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0807发布日期:2019-07-03 03:4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锁螺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母,尤其涉及一种自锁螺母。



背景技术:

螺母作为机械领域的一个常用部件,通常与螺杆、螺钉等零件配合,对两个部件,如两个钣金件等进行锁紧。螺母与螺钉通过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进行螺纹锁紧,但是在锁定之后通常需要采用一些手段来避免螺母松动。

现有的防止螺母松动的方式有:1、摩擦防松,如采用弹性垫圈、双螺母、自锁螺母和尼龙嵌件锁紧螺母等部件来增加螺母与螺钉之间的摩擦力,此种方式对于拆卸螺母方便但是对于冲击、变载荷的情况下,效果不佳。2、机械防松,采用如开口销、串联钢丝和止动垫圈等来限制螺纹副的相对转动,但是这种方式拆卸不便。3、铆冲防松,采用冲点、焊接、粘结等方法使得螺母与螺杆形成不可拆卸的连接,这种方式防松效果好,但是缺点是螺杆只能用一次。

在中国专利CN206723229U中公开了一种防松动螺母,并具体公开了第一螺母和设置在第一螺母上方的第二螺母,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中间贯通,贯通孔的内壁均设有螺纹,能够与螺栓配合;所述第一螺母包括底座和凸出部,所述第二螺母的外部为柱形,内部设有一个从底面向上方凹陷的平台部,该平台部套置在第一螺母的凸出部之外,第一螺母内的管通孔内壁的螺纹上设有凸出的防松东倒刺,第一螺母凸出部的外壁与第二螺母的平台部侧壁的接触面设有防松动棱角。

采用上述专利中的防松动螺母可以防止螺母与螺杆之间的松动并且抗振性能好,且可多次使用。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上述专利中的防松动螺母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即工艺复杂成本高,对于厂家而言毫无利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倒刺和棱角在多次拧动过程中会磨损,进而导致其防松动的效果衰减,最终与一般螺钉无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且防松动效果持久的自锁螺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锁螺母,包括主螺母与外套,所述外套具有锥形内孔,所述主螺母具有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带有内螺纹的内孔,所述本体沿轴线分为锥形部和安装部,所述锥形部的外壁为锥形且与外套的锥形内孔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沿轴线设置有豁口,所述锥形部的外壁直径大于锥形内孔的直径。采用上述方式设置的自锁螺母,通过本体设置的豁口,使得本体与外套能够很好的配合,使得主螺母能够与螺杆固定的更加牢固,防止螺母与螺杆之间的相互松动,并且只要稍微调整主螺母在外套上的位置,就可以调整主螺母和螺杆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且本申请中的主螺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磨损,可真正实现多次使用,每次使用也只需调整外套与主螺母之间的位置即可。实现了多次重复持久地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母无需设置倒刺、棱条等部件,只需增设一个豁口,工艺工件简洁成本更低、且不会磨损。

为进一步提高防松动的效果,在所述锥形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沿轴向的棱条。

为进一步提高防松动的效果,所述棱条为向外凸出的三角形。

为进一步便于多次使用,所述棱条横截面为圆弧形。

为进一步提高防松动的效果,还包括另一副螺母,所述副螺母具有与主螺母相同的内螺纹孔,所述副螺母设置在所述外套的锥形内孔的小孔侧,所述主螺母设置在所述外套的锥形内孔的大孔侧。

为进一步提高防松动的效果,还包括另一副螺母,所述副螺母具有与主螺母相同的内螺纹孔,所述副螺母设置在所述外套的小孔侧且与外套一体设置。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自锁螺母,通过本体设置的豁口,使得本体与外套能够很好的配合,使得主螺母能够与螺杆固定的更加牢固,防止螺母与螺杆之间的相互松动,并且只要稍微调整主螺母在外套上的位置,就可以调整主螺母和螺杆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由于外套的箍紧力度,会越来越紧地把主螺母收紧变下,最终主螺母会抱死螺杆,达到永不松动的效果。

且本申请中的主螺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磨损,可真正实现多次使用,每次使用也只需调整外套与主螺母之间的位置即可。实现了多次重复持久地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母无需设置倒刺、棱条等部件,只需增设一个豁口,工艺工件简洁成本更低、且不会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轴测图;

图4为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2的轴测图;

图7为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3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自锁螺母,包括主螺母1与外套2,所述外套2具有锥形内孔21,所述主螺母具有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带有内螺纹的内孔11,所述本体沿轴线分为锥形部12和安装部13,所述锥形部12的外壁为锥形且与外套的锥形内孔21相配合,所述本体沿轴线设置有豁口14,所述锥形部的外壁直径大于锥形内孔的直径。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自锁螺母进行锁紧的过程中,首先采用螺杆穿过过孔,然后将外套套设在螺杆上并与锁紧物相抵,然后再将主螺母与螺杆螺接,在螺接过程中使得主螺母的锥形部位于外套的锥形内孔之中,外套的锥形内孔的直径小于主螺母的锥形部的直径,由于外套的箍紧力度,会越来越紧地把主螺母收紧变下,最终主螺母会抱死螺杆,达到永不松动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所述锥形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沿轴向的棱条15,所述棱条为向外凸出的三角形,也就是说其横截面为类三角形。这样一来,能够增加锥形部外壁与锥形内孔内壁的摩擦力,保证主螺母与外套之间也不松动,达到更好的自锁效果。

另外,为了更加便于操作,所述外套的外壁为正六边形,所述主螺母的安装部外壁也为正六边形,便于工具操作。

实施例2:如图4-6所示,一种自锁螺母,包括主螺母1与外套2,所述外套2具有锥形内孔21,所述主螺母具有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带有内螺纹的内孔11,所述本体沿轴线分为锥形部12和安装部13,所述锥形部12的外壁为锥形且与外套的锥形内孔21相配合,所述本体沿轴线设置有豁口14,所述锥形部的外壁直径大于锥形内孔的直径。

另外,还包括另一副螺母3,所述副螺母具有与主螺母相同的内螺纹孔,所述副螺母设置在所述外套的锥形内孔的小孔侧,所述主螺母设置在所述外套的锥形内孔的大孔侧。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自锁螺母进行锁紧的过程中,首先采用螺杆穿过待锁紧件的过孔,然后第一步将副螺母与螺杆螺接且与待锁紧件相接触,第二步将外套套设在螺杆上并与副螺母相抵,最后再将主螺母与螺杆螺接,在螺接过程中使得主螺母的锥形部位于外套的锥形内孔之中,外套的锥形内孔的直径小于主螺母的锥形部的直径,由于外套的箍紧力度,会越来越紧地把主螺母收紧变下,最终主螺母会抱死螺杆,达到永不松动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所述锥形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沿轴向的棱条,所述棱条为向外凸出的三角形,也就是说其横截面为类三角形。这样一来,能够增加锥形部外壁与锥形内孔内壁的摩擦力,保证主螺母与外套之间也不松动,达到更好的自锁效果。

另外,为了更加便于操作,所述副螺母的外壁为正六边形,所述外套的外壁为正六边形,所述主螺母的安装部外壁也为正六边形,便于工具操作。

实施例3:如图7-9所示,一种自锁螺母,包括主螺母1与外套2,所述外套2具有锥形内孔21,所述主螺母具有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带有内螺纹的内孔11,所述本体沿轴线分为锥形部12和安装部13,所述锥形部12的外壁为锥形且与外套的锥形内孔21相配合,所述本体沿轴线设置有豁口14,所述锥形部的外壁直径大于锥形内孔的直径。

另外,还包括另一副螺母3,所述副螺母具有与主螺母相同的内螺纹孔,所述副螺母设置在所述外套的小孔侧且与外套一体设置。可通过焊接形成不可拆卸的一体,也可通过在制造时直接一体成型。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自锁螺母进行锁紧的过程中,首先采用螺杆穿过带锁紧件的过孔,然后将外套由副螺母方向螺接在螺杆上并使副螺母与锁紧件相抵,然后再将主螺母与螺杆螺接,在螺接过程中使得主螺母的锥形部位于外套的锥形内孔之中,外套的锥形内孔的直径小于主螺母的锥形部的直径,由于外套的箍紧力度,会越来越紧地把主螺母收紧变下,最终主螺母会抱死螺杆,达到永不松动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所述锥形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沿轴向的棱条,所述棱条为向外凸出的弧形,也就是说其横截面为类半圆形。这样一来,能够增加锥形部外壁与锥形内孔内壁的摩擦力,保证主螺母与外套之间也不松动,达到更好的自锁效果。并且采用弧形的棱条,在拆卸装配过程中更加方便。

另外,为了更加便于操作,所述副螺母的外壁为正六边形,所述外套的外壁为正六边形,所述主螺母的安装部外壁也为正六边形,便于工具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