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8357发布日期:2020-06-23 21:4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换挡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挡操作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挡手柄。



背景技术:

电子换挡器由于具有可提升汽车科技感及内饰设计自由度和档次的优点而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电子换挡器的手柄设计造型各异,并且越来越多的换挡手柄内部集成了灯光效果及驻车挡信号触发等信号输出功能。这也就意味着换挡手柄内部需要布置灯光及各种电子元器件,因此对换挡手柄的防水要求较高,尤其是设置按键部位的防水问题。

常见的防水方案是采用附加的零件罩住pbc板及电子元器件。不过,由于换挡手柄造型需要符合人机要求,其内部空间有限,无法布置较大的pcb板。因此,换挡手柄内往往布置多块较小的pcb板以满足灯光及驻车挡信号触发。从而,换挡手柄内附加的零件数量也需要增加。这不仅导致成本上升,结构复杂,也对防水性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挡手柄,其不需要配置额外的遮挡部件,即可实现对pcb板及电子元器件的防水保护,在满足换挡手柄灯光及驻车挡信号触发等多功能附加的同时,不增加换挡手柄内部的结构复杂度,且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换挡手柄,包括:

壳体,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中设有按键;

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控制板组件和旋转触发件;所述控制板组件上设有开关按钮;所述旋转触发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其具有触发端和致动端,所述触发端顶抵所述按键,所述致动端顶抵所述开关按钮;所述旋转触发件上设有倾斜向下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位于部分所述控制板组件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导流件呈板状或片状,设于所述旋转触发件背对所述开关按钮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接通至所述壳体外部的排水槽,所述导流件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排水槽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控制板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旋转触发件旁侧并与所述第一开口错开的第一pcb板,所述开关按钮设于所述第一pcb板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第一挡位标识,所述第一pcb板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挡位标识的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发出光线照亮所述第一挡位标识。

优选地,所述按键上设有第二挡位标识,所述控制板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导流件下方并与所述第一pcb板连接的第二pcb板,所述第二pcb板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二挡位标识的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在所述开关按钮被致动端压下时操作以发出光线照亮所述第二挡位标识。

优选地,所述旋转触发件中设有接通至所述触发端的导光元件,所述导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光源对应。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承载体,所述第一pcb板设于所述承载体上,所述旋转触发件与所述承载体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载体上设有对应所述导流件的滴落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用于供所述按键穿设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滴落通道相连通的引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引流通道的底壁走势沿朝向所述滴落通道的方向逐渐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挡手柄,通过在旋转触发件上设置导流件,由按键与壳体之间的装配缝隙渗入壳体内部的水,可沿导流件流到控制板组件之外排出。从而换挡手柄的内部无需配置额外的遮挡部件,即可实现对pcb板及电子元器件的防水保护,在满足换挡手柄灯光及驻车挡信号触发等多功能附加的同时,不增加换挡手柄内部的结构复杂度,成本较低。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例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例中使用,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非限制性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挡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挡手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挡手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挡手柄中承载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承接上文描述,传统的换挡手柄包括用于将pcb板收容在其内部的壳体,壳体上设有开口,开口中设有按键(可以为功能按键,例如p挡驻车按键)。为实现按键与pcb板之间的联动,使按键由于人为的按压动作而产生的向下运动以传递至pcb板上的相应按钮,pcb板通常设于按键的下方。当操作者按下按键,pcb板上的按钮被触发,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实现驻车,并可附带点亮p挡字符。

由于pcb板位于按键下方,经由按键与开口之间的装配缝隙容易渗漏进入水,从而可能滴落在pcb板上。现有技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通常是在pcb板上罩设一防水壳,防水壳将pcb板连同其上的电子元器件收纳在其内。这样,经由按键与开口之间的装配缝隙渗漏进入的水滴落在防水壳上,进而实现对pcb板的防水保护。

然而,上述的防水方案,需要在壳体有限的空间中设置一防水壳,因此设计零件数量多,占有空间大。并且,随着换挡手柄附加功能的增多(例如,操作换挡手柄至对应的挡位,点亮对应的挡位标识),pcb板上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多,因此要求pcb板的体积要相应增大。然而,换挡手柄符合人体工学的结构要求,使得壳体内部的空间比较有限,加之其内部已经部署了防水壳,难以设置更大的pcb板,进而限制换挡手柄附加功能的扩展。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挡手柄,其无需配置额外的防水壳等遮挡部件,即可实现对pcb板及其上的电子元器件的防水保护,不增加换挡手柄内部的结构复杂度,成本较低,且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体积或大小的pcb板,不影响换挡手柄灯光以及驻车、挡位信号触发等多功能的附加。

参考图1,示出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换挡控制系统20以及该换挡控制系统20被连接到车辆动力系统的变速器22。换挡控制系统20可以包括换挡手柄24、换挡杆26和控制装置28。换挡手柄24可以是换挡控制系统20的预组装的、模块化的部件。换挡手柄24由换挡杆26支撑并固定到换挡杆26上。换挡杆26可以从控制装置28延伸、穿过车辆的内部操纵台30并到达换挡手柄24。换挡杆26可以由控制装置28支撑,和/或通常被枢转地连接到控制装置28。控制装置28适于将换挡杆26的位置关联到所期望的变速器22位置和/或功能(即,停车、空挡、倒车、前进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28可以适于机械地将变速器22置于所期望的换挡位置。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28可以是线控换挡系统的一部分。

如图2至图4所示,换挡手柄24可以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中的控制板组件2和旋转触发件3。壳体1包括底座102和可拆卸地连接至底座102的面板103。壳体1设有第一开口101,具体为第一开口101开设于壳体1的面板103上。第一开口101设有按键4,按键4能接收人为的按压操作而在第一开口101中上下移动。旋转触发件3与壳体1转动连接,具有触发端301和致动端302。触发端301顶抵按键4,致动端302顶抵设于控制板组件2上的开关按钮(未示出)。

按键4可操作地在复位位置和按压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复位位置为按键4未被压下的位置,开关按钮内置有复位元件(例如弹簧),和/或旋转触发件3的转轴304处设有扭簧,用于通过旋转触发件3向按键4施加使其始终具有朝向复位位置运动的趋势。当按键4被执行按压操作而由复位位置向按压位置运动时,旋转触发件3被带动压下开关按钮,从而使控制板组件2产生相应的触发信号(例如p挡驻车信号),并可附带导通相应的光源,点亮相对应的挡位字符。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按键4可以作用为将车辆置于停车(p挡)位置,或者可以作用为解除驻车功能/启用变速器的换挡。操作时,按键4可被操作者压下以执行驻车或解除驻车功能。即,按键4可以为停车按钮,被压下时可使车辆由行驶d挡切换于驻车p挡。按键4可沿大体上呈竖直线性且在复位位置和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3所示,为限定按键4的移动或切换轨迹,以对其在第一开口101中的移动进行导向,按键4的下表面可设有至少一个向下延伸的导向支柱401(为使导向效果均衡,导向支柱401可以或优选为两个,并分别设于按键4相对的两侧),壳体1内设有承载体5,承载体5上设有大致竖直向下延伸的导向通道501,导向支柱401插设于导向通道501中。

承载体5大体呈板状,其贴设与壳体1的面板103的下表面,与面板103的形状大致相似。导向通道501形成在设于承载体5下表面并向下延伸的支腿502中,其与数量与导向支柱401的数量相同。籍此,通过导向支柱401与导向通道501的配合作用,限定按键4的移动或切换轨迹,为按键4提供在复位位置和按压位置之间平滑而线性的运动。

由于借助旋转触发件3来传递按键4至开关按钮的运动,因此旋转触发件3的致动端302的运动轨迹为弧形或类弧形,相较于现有技术由按键4传递直线运动至pcb板上的开关按钮而采用的pcb板位于按键下方的结构设计,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板组件2在换挡手柄24的壳体1中的设置位置可相对自由和灵活。从而,可充分利用壳体1中其他空间来设置控制板组件2,进而使控制板组件2的体积或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如此可满足换挡手柄24灯光及驻车、换挡信号触发等多功能的附加。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组件2包括位于旋转触发件3下方的部分。由于旋转触发件3的触发端301与设于第一开口101中的按键4顶抵,因此控制板组件2位于旋转触发件3下方的部分亦对应位于按键4或第一开口101的下方。为防止经由按键4与第一开口101之间的装配缝隙渗入的水滴落在控制板组件2位于旋转触发件3下方的部分上,旋转触发件3上设有倾斜向下的导流件303,导流件303位于部分控制板组件2的上方。这样,经由按键4与第一开口101之间的装配缝隙渗入的水滴落在导流件303上,并从导流件303上流出,从而实现对控制板组件2位于旋转触发件3下方部分的防水保护。

如图3所示,导流件303大体上呈板状或片状,其设于旋转触发件3背对开关按钮的一侧。导流件303可大致设于旋转触发件3背对开关按钮侧的中部位置,并进一步优选为设在或靠近旋转触发件3的枢转点。具体为,旋转触发件3具有位于触发端301和致动端302之间的转轴304,导流件303设在或靠近转轴304位置。这样,当旋转触发件3被按键4按压而围绕转轴304旋转时,导流件303也基本上以转轴304为枢转中点做旋转运动,而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运动。由此,可减小导流件303的运动扫略范围,一方面可避免其与壳体1中的其他结构发生干涉,避免被壳体1中的其他结构阻挡而导致旋转触发件3的旋转运动受阻;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导流件303能始终位于控制板组件2位于旋转触发件3下方部分的上方,保证其对控制板组件2位于旋转触发件3下方部分的防水保护效果。

如图4所示,为了将滴落至导流板上的水排出壳体1,壳体1内设有接通至壳体1外部的排水槽104,导流件303的下端延伸至排水槽104的上方。从而,滴落至导流板上的水可流入排水槽104中,并经排水槽104排出换挡手柄24的外部,避免换挡手柄24内存水,进而防止壳体1内的结构(尤其控制板组件2上的电子元器件)被潮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板组件2可以包括位于旋转触发件3旁侧并与第一开口101错开的第一pcb板201和位于导流件303下方并与第一pcb板201连接的第二pcb板202。第一pcb板201为主pcb板,开关按钮可设于其上。由于第一pcb板201设于旋转触发件3旁侧并与第一开口101错开,因此第一pcb板201上基本不会有水浸入,也就是说第一pcb板201可不必进行防水保护。如图4所示,第一pcb板201以倾斜方式设置在壳体1中,从而使得壳体1的其他部分的空间得以被充分利用,使得在壳体1中设置更大的控制板组件2成为可能,以利于换挡手柄24功能的附加及扩展。进一步地,第一pcb板201可设于承载体5上,旋转触发件3与承载体5转动连接。具体为,承载体5上设有两个相对的连接耳503,连接耳503上设有轴孔503a,旋转触发件3的转轴304穿设在轴孔503a中。

第二pcb板202为副pcb板,其设于旋转触发件3的下方,从而至少部分地对应按键4或第一开口101,进而可能遭受由经由按键4与第一开口101之间的装配缝隙渗入的水的浸入。由上文可知,通过在旋转触发件3上设置导流件303,可较佳的实现对位于其下方的第二pcb板202的防水保护。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为使经按键4四周所有方位与第一开口101之间的装配缝隙渗入的水最终均能被导向流至导流件303,承载体5上设有对应导流件303的滴落通道以及与第一开口101相对应的用于供按键4穿设的第二开口504,第二开口504的边缘设有与滴落通道相连通的引流通道505。引流通道50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如图5所示,第二开口504的左侧和右侧各形成一个引流通道505。滴落通道可以为上文所述的导向通道501,其设于承载体5上并分布在第二开口504的下上两侧。

进一步地,引流通道505的底壁走势沿朝向滴落通道的方向逐渐降低。在如图5所示意的在承载体5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引流通道505、下上两侧各设置一个滴落通道的实施例中,两个引流通道505可呈中间两侧低的走势。这样,流至引流通道505中的水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朝两侧流动,并进一步流入滴落通道中。

这样,当水沿着按键4四周与第一开口101之间的缝隙渗入时,通过引流通道505的引导流至滴落通道中,随后再流动滴落在导流件303的上表面,并滑落到第二pcb板202以外,进而排出换挡手柄24的壳体1。由此,经按键4与第一开口101之间的全方位的装配缝隙渗入的水,最终均被导向流至导流件303,避免出现防水遗漏。

具体的,如图5所示,按键4与第一开口101之间在左侧和右侧形成的左右侧缝隙中流入的水,分别流入位于左右侧的引流通道505,随后再经由滴落通道落到下方的导流件303上。而按键4与第一开口101之间在上侧和下侧形成的上下侧缝隙中流入的水,亦可分别流入位于上下侧的引流通道505,随后再经由滴落通道落到下方的导流件303上。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有多个第一挡位标识105,第一pcb板201上设有对应第一挡位标识105的第一光源(未示出),第一光源用于发出光线照亮第一挡位标识105。具体为,多个第一挡位标识105设于壳体1的面板103上,其可以分别表示变速器处于倒挡的图形“r”、空挡的图形“n”、行驶挡的图形“d”。另外,另一个第一挡位标识105可以表示使变速器具备逐级换挡能力的图形“m”。

如图5所示,为使第一光源发出光线能够到达第一挡位标识105,承载体5上可以设置对应多个第一挡位标识105的通光口506,通光口506被构造成将第一光源发出光线引导至设于面板103上相应的第一挡位标识105,以使第一挡位标识105被照亮。

第一光源可以为任何合适的构造,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当操作换挡手柄24至某一个的挡位时(r、n、d或m挡),与之对应的第一光源被触发操作,进而点亮对应的第一挡位标识105。

类似的,按键4上设有第二挡位标识402,第二pcb板202上设有对应第二挡位标识402的第二光源(未示出),第二光源在开关按钮被致动端302压下时操作以发出光线照亮第二挡位标识402。进一步地,旋转触发件3中可设有接通至触发端301的导光元件,导光元件与第二光源对应。第二光源对应设于导光元件的入口面,并可接收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使光线在其内部传递,并在与按键4相对的出口面处射出光线。在本实施例在,导光元件可以为形成在旋转触发件3中的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的内壁可设有反射涂层,以优化光线在其内部的传递。或者,旋转触发件3可由透光材料制成,其整体形成所述导向元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挡手柄24,通过在旋转触发件3上设置导流件303,由按键4与壳体1之间的装配缝隙而渗入壳体1内部的水,可沿导流件303流到控制板组件2之外排出。从而换挡手柄24的内部无需配置额外的遮挡部件,即可实现对pcb板及电子元器件的防水保护,在满足换挡手柄24灯光及驻车挡信号触发等多功能附加的同时,不增加换挡手柄24内部的结构复杂度,成本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