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地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1129发布日期:2019-09-24 23:44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埋地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传输管道,特别涉及一种埋地管道。



背景技术:

埋地管道作为油气的传输载体,是连接上游资源和下游用户的纽带,是地面工程的重要设施之一。在管道输送过程中,为了缩短管线的长度和埋设成本,减小工程投资,很多长距离的输送管道通常会沿着河道边缘布置或跨河布置。当河道洪水期时,河水水位上涨,对管道形成较大的浮力,特别是遇管道空管时,浮力更大。在土层内挖设安装槽,将埋地管道放置安装槽内,由于管道长期埋在地下,管道上浮易使其局部发生拱起,整个管道严重变形,影响管道的工程寿命。

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现有的管道本体1采用深埋的方式,提高管道本体1上方的土方重量来实现自身的抗浮。这就造成了土方的工程用量增多,增加了工程成本;由于管道本体1受工艺及地质条件的因素制约,通常管道本体1上方的覆土厚度不会很厚,依靠上层覆土和自重往往不能满足抗浮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埋地管道,具有使管道本体不易发生上浮产生变形、降低工程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埋地管道,包括置于安装槽内的圆柱形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外壁的上端轴向设有若干与管道本体适配的半圆形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抗浮桩一,所述抗浮桩一长度小于安装槽槽宽,所述抗浮桩一与管道本体轴向垂直并插入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浮桩一埋在安装槽土层内,使抗浮桩与土层形成一个整体;当管道本体受到上浮浮力时,通过土层压力的作用,抗浮桩与固定板的对管道本体的竖直压力远大于其受到的浮力,限制了管道本体向上浮动的趋势,使其不易发生上浮变形,延长了管道本体的工程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抗浮桩一与安装槽侧壁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浮桩一埋在安装槽槽壁外部的土层内,使抗浮桩与土层形成一个整体;当管道本体受到浮力时,由于土层对固定板和抗浮桩一具有竖直向下的压力,且该作用力且远大于管道本体受到的浮力,限制了管道本体向上浮动的趋势,防止其发生局部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抗浮桩一与安装槽槽底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浮桩一埋在安装槽槽底外部的土层内,使抗浮桩一与土层形成一个整体;当管道本体受到浮力时,通过土层对抗浮桩一的约束力作用,限制了管道本体向上浮动的趋势,使其不易发生上浮变形,延长了管道本体的工程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抗浮桩一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向上倾斜并与水平线夹角为0°~9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管道本体受到浮力时,土层对抗浮桩一产生竖直向下的压力以阻止管道本体上浮;抗浮桩一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向上倾斜,使得竖直向下的反力会沿着抗浮桩一的长度方向和垂直其长度方向分解为两个分力;由于抗浮桩一对称设有两个,沿着抗浮桩一长度方向的分力互相抵消,抗浮桩一只会受垂直其长度方向的分力而发生位移,使得抗浮桩一周围的土层不受过多扰动,从而土层也能更紧固地约束抗浮桩一和固定板,限制管道本体向上浮动,防止其发生局部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抗浮桩一外壁设有螺纹,所述抗浮桩一外设有加长套筒,所述加长套筒内设有与螺纹配合的螺纹槽,所述加长套筒长度小于安装槽槽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受到安装槽宽度的限制,抗浮桩一只能插入安装槽槽壁内一定的长度;此时可将抗浮桩一先旋入加长套筒内,预埋加长套筒后,再将抗浮桩一旋出,这样可以使得加长套筒与抗浮桩一在土层内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土层对固定板的约束力增加,进一步防止管道本体向上浮动。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本体外壁与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弧形的抗浮板,所述抗浮板上螺纹连接有若干抗浮桩二,所述抗浮桩二插入安装槽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浮桩二能够与安装槽槽底外侧的土层紧固相连,弧形板通过抗浮桩二与土层固定对管道本体产生向下的约束力,使得管道本体不易向上浮动变形,延长了其工程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抗浮桩二远离抗浮板的一端设有尖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锥部能够使抗浮桩二更方便地旋入土层,同时也能使抗浮桩二插入土层后周围的土层受到压缩变得更加紧密,对抗浮桩二的约束力也越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尖锥部外侧设有螺旋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片旋入土层后,其上方的土层能够阻挡螺旋片向上移动,使抗浮桩二不易向上拔出,从而与抗浮板一起约束管道本体,使其不易向上浮动发生局部的变形,延长了其工程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本体外壁位于固定板之间环绕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由钢筋混凝土材料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压板能够增加管道本体的自重,以此来对抗管道本体受到的浮力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抗浮桩一与安装槽外的土层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使土层对浮桩一产生向下的压力,且该压力远大于管道本体所受的浮力,故通过抗浮桩一和固定板限制了管道本体向上浮动的趋势,防止其发生局部变形;

2.抗浮板与抗浮桩二的设置能够使管道本体受土层的自然约束力增大,使其不易发生浮动变形;

3.压板的设置可以增加管道本体的自重,使得自身不易受到浮力上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管道本体埋设于安装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管道本体埋设于安装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管道本体埋设于安装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管道本体埋设于安装槽内的剖面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管道本体埋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道本体;2、固定板;21、抗浮桩一;211、螺纹;3、加长套筒;31、螺纹槽;4、抗浮板;41、抗浮桩二;411、尖锥部;412、螺旋片;5、压板;6、安装槽;7、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埋地管道,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形管道本体1,在土层7内挖设有用于安放管道本体1的安装槽6。

如图1所示,管道本体1的外侧壁的上部沿其轴向设有若干半圆形的固定板2,固定板2的两端螺纹连接有抗浮桩一21,抗浮桩一21与管道本体1轴向垂直并垂直插入安装槽6槽壁内。抗浮桩一21埋在土层7内,能够与土层7紧密贴合形成一个整体,当管道本体1受到浮力时,由于土层7对固定板2和抗浮桩一21具有竖直向下的压力,且该作用力且远大于管道本体1受到的浮力,限制了管道本体1向上浮动的趋势,防止其发生局部变形。

如图1所示,抗浮桩一21外壁设有螺纹211,抗浮桩一21上套设有加长套筒3,加长套筒3内壁设有与螺纹211配合使用的螺纹槽31;加长套筒3与抗浮桩一21的长度均小于安装槽6的槽宽。由于受到安装槽6宽度的限制,抗浮桩一21只能插入安装槽6槽壁内一定的长度;此时可将抗浮桩一21先旋入加长套筒3内,预埋加长套筒3后,再将抗浮桩一21旋出,这样可以使得加长套筒3与抗浮桩一21在土层7内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土层7对固定板2的约束力增加,进一步防止管道本体1向上浮动。

如图1所示,管道本体1外侧位于固定板2之间环绕设有用来配重的压板5,压板5由钢筋不锈钢材料制成。这样通过增加管道本体1自重的方式对抗其所受的浮力,使管道本体1不易向上浮动。

如图1所示,在管道本体1外壁下侧并与固定板2相对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弧形的抗浮板4,抗浮板4上螺纹连接有若干抗浮桩二41,抗浮桩二41插入安装槽6槽底内。在抗浮桩二41远离抗浮板4的一端设有尖锥部411,抗浮桩二41的外侧还设有螺旋片412。当抗浮桩二41旋入土层7时,尖锥部411能够使其具有集中的贯入压力,方便旋入,并且还减小了土层7的松动程度,使得土层7与抗浮桩二41之间贴合更紧固。螺旋片412旋入土层7后,其上方的土层7能够阻挡螺旋片412向上移动,使抗浮桩二41不易向上拔出,从而与抗浮板4一起约束管道本体1,使其不易向上浮动发生局部的变形,延长了其工程寿命。

实施例2:一种埋地管道,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浮桩一21与管道本体1轴向垂直并垂直插入安装槽6槽底的外侧土层7内。抗浮桩一21与安装槽6槽底的外侧土层7形成一个整体,当管道本体1受到浮力时,通过土层7对抗浮桩一21的约束力作用,限制了管道本体1向上浮动的趋势,使其不易发生上浮变形,延长了管道本体1的工程寿命。由于抗浮桩一21竖直插入土层7,在安装时可避免因安装槽6空间的限制使得使用的抗浮桩一21长度受到限制。

实施例3:一种埋地管道,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浮桩一21远离固定板2的一端向上倾斜并与水平线夹角为0°~90°。

如图4 所示,当管道本体1受到浮力F浮时,土层7对抗浮桩一21产生竖直向下的压力F以阻止管道本体1上浮;抗浮桩一21远离固定板2的一端向上倾斜,使得竖直向下的压力F会沿着抗浮桩一21的长度方向和垂直其长度方向分解为两个分力,即Fx和FY;由于抗浮桩一21对称设有两个,沿着抗浮桩一21长度方向的分力Fx互相抵消,抗浮桩一21只会受垂直其长度方向的分力FY而发生位移,使得抗浮桩一21周围的土层7不受过多扰动,从而土层7也能更紧固地约束抗浮桩一21和固定板2,限制管道本体1向上浮动,防止其发生局部变形。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