支撑带U形支架减震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一用于插入夹持件的插口,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夹持件的螺纹孔;

还包括一用于夹持减震器外筒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左右设置的左夹持件以及右夹持件,所述左夹持件以及所述右夹持件的顶部均设有朝向径向外围延伸的凸台,且凸台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左夹持件与所述右夹持件分别通过依次穿过安装孔以及螺纹孔的螺钉固定在所述插口内;

所述夹持机构上开设有用于观测减震器的夹持效果的观察口,所述观察口是开设有在所述左夹持件与所述右夹持件上的缺口相互对接构成的观察口;

还包括一用于支撑减震器的U形支架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通过螺钉与所述左夹持件相连。

本专利通过优化固定工装,便于实现提高对不同减震器的固定匹配率。

针对于有U形支架的减震器,仅需要将U形支架的开口向下,并支撑在支撑柱上,左夹持件与右夹持件通过夹紧进而实现对减震器外筒的夹持。针对于不设有U形支架的减震器,可以拆除支撑柱,听过左支撑板以及右支撑板实现减震器底部的支撑,并通过左夹持件与右夹持件实现对减震器外筒的夹紧固定。

此外,本专利通过观察口,便于用户观测到减震器夹持在左夹持件与右夹持件之间的夹持效果。此外,通过观察口,防止减震器与夹持机构间的磨损。

本装置使用时,首先根据产品,是否有U形支架,确定是否需要安装支撑柱,然后将左夹持件与右夹持件夹持在减震器外筒的外围,然后将夹持有减震器的夹持机构插入支撑底座内,通过螺钉实现支撑机构与支撑底座的固定。

当需要对不同尺寸的减震器进行固定在支撑底座时,仅需要选取不同尺寸的夹持机构即可。支撑底座固定在切割等加工设备上。

所述左夹持件包括位于左夹持件底部的左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缺口;

所述右夹持件包括位于右夹持件底部的右支撑板,所述右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对接构成一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柱的定位槽。

通过定位槽,便于支撑柱的定位固定。

所述支撑底座上开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观察口的外侧。

便于经开口与观察口实现减震器的插入以及观测。

所述左夹持件与所述右夹持件接触减震器的外筒侧均粘附有一橡胶层。便于防止对减震器外筒的磨损。

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涂覆有一特氟龙涂层。便于减少对减震器的磨损的同时,实现支撑柱的防腐保护。

所述右夹持件的内壁粘附有一聚氨酯垫块。通过聚氨酯垫块实现对右夹持件内壁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夹持件与右夹持件俯视状态下结构图。

图中:1为减震器外筒,2为U形支架,3为支撑底座,4为支撑柱,5为夹持机构,51为左支撑板,52为安装孔,53为左夹持件,54为右夹持件,6为聚氨酯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用于支撑带U形支架2减震器的固定装置,包括一支撑底座3,支撑底座3上设有一用于插入夹持件的插口,支撑底座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夹持件的螺纹孔;还包括一用于夹持减震器外筒1的夹持机构5,夹持机构5包括左右设置的左夹持件53以及右夹持件54,左夹持件53以及右夹持件54的顶部均设有朝向径向外围延伸的凸台,且凸台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52,左夹持件53与右夹持件54分别通过依次穿过安装孔52以及螺纹孔的螺钉固定在插口内;夹持机构5上开设有用于观测减震器的夹持效果的观察口,观察口是开设有在左夹持件53与右夹持件54上的缺口相互对接构成的观察口;还包括一用于支撑减震器的U形支架2的支撑柱4,支撑柱4通过螺钉与左夹持件53相连。

本专利通过优化固定工装,便于实现提高对不同减震器的固定匹配率。

针对于有U形支架2的减震器,仅需要将U形支架2的开口向下,并支撑在支撑柱4上,左夹持件53与右夹持件54通过夹紧进而实现对减震器外筒1的夹持。针对于不设有U形支架2的减震器,可以拆除支撑柱4,听过左支撑板51以及右支撑板实现减震器底部的支撑,并通过左夹持件53与右夹持件54实现对减震器外筒1的夹紧固定。

此外,本专利通过观察口,便于用户观测到减震器夹持在左夹持件53与右夹持件54之间的夹持效果。此外,通过观察口,防止减震器与夹持机构5间的磨损。本装置使用时,首先根据产品,是否有U形支架2,确定是否需要安装支撑柱4,然后将左夹持件53与右夹持件54夹持在减震器外筒1的外围,然后将夹持有减震器的夹持机构5插入支撑底座3内,通过螺钉实现支撑机构与支撑底座3的固定。当需要对不同尺寸的减震器进行固定在支撑底座3时,仅需要选取不同尺寸的夹持机构5即可。支撑底座3固定在切割等加工设备上。

为了增加固定装置的整体的功能性,可以在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一开口向上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凹槽。便于实现压力传感器的安装固定,进而实现对支撑柱受力的检测。

左夹持件53包括位于左夹持件53底部的左支撑板51,左支撑板51上开设有第一缺口;右夹持件54包括位于右夹持件54底部的右支撑板,右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缺口,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对接构成一用于容纳支撑柱4的定位槽。通过定位槽,便于支撑柱4的定位固定。第一缺口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第二缺口的横截面的直径,第一缺口的横截面的直径与支撑柱下端的横截面的直径相匹配。通过第一缺口实现支撑柱的定位,第二缺口给予支撑柱的一定的活动空间。

支撑底座3上开设有一开口,开口位于观察口的外侧。便于经开口与观察口实现减震器的插入以及观测。左夹持件53与右夹持件54接触减震器的外筒侧粘附有一橡胶层。便于防止对减震器外筒1的磨损。支撑柱4的外表面涂覆有一特氟龙涂层。便于减少对减震器的磨损的同时,实现支撑柱4的防腐保护。右夹持件54的内壁粘附有一聚氨酯垫块6。通过聚氨酯垫块6实现对右夹持件54内壁的保护。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