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勘测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又称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
一般的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都需要配合支架使用,而一般的支架在与勘测装置连接完成以后,不能简单快速的改变架体的支撑高度,进而使勘测装置无法进行高度调节以实现对不同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测量,有待做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支撑高度的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包括勘测器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勘测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勘测器固定连接的安装柱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柱上的支脚架,所述支脚架包括与所述安装柱活动连接的支腿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支腿盘上的三组支腿,所述安装柱与所述支腿盘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支腿盘在安装柱上所处位置的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安装勘测器的安装柱由于同支脚架活动连接,且在支脚架内的支腿盘上连接有用于调节支腿盘与安装柱相对位置的调节件,使得在需要时可保持支撑架位置的情况下借助调节件驱动安装柱位置改变,进而实现调节安装柱的所在高度即调节勘测器的支撑高度,进而使其可进行多种范围数据的测量,提高勘测效率,具有显著的实用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柱的柱体周向外壁上绕设有螺纹线槽,所述安装柱柱体周向外壁上沿径向向内开设有用于滑动安装支腿盘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柱轴向平行,所述支腿盘上贯穿开设有供所述安装柱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水平设置有伸入所述滑动槽内的滑动凸起,所述调节件为套设在所述安装柱上且内壁与所述螺纹线槽螺纹配合的调节旋块,所述调节旋块处于所述支腿盘上方并与所述支腿盘转动连接,所述支腿底部设置有用于踩踏限位的踩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调节安装柱位置时,操作人员可预先踩压踩踏板使支撑架固定,此时即可在滑动凸起与滑动槽的配合下实现限制安装柱转动,再旋转与安装柱螺纹连接的调节旋块即可在竖直方向上驱动安装柱进行移动,同时调节旋块与支腿盘之间转动连接两者高度保持不变,实现最终调节安装柱顶端勘测器的位置,整体操作方便,可在踩压踩踏板后随时调节勘测器支撑高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腿盘顶面向下开设有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旋块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在支腿盘顶面的开口小于所述环形槽内两侧竖直内壁之间的间距,所述调节旋块底面固定设置有滑动卡接至所述环形槽的t形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环形槽与t形凸起的配合使调节旋块与支腿盘之间可实现转动连接的同时保持在同一高度上,实现转动调节旋开即可驱动安装柱上移或下移。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孔周向内壁与所述安装柱柱体留有间隙,所述滑动槽在所述安装柱上开设有两组,且两组滑动槽轴对称设置在安装柱的两侧,所述滑动凸起水平两侧侧壁以及远离安装孔周向内壁的端部均与所述滑动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内壁与安装柱主体留有间隙可避免安装孔内壁与带有螺纹结构的安装柱柱体产生摩擦,并借助滑动凸起与滑动槽的抵接实现滑动连接支腿盘与安装柱,从而整体降低安装柱在移动时的阻力,提高调解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凸起的水平两侧侧壁以及远离所述安装孔周向内壁的端部均转动安装有与所述滑动槽内壁滚动抵接的滚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降低安装柱在上下滑移时安装柱与支腿盘之间产生的阻力,使调节更加高效,降低操作难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形凸起底面滚动设置有若干部分伸出t形凸起底面的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在旋动调节旋块时调节旋块同支腿盘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勘测装置位置调节更加高效快捷。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旋块上方固定连接有直径大于所述调节旋块周向外沿的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手轮使操作人员在转动调节旋块时更加轻松便捷,提高调解效率,降低操作难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腿的底端均设置有呈顶尖状的支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支脚插入土层中,使支撑架可稳定放置在较软的土层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勘测器高度位置可通过调节旋块进行调节,可满足不同需求下的测量;
(2)操作简单,使用快速,放置稳定,可高效进行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部a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勘测器;2、支撑架;3、安装柱;4、支脚架;5、放置板;6、螺纹线槽;8、支腿盘;9、支腿;10、安装孔;11、滑动凸起;12、滑动槽;13、滚轴;14、调节旋块;15、t形凸起;16、环形槽;17、滚珠;18、踩踏板;19、手轮;20、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建筑设计用现场勘测装置,包括勘测器1以及用于支撑勘测器1的支撑架2,支撑架2包括设置在勘测器1下方的安装柱3以及用于支撑安装柱3的支脚架4,安装柱3顶部一体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放置板5,勘测器1则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放置板5上方。
参照图1,安装柱3周向绕设有用于连接支脚架4的螺纹线槽6,螺纹线槽6的两端延伸至安装柱3的上下两端。支脚架4则包括沿安装柱3轴向滑移安装在其上的支腿盘8以及铰接安装在支腿盘8底面的三组支腿9。其中三组支腿9在支腿盘8下方等角度间隔设置并处于支腿盘8的底面周沿。
参照图2与图3,为实现安装柱3与支腿盘8的滑动连接,在支腿盘8的中心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安装孔10,安装孔10直径大于安装柱3的外径,同时在安装孔10的周向内壁上一体设置有两组滑动凸起11,两组滑动凸起11均沿径向设置且处于同一径向的两端。对应的是,在安装柱3的周向外壁上沿径向向内开设有滑动槽12,滑动槽12在安装柱3外壁的延伸方向沿竖直设置的安装柱3的轴向延伸。当安装柱3从安装孔10内穿过支腿盘8内时,安装孔10内的滑动凸起11伸入滑动槽12内,同时在滑动槽12的两侧竖直内壁以及其远离安装孔10内壁的端部均转动安装有与滑动槽12三侧内壁滚动抵接的滚轴13(见图4),滚轴13的轴向均水平设置且均平行于其所在滑动凸起11的外壁。通过两组滑动凸起11伸入滑动槽12后其上的滚轴13与滑动槽12内壁滚动抵接,即可实现支腿盘8在安装柱3上的滑动安装。
参照图4,同时,在安装柱3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柱3与支腿盘8之间位置的调节件。调节件为转动连接在支腿盘8上方的调节旋块14,调节旋块14呈中间设置有柱状通道的圆筒状结构,其内壁设置有与安装柱3外的螺纹线槽6相适配的螺纹结构,从而使调节旋块14套设在安装柱3上时与其螺纹配合。调节旋块14的底面设置有环状的t形凸起15,t形凸起15在竖直方向的截面呈t形,且t形凸起15与安装柱3同轴设置。在支腿盘8上则设置有用于转动安装t形凸起15的环形槽16,且环形槽16在延伸方向的截面呈对应t形凸起15的t形设置。同时,在t形凸起15的底面滚动嵌设有部分伸出t形凸起15底面的滚珠17,进而在t形凸起15伸入环形槽16内使支腿盘8与调节旋块14转动连接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有滑动摩擦转变为摩擦力更小的滚动摩擦。
通过调节旋块14分别与支腿盘8的转动连接以及与安装柱3的螺纹连接,同时支腿盘8由于同安装柱3为统一转向的滑动连接,进而在支腿盘8位置固定时旋转调节旋块14即可实现上下驱动安装柱3移动,实现勘测器1的支撑高度调节。
参照图1,为实现在需要时固定支腿盘8的位置,在支腿盘8的底面三组支腿9的底端铰接设置有踩踏板18,当支腿9展开放置在底面时,铰接的踩踏板18块转动至贴合地面,进而使在需要调节勘测器1的支撑高度时,操作人用可进行踩踏固定,进而保证支腿盘8的位置得到固定,使转动调节旋块14时可快速调节勘测器1的高度。同时为使调节旋块14的转动更加方便快捷,在调节旋块1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的手轮19,手轮19所处平面平行于调节旋块14的顶面,两者之间通过间隔设置在手轮19底面的连接杆进行连接,且手轮19的直径大于调节旋块14的直径。
为使支架在使用时更加稳定并可在土质较软的土层上进行稳定放置,支腿9的底端均设置有具有顶尖的支脚20。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需要调节安装柱3位置时,操作人员可对放置好的支撑架2进行踩压踩踏板18使支撑架2固定,此时即可在滑动凸起11与滑动槽12的配合下实现限制安装柱3转动,再旋转与安装柱3螺纹连接的调节旋块14即可在竖直方向上驱动安装柱3进行移动,同时调节旋块14与支腿盘8之间转动连接两者高度保持不变,实现最终调节安装柱3顶端勘测器1的位置,整体操作方便,可在踩压踩踏板18后随时调节勘测器1支撑高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