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膨胀螺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3428发布日期:2020-03-20 07:13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膨胀螺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基材墙体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膨胀螺丝。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随着新型材料的使用,出现软基材做成的软基材墙体,当需要在软基材墙体上悬挂物件或者将物件固定在墙体时,需要将膨胀螺丝旋入墙体内完成悬挂或实现连接的目的,通常情况下,需要先在墙体钻一个直径较小的引孔,再旋入较大规格的膨胀螺丝,这种操作方式繁琐,并且墙体通过两次打孔,两次破坏墙体的内部结合力,容易出现膨胀螺丝松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软基材墙体旋入膨胀螺丝工序繁琐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膨胀螺丝,实现一次性旋入墙体的目的,增加膨胀螺丝与墙体的结合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膨胀螺丝,包括本体及通孔,所述通孔沿本体的长度设置,所述本体包括尖头部、沉头部及螺牙,螺牙沿本体的长度方向螺旋设置,所述尖头部及所述沉头部分别设于本体相对的两端,所述本体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通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螺牙设有若干个第二缺口,第二缺口自螺牙远离本体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凹设而成,若干个第二缺口沿螺牙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所述第二缺口间距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缺口包括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相交。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还设有凸部,所述凸部与螺牙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凸部呈螺旋状绕设于本体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沉头部设有凹槽,凹槽呈十字形、一字型或内六角形,所述凹槽设于沉头部远离尖头部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膨胀螺丝设置尖头部及第一缺口,实现直接将膨胀螺丝钻入软基墙体的目的,并且将钻孔时产生的碎末或碎渣及时排除,减少钻孔时的阻力,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螺牙与第二缺口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膨胀螺丝,包括本体1及通孔2,所述通孔2沿本体1的长度设置,所述本体1包括尖头部11、沉头部12及螺牙13,螺牙13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螺旋设置,所述尖头部11及所述沉头部12分别设于本体1相对的两端,所述本体1设有第一缺口14,所述第一缺口14位于尖头部11远离沉头部12的一端,所述第一缺口14与通孔2连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膨胀螺丝为硬质塑胶制成,膨胀螺丝包括本体1及通孔2,通孔2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贯穿本体1,本体1的一端为尖头部11,在外力作用下,容易钻入软基材墙体内,尖头部11远离沉头部12的一端设有第一缺口14,使得靠近尖头部11的通孔2处于外露状态,当尖头部11钻入软基材墙体时,因钻孔形成的碎末或碎渣通过缺口14及通孔2被排出墙外,避免碎末或碎渣堵在墙体内形成阻碍膨胀螺丝进入墙体内的阻力。

通过膨胀螺丝设置尖头部11及第一缺口14,实现直接将膨胀螺丝钻入软基墙体的目的,并且将钻孔时产生的碎末或碎渣及时排除,减少钻孔时的阻力,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提高安装效率。

所述螺牙13设有若干个第二缺口131,第二缺口131自螺牙13远离本体1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凹设而成,若干个第二缺口131沿螺牙13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所述第二缺口131间距设置,经由设置第二缺口131,当膨胀螺丝进入墙体内后,墙体内物料突伸入第二缺口131内,实现对膨胀螺丝的卡持,防止膨胀螺丝转动或退出,确保膨胀螺丝稳固定位在墙体内。

所述第二缺口131包括第一斜面1311及第二斜面1312,所述第二斜面1312与第一斜面1311相交,第一斜面1311垂直于螺牙13外圆的切线方向,第二缺口131的设置,使得膨胀螺丝旋入墙体后,按照逆时针反向旋转时受到阻力,使得膨胀螺丝不易与墙体脱离,增加膨胀螺丝在墙体内的稳定性。

所述本体1还设有凸部15,所述凸部15与螺牙13交错设置,凸部15的设置,增加本体1与墙体壁的摩擦力,增加膨胀螺丝在墙体内的稳固性。

所述凸部15呈螺旋状绕设于本体1的外侧壁,凸部15呈连续螺旋状,增量本体1与墙体壁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膨胀螺丝与墙壁的稳固性。

所述沉头部12设有凹槽121,凹槽121呈十字形、一字型或内六角形,所述凹槽121设于沉头部12远离尖头部11的一侧,凹槽121可根据要求情况设计成十字形、一字型或内六角形,方便客户使用十字批、一字批或者内六角扳手等工具将膨胀螺丝旋入墙体。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