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气压调节阀及使用该车内气压调节阀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8154发布日期:2019-08-31 02:11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车内气压调节阀及使用该车内气压调节阀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内气压调节阀及使用该车内气压调节阀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客车中,当车门关闭时,车内气压升高,加大了车门关闭时的阻力,客车在行驶时需要进行换气以保持车内空气清新,而在客车内部进气时,车内气压升高,司机以及乘客舒适性会受到影响。为此,需要在车辆的车体上开设泄压阀门,泄压阀门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泄压口常开式,虽然能够起到泄压的作用,但是车外的灰尘、有害物质或者气体会由泄压口进入车内,影响车内环境;另一种为泄压口手动或电动开启式,该方式能够控制泄压口的通断,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泄压口处密封不严,气体、杂物或其他异味容易由泄压口进入车内,而且在泄压阀门开启和关闭时会产生司机和乘客能够感知的噪声;另外,泄压阀门自闭性差,容易在密封接触面堆积颗粒物,影响泄压阀门的密封性能;而且,无论是手动开启或者电动开启都需要人为手动进行调节,在客车车内环境多变的条件下,需要频繁进行调节,实际使用过程中泄压阀门的开关会被弃之不用。

授权公告号为CN205938012U的一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车用泄压阀,该车用泄压阀包括阀座,阀座上限定一个或多个阀口,还包括设置在阀口处的阀片,阀片可绕上端的枢转轴进行旋转,阀片在车内的气压大于临界值时能够向上摆动,打开阀口以释放车内的气压,在车内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阀片因为自重的原因向下摆动,封闭阀口。为了保证当阀片封闭阀口时车内的密闭性,阀片由橡胶材料等软质材料制成。

该车用泄压阀利用车辆内、外压差推动阀片上摆,利用阀片自身的重力封闭阀口,实现自动开启和关闭,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而且,由于阀片由橡胶材料制成,阀片在关闭时与阀体之间不会产生较大的噪声。现有技术中,阀片通常采用橡胶、硅胶等材质制成,软硬度适中,既实现了阀片的整体上下翻转,又提高了阀片与阀座之间的密封性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若阀片或阀座的相互密封配合的部分加工精度较差,或者在橡胶老化变形后,在阀片封闭阀口时,阀片与阀座之间容易出现缝隙,发生密封不严的情况,外部的气体能够携带灰尘等进入车内,给乘客的乘车舒适度造成影响,车外的气味等也会进入车内,而且,阀片在封闭阀口时,与阀座碰撞后仍然会发出较大的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气压调节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阀片的密封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使用该车用气压调节阀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内密封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车内气压调节阀的技术方案是:车内气压调节阀,包括具有阀口的阀座和用于封闭所述阀口的阀片,所述阀片的上端与阀座相连,下端为自由端,所述阀片为当车内气压与车外气压差值达到临界值时被气流推动外摆以让开阀口、车内气压与车外气压差值小于临界值时依靠自重作用内摆以封闭所述阀口的翻转阀片,所述翻转阀片的内侧设有硬度小于翻转阀片硬度的顶压密封件,所述顶压密封件具有用于与阀座顶压配合的内侧密封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翻转阀片内侧设置顶压密封件,顶压密封件的硬度小于翻转阀片的硬度,顶压密封件的内侧密封面与阀座顶压配合后更容易发生变形,容易保证翻转阀片与阀口之间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中,翻转阀片的硬度较大,能够保证翻转阀片的整体翻转开启和整体翻转关闭,顶压密封件硬度较小,能够保证翻转阀片与阀座之间的密封性,保持车内密闭,在下摆时与阀座碰撞时的噪音也更小。

进一步地,所述顶压密封件为贴设于翻转阀片内侧侧面上的密封垫。

顶压密封件为密封垫,密封垫整体贴设在翻转阀片的内侧,便于制造。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为设于所述翻转阀片内侧侧面上的棉布垫。

利用棉布垫较软、弹性好的特性,棉布垫在外力撤去后容易自动回复。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具有光滑内侧面。

光滑内侧面能够避免灰尘等杂物粘连在密封垫上,防止杂物集聚在密封垫与阀座之间的相交处,影响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阀片的外侧一体成型有或分体固设有用于对翻转阀片进行加重的配重结构。

通过增设配重结构,能够进一步加大顶压密封件的受力变形量,增强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车体包括车体壁板,车体壁板上设置有车内气压调节阀,车内气压调节阀包括具有阀口的阀座和用于封闭所述阀口的阀片,所述阀片的上端与阀座相连,下端为自由端,所述阀片为当车内气压与车外气压差值达到临界值时被气流推动外摆以让开阀口、车内气压与车外气压差值小于临界值时依靠自重作用内摆以封闭所述阀口的翻转阀片,所述翻转阀片的内侧设有硬度小于翻转阀片硬度的顶压密封件,所述顶压密封件具有用于与阀座顶压配合的内侧密封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翻转阀片内侧设置顶压密封件,顶压密封件的硬度小于翻转阀片的硬度,顶压密封件的内侧密封面与阀座顶压配合后更容易发生变形,容易保证翻转阀片与阀口之间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中,翻转阀片的硬度较大,能够保证翻转阀片的整体翻转开启和整体翻转关闭,顶压密封件硬度较小,能够保证翻转阀片与阀座之间的密封性,保持车内密闭,在下摆时与阀座碰撞时的噪音也更小。

进一步地,所述顶压密封件为贴设于翻转阀片内侧侧面上的密封垫。

顶压密封件为密封垫,密封垫整体贴设在翻转阀片的内侧,便于制造。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为设于所述翻转阀片内侧侧面上的棉布垫。

利用棉布垫较软、弹性好的特性,棉布垫在外力撤去后容易自动回复。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具有光滑内侧面。

光滑内侧面能够避免灰尘等杂物粘连在密封垫上,防止杂物集聚在密封垫与阀座之间的相交处,影响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阀片的外侧一体成型有或分体固设有用于对翻转阀片进行加重的配重结构。

通过增设配重结构,能够进一步加大顶压密封件的受力变形量,增强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内气压调节阀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内气压调节阀实施例的第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内气压调节阀实施例中阀门结构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内气压调节阀实施例中阀门结构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内气压调节阀实施例中阀体与斜撑格栅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内气压调节阀实施例中将阀片去掉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车内气压调节阀实施例的第二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阀门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左视图;

图10为图9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1-车体壁板;2-密封条;3-安装卡扣;4-左侧侧面;5-检修口;6-阀体;7-外翻沿;8-阀口;9-阀门结构;91-阀片;92-横向配重条;93-密封垫;94-压板;95-竖向配重条;96-薄圆弧边;10-斜撑格栅;101-门形框架;102-竖撑肋条;103-横撑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车内气压调节阀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义车内气压调节阀的朝向车内的一侧为内侧,相对的另一侧为外侧。车内气压调节阀包括阀体6,阀体6内设有可连通车辆内外的连通通道,连通通道于阀体6的外侧具有阀口8,在阀口8处安装有阀门结构9。阀体6的内端设置有外翻沿7(具体地,可以为一体成型或分体固设),在阀体6的水平两侧还安装有安装卡扣3,安装卡扣3的远离外翻沿7的外端固定在阀体6上,安装卡扣3由外向内且向两侧延伸,内端为弹性端。在外翻沿7的朝向阀体6的一侧侧面上环绕阀体6开设有环形凹槽(图中未标记),在环形凹槽内嵌装有密封条2,密封条2一体成型,无对接口,能够避免有缝对接时出现漏气、串味、漏尘、漏噪音的情况发生。由图1中能够看出,在外翻沿7上开设有检修口5,方便对安装卡扣3进行拆卸。

将阀体6安装在车体上的方式如下所示:在车体的车体壁板1上开设能够供阀体6穿过的方形孔,图1中车体壁板1的左侧侧面4(即内侧侧面)与车内对应,右侧侧面(即外侧侧面)与车外对应。将阀体6由车内至车外穿过方形孔,穿过期间,安装卡扣3的弹性端朝阀体6所在的方向摆动收缩。外翻沿7上的密封条2不断被压缩并沉入环形凹槽内,直到安装卡扣3完全置于车体壁板1的右侧,安装卡扣3的弹性端复位,由于密封条2会弹性回复,安装卡扣3的弹性端端面能够顶压于车体壁板1右侧侧面上,能够将阀体6密封安装在车体壁板1上。拆卸时,通过在检修口5内伸入工具并将安装卡扣3的弹性端朝阀体6所在方向压缩后即可将阀体6拆下。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外翻沿7上开设环形凹槽并使密封条2嵌装在内,防止密封条2掉落,而且,将密封条2嵌装在环形凹槽内,在压缩后能够减小外翻沿7与车体壁板1之间的距离,更加美观。

如图4和图5所示,在阀口8处安装有斜撑格栅10,斜撑格栅10包括与阀体6一体成型的门形框架101,门形框架101扣装在阀口8的下端口沿处,门形框架101与阀口8的下端口沿构成了环形支撑部,环形支撑部完全覆盖阀口8。斜撑格栅10还包括设置在环形支撑部内的横撑肋条103,还包括竖撑肋条102,横撑肋条103和竖撑肋条102之间具有排气口。

由图5能够看出,斜撑格栅10的朝向车体外部的侧面倾斜布置,具体的倾斜方向为由上至下且由车内至车外,斜撑格栅10中的横撑肋条103、门形框架101以及竖撑肋条102的朝向车体外部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如图4所示,位于同一平面内能够对阀片91进行密封支撑,保证斜撑格栅10与阀片91之间的密封效果(若斜撑格栅10中的横撑肋条103、门形框架101以及竖撑肋条102的外侧面凹凸不平,则容易导致阀片91与斜撑格栅10之间出现虚接触)。斜撑格栅10倾斜布置,阀片91在自重下覆盖在斜撑格栅10上时,阀片91的重力在斜撑格栅10上的分力能够使得阀片91贴紧在斜撑格栅10上。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阀门结构9包括阀片91,阀片91为软质材料(如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阀片91的上端通过压板94固定压装在斜撑格栅10的上端处,使得阀片91的上端为上连接端,阀片91的下端可自由摆动,为自由端。阀片91外侧固定有横向配重条92和竖向配重条95,横向配重条92上下间隔布置有两个,竖向配重条95左右间隔布置有两个,配重条与门形框架101对应,通过配重条的加重能够将阀片91紧密贴在斜撑格栅10上。具体地,配重条可以为与阀片91一体注塑成型的肋条,肋条起到对阀片91整体加重的作用而形成配重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配重条也可以分体胶粘在阀片91上,配重条的材质可以与阀片91的材质一样,也可以为金属材质。

由于阀片91为软质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老化变形,阀片91的水平方向的两端以及下端边缘处会出现褶皱,导致阀片91与斜撑格栅10之间的密封失效,为了避免上述的情况发生,如图8至图10所示,将阀片91的水平方向的两端边缘以及下端边缘设计为厚度渐变的薄圆弧边96,设计薄圆弧边96后,即使阀片91的边缘处出现老化褶皱,在阀片91以及配重条的重力作用下,也容易将阀片91的薄圆弧边96压平。

为了进一步增强阀门结构9对阀口8的封闭效果,隔断车辆内外(或车辆内部与行李舱)之间的声音、尘土和气味的连通,在阀片91的内侧侧面上贴设有密封垫93。本实施例中,密封垫93为棉布垫,棉布垫为棉质无纺布,单层结构,其尺寸不超出阀片91尺寸,其棉布垫的内侧面为光滑表面(本实施例中的光滑表面并非为绝对光滑),防止灰尘堆积。棉布垫的硬度小于阀片91的硬度,受力变形量较大,能够增强阀门结构9与阀体6和斜撑格栅10之间的密封性能。密封垫93与阀片91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为胶粘等。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垫93可以为聚氨酯密封垫,硬度小于阀片91的硬度。

增设密封垫93的优点在于:在阀片91下摆封闭阀口8时,密封垫93与斜撑格栅10以及阀体6之间弹性碰撞,起到减震作用,降低工作噪声,而且密封垫9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防止密封垫93受外力后发生不可逆的变形,引发密封不严的失效后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车内的气压大于车外(或行李舱)的气压,且差值达到临界值时,将阀门结构9向上推起实现泄压,当车内的气压小于车外(或行李舱)的气压或者差值未达到临界值时,阀门结构9在自重作用下反向摆至封闭阀口8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增强密封效果,阀片91和密封垫93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而斜撑格栅10一方面能够与密封垫93紧密贴合;另一方面能够对阀片91的中间部位进行有效地支撑,防止阀片91的中间部位长时间使用后塌陷而使得阀片91发生不均匀形变进而影响密封效果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中,门形框架101、横撑肋条103和竖撑肋条102一体成型于阀体6的阀口8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各部件可以采用分体布置的形式设置在阀体6上,具体地,可以采用焊接或粘接等方式。横撑肋条103和竖撑肋条102均构成了支撑肋条,支撑肋条的朝外的侧面为肋条支撑面。环形支撑部的外侧面为环形倾斜支撑面,环形倾斜支撑面和肋条支撑面共面布置。

本实施例中,阀体6和斜撑格栅10共同构成了阀座,密封垫93构成了顶压密封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在阀片的与阀座对应的部位上设置密封件,而不需要在阀片的内侧整体设置密封件。本实施例中,阀片91为翻转阀片。

本实施例中,各配重条共同构成了配重结构,其他实施例中,配重结构的形状以及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具体实施例,车辆包括车体,车体包括车体壁板,车体壁板上设置有车内气压调节阀,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一致,其内容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