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破碎锤防泄漏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1183发布日期:2019-04-12 23:5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破碎锤防泄漏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破碎锤防泄漏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破碎锤是一种新型的破碎工具,它以液压泵为动力源,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其工作原理是以液体压力驱动液压缸中的活塞杆往复运动从而对外做功,在工程机械领域被广泛使用。现有的液压破碎锤中缸体前腔的密封装置与中缸体是为一整体的,在中缸体前腔部位设置了三道密封槽,槽内分别安装密封圈。此结构的缺点主要是:首先中缸体在实际加工中,前腔和中后腔存在二次加工的情况,很难保证前腔与中后腔的同轴度,从而造成液压破碎锤在实际工作时中缸体前腔漏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缸体前腔漏油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液压破碎锤防泄漏密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破碎锤防泄漏密封装置,包括活塞杆与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设置有防尘圈,并且安装块远离防尘圈的一侧焊接固定有密封环本体,所述密封环本体的内环面上分别设置有缓冲抗磨环、密封橡胶与卸油槽,且缓冲抗磨环的数量为两个,且缓冲抗磨环位于密封环本体内环面两端,并且密封环本体的外环面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密封环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卸油孔,且卸油孔的一端与所述卸油槽连接,卸油孔的另一端延伸至密封环本体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密封橡胶的数量为两个,且密封橡胶的内侧为波浪形,并且密封橡胶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环。

优选的,所述卸油槽的数量为四个,且卸油槽均匀分布在密封环本体的径向上,并且卸油槽位于两个密封橡胶之间。

优选的,所述卸油孔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插设在安装块与密封环本体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密封环本体的内环上安装有两个密封橡胶,且密封橡胶的内侧为波浪形,若有液压油位于密封橡胶内侧时,使液压油储存在密封橡胶内侧的波浪形凹槽内,难以通孔整个密封橡胶,增加了密封橡胶的密封性能,并且在两个密封橡胶之间开设有卸油槽,在液压油通过第一个密封橡胶时,液压油会储存在卸油槽内,并通过卸油孔排除,使液压油难以通过第二个密封橡胶,增加了密封环本体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压破碎锤防泄漏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压破碎锤防泄漏密封装置中密封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塞杆、2安装块、3密封环本体、4防尘圈、5 O型密封圈、6缓冲抗磨环、7密封橡胶、8加强环、9卸油槽、10卸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液压破碎锤防泄漏密封装置,包括活塞杆1与安装块2,活塞杆1插设在安装块2与密封环本体3的中部,安装块2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设置有防尘圈4,防尘圈4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密封环本体3的内部,并且安装块2远离防尘圈4的一侧焊接固定有密封环本体3,密封环本体3的内环面上分别设置有缓冲抗磨环6、密封橡胶7与卸油槽9,且缓冲抗磨环6的数量为两个,且缓冲抗磨环6位于密封环本体3内环面两端,密封橡胶7的数量为两个,且密封橡胶7的内侧为波浪形,并且密封橡胶7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环8,加强环8有效的防止了密封橡胶7的过度变形,并增加了密封橡胶7与活塞杆1之间的密封性,并且密封环本体3的外环面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5,密封环本体3的内部开设有卸油孔10,且卸油孔10的一端与卸油槽9连接,卸油孔10的另一端延伸至密封环本体3的外侧,卸油槽9的数量为四个,且卸油槽9均匀分布在密封环本体3的径向上,并且卸油槽9位于两个密封橡胶7之间,卸油孔10的数量为四个。

本实施案例中,通过安装块2把本新型固定在中缸体上,由防尘圈4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密封环本体3的内部,从而保证液压油的质量,并且在密封环本体3的内环上安装有两个密封橡胶7,且密封橡胶7的内侧为波浪形,若有液压油位于密封橡胶7内侧时,使液压油储存在密封橡胶7内侧的波浪形凹槽内,难以通孔整个密封橡胶7,增加了密封环本体3的密封性能,并且在两个密封橡胶7之间开设有卸油槽9,在液压油通过第一个密封橡胶7时,液压油会储存在卸油槽9内,并通过卸油孔10排除,使液压油难以通过第二个密封橡胶7,增加了密封环本体3的密封效果,在密封本体3的外侧安装有O型密封圈5,O型密封圈5有效的防止了卸油孔10中的液压油流到中缸的外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