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入水功能的紫外线杀菌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9626发布日期:2019-05-07 20:5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具有双入水功能的紫外线杀菌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杀菌水龙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入水功能的紫外线杀菌龙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紫外线杀菌水龙头均设有一个进水通道,无论何种水质,均需经过该进水通道进入杀菌模组内杀菌,导致杀菌模组的使用寿命较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诸多家庭直接采用纯净水或过滤后的水作为水龙头的水源,此时,开启杀菌模组对纯净水再次杀菌,将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若仅通过控制杀菌模组的开启或关闭,来实现对水源的杀菌或不杀菌,将导致杀菌模组的进水通道既用于接通纯净水又用于接通自来水,无法保证进水通道的洁净,进而影响饮用水的安全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入水功能的紫外线杀菌龙头,在具备紫外线杀菌功能的同时,延长紫外线杀菌模组的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具有双入水功能的紫外线杀菌龙头,包括本体、形成于本体内的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用于打开或关断所述进水通道的开关阀以及设于本体内的杀菌组件,所述杀菌组件包括杀菌筒和用于对所述杀菌筒内部进行杀菌的杀菌装置以及控制所述杀菌装置开启或关闭的控制器;所述进水通道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所述开关阀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内侧设有感应部件,所述感应部件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开关阀打开的进水通道,当第一进水通道被打开时,控制器开启所述杀菌装置,当第二进水通道被打开时,控制器不开启所述杀菌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开关阀为陶瓷开关,由两个入水口和一个出水口组成,所述两个入水口分别连接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内的介质为自来水,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内的介质为纯净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感应部件包括磁铁和与其对应的感应器,所述磁铁设于把手内侧,所述感应器设于开关阀的阀芯基座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杀菌筒的顶部密封设有所述杀菌装置,杀菌筒的顶部侧壁设有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孔,杀菌筒的底部与开关阀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杀菌装置包括发光二极体led、隔板和灯座,所述隔板通过耦合盖密封设于所述杀菌筒的顶部,发光二极体led发出的紫外线透过所述隔板照射所述杀菌筒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灯座设有led电路板、铝基板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led电路板电性连接,控制发光二极体led的开启或关闭。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发光二极体led发射的紫外线波长为200-280nm,所述杀菌筒的材质为塑胶或铁氟龙。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杀菌组件还包括一外壳,杀菌装置和杀菌筒均设于外壳内,杀菌筒的底部外侧与外壳的底部内侧密封连接,所述杀菌装置的顶部固设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外侧与外壳的顶部内侧密封连接,所述杀菌筒的顶部出水孔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杀菌出水通道,所述杀菌装置通过耦合盖和安装座与所述杀菌出水通道隔离;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出液通孔,所述杀菌出水通道通过所述出液通孔与出水通道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内还设有布线通孔,所述灯座的导线通过所述布线通孔与外界电源接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杀菌筒的底部通过一分水器与所述开关阀的出水口连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两个并行设置的进水通道、设于把手内侧的感应元件和控制杀菌装置开启或关闭的控制器,可以选择性地针对某一种入水进行杀菌,另一种水只是流经杀菌通道而不启动紫外线杀菌,大大延长了紫外线杀菌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保证进水管道不受污染,保证了饮用水的健康安全。

2.通过将发光二极体led与导流筒结合,导流筒的底部设置分水器,发光二极体led发出的紫外线在导流筒内壁能够不断反射,增加杀菌筒内的杀菌面积,极大提高杀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紫外线杀菌龙头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紫外线杀菌龙头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紫外线杀菌龙头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紫外线杀菌龙头的使用状态平面图。

图中:100-本体,200-开关阀,300-杀菌筒,400-杀菌装置,500-外壳,110-第一进水通道,120-第二进水通道,130-出水通道,210-把手,310-分水器,320-出水孔,401-发光二极体led,402-隔板,403-灯座,404-耦合盖,405-安装座,4051-出液通孔,4052-布线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具有双入水功能的紫外线杀菌龙头,包括本体100、形成于本体内的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130、用于打开或关断所述进水通道的开关阀200以及设于本体内的杀菌组件,所述杀菌组件包括杀菌筒300和用于对所述杀菌筒内部进行杀菌的杀菌装置400以及控制所述杀菌装置400开启或关闭的控制器;所述进水通道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进水通道110和第二进水通道120,

所述开关阀200包括把手210,所述把手210的内侧设有感应部件,所述感应部件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开关阀200打开的进水通道,当第一进水通道110被打开时,控制器开启所述杀菌装置400,当第二进水通道120被打开时,控制器不开启所述杀菌装置400。

本实施例将进水通道设置为两个,两种不同的水可以分别从两个进水通道进入杀菌筒内,例如,其中一种水为自来水或其他未经过滤/消毒的水,另一种水为纯净水、凉开水、热水或过滤后的水等。

若为自来水,则将自来水接至第一进水通道,若为纯净水,则将纯净水接至第二进水通道,若用户打开第二进水通道,感应部件将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不开启杀菌装置,也即对杀菌筒内的水不进行紫外线杀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高杀菌装置的使用寿命。若用户打开第一进水通道,感应部件将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开启杀菌装置,对杀菌筒内的自来水进行杀菌,达到紫外线杀菌效果。由此既可以保证进水通道的洁净,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还可以提高杀菌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开关阀200为陶瓷开关,由两个入水口和一个出水口组成,所述两个入水口分别连接第一进水通道110和第二进水通道120,陶瓷开关允许用户选择全开或其中一个通道打开。

本实施例所述感应部件包括磁铁和与其对应的感应器,所述磁铁设于把手内侧,所述感应器设于开关阀的阀芯基座一侧。当打开第一进水通道时,磁铁与感应器的距离最近,感应器的状态被改变,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开启紫外线灯珠进行杀菌;当打开第二进水通道时,磁铁与感应器的距离较远,不能触发控制器和紫外线灯珠。

本实施例所述杀菌筒300的顶部密封设有所述杀菌装置400,杀菌筒300的顶部侧壁设有与所述出水通道130连通的出水孔320,杀菌筒300的底部与开关阀200的出水口连通;杀菌装置400包括发光二极体led401、隔板402和灯座403,所述隔板402通过耦合盖404密封设于所述杀菌筒300的顶部,发光二极体led401发出的紫外线透过所述隔板402照射所述杀菌筒300内部。

当需要杀菌的水从第一进水通道110进入杀菌筒200内,控制器开启杀菌装置400,发光二极体led401发出的紫外线透过透光隔板303对杀菌筒内的水杀菌,杀菌后的水从杀菌筒顶部侧壁的出水孔流至出水通道130排出。由此增加了水的杀菌时间和杀菌路径,提高了紫外线杀菌效果。

所述灯座403设有led电路板、铝基板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led电路板电性连接,控制发光二极体led401的开启或关闭。可选地,控制器可设于灯座内,也可设于本体内或本体外,具体安装位置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而定。

优选地,所述发光二极体led401发射的紫外线波长为200-280nm,最优地,波长为253.7nm或265nm或275nm时,发光二极体led401的杀菌效果最佳。所述杀菌筒的材质可采用塑胶或铁氟龙,杀菌筒可使得紫外线灯光更长时间的照射,以使得杀菌筒内的水的充分杀菌。优选地,杀菌筒的壁厚大于4mm,杀菌筒的壁厚的具体数值根据不同的工况需求而定。

所述杀菌组件还包括一外壳500,杀菌装置400和杀菌筒300均设于外壳500内,杀菌筒300的底部外侧与外壳500的底部内侧密封连接,所述杀菌装置400的顶部固设一安装座405,所述安装座405的顶部外侧与外壳500的顶部内侧密封连接,所述杀菌筒300的顶部出水孔320与外壳500内壁之间形成杀菌出水通道,所述杀菌装置通过耦合盖404和安装座405与所述杀菌出水通道隔离,保证紫外线杀菌灯珠和灯座不受水路的影响。

所述安装座405内设有出液通孔4051,所述杀菌出水通道通过所述出液通孔4051与出水通道130连通。安装座的设置既可以有效隔离杀菌装置和杀菌出水管路,还可以便于布置其他部件。可选地,安装座405内还设有布线通孔4052,所述灯座403的导线通过所述布线通孔4052与外界电源接通。由此,巧妙避免了电路的安全隐患。

为了进一步提高紫外线杀菌效果,所述杀菌筒300的底部通过一分水器310与所述开关阀200的出水口连通。分水器310可以将出水阀200的出水打散,流入杀菌筒300内时,打散的水与紫外线充分接触,可大大提高杀菌效果。

本发明所述具有双入水功能的紫外线杀菌龙头,可以选择性地针对某一种入水进行杀菌,另一种水只是流经杀菌通道而不启动紫外线杀菌,大大延长了紫外线杀菌装置的使用寿命,保证了饮用水的健康安全。同时,采用本发明所述特殊结构的紫外线杀菌组件可以大大提高紫外线杀菌效果,减小杀菌组件的体积,市场推广潜力较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