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车车辆齿轮箱的移动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2647发布日期:2020-07-29 02:4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机车车辆齿轮箱的移动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车辆的齿轮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车车辆齿轮箱的移动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在动车段高级修转向架车间,动车组轮对组装数量比较多,每辆16节长编组(例如crh380al),就有32个转向架,其中带有齿轮箱的转向架为28个,每个转向架有2个轮对,每个长编组轴箱总数量为56个齿轮箱,正常检修都是多辆动车组同时进库检修,所以日常安装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并且轮对齿轮箱在检修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在各个检修工作之间移动,移动过程中,需要保持轮对齿轮箱离地。

目前,移动轮对齿轮箱的方式是:由一位工人提起齿轮箱一端,保持齿轮箱离地状态,手一直拎提维持住,由另外一名工人推动整个轮对齿轮箱进行移动。

上述移动方式存在的不足是:(1)移动效率比较低,移动式时需人工提起齿轮箱,不适用于批量作业;(2)移动劳动强度大,安装过程中由作业人员一直拎提齿轮箱一端;(3)人员占用较多,移动时需要两人配合,才能完成轮对的整体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用于机车车辆齿轮箱的移动辅助工装,利用支撑轮组的形式,实现轮对齿轮箱离地状态的保持,达到快速移动轮对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机车车辆齿轮箱的移动辅助工装,包括安装于轮对齿轮箱底部的工装本体,所述工装本体包括与轮对齿轮箱固定连接的齿轮箱承托底板组件、固接于齿轮箱承托底板组件下方的高度调节挡块、固接于高度调节挡块底面的轮组安装底板、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轮组安装底板下方的支撑轮组;上述齿轮箱承托底板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齿轮箱承托底板、螺杆,沿螺杆套于齿轮箱承托底板上表面的橡胶底板,以及安装于螺杆的固定螺母;所述高度调节挡块为不同高度同一直径挡块组中的一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现作业方式为人为提拎的形式,并且提拎过程中,人员需要随轮对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很难保证齿轮箱的水平状态;并且现有的齿轮箱结构形式,齿轮箱前后两侧重量不一致,在齿轮箱移动过程中,齿轮箱会朝向质量较大(前端)倾斜,为了防止齿轮箱倾斜,故在齿轮箱较重一侧安装该装工,以用于齿轮箱部位的整体移动;并且在各个车型齿轮箱结构、形状不一致的条件下,为了保证移动过程中齿轮箱保持水平,防止油品外洒,故需配置不同高度的高度调节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挡块焊接于齿轮箱承托底板的底面,所述轮组安装底板焊接于高度调节挡块的底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齿轮箱整体重量较大,将高度调节挡块、承托底板,轮组安装板焊接一起,可有效的提高设备整体稳定性,当移动至路面不好的情况下时,可有效的降低整体的震动,有效的避免震动对齿轮箱带来的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轮组安装底板为工字型结构,且轮组安装底板包括与高度调节挡块焊接于一体的上底板,与支撑轮组可拆卸连接的下底板,以及连接上底板与下底板的支撑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支撑柱连接这种结构,可有效的降低工装的整体重量,且可增加工装的整体强度,采用部件焊接的形式,可有效的降低部件的设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轮组包括与下底板可拆卸连接的脚轮安装架,以及通过销轴安装于脚轮安装架的行走脚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轮组采用可拆卸的形式,与整体工装进行连接,由于轮组为易损易耗件,采用可拆卸形式,便于后期的工装维护,部件的更换,操作性更强,行走脚轮采用销轴的形式安装于脚轮安装架上,可有效的增加轮组的灵活性,减小滚动摩擦力,人员使用操作更加轻便。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挡块的直径为63mm,高度为25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备采用直径63mm挡块,采用较大直径,可有效的保证焊接及使用时齿轮箱承托底板的水平,采用25mm高度,适用于专用车型,由于不同车型,齿轮箱底部距离地面高度略有不同,根据不同车型,配备不同高度的高度调节挡块,分别为40mm、65mm等多种规格,工装适用性更强。

优选地,所述轮组安装底板通过锁紧螺栓与脚轮安装架安装于一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轮组安装底板,通过锁紧螺栓的形式,与脚轮安装架安装进行连接,即采用四组螺栓均布安装,不仅仅安装后整体稳定性较强,采用可拆卸的形式,也便于后期设备整体的维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①、工装比较小巧轻便,携带、存放、操作方便。

②、移动作业省力,工装采用支撑轮组的形式,可以很轻松的实现齿轮箱离地状态的保持,且可作为辅助装置,使轮对移动更加平稳。

③、作业效率高,利用该新型工装,改变了以往的人工作业方式,只要将该工装安装如齿轮箱地脚孔,并锁紧固定螺母即可,作业效率高。

④、实现批量作业,通过该实用新型工装与轮对齿轮箱的配合,可以在任何作业位置保持齿轮箱离地状态,且无需人员拎提保持,实现批量作业,同样效率大幅度提高。

⑤、降低了人工成本,将原来由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的移动作业,变成一个人就可以通过工装实现移动,减少一半的人员,节省了一半的人力成本。

⑥、移动过程安全可靠,采用工装后,不需要人员拎提移动,避免人员疲劳齿轮箱掉落伤到作业人员的风险;同时通过使用该工装对轮对齿轮箱不会有磕碰、掉漆等风险,对地面也起到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体现轮组安装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体现高度调节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轮对齿轮箱的效果图。

图中,1、轮对齿轮箱;11、地脚孔;2、齿轮箱承托底板组件;21、齿轮箱承托底板;22、螺杆;23、橡胶底板;24、固定螺母;3、高度调节挡块;4、轮组安装底板;41、上底板;42、下底板;43、支撑柱;5、支撑轮组;51、脚轮安装架;52、行走脚轮;6、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用于机车车辆齿轮箱的移动辅助工装,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包括与轮对齿轮箱1固定安装的齿轮箱承托底板组件2、固接于齿轮箱承托底板组件2下方的高度调节挡块3、固接于高度调节挡块3底面的轮组安装底板4、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轮组安装底板4下方的支撑轮组5。

如图1和图2所示,齿轮箱承托底板组件2包括一体成型的齿轮箱承托底板21、螺杆22,沿螺杆22套于齿轮箱承托底板21上表面的橡胶底板23,以及安装于螺杆22的固定螺母24;如图2和图5所示,螺杆22穿出轮对齿轮箱1底部的地脚孔11的部分采用固定螺母24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高度调节挡块3焊接于齿轮箱承托底板21的底面,高度调节挡块3底面与轮组安装底板4焊接固定,且轮组安装底板4为工字型结构,且轮组安装底板4包括与高度调节挡块3焊接于一体的上底板41,与支撑轮组5可拆卸连接的下底板42,以及连接上底板41与下底板42的支撑柱43。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图3及图4所示,高度调节挡块3不同高度同一直径挡块组中的一个,具体地,高度调节挡块3的直径为63mm,高度为25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轮组5包括与下底板42可拆卸连接的脚轮安装架51,以及通过销轴安装于脚轮安装架51的行走脚轮52,进而实现轮对齿轮箱1的整体移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下底板42通过锁紧螺栓6与脚轮安装架51安装于一体。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