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保护安全光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7300发布日期:2019-10-19 03:17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区域保护安全光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安全光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保护安全光栅。



背景技术:

安全光栅也就是光电安全保护装置,在现代化工厂里,人与机器协同工作,在一些具有潜在危险的机械设备上,如冲压机械、剪切设备、金属切削设备、自动化装配线、自动化焊接线、机械传送搬运设备等,安全性光栅是一种保护各种危险机械装备周围工作人员的先进技术,同传统的安全措施,比如机械栅栏,滑动门、回拉限制等来相比,安全性光栅更自由,更灵活,并且可以降低操作者疲劳程度。安全光栅广泛用于危险区域安全防护,但是在大面积危险区域防护时,普通安全光栅只能实现防护单面,防护多面时,需增加安全光栅套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存问题提供一种区域保护安全光栅,本实用新型在多面防护时只需加装反光板可实现多面防护,减少安全光栅使用数量,简化布线,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区域保护安全光栅,包括:安全光栅和配套使用的反光端,其中:所述安全光栅包括配套使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接收端和反光端均包括:旋转底座、安装底座、防护外壳,所述旋转底座连接安装底座与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呈U型,发射端和接收端的防护外壳的开口装有第二防护镜,发射端的防护外壳内设有发光器,接收端的防护外壳内设有接收器,反光端防护外壳的开口装有第一防护镜,所述第一防护镜的内侧设有发光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发射端、接收端和反光端成三角形排列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发光器采用红色激光光源,红色激光光源可以看到激光打出的光斑,在安装反光板时可以看到光束位置便于安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旋转底座上均匀设有4个弧形槽,可实现35°角度的旋转。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旋转底座经弧形槽内的螺栓固定在安装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区域保护安全光栅,发光器发出光束经过反光板将光束折射90度回到接收器,实现多面防护,在多面防护时只需加装反光板可实现多面防护,减少安全光栅使用数量,简化布线,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区域保护安全光栅,安全光栅发光器,接收器,反光板固定在防护外壳内,防止碰撞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区域保护安全光栅,旋转底座上有4个弧形槽可实现35°角度的旋转,便于防护支架固定后对光调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光端的截面图;

图3为接收端的截面图;

图4为反光端的截面图;

图中:1为反光端,2为旋转底座,3为安装底座,4为防护外壳,5为第一防护镜,6为螺栓,7为发射端,8为第二防护镜,9为弧形槽,10为发光器,11为接收器,12为反光板,13为接收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区域保护安全光栅,包括:安全光栅和配套使用的反光端1,其中:所述安全光栅包括配套使用的发射端7和接收端13,所述发射端7、接收端13和反光端1均包括:旋转底座2、安装底座3、防护外壳4,所述旋转底座2连接安装底座3与防护外壳4,所述防护外壳4呈U型,发射端7和接收端13的防护外壳4的开口装有第二防护镜8,发射端7的防护外壳内设有发光器10,所述发光器选用 AWG-0620型号的光幕传感器或是市面上能买到均可,接收端13的防护外壳4内设有接收器11,所述接收器选用PGF 100-AS型号的光栅接收器或是市面上能买到均可,反光端1的防护外壳4的开口装有第一防护镜5,所述第一防护镜5的内侧设有发光板12。

所述发射端7、接收端13和反光端1成三角形排列放置。

所述发光器10采用红色激光光源,红色激光光源可以看到激光打出的光斑,在安装反光板时可以看到光束位置便于安装。

所述旋转底座2上均匀设有4个弧形槽9,可实现35°角度的旋转。

所述旋转底座2经弧形槽9内的螺栓6固定在安装底座3上。

本实施例发光器发出光束经过反光板将光束折射90度回到接收器,实现多面防护,在多面防护时只需加装反光板可实现多面防护,减少安全光栅使用数量,简化布线,降低成本。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综上,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