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5817发布日期:2020-01-10 16:1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扭力件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折式电子装置,其包括枢纽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枢纽器连接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可通过枢纽器相对开合,例如可相对开合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角度为0至180度中任一角度。此电子装置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其包括屏幕、主板、硬盘与键盘,其中,屏幕可设于第一板体,主板、硬盘与键盘可设于第二板体。枢纽器中的轴件设有扭力件,扭力件可产生适当的扭力以维持轴件的旋转角度,进而维持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开合角度。然而,现有的扭力件通常产生固定的扭力,在一些应用情况下可能会有较差的使用体验。例如,当用户将此电子装置作为一般笔记本电脑使用,而将第一板体上的屏幕相对于第二板体上的键盘打开90度时,若屏幕提供有触控功能,则用户在触控屏幕时可能会推动第一板体使其与第二板体的相对角度变更大,造成观看屏幕的角度改变,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其使用的扭力件可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角度介于一范围时增大其产生的扭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枢纽器,其包括轴件、枢接座、第一扭力件与第二扭力件。轴件具有第一轴段与第二轴段,第二轴段的横截面具有外轮廓,外轮廓具有第一圆弧段与第一直线段,第一圆弧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线段的两端。第一轴段枢接于枢接座。第一扭力件套设于第一轴段。第二扭力件具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连接枢接座,第二端部套设于第二轴段,第二端部的纵截面具有内轮廓,内轮廓具有第二圆弧段与第二直线段,第二圆弧段为优弧,第二圆弧段的一端连接第二直线段的一端。其中,第一圆弧段对应的圆直径小于第二圆弧段对应的圆直径,且第一圆弧段对应的圆直径大于第二直线段与第二圆弧段的最大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扭力件包括包圆件,包圆件以干涉配合方式套设于第一轴段,且包圆件的一端连接枢接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包圆件包括第一包圆部与第二包圆部,第一包圆部从枢接座以轴件的轴心的逆时针方向沿着第一轴段的周侧延伸,第二包圆部从枢接座以轴件的轴心的顺时针方向沿着第一轴段的周侧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扭力件由多个板件叠合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枢接座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二扭力件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互相卡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轴段设有第一止挡件,枢接座设有第二止挡件,第一止挡件与第二止挡件互相配合以限制轴件的旋转行程。

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如前所述的枢纽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连接轴件的第一轴段。第二板体连接枢接座。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通过第二扭力件的第二端部套设于轴件的第二轴段,适当设计第二端部的纵截面的内轮廓与第二轴段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的干涉情况,可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角度介于一范围时增大其产生的扭力。

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爆炸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轴件的侧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第二扭力件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处于0度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处于70度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处于95度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处于120度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角度状态与扭力值的曲线图。

标号说明

1枢纽器

2第一板体

3第二板体

10轴件

11第一轴段

12第二轴段

120外轮廓

121第一圆弧段

122第一直线段

13轴心

14第一止挡件

20枢接座

21枢接孔

22第一卡接部

23第二止挡件

30第一扭力件

30a包圆件

31第一包圆部

32第二包圆部

40第二扭力件

40a板件

41第一端部

42第二端部

420内轮廓

421第二圆弧段

422第二直线段

43第二卡接部

r1逆时针方向

r2顺时针方向

d1第一圆弧段对应的圆直径

d2第二圆弧段对应的圆直径

d3第二直线段与第二圆弧段的最大距离

d4第一直线段与第一圆弧段的最大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的,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图1与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与爆炸图。电子装置为可折式电子装置,其包括枢纽器1、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枢纽器1连接于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之间,且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可通过枢纽器1相对开合,例如可相对开合使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的相对角度为0至180度中任一角度。此电子装置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其包括屏幕、主板、硬盘与键盘,其中,屏幕可设于第一板体2,主板、硬盘与键盘可设于第二板体3。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采用两个枢纽器1,但不限于此。

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5b,图3与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的示意图与爆炸图,图5a与图5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的轴件10与第二扭力件40的侧视图。枢纽器1包括轴件10、枢接座20、第一扭力件30与第二扭力件40。

轴件10具有第一轴段11与第二轴段12(如图4所示)。第二轴段12的横截面具有外轮廓120(如图5a所示),外轮廓120具有第一圆弧段121与第一直线段122,第一圆弧段12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线段122的两端。因此,第一轴段11为圆柱形的轴段,第二轴段12为非圆柱形的轴段。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弧段121与第一直线段122的连接处采用圆角设计,但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也可以不采用圆角设计。

枢接座20设有枢接孔21。轴件10的第一轴段11穿过枢接孔21而使第一轴段11枢接于枢接座20。

第一扭力件30套设于轴件10的第一轴段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扭力件30包括包圆件30a。包圆件30a以干涉配合方式套设于第一轴段11,且包圆件30a的一端连接枢接座20,因此当轴件10转动时,包圆件30a可产生摩擦力做为扭力提供给第一轴段11,进而维持轴件10的转动角度。

更具体来说,包圆件30a包括第一包圆部31与第二包圆部32。第一包圆部31从枢接座20延伸设置,且第一包圆部31是以轴件10的轴心13的逆时针方向r1沿着第一轴段11的周侧延伸,因此第一包圆部31主要在轴件10以轴心13的逆时针方向r1转动时产生摩擦力做为扭力提供给第一轴段11。第二包圆部32从枢接座20延伸设置,且第二包圆部32是以轴件10的轴心13的顺时针方向r2沿着第一轴段11的周侧延伸,因此第二包圆部32主要在轴件10以轴心13的顺时针方向r2转动时产生摩擦力做为扭力提供给第一轴段11。

但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第一扭力件可改用或还可包括由垫片、弹片与迫紧件组成的扭力件,其中,弹片枢接于第一轴段,垫片与迫紧件套设于第一轴段且配合地迫紧弹片,以便在轴件10转动时产生摩擦力做为扭力提供给第一轴段11。

第二扭力件40具有第一端部41与第二端部42,第一端部41连接枢接座20,第二端部42套设于第二轴段12。第二端部42的纵截面具有内轮廓420(如图5b所示),内轮廓420具有第二圆弧段421与第二直线段422,第二圆弧段421为优弧,第二圆弧段421的一端连接第二直线段422的一端。其中,第一圆弧段121对应的圆直径d1小于第二圆弧段421对应的圆直径d2,且第一圆弧段121对应的圆直径d1大于第二直线段422与第二圆弧段421的最大距离d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圆弧段121对应的圆直径d1为2.2公分,第二圆弧段421对应的圆直径d2为2.22公分,第二直线段422与第二圆弧段421的最大距离d3为2.14公分,第一直线段122与第一圆弧段121的最大距离d4为1.81公分,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扭力件40由多个板件40a叠合组成,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枢接座20还设有第一卡接部22,第二扭力件40的第一端部41设有第二卡接部43,第一卡接部22与第二卡接部43互相卡合连接,实现了第二扭力件40的第一端部41连接枢接座20。此外,第一轴段11设有第一止挡件14,枢接座20还设有第二止挡件23,第一止挡件14与第二止挡件23互相配合以限制轴件10的旋转行程。

请进一步参照图2,电子装置的第一板体2连接枢纽器1的轴件10的第一轴段11的末端,第二板体3连接枢接座20,实现了枢纽器1连接于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之间,且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可通过枢纽器1相对开合。当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相对开合至一特定角度时,第一板体2会带动轴件10相对于枢接座20转动,因此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相对开合的所述特定角度可等同于轴件10相对于枢接座20的转动角度,并称电子装置与枢纽器1处于所述特定角度状态。

请同时参照图6至图10,图6至图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处于0、70、95、120度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角度状态与扭力值的曲线图。如图6与图7所示,当电子装置与枢纽器1由0度状态渐增变成70度状态时,第二轴段12的外轮廓120可在第二扭力件40的第二端部42的内轮廓420中自由转动,第二扭力件40并不会产生扭力,此时枢纽器1的扭力主要由第一扭力件30所提供,且如图10所示固定为2.8kgf-cm。

如图7所示,当电子装置与枢纽器1处于70度状态时,第二轴段12的外轮廓120的第一圆弧段121与第一直线段122的一个连接处开始抵顶第二扭力件40的第二端部42的内轮廓420而使内轮廓420开始变大,第二扭力件40开始产生扭力,此时枢纽器1的扭力除了由第一扭力件30所提供的固定的2.8kgf-cm之外,还要开始加上第二扭力件40所提供的,因此枢纽器1的扭力会由2.8kgf-cm开始变大。如图8所示,当电子装置与枢纽器1处于95度状态时,第二轴段12的外轮廓120抵顶第二扭力件40的第二端部42的内轮廓420而使内轮廓420变成最大,此时枢纽器1的扭力除了由第一扭力件30所提供的固定的2.8kgf-cm之外,还要开始加上第二扭力件40所提供的,因此枢纽器1的扭力会变成最大的3.5kgf-cm。

如图8与图9所示,当电子装置与枢纽器1由95度状态渐增变成120度状态时,第二轴段12的外轮廓120抵顶第二扭力件40的第二端部42的内轮廓420而使内轮廓420持续为最大,此时枢纽器1的扭力由第一扭力件30与第二扭力件40所提供而维持在最大的3.5kgf-cm。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通过第二扭力件40的第二端部42套设于轴件10的第二轴段12,适当设计第二端部42的纵截面的内轮廓420与第二轴段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120的干涉情况,可在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的相对角度介于70至95度时增大其产生的扭力并在大于95度后维持住。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