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9106发布日期:2019-05-17 19:34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属于装置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偏心轮震动盘采用的是刚性连接方式,通常采取简单的震动盘与偏心轮通过螺栓刚性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震动盘与偏心轮的连接螺栓使用寿命短,减震效果极差,维修更换麻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该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用来解决震动盘与偏心轮的连接螺栓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在现有市场上的的技术方案基础上,在震动盘与偏心轮轴套的连接螺栓外增加一个T型减震橡胶套,吸收偏心轮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及径向剪切力。T型减震橡胶套采用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该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偏心轮带动震动盘运动,震动盘运动过程中对螺栓的剪切应力通过T型减震橡胶套来释放,经过T型减震橡胶后把剪切应力大部分释放掉,从而保护连接螺栓的使用寿命,降低偏心轮运动对振动盘造成的直接冲击力,保证整机的运行平稳,降低整机运动的噪音,提高整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包括震动盘、偏心轮和偏心轮轴套,所述偏心轮轴套内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上设有驱动轴穿孔,所述震动盘上设有多个凸环,螺钉从偏心轮轴套和震动盘上的凸环内穿过,所述偏心轮轴套和震动盘之的螺钉上套有T型减震橡胶套,螺钉和螺母将偏心轮轴套和震动盘固定在一起,所述螺母和凸环之间设有弹簧垫和平垫。

优选的所述T型减震橡胶套由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

优选的所述震动盘上设有用来保护偏心轮和偏心轮轴套的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该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用来解决震动盘与偏心轮的连接螺栓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在现有市场上的的技术方案基础上,在震动盘与偏心轮轴套的连接螺栓外增加一个T型减震橡胶套,吸收偏心轮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及径向剪切力。T型减震橡胶套采用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该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偏心轮带动震动盘运动,震动盘运动过程中对螺栓的剪切应力通过T型减震橡胶套来释放,经过T型减震橡胶后把剪切应力大部分释放掉,从而保护连接螺栓的使用寿命,降低偏心轮运动对振动盘造成的直接冲击力,保证整机的运行平稳,降低整机运动的噪音,提高整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震动盘;2、偏心轮;3、偏心轮轴套;4、驱动轴穿孔;5、防护罩;6、螺钉;7、螺母;8、平垫;9、弹簧垫;10、T型减震橡胶套;11、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具体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一种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包括震动盘1、偏心轮2和偏心轮轴套3,所述偏心轮轴套3内设有偏心轮2,所述偏心轮2上设有驱动轴穿孔4,所述震动盘1上设有多个凸环11,螺钉6从偏心轮轴套3和震动盘1上的凸环11内穿过,所述偏心轮轴套3和震动盘1之的螺钉6上套有T型减震橡胶套10,螺钉6和螺母7将偏心轮轴套3和震动盘1固定在一起,所述螺母7和凸环11之间设有弹簧垫9和平垫8,所述T型减震橡胶10由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所述震动盘1上设有用来保护偏心轮2和偏心轮轴套3的防护罩5。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该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用来解决震动盘与偏心轮的连接螺栓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在现有市场上的的技术方案基础上,在震动盘与偏心轮轴套的连接螺栓外增加一个T型减震橡胶套,吸收偏心轮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及径向剪切力。T型减震橡胶套采用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该偏心轮震动盘的剪切应力消除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偏心轮带动震动盘运动,震动盘运动过程中对螺栓的剪切应力通过T型减震橡胶套来释放,经过T型减震橡胶后把剪切应力大部分释放掉,从而保护连接螺栓的使用寿命,降低偏心轮运动对振动盘造成的直接冲击力,保证整机的运行平稳,降低整机运动的噪音,提高整机的使用寿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