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泄漏油气两用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3158发布日期:2019-04-20 04:2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泄漏油气两用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泄漏油气两用调节阀。



背景技术:

调节阀又名控制阀,在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中,通过接受调节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借助动力操作去改变介质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的最终控制元件。一般由执行机构和阀门组成。如果按行程特点,调节阀可分为直行程和角行程;按其所配执行机构使用的动力,可以分为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液动调节阀三种;按其功能和特性分为线性特性,等百分比特性及抛物线特性三种。调节阀适用于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等介质,位号通常FV开头。调节阀常用分类: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液动调节阀,自力式调节阀。油类调节阀适用于输送各种油类时,调节油流量和压力大小的设备,它被广泛应用于电站、石油、冶金、化工等行业中燃油、润滑油、抗燃油或其它油类流量和压力大小的调节,目前,现有的调节阀大多都防泄漏效果差,无法长时间保持无泄漏。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3309129U中公开的一种改进型油类调节阀,该改进型油类调节阀,虽然,气动执行机产生轴向推力,带动调节阀动作,通过阀芯升降来改变节流环通流截面积,实现油流量的调节,满足系统中各类参数调节的要求,能对阀体进行精确控制,从而使该阀运行平稳、噪声低、振动小,可长期保持无泄漏。工作平稳,使用寿命长,但是,该改进型油类调节阀,具有无法在防止液体进行泄漏的同时使气体进行流通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泄漏油气两用调节阀,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泄漏油气两用调节阀,包括控流管,所述控流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管连接端口,所述导管连接端口远离控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另一个所述导管连接端口远离控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控流管的一侧设置有蝶阀,所述蝶阀远离控流管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远离蝶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扭块,所述蝶阀靠近控流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蝶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活动板,所述转动盘远离旋转扭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控流管远离蝶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联动防护箱,所述连接轴远离转动盘的一端延伸至联动防护箱的内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联动轴,所述联动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主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联动杆与从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轴的一端延伸至控流管内部,所述从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联动阻流板。

可选的,所述联动阻流板的数量为七个,且七个所述联动阻流板的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套接在从动轴的外表面。

可选的,所述控流管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固定板,所述密封固定板设置在联动阻流板的顶部,另一个所述密封固定板设置在联动阻流板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连接轴从左至右依次贯穿蝶阀、转动轴和控流管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密封活动板套接在连接轴的外表面,所述密封活动板与控流管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导管连接端口的外部设置有螺栓,所述出料管和进料管均通过导管连接端口与控流管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泄漏油气两用调节阀,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防泄漏油气两用调节阀,通过联动阻流板、密封活动板、蝶阀、控流管和旋转扭块的设置,通过调节蝶阀可转动密封活动板使控流管密封,通过扭动旋转扭块使联动阻流板转动,形成一个密封的板块,对控流管进行二次密封,从而达到防止油气发生泄漏的目的。

2、该防泄漏油气两用调节阀,通过密封固定板、控流管、联动阻流板和旋转扭块的设置,气体通过联动阻流板之间的缝隙在控流管内流通,通过扭动旋转扭块可调节气体流动速度,避免气体流动过快造成大量的浪费,密封固定板可防止控流管内的液体进行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流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流管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联动防护箱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联动防护箱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联动杆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流管、2-导管连接端口、3-进料管、4-出料管、5-螺栓、6- 蝶阀、7-转动盘、8-旋转扭块、9-转动轴、10-密封活动板、11-连接轴、12- 联动防护箱、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联动轴、16-第三齿轮、17-第四齿轮、18-密封固定板、19-主动轴、20-连接杆、21-联动杆、22-从动轴、 23-联动阻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泄漏油气两用调节阀,包括控流管1,控流管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管连接端口2,导管连接端口2的外部设置有螺栓5,出料管4和进料管3均通过导管连接端口2 与控流管1固定连接,导管连接端口2,导管连接端口2远离控流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3,另一个导管连接端口2远离控流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4,控流管1的一侧设置有蝶阀6,通过调节蝶阀6使密封活动板10 进行转动,从而防止油气进行流通,蝶阀6远离控流管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动盘7,转动盘7远离蝶阀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扭块8,通过拧动旋转扭块8使转动盘7进行转动,蝶阀6靠近控流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9,蝶阀6转动后可带动转动轴9进行转动,转动轴9远离蝶阀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活动板10,密封活动板10套接在连接轴11的外表面,密封活动板 10与控流管1相适配,转动盘7远离旋转扭块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1,连接轴11从左至右依次贯穿蝶阀6、转动轴9和控流管1的内部,控流管1 远离蝶阀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联动防护箱12,连接轴11远离转动盘7的一端延伸至联动防护箱12的内部,连接轴11的一端与第一齿轮13固定连接,转动盘7转动后可带动连接轴11使第一齿轮13进行转动,连接轴11转动第一齿轮13啮合有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联动轴15,第一齿轮13转动后带动第二齿轮14使联动轴15进行转动,联动轴15远离第二齿轮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6,联动轴15转动后带动第三齿轮16 使第四齿轮17进行转动,第三齿轮16啮合有第四齿轮17,第四齿轮17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主动轴19,第四齿轮18转动后带动主动轴19使从动轴22进行转动,主动轴1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连接杆20远离主动轴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联动杆21,连接杆20通过联动杆21与从动轴22固定连接,从动轴22的一端延伸至控流管1内部,从动轴22的外表面套接有联动阻流板23,从动轴22转动后带动联动阻流板23进行转动,联动阻流板23转动后可形成一密封板,防止油气发生泄漏,联动阻流板23的数量为七个,且七个联动阻流板23的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套接在从动轴22的外表面,气体可通过联动阻流板23之间的缝隙在控流管1的内部进行流通,控流管1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固定板18,密封固定板18可防止液体发生泄漏,密封固定板18设置在联动阻流板23的顶部,另一个密封固定板18设置在联动阻流板23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联动防护箱12的一侧设置有螺丝,联动防护箱12通过螺丝与控流管1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该防泄漏油气两用调节阀,使用时,通过联动阻流板23、密封活动板10、蝶阀6、控流管1和旋转扭块8的设置,通过调节蝶阀6可转动密封活动板10使控流管1密封,通过扭动旋转扭块8使联动阻流板23转动,形成一个密封的板块,对控流管1进行二次密封,从而达到防止油气发生泄漏的目的,通过密封固定板18、控流管1、联动阻流板23和旋转扭块8 的设置,气体通过联动阻流板23之间的缝隙在控流管1内流通,通过扭动旋转扭块8可调节气体流动速度,避免气体流动过快造成大量的浪费,密封固定板18可防止控流管1内的液体进行流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