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通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9675发布日期:2019-07-10 10:0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通管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多通管件。



背景技术:

管件是管道系统中起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的零部件的统称。

多通管件主要用于分流,现有技术中的多通管件,通路固定,只能有单一的用处,功能单一,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三通管件和四通管件间进行自由切换的、适用范围更广的多通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多通管件包括侧通管;上述侧通管的中部设有沿侧通管径向垂直贯穿侧通管的、且与侧通管内部相连通的第一通孔。

该多通管件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通孔上的、且与第一通孔螺纹配合的主通管,还包括设置在主通管上的、与主通管螺纹配合的、用于锁紧固定主通管的锁紧螺母;上述主通管上设有沿主通管径向垂直贯穿主通管的、且与主通管内部相连通的第二通孔。

该多通管件有两种状态,分别为三通状态和四通状态;该多通管件还包括一个封堵机构;当该多通管件处于三通状态时,即其相当于三通管件时,上述主通管与第一通孔的一端相配合,且主通管的内侧端与侧通管的内壁相对齐;上述锁紧螺母与第二通孔相配合,并将之封堵,同时上述锁紧螺母的一端顶靠在侧通管上,并将主通管锁紧固定;上述封堵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通孔的另一端。

当该多通管件处于四通状态时,即其相当于四通管件时,上述主通管与第一通孔相配合,并贯穿侧通管;上述第二通孔与侧通管的内部相连通,且上述第二通孔的两端分别与侧通管两端的出口正相对;上述锁紧螺母的一端顶靠在侧通管上,并将主通管锁紧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设计使得该多通管件可在三通管件和四通管件间进行自由切换,从而提高该多通管件的适用范围,进而节约使用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封堵机构中还设有分流凸起,从而使得液体在多通管件内流通更顺畅,减弱液体对管件的冲击;此外该分流凸起还可拆卸更换,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该管件的持续使用能力。

进一步地,为了使液体在多通管件内流动更顺畅,上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与侧通管的内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上述封堵机构包括与第一通孔另一端螺纹配合的堵头,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堵头内侧端端头上的、用于对从主通管流入的液体进行分流引导的分流凸起,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用于将分流凸起固定到堵头内侧端端头上的锁紧螺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四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侧通管,1a第一通孔,2主通管,2a第二通孔,3锁紧螺母,4堵头,5分流凸起,6锁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多通管件包括侧通管1;上述侧通管1的中部设有沿侧通管1径向垂直贯穿侧通管1的、且与侧通管1内部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a。

该多通管件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通孔1a上的、且与第一通孔1a螺纹配合的主通管2,还包括设置在主通管2上的、与主通管2螺纹配合的、用于锁紧固定主通管2的锁紧螺母3;上述主通管2上设有沿主通管2径向垂直贯穿主通管2的、且与主通管2内部相连通的第二通孔2a。

该多通管件有两种状态,分别为三通状态和四通状态;该多通管件还包括一个封堵机构;当该多通管件处于三通状态时,即其相当于三通管件时,上述主通管2与第一通孔1a的一端相配合,且主通管2的内侧端与侧通管1的内壁相对齐;上述锁紧螺母3与第二通孔2a相配合,并将之封堵,同时上述锁紧螺母3的一端顶靠在侧通管1上,并将主通管2锁紧固定;上述封堵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通孔1a的另一端。

当该多通管件处于四通状态时,即其相当于四通管件时,上述主通管2与第一通孔1a相配合,并贯穿侧通管1;上述第二通孔2a与侧通管1的内部相连通,且上述第二通孔2a的两端分别与侧通管1两端的出口正相对;上述锁紧螺母3的一端顶靠在侧通管1上,并将主通管2锁紧固定。

上述第二通孔2a的直径与侧通管1的内径相同。

上述封堵机构包括与第一通孔1a另一端螺纹配合的堵头4,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堵头4内侧端端头上的、用于对从主通管2流入的液体进行分流引导的分流凸起5,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用于将分流凸起5固定到堵头4内侧端端头上的锁紧螺钉6。

三通状态切换到四通状态时,首先拆下堵头机构,并松开锁紧螺母3,保证主通管2可以转动;然后转动主通管2,调整主通管2位置,使之贯穿侧通管1,且第二通孔2a的两端分别于侧通管2两端的出口正相对;最后通过锁紧螺母3锁紧固定主通管2;此时即为四通状态。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