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重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7187发布日期:2019-12-03 17:52阅读:863来源:国知局
米重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管材制作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米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塑料管材作为化学建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优越的性能,卫生、环保、低耗等为广大用户所广泛接受,主要有upvc排水管,upvc给水管,铝塑复合管,聚乙烯(pe)给水管材这几种,管材生产线由控制系统、挤出机、机头、牵引机、行星切割装置及翻料架组成,米重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测量塑料管材一米的实际重量来与一米的标准重量做比较,之后通过控制注料的速度使得塑料管材一米的实际重量向标准重量靠近的装置。

现有的米重控制系统是固定设置在一个支架上的,支架与地面间设置有移动件,使得米重控制系统的位置可以更加方便的变化,移动件与支架间的连接是固定连接的,使得支架在移动时会更加稳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支架与移动件之间的移动是固定连接的,而且米重控制系统也是固定设置在支架上的,在米重控制系统需要调节高度与别的机器配合使用时,米重控制系统的高度就不容易调节,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米重控制系统,其具有便于调节米重控制系统高度、方便米重控制系统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米重控制系统,包括支架与移动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移动件上,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与所述移动件之间,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杆与转动件,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螺杆靠近所述支架一端与所述支架螺纹连接,所述转动件设置在所述移动件上,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升高支架时,转动转动件,因转动件远离螺杆一端为移动件,螺杆与支架为螺纹连接,转动转动件时,支架就可以沿着螺杆上升,使得支架达到提升高度的目的,在需要降低支架的高度时,反向旋转转动件就可以实现,与现有的支架直接安装在移动件上的方式相比,此种方式可以更加方便调节支架的高度,处于支架的上的米重系统也就更加方便与别的机器对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件竖直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转动件上还设置有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一端与所述凹槽相适配且为可拆式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柄的设置,提升了转动时的力臂,使得在转动转动件时会更加的轻松省力,设置一个凹槽且转动手柄与凹槽可拆式连接,转动手柄就可以在需要时可以安装上去,在不需要时可以取下来,使得转动手柄不会在不需要时占有太多的空间,而且也不会对外界环境产生阻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板与气缸,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气缸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和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的设置,方便气缸的安装,使得气缸在支撑支架时可以有一个稳定的支撑点,提升了支撑的效果,气缸的设置,实现了调节支架的高度的目的,而且不需要人力手动去调节支架的高度,更加省时省力,而且调节效果会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升降组件平行设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与支撑块,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块之间,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支架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与支撑块的设置,可以在支架不需要移动时,为支架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点,使得支架不会胡乱移动,而且在支架不需要移动时,可以使用升降组件降低支架的高度,使得支架上的作用力可以完全作用到支撑组件上,这样支架就更加不易移动了,在需要移动支架时,可以使升降组件上升,将支撑组件悬空,支撑组件就不会阻碍支架的移动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支撑块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限制件,所述限制件在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升降组件平行时限制所述支撑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远离支撑块的一端与支架铰接,使得支撑块与支撑杆在不使用时可以向靠近支架的方向收起,避免支撑杆垂在地上阻碍支架移动,限制件的设置,使得支撑杆与支撑块在起支撑作用时不会因为铰接的关系而出现支撑不稳的情况,提升了支撑杆与支撑块的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支撑杆一端设置有软垫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软垫块质地柔软,在受到支撑块与支撑杆的压力时会产生形变,使得软垫块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得到提升,支撑块与支撑杆就不易产生歪斜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了支撑杆与支撑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手柄上设置有环形护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护手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在使用转动手柄时可以握的更牢,不易滑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手柄上设置有防滑软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软垫的设置,提升了转动手柄表面的摩擦力,使得操作人员在握住手柄时会握住的更加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需要升高支架时,转动转动件,因转动件远离螺杆一端为移动件,螺杆与支架为螺纹连接,转动转动件时,支架就可以沿着螺杆上升,使得支架达到提升高度的目的,在需要降低支架的高度时,反向旋转转动件就可以实现,与现有的支架直接安装在移动件上的方式相比,此种方式可以更加方便调节支架的高度,处于支架的上的米重系统也就更加方便与别的机器对接;

2.转动手柄的设置,提升了转动时的力臂,使得在转动转动件时会更加的轻松省力,设置一个凹槽且转动手柄与凹槽可拆式连接,转动手柄就可以在需要时可以安装上去,在不需要时可以取下来,使得转动手柄不会在不需要时占有太多的空间,而且也不会对外界环境产生阻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混料部;2、挤出部;3、控制部;4、支架;41、第一直杆;411、u形槽;412、第一铰接孔;413、限制孔;42、第二直杆;43、第三直杆;44、辅助杆;5、移动件;6、升降组件;61、螺杆;62、转动件;621、凹槽;622、转动手柄;6221、环形护手;6222、防滑软垫;63、安装板;64、气缸;7、支撑组件;71、支撑杆;711、第二铰接孔;72、支撑块;721、软垫块;8、铰接柱;9、限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米重控制系统,包括:混料部1、挤出部2、控制部3、支架4、移动件5与升降组件6,混料部1处于挤出部2一端的上方,支架4处于挤出部2的下方,支架4设置在移动件5上,移动件5为不锈钢材质的万向轮,升降组件6设置在支架4与移动件5之间,升降组件6包括螺杆61与转动件62,螺杆61设置在移动件5与支架4之间,螺杆61靠近支架4一端与支架4螺纹连接,转动件62焊接在移动件5上,转动件62呈圆盘形且为不锈钢材质,转动件62与螺杆61焊接。

参照图1与图2,支架4包括:第一直杆41、第二直杆42、第三直杆43与辅助杆44,第一直杆41水平平行设置有两根,第二直杆42水平平行设置有两根,第二直杆42与第一直杆41垂直设置,两根第二直杆42处于两根第一直杆41之间,两根第二直杆4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根第一直杆41之间的距离,第二直杆42与第一直杆41焊接,第三直杆43竖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四根,其中两根第三直杆43处于一根第一直杆41上,另外两根第三直杆43处于另一根第一直杆41上,四根第三直杆43靠近第一直杆41的一端与第一直杆41焊接,四根第三直杆43远离第一直杆41的一端与挤出部2连接,四根第三直杆43焊接的位置与两个第二直杆42焊接的位置相邻,辅助杆44设置有八根,两根辅助杆44一组,一组两根辅助杆44中的其中一根一端与第二直杆42焊接,另一端与第三直杆43焊接,此辅助杆44分别与第二直杆42及第三直杆43呈四十五度角倾斜设置,一组两根辅助杆44中的另外一根一端与第二直杆42焊接,另一端与第一直杆41焊接,此辅助杆44分别与第二直杆42及第一直杆41呈四十五度角倾斜设置。

参照图1与图2,升降组件6与移动件5均设置有四个,四个升降组件6与四个移动件5分别处于两根第一直杆41上的靠近四个端部的位置上,螺杆61穿过第一直杆41且与第一直杆41螺纹连接,转动件62竖直侧面上开设有凹槽621,凹槽621竖向截面呈六边形,转动件62上还设置有转动手柄622,转动手柄622一端与凹槽621相适配,转动手柄622呈六棱柱形且为不锈钢材质,转动手柄622上远离凹槽621一端焊接有环形护手6221,环形护手6221呈椭圆环形且为不锈钢材质,环形护手6221与转动手柄622平行设置,转动手柄622上粘连有一层防滑软垫6222,防滑软垫6222为橡胶材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提升支架4的高度时,首先将转动手柄622装在转动件62上,之后通过摇动转动手柄622,进而转动转动件62,转动件62带动螺杆61转动,使得支架4上升,达到提升支架4高度的效果,在需要降低支架4的高度时,反向转动转动件62即可达到目的,转动手柄622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其从转动件62上取下。

实施例二

参照图3与图4,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与升降组件6,升降组件6包括安装板63与气缸64,安装板63呈长方体板形且为不锈钢材质,安装板63水平设置在移动件5与支架4之间,安装板63与移动件5焊接,气缸64设置在安装板63与支架4之间,气缸64两端分别与支架4和安装板63焊接。

参照图3与图4,支架4上还设置有支撑组件7,支撑组件7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组件7设置在两根第一直杆41四个端部上,支撑组件7与升降组件6平行设置,两个支撑组件7处于两个升降组件6之间,支撑组件7包括支撑杆71与支撑块72,支撑杆71呈圆柱形且为不锈钢材质,支撑杆71设置在支架4与支撑块72之间,支撑块72呈正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支撑块72与支撑杆71远离支架4一端焊接,支撑块72远离支撑杆71一端粘连有软垫块721,软垫块721呈正方体形状且为橡胶材质,支撑杆71远离支撑块72一端与第一直杆41铰接,第一直杆41端部水平开设有u形槽411,u形槽411开口与第一直杆41端面相通,u形槽411两端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铰接孔412,在两个第一铰接孔412间穿设有一根铰接轴,支撑杆71上开设有一个第二铰接孔711,支撑杆71一端处于u形槽411中,第二铰接孔711与第一铰接孔412对齐,之后穿过一根铰接柱8以达到支撑杆71与第一直杆41铰接的目的,u形槽411上还开设有两个限制孔413,两个限制孔413处于两个铰接孔的下方,支撑杆71上也开设有一个与u形槽411上位置相对应的限制孔413,第一直杆41上设置有限制件9,限制件9呈圆柱形且为不锈钢材质,限制件9在支撑组件7与升降组件6平行时限制件9穿过限制孔413以达到限制支撑杆71转动转动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将支架4的高度提升时,启动气缸64,将支架4的高度升高,在需要将支架4的高度降低时,将气缸64的活塞杆收回,此时将支撑杆71与支撑块72转下来,支撑在地面上,同时将限制件9插进限制孔413中,使得支撑杆71稳定支撑住支架4,在需要移动支架4时,将限制件9从限制孔413中拔出,之后将支撑杆71与支撑块72转在支架4上,此时移动件5落地,支架4可以移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