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载波通讯的集中润滑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2174发布日期:2020-05-15 17:08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载波通讯的集中润滑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基于载波通讯的集中润滑站。



背景技术: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往往需要润滑系统同时为多个不同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及工作位置的设备同时进行润滑作业,为了满足这一工作需要,并降低润滑系统建设成本,当前往往会在相应的工作地点分别建设相应的润滑工作站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为了提高对这些分布范围较广的多个润滑工作站运行及管理能力,当前主要是通过传统的串口通讯系统、工业总线系统、局域网系统等设备或通讯系统进行数据远距离传输,从而导致控制及数据通讯效率相对较差,通讯系统建设及维护成本高并以受到外部干扰而发生数据终端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出现了以载波通讯系统代替传统通讯系统的多个润滑工作站集中管理通讯系统,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202047079”的“一种载波智能集中润滑系统”,虽然通过载波通讯技术有效克服了传统通讯技术的缺陷,但当前润滑工作站所用载波通讯系统往往均采用传统的布线及通讯结构,因此在运行中,极易受到现场复杂的工作环境影响,而发生线缆因外力或腐蚀性物质腐蚀而发生中断事故,同时也极易因现场复杂电磁环境干扰而导致通讯信号质量差等缺陷。严重影响力润滑工作站工作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基于载波通讯的集中润滑站系统,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载波通讯的集中润滑站,该新型一方面系统构成结构灵活,可根据使用能够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灵活分布和调整设备结构,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在满足进行远距离数据通讯作业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了通讯线路系统布线的规范性、抗外力冲击能力、抗腐蚀性及抗电磁干扰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数据通讯能力及抗故障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载波通讯的集中润滑站,包括润滑油箱、驱动泵、控制阀、载波通讯布线机构、主控柜、载波通讯装置、子控制电路及主控制电路,其中润滑油箱至少两个,各润滑油箱间相互并联,且每个润滑油箱均与一个驱动泵及若干控制阀相互连接,并构成一个工作组,其中控制阀间相互并联并通过驱动泵与润滑油箱连通,且每个工作组中均设一个子控制电路,且同一工作组中的子控制电路分别通过载波通讯布线机构与该工作组的驱动泵、控制阀电气连接,各工作组的子控制电路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载波通讯装置及主控制电路电气连接,载波通讯装置及主控制电路均位于主控柜内,且载波通讯装置与主控电路间相互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载波通讯布线机构对应的各工作组中润滑油箱外表面均设承载槽,且的载波通讯布线机构均嵌于承载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载波通讯布线机构包括承载布线槽、防护端盖、电磁屏蔽网、电磁屏蔽膜、弹片电极、绝缘垫块,其中所述承载布线槽和防护端盖均为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其中所述防护端盖包覆在承载布线槽上端面并与承载布线槽共同构成横断面为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其中所述承载布线槽外侧面设连接滑槽,防护端盖内表面设滑条,所述滑条嵌于连接滑槽内并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布线槽、防护端盖内表面均设层电磁屏蔽网,其中所述承载布线槽和防护端盖的电磁屏蔽网分别与若干弹片电极电气连接,其中承载布线槽内电磁屏蔽网连接的弹片电极嵌于连接滑槽内表面,防护端盖内电磁屏蔽网连接的弹片电极嵌于滑条外表面,且承载布线槽、防护端盖电磁屏蔽网所连接的弹片电极相互电气连接,所述电磁屏蔽膜分别包覆在承载布线槽、防护端盖外表面及表面,且承载布线槽、防护端盖连接时连接滑槽内表面的电磁屏蔽膜与滑条外表面的电磁屏蔽膜相抵,所述的绝缘垫块若干,沿承载布线槽轴线方向均布,且绝缘垫块高度为承载布线槽深度的1/5—1/3。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布线槽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设至少两条连接滑槽,防护端盖前端面和后端均设至少两条滑条,相邻两个承载布线槽、防护端盖之间通过连接滑槽及滑条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布线槽轴线方向上,每20厘米长的电磁屏蔽网两侧均分别与1—5个弹片电极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子控制电路及主控制电路均为基于工业计算机、物联网控制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共用的电路系统。

本新型一方面系统构成结构灵活,可根据使用能够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灵活分布和调整设备结构,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在满足进行远距离数据通讯作业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了通讯线路系统布线的规范性、抗外力冲击能力、抗腐蚀性及抗电磁干扰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数据通讯能力及抗故障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载波通讯布线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述的一种基于载波通讯的集中润滑站,包括润滑油箱1、驱动泵2、控制阀3、载波通讯布线机构4、主控柜5、载波通讯装置6、子控制电路7及主控制电路8,其中润滑油箱1至少两个,各润滑油箱1间相互并联,且每个润滑油箱1均与一个驱动泵2及若干控制阀3相互连接,并构成一个工作组,其中控制阀3间相互并联并通过驱动泵2与润滑油箱1连通,且每个工作组中均设一个子控制电路7,且同一工作组中的子控制电路7分别通过载波通讯布线机构4与该工作组的驱动泵2、控制阀3电气连接,各工作组的子控制电路7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载波通讯装置6及主控制电路8电气连接,载波通讯装置6及主控制电路8均位于主控柜5内,且载波通讯装置6与主控电路8间相互电气连接。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载波通讯布线机构4对应的各工作组中润滑油箱1外表面均设承载槽9,且的载波通讯布线机构4均嵌于承载槽9内。

需要重点说明的,所述的载波通讯布线机构包括4承载布线槽41、防护端盖42、电磁屏蔽网43、电磁屏蔽膜44、弹片电极45、绝缘垫块46,其中所述承载布线槽41和防护端盖42均为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其中所述防护端盖42包覆在承载布线槽41上端面并与承载布线槽41共同构成横断面为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其中所述承载布线槽41外侧面设连接滑槽47,防护端盖42内表面设滑条48,所述滑条48嵌于连接滑槽47内并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布线槽41、防护端盖42内表面均设层电磁屏蔽网43,其中所述承载布线槽41和防护端盖42的电磁屏蔽网43分别与若干弹片电极45电气连接,其中承载布线槽41内电磁屏蔽网43连接的弹片电极45嵌于连接滑槽47内表面,防护端盖42内电磁屏蔽网43连接的弹片电极45嵌于滑条48外表面,且承载布线槽41、防护端盖42电磁屏蔽网43所连接的弹片电极45相互电气连接,所述电磁屏蔽膜44分别包覆在承载布线槽41、防护端盖42外表面及表面,且承载布线槽41、防护端盖42连接时连接滑槽47内表面的电磁屏蔽膜44与滑条48外表面的电磁屏蔽膜44相抵,所述的绝缘垫块46若干,沿承载布线槽41轴线方向均布,且绝缘垫块46高度为承载布线槽41深度的1/5—1/3。

此外,所述的承载布线槽41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设至少两条连接滑槽47,防护端盖42前端面和后端均设至少两条滑条48,相邻两个承载布线槽41、防护端盖42之间通过连接滑槽47及滑条48滑动连接。

同时,所述的承载布线槽41轴线方向上,每20厘米长的电磁屏蔽网43两侧均分别与1—5个弹片电极45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子控制电路7及主控制电路8均为基于工业计算机、物联网控制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共用的电路系统。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将载波通讯装置和主控制电路分别安装在主控柜内,并将主控柜安装在指定工作位置,然后根据工作需要对润滑油箱、驱动泵、控制阀及子控制电路组装,构成若干工作组,并将各工作组安装到指定位置,最后将各工作组中的子控制电路通过载波通讯布线机构分别与相应的驱动泵、控制阀及载波通讯装置和主控制电路电气连接,即可完成设备装配,并实现通过载波通讯装置由主控制电路分别对各工作组的子控制电路进行远程操控及数据通讯作业。

在数据通讯作业中,一方面通过载波通讯布线机构嵌于润滑油箱外表面的承载槽内,达到对载波通讯布线机构及位于载波通讯布线机构内的线缆保护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载波通讯布线机构的承载布线槽、防护端盖、绝缘垫块对载波通讯布线机构内的线缆进行保护,防止外力冲击、化学品腐蚀而造成线缆中断等事故发生;

此外在运行中,另通过载波通讯布线机构内的电磁屏蔽网、电磁屏蔽膜对载波通讯布线机构内线缆进行电磁屏蔽,防止外部复杂电磁环境导致线缆内通讯信号受到干扰,从而提高通讯质量。

其中,在电磁屏蔽网在进行屏蔽作业时,一方面由承载布线槽、防护端盖构成密闭腔体结构,形成闭合的防护空间,然后承载布线槽、防护端盖内的电磁屏蔽网间通过若干弹性电机进行电气连接,从而构成闭合的导体结构,从而达到提高电磁屏蔽并消除漏磁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承载布线槽、防护端盖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电磁屏蔽膜构成两层闭合的电磁屏蔽层,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磁屏蔽效果消除漏磁现象。

本新型一方面系统构成结构灵活,可根据使用能够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灵活分布和调整设备结构,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在满足进行远距离数据通讯作业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了通讯线路系统布线的规范性、抗外力冲击能力、抗腐蚀性及抗电磁干扰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数据通讯能力及抗故障能力。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