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设备用散热油液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4885发布日期:2019-11-09 00:2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设备用散热油液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设备用散热油液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动力输出以及摩擦阻力消耗和辅助机构的驱动上;其余大部分热量除随废气排到大气中外,还会被发动机中的冷却介质带走一部分,发动机中多余的热必须排出机体,否则发动机会由于温度过高而烧坏,这一方面靠发动机冷却系来完成,另一方面靠润滑油从气缸、活塞、曲轴等表面吸收热量后带到油底壳中散发,除此之外,在其他机械设备的高速运转处、摩擦处均使用油液进行辅助散热降温。

由于润滑系统渗漏,空气中的颗粒尘埃进入或系统磨损粉尘脱落、油液长期在高温、含水下工作必然导致部份油液裂解变质析出胶状物质,使油液迅速氧化变质生成酸性物质,腐蚀金属接触面,油液中添加剂沉淀失效,油液润滑膜厚度减小,机械接触面磨损加剧,油液润滑、冷却、流动性能降低,加速金属表面疲劳,用油系统响应缓慢并伴有不规则动作,传导性能降低,但是换油的成本太高,现提供一种机械设备用散热油液过滤装置,对油液进行过滤,降低油液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设备用散热油液过滤装置,通过风机、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对储油箱内的油液进行散热降温,并组合使用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对油液进行过滤,通过喷淋头对储油箱、第一滤芯、第二滤芯进行冲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清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机械设备用散热油液过滤装置,包括储油箱,所述储油箱上配合设置有一上盖,所述储油箱内安装有一过滤芯;所述储油箱的内壁上均匀的布设有若干第一通风管,所述储油箱上安装有一高压水泵,所述储油箱的周侧面上安装有出风管、出水管、出油管;所述储油箱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储水腔,并在储油箱内壁上安装有若干喷淋头;所述上盖上安装有风机、进油管,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与第一通风管相配合对应的第二通风管;所述过滤芯包括第一滤芯、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套接在第二滤芯内;所述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均为框架式结构,且在第一滤芯、第二滤芯的周侧安装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内安装有一隔板;所述凸缘的四周均开设有一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上固定有一卡块,所述卡块为半圆柱块。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与第二通风管相配合对应的通孔,所述隔板与上盖之间形成一风腔,所述风腔与风机相连通,所述风腔与第二通风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箱上开设有与卡块的位置相对应的卡槽,所述上盖通过凸缘与凹槽相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储油箱上,并通过卡块与卡槽相卡接的方式与储油箱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安装有一“L”形挂耳,所述第二滤芯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滤芯通过挂耳与连接孔配合的方式挂在第二滤芯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卡接在储油箱上时,所述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底端与出风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头与储水腔相连通,所述储水腔与高压水泵相连通,所述喷淋头设置于储油箱内壁的四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上盖卡接在储油箱上时,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相连通,第一通风管的底端与出风管相连通,通过风机、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出风管对储油箱内的油液进行散热降温,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

2、本实用新型通过组合使用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对油液进行过滤,通过喷淋头对储油箱、第一滤芯、第二滤芯进行冲洗,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便于清洗。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械设备用散热油液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储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油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储油箱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过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过滤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储油箱,2-上盖,3-风机,4-高压水泵,5-进油管,6-过滤芯,7-挂耳,101-凹槽,102-卡槽,201-凸缘,202-卡块,203-隔板,301-第一通风管,302-出风管,303-第二通风管,401-储水腔,402-出水管,403-喷淋头,501-出油管,601-第一滤芯,602-第二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侧”、“壁”、“均匀”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机械设备用散热油液过滤装置,包括储油箱1,储油箱1为矩形结构,储油箱1上配合设置有一上盖2,上盖2为矩形结构,储油箱1内安装有一过滤芯6;储油箱1的内壁上均匀的布设有若干第一通风管301,储油箱1上安装有一高压水泵4,储油箱1的周侧面上安装有出风管302、出水管402、出油管501;储油箱1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储水腔401,并在储油箱1内壁上安装有四个喷淋头403,喷淋头403与储水腔401相连通,储水腔401与高压水泵4相连通,喷淋头403设置于储油箱1内壁的四周,通过喷淋403头对储油箱1、第一滤芯601、第二滤芯602进行冲洗,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便于清洗;上盖2上安装有风机3、进油管5,上盖2上设置有与第一通风管301相配合对应的第二通风管303;过滤芯6包括第一滤芯601、第二滤芯602,第一滤芯601套接在第二滤芯602内;第一滤芯601、第二滤芯602均为框架式结构,且在第一滤芯601、第二滤芯602的周侧安装有过滤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其中如图1-7所示,上盖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凸缘201,凸缘201为矩形凸缘结构,凸缘201内安装有一隔板203;凸缘201的四周均开设有一矩形槽,矩形槽内设置有一弹簧,弹簧上固定有一卡块202,卡块202为半圆柱块,隔板203为矩形板,隔板203上开设有与第二通风管303相配合对应的通孔,隔板203与上盖2之间形成一风腔,风腔与风机3相连通,风腔与第二通风管303相连通,储油箱1上开设有与卡块202的位置相对应的卡槽102,卡槽102为矩形槽,上盖2通过凸缘201与凹槽101相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储油箱1上,凹槽101为矩形槽,并通过卡块202与卡槽102相卡接的方式与储油箱1固定连接,上盖2卡接在储油箱1上时,第一通风管301、第二通风管303相连通,第一通风管301的底端与出风管302相连通,通过风机3、第一通风管301、第二通风管303、出风管302对储油箱1内的油液进行散热降温,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

其中如图8-9所示,第一滤芯601的端部安装有一“L”形挂耳7,第二滤芯602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第一滤芯601通过挂耳7与连接孔配合的方式挂在第二滤芯602内,通过组合使用第一滤芯601、第二滤芯602对油液进行过滤。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将第一滤芯601通过挂耳7与连接孔配合的方式挂在第二滤芯602内,将上盖2卡接在储油箱1上,打开风机3,油液从进油管5流向第一滤芯601,通过风机3、第一通风管301、第二通风管303、出风管302对储油箱1内的油液进行散热降温,油液经第一滤芯601滤网流出至第二滤芯602,从第二滤芯602滤网流出至储油箱1内,并经出油管501流出;当需要对整个装置内部进行清洗时,打开高压水泵4,喷淋头403与储水腔401相连通,储水腔401与高压水泵4相连通,通过喷淋403头对储油箱1、第一滤芯601、第二滤芯602进行冲洗,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便于清洗。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